圖騰與禁忌

出版時間:2005-05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頁數(shù):214  譯者:趙立瑋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由弗洛伊德的四篇論述圖騰與禁忌的論文組成,其特色在于將精神分析學的觀點和發(fā)現(xiàn)用來解決社會心理學中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在討論圖騰與禁忌問題時,弗洛伊德將之與兒童和神經(jīng)患者相比較,因而能如弗洛伊德所說,在研究此問題的社會人類學及民俗學與精神分析學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 ”緯噲D通過一些保留在兒童時期的圖騰崇拜的遺跡,亦即通過我們的孩子在其成長過程中呈現(xiàn)出來的哪些細微跡象。來推導圖騰崇拜的原始意義。圖騰與禁忌之間的緊密關(guān)聯(lián)又使得我們向著本書提出的假設(shè)向前邁進了一步;如果最終的論述使得這一假設(shè)看起來很難令人信服,那也沒有必要指責它在多大程度上有可能近似于現(xiàn)實,畢竟重建這種現(xiàn)實是如此的艱難。

書籍目錄

希伯來文譯本序前言第一章 亂倫畏懼第二章 塔布與矛盾情感第三章 泛靈論、巫術(shù)與思想全能第四章 圖騰崇拜在童年期的再現(xiàn)參考文獻譯名對照表

編輯推薦

  《圖騰與禁忌》由弗洛伊德的四篇論述圖騰與禁忌的論文組成,其特色在于將精神分析學的觀點和發(fā)現(xiàn)用來解決社會心理學中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在討論圖騰與禁忌問題時,弗洛伊德將之與兒童和神經(jīng)患者相比較,因而能如弗洛伊德所說,在研究此問題的社會人類學及民俗學與精神分析學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圖騰與禁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條)

 
 

  •      《圖騰與禁忌》是弗洛依德所著的一本人類學及心理分析的著作。其內(nèi)容主題主要包括:亂倫的畏懼、禁忌和矛盾情感、精靈說,圖騰崇拜等等內(nèi)容,一開始看這本書時對的沖擊是比較大的,后來在學了原始社會以后也就慢慢的理解了早期社會的這種生活,這本書以精神的角度去分析,很現(xiàn)實的描繪了當時的問題,是一本值得我們?nèi)タ纯吹臅?/li>
  •     這本書主要通過作者的精神分析理論來闡述說明氏族文化下的圖騰崇拜和圖騰禁忌,他用一種與前人截然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與詮釋圖騰。
      詛咒、巫術(shù)、泛靈術(shù)、性愛......這些徘回在歷史學禁忌邊緣的詞被抬出書面,雖然在現(xiàn)在人看來這些都是小兒科的東西,但在那個時候這可謂“大事”。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明白了只有清楚的認識把握自己才能正確的看待其他事物。我們可以對每件事都存有自己獨特的判斷,但我們要更加清楚的認識到我們的這種判斷是否準確,我想認識自己的思維比認識事物本身顯得更為重要吧。
      
  •      《圖騰與禁忌》是弗洛依德所著的一本人類學及心理分析的著作。其內(nèi)容主題主要包括:亂倫的畏懼、禁忌和矛盾情感、精靈說,巫術(shù)和思想的全能、圖騰崇拜在孩童時期的重現(xiàn)、圖騰崇拜的十二原則。
      
       本書探討了史前史中的圖騰對原始人類的影響以及圖騰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反映。
      
       其中對圖騰崇拜的矛盾情感很讓人費解。譬如說原始人一方面將圖騰視為保護神加以崇拜,并且氏族以它的名字來命名,但在另一方面原始人會選擇一個特殊的日子,集體宰殺圖騰并且食用它,所有人都載歌載舞,仿佛是慶祝盛大的節(jié)日一般。
      
       原始人類對于父親的矛盾情感也很值得探究,他們一方面懼怕敬畏著自己的父親,并且仇恨著他,因為父親在氏族中占有了所有的異性,所以幾個兒子會一起合作殺死自己的父親,但在父親死后,他們又表現(xiàn)出對父親的愛,感覺到傷心和負罪感,然后在自己的氏族中又表現(xiàn)出他們父親那樣的霸權(quán)于威勢。
      
      
  •      弗氏在本書開頭,就饒有興致地說:“在某種意義上說,他們(史前人類)仍然是我們的同時代人?!?br />   
       他當然說的不是身體和語言的相同,而是心理結(jié)構(gòu)的近似。盡管尼采已經(jīng)宣告世界“上帝死了”,但是我們?nèi)匀惶幵谧诮虝r代,我們的社會仍然需要道德、宗教、神來確立規(guī)則,維系穩(wěn)定。
      
       那么,這個今日人類社會的精神基石——宗教——源自何處?源自何時?又是如何生成?本書就是弗洛伊德通過分析原始人類心理狀態(tài),與解剖現(xiàn)代神經(jīng)癥患者的心理特征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的過程的記錄。
      
       首先,他發(fā)現(xiàn)古今人類都對“亂倫”有極大的畏懼,這是為什么呢?弗洛伊德沒有直接說,這給一般的讀者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回到幾百萬年前人類還是猴子的年代,講一講人類為什么會有亂倫禁忌。先讓我們按照達爾文的說法,復原一幅早期人類的家庭情景:
      
       一個家庭或部族里只有一個雄性猴王。他率領(lǐng)著一群母猴,這些母猴有些是他的妻子,有些是他的女兒。猴王對所有的母猴有唯一性交權(quán)。她們各自懷孕生子然后撫養(yǎng)自己的孩子。生下來的如果是女孩,就可以留在家里。如果是男孩,到了五歲性成熟的年齡,就會被趕出家門。小公猴到了五歲的時候會經(jīng)歷第一次性發(fā)育,他開始初試鋒芒,表現(xiàn)出對異性的興趣,炫耀他的小雞雞。而這樣的性行為會遭到強權(quán)父親極為嚴厲的懲罰。輕則訓斥體罰,重則閹割或者打死。因為,家庭秩序建立在唯一交配權(quán)之上的,任何性沖動都是對王權(quán)的挑戰(zhàn)。就是說,猴王的唯一交配權(quán)是維系整個家庭秩序的核心,因為如果一個家庭里所有的公猴都可以和所有的母猴交配的話,整個家庭的倫理秩序必然瓦解。
      
       那些流亡在外的小公猴們會三五成群結(jié)成團伙。他們整天彼此打打殺殺的玩鬧,演練著未來王位爭奪戰(zhàn)用得上的勇氣、力量和智謀。等到有一天條件成熟,他們就會聯(lián)合起來一起去殺死老猴(父親)——這個為了維護自己的王位對兒子實施強力性壓抑的父親。(以上源自未出的《人化史》一書)
      
       殺死“父親”以后,人類文明開始了第一次分叉:
      
       一支表現(xiàn)為“圖騰祭”:他們發(fā)現(xiàn)父親是殺不死的,而且他們的殺父行為招致了災難:家族的破敗、兄弟紛爭、自相殘殺……所以,他們設(shè)立禁忌:一、不可殺父;二、不可亂倫;并且把榮耀歸于神的恩賜,認為人是泥做的,不可以看和觸摸父親,在這種社會規(guī)則下,人們這能通過崇拜權(quán)威,模仿權(quán)威,如孔子那樣“吾日三省”才能獲得重生。
      
       另一支為“圖騰餐”:兒子們一起殺死了“父親”,殺死了“神”,然后一起分食“父親”,通過觸摸、殺死、分食父親,獲得重生,這是兄弟型社會的起源,這要求人們必須自由、平等、博愛。
      
       回到文前,尼采說“上帝死了”,也就是說“神、道德、宗教”——這種約束人類行為的“父親”死掉了以后,人類應該用何種形式組織起來?又如何控制自身的欲望?
      
       如果說弗洛伊德說出了宗教時代人類的心靈秘密,那么尼采則問出了后宗教時代的人類的最大困境。
      
  •     弗洛伊德的《圖騰與禁忌》一書,開了一個很好的話題,他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來看待圖騰禁忌,發(fā)現(xiàn)圖騰禁忌與精神病癥之間有著相似之處。這個視點是很獨到的,弗洛伊德最先發(fā)現(xiàn)了人的潛意識,提出了精神的原動力力比多(libido)的概念,并把這種概念引入到夢的解析之中,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解夢的先河。這種方法的確很管用。之后他又發(fā)現(xiàn),日常的一些生活心理現(xiàn)象與夢有著幾乎相同的運作機制,于是他又完成了《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學》。再晚一些的時候,他把同樣的理論思路引入到對于圖騰的解釋中,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圖騰與禁忌》一書。
      
      首先比較肯定一點的是,他把圖騰禁忌與神經(jīng)癥聯(lián)系到一起,這種思路或說視點是獨特的,很有參考價值,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以這種理論來解釋所有的圖騰現(xiàn)象,顯然就顯得很狹隘與無力。他在夢的解析上面已經(jīng)犯了一個錯誤,他對于自己的理論太過于固執(zhí),其結(jié)果使得他與榮格及弗洛姆等學生及朋友分道揚鑣。事實也的確證明,榮格所發(fā)現(xiàn)的集體潛意識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使用甚少。實際上,弗洛伊德的所有的研究都基本上是建立在精神病癥的基礎(chǔ)之上的,這也就注定了用他的理論來解釋所有的心理現(xiàn)象是不合適的。這種不合適在圖騰的研究上就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
      
      弗洛伊德的研究明顯地犯了幾個毛病,其一,研究的范圍太窄。他所研究的圖騰現(xiàn)象只是囿于某些局部地區(qū),因此,他的研究就不能作為通論來看待。象亞洲的一些國家,比如中國,有56個民族,幾乎每個民族都有圖騰現(xiàn)象,但弗洛伊德在他的研究中都未提到,因此,以他的研究是無法解釋所有的圖騰現(xiàn)象的。其二,研究的深度不夠。既便是對于局部地區(qū)的圖騰的研究,弗洛伊德所涉及到的深度也不夠。他所提到的個案,基本上都是蜻蜓點水,既缺乏對某一圖騰現(xiàn)象的研究的連續(xù)性,也缺乏更為早期的探索,只是就某一現(xiàn)象而論,其結(jié)果就難免流于片面。其三,其研究缺乏實際的調(diào)查與資料的采集,他的研究是完全建立在其他人的研究之上的,以其他人的研究結(jié)要作藍本,這就有點道聽途說的意味,他所看到的與客觀事實之間就有一點距離了。
      
      下面,我就弗洛伊德在書中談到的個別觀點發(fā)表一下我的看法,然后,我會簡要地談談如何來研究圖騰的一點思路。
      
      弗洛伊德在“禁忌與矛盾情感”這一問題上認為,“任何禁忌下面一定隱藏著某些欲望”(P88),這正是夢的解析方法。我們可以從這種思路中提煉出一種觀點,即:所有的圖騰(實際上還包括語言、音樂、美術(shù)、文字等)都是某種形式的符號,其所表現(xiàn)的方法是比喻或象征,其后面都有某種實際的含意。以佛教的話說是“但有言說,皆無實義”。之所以說“皆無實義”,是說,真正要講的東西是無法用言語來表明的,而只能靠體悟。這種情形也同樣發(fā)生在圖騰上面,我們所看到的一切的圖騰現(xiàn)象都只是一種表象,這就如同看夢一樣,我們必須從這表象之中,找出其內(nèi)在的含義,這也就是精神分析法了。所以,且不必去討論“任何禁忌下面一定隱藏著某些欲望”是否適合于所有的情況,至少這種方法是可取的,這也是弗洛伊德對于圖騰方面的研究最大的貢獻了。
      
      弗洛伊德在談到“巫術(shù)與魔法”時提到,“巫術(shù)在本質(zhì)上是一種以對待人的方式來影響靈魂的做法:使它們息怒、改善關(guān)系、和解、剝奪權(quán)力服從命令,等等?!保≒99)事實上大概可以說是這樣,不過,弗洛伊德并不知道這種現(xiàn)象是的本質(zhì)是什么,或者他知道而他不愿去相信,那就是:萬物有靈。因為他不相信這一點,以使他無法真正地認識到圖騰的本質(zhì)。關(guān)于這一點下面還會提到。
      
      他在談到“什么是圖騰崇拜”這個話題時說,“圖騰崇拜是在澳洲和非洲原始民族用來取代宗教信仰的體系,它構(gòu)成了當時社會結(jié)構(gòu)的基礎(chǔ)?!保≒128)從書中可以看得出來,弗洛伊德既不相信萬物有靈,也不相信宗教,所以,說他不了解宗教也不算冤枉。不過,在后面弗洛伊德也談到,“我們可以進一步假說:神本身即是圖騰動物,它是在較后期融入宗教感情后才轉(zhuǎn)變而產(chǎn)生?!保≒191這對它前面的觀點作了部分的修正。很顯然,圖騰崇拜是早于宗教產(chǎn)生的,因此,談不上什么“取代”不“取代”的,若說“它構(gòu)成了當時社會結(jié)構(gòu)的基礎(chǔ)”倒也說得過去,必竟,圖騰在原始民族的生活中占據(jù)了很重大的成份。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弗洛伊德的研究只是局限在“澳洲和非洲”,因此,我說他的研究范圍太窄也正是因為這點。弗洛伊德在這個話題的最后談到,“我們將發(fā)現(xiàn)它的原來特性是:最初,圖騰都是動物,它們作為許多不同種族的祖先,圖騰只經(jīng)由母系傳承。禁止殺害和食用圖騰以及嚴厲禁止屬于同一圖騰的族民之間發(fā)生性關(guān)系?!保≒137)從這里也不難看出弗洛伊德研究的狹隘性。并非所有的民族的圖騰最初都是動物。在中國的許多少數(shù)民族中,他們大都相信萬物有靈論,也就是說,所有的事物都有靈魂的存在,都是它們崇拜的對象。另外,許多民族的圖騰也并非是動物。再有,有些民族是可以殺害和食用圖騰的。這我們下面也還會談到。
      
      弗洛伊德在“關(guān)于圖騰崇拜的總結(jié)”中談到,“我可以肯定地說,宗教、道德、社會和藝術(shù)的起源都匯集在伊底帕斯情結(jié)之中。”(P206)他又說,“我們可以說只要從對父親的那種敵視行動及希望殺害父親的那些幻想,即足以促成圖騰崇拜和禁忌這些觀念的產(chǎn)生了?!保≒211)在這里,弗洛伊德的偏執(zhí)充分地暴露出來。如果說弗洛伊德堅持力比多是造成夢的主要原因還有情可原的話(事實,性沖動的確占了夢的大部分),而認為圖騰及宗教等的起源是在于伊底帕斯情結(jié),就過于狹隘與偏執(zhí)了。
      
      對于弗洛伊德之于圖騰的研究的可取之處,我覺得三七開比較好,三分可取,七分參考。下面,我想談一點我自己的思考。
      
      什么是圖騰禁忌?圖騰一詞來源于印第安語"totem",意思為"它的親屬",“它的親屬”并不表明是“它的祖先”。所以,弗洛伊德認為圖騰就是原即民族的祖先就有點以偏概全。中華辭海中對圖騰的解釋為:“被認作為本民族的祖先、神或與本民族有親緣關(guān)系的象征物。該詞源于印第安語。產(chǎn)生于原始時代人們的求安心理。被當作圖騰加以崇拜的有動物、植物、非自然物或自然現(xiàn)象。尤以動物居多,近現(xiàn)代民族也保留有圖騰文化殘余。中華民族有共同的圖騰神——龍。”百度百科中對于圖騰的解釋與此非常接近,“所謂圖騰,就是原始時代的人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非生物等當作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相信它們有一種超自然里,會保護自己,并且還可以獲得他們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里,圖騰實際是一個被人格化的崇拜對象?!边@兩種解釋都比弗洛伊德所言更為明晰、全面。廖楊在《圖騰崇拜與原始宗教的起源》一文中把圖騰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與此相對應的是“三種不同時期的圖騰觀念,即親屬觀念,祖先觀念和神觀念”。這樣來看,圖騰的概念就比較清楚明了了。
      
      圖騰與巫術(shù)及宗教的關(guān)系是怎樣的?以上面的理解來看,圖騰實際上就是一種符號象征,與現(xiàn)今的“標志”的概念極為相近。巫術(shù)就是原始的宗教活動,是人與祖先或神靈進行溝通的方式。宗教是在圖騰崇拜的基礎(chǔ)之上產(chǎn)生的。
      
      圖騰崇拜的本質(zhì)或賴以存在的基礎(chǔ)是什么?這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 泛神論,萬物有靈論。
      2、 精神(意念)具有力量,即中國俗話所說“心誠則靈”;
      3、 圖騰崇拜有其客觀的實際意義,現(xiàn)在的科學也正是逐漸證明這一點,但也有迷信的成份,這是由于對自然的無知而帶來的錯誤歸因。但現(xiàn)代人完全否定原始人類的圖騰崇拜,其與原始人的無知是等價的。
      4、 禁忌與崇拜并存,禁忌是因崇拜而生;
      5、 當代人也有崇拜,研究現(xiàn)代人的崇拜有利于對原始崇拜的理解,其本質(zhì)是一樣的?,F(xiàn)代人的崇拜有:數(shù)字崇拜,科學崇拜,名利崇拜……
      
      研究圖騰的前提,1、必須相信天人合一,萬物有靈,或至少把此作為研究的基點,脫離開此點是難以理解圖騰的本質(zhì)的。2、圖騰只是一種象征符號,使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比較容易把握符號背后的真實含義;3、關(guān)于圖騰的研究就是關(guān)于人類心理的研究;4、圖騰是較久遠以前的文化現(xiàn)象,時代變遷,要研究圖騰必須考慮到文化變遷的因素,把歷史縱向地聯(lián)系起來看。
      
      我想,文字就敲到這里好了,對圖騰非常感興趣,我肯定會研究它,但不是現(xiàn)在,圖騰這個問題又太大,牽涉到的問題又太多,真正地去研究,還必須要實地的考察,眼下做這件事顯然是不行的。以上的文字也只是看過此書后的一點隨想,后面的文字是我的一些看法,如果我去研究圖騰,這就是我的立足點。無論如何,就先這樣吧。
      
      
      
      
      
      參考:
      1、《圖騰與禁忌》
      2、百度百科“圖騰”: http://baike.baidu.com/view/15856.htm
      3、《圖騰崇拜與原始宗教的起源》廖楊
      
      
      末了,簡單評一下此書,供讀者參考:
      1、 就內(nèi)容來看,還是可讀的,弗洛伊德的分析方法很值得借鑒;
      2、 就談論的這個話題來說,弗洛伊德只是沾了點邊,國內(nèi)有幾本研究圖騰的書,料想是比弗洛伊德這本更全面與深入。弗洛伊德的貢獻就在于開了個好頭,提了個有意義的問題;
      3、 這本書是精華本,書中不少的插圖,當初也是沖著插圖買的這個版本,但是,插的圖片雖好看,卻與書中內(nèi)容沒有太大的聯(lián)系(我說的聯(lián)系是指,談到哪個問題時應該插入相應的圖片,但事實上并非如此),所以,感覺很不爽。如果你不在乎錢,那就隨你了,如果考慮到性價比,則建議選擇其他版本了。
      
      
      
      再:對心理學感興趣可加我的“心世界”小組一起討論:http://www.douban.com/group/89937/
  •      力比多的指向性不代表性惡論。老弗的聯(lián)想力果然強大。從后往前地看完此書,發(fā)現(xiàn)兩處錯誤但是不記得在哪了~
      
      
  •     這本書是很3年前看的,但是居然昨晚做夢夢見了,于是就想起來了,或許是與前段時間在看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有關(guān)吧!   因為看了3年多了,所以,僅有的記憶基本完全消逝,唯一記得的或許就是當年是拿的那個白色硬殼的筆記本去做的摘抄,我想摘抄現(xiàn)在是還能找到的。因為這本書,在當時帶我走進了一種神秘的境地,或許多年之后的讀后感應該就是這句話吧!   從那以后,我對圖騰開始有了模模糊糊的感覺,同時又開始對圖騰產(chǎn)生或多或少的興趣。今年7月下旬,在黔江的時候,朋友帶我去了仰頭山,我在上面尋找到了一點關(guān)于土家族當年的圖騰文化,土家族的圖騰是“於菟”,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老虎,在仰頭山上有一座小亭子,亭子里面就有一頭玉做的白虎,臥在亭子里,亭子里面的所有壁畫都是與虎有關(guān),同時還有一幅組畫,八幅圖畫剛好就組合成了一個美麗感人的傳說故事。獲知土家族的圖騰是在大學的時候,而但一直都只是知道,而當真正踏在那塊土地上,看到了這些屬于圖騰文化的東西,終于得到了印證。但接觸的土家人并不多,而且現(xiàn)在的土家族基本也漢化了,我的部分土家族的朋友甚至原來都不知道他們的圖騰是於菟,或許,這算是文化的遺失罷!因此,對于土家族把於菟作為圖騰的真正原因以及他們的一些禁忌我基本也是無可獲知,當然,或許是因為沒有真正地用心去了解罷了?! ? 圖騰崇拜,一直以來都是很多人關(guān)注的一種文化,記得前不久,在綦江又發(fā)現(xiàn)了一些當?shù)貓D騰崇拜留下的遺跡,為什么說“又”,因為綦江那邊有一條河,河里面就有很多生殖圖騰留下的文物,當然,我們也可以由此推斷,數(shù)百年前生殖崇拜也不是空穴來風,當然,生殖崇拜的遺物,在中國很多地方都能看見。   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我為什么對圖騰感興趣?此時能在瞬間給出的答案應該就是:一、我對很多東西都感興趣;二、對這些文化的東西我更不愿放棄,因為我愛附庸風雅;三、到什么山得唱什么歌,如果以后去某地,盡量不違反當?shù)氐拿耧L民俗,畢竟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   不去搞學術(shù)研究,不去搞文化評判,不去搞民俗調(diào)研,姑且算是自娛自樂吧!    精修書  二00九年十二月十七日
  •     在那些看似天經(jīng)地義的行為之下,隱藏著人類褪不去的獸性,我們憑借自己強大的妄想力將之虛擬成為“文明”,我以為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下三路是人類很多行為發(fā)生的根源,佛洛伊德敏銳地覺察到了被重重迷霧掩蓋的真相,僅僅只是解開了一角,就足以令世人瞠目,妄念破滅的聲音回蕩在整個20世界的空氣之中,然而新的時代自有新的偽裝,我們深陷其中不能自覺,覽卷沉思,沐浴先知的光芒,覺悟的背后也許是……絕望
  •     
      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查詢不到“塔布”一詞,只有檢索對應的意譯詞語“禁忌”,才有相關(guān)的條目,內(nèi)容很簡單,大致如下:
      禁忌是指在一些特定的文化或是在生活起居中被禁止的行為和思想;如果被禁止的是某些詞匯或物品的話,則被稱為禁忌語、禁忌物或禁忌品。有關(guān)的行為或詞匯之所以會被禁止,可能是因為:不合乎禮儀,具有污辱的涵義,違反道德倫理,觸犯法律,具有危險性,傳統(tǒng)的迷信。
      傳統(tǒng)的文化觀念都相信,違反禁忌的行為可能會為社會帶來破壞和騷亂,也可能會造成人命的傷亡;在法律上,這些打破禁忌的人需要受到制裁。
      
      于是想起弗洛伊德的《圖騰與禁忌》,2005年上海人民出了趙立瑋的譯本,而我的那本1986年的舊版,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八十年代的民間,可以如此文藝地對待圖騰,并無所禁忌。
      所謂Taboo,是以一種否定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并且指向另外一種主題,心理特征仿佛康德的“絕對律令”,都以一種強迫性的方式發(fā)揮作用并排斥任何有意識的動機。在當今各文明社會的宗教、習慣及風俗中,它只留下極其微弱的痕跡。然而,還有個別蠻性遺留的民族國家,依然保留著強大的勢力。在特殊的日子里,每個人都要小小心心地,仿佛貼了一張看不見的膏藥,噓!不得發(fā)聲——否則,灶王爺會很生氣。
      弗洛伊德在該書的前言里這樣說:
      “本書試圖通過一些保留在兒童時期的圖騰崇拜的遺跡,亦即通過我們的孩子在其成長過程中呈現(xiàn)出來的那些細微跡象,來推導圖騰崇拜的原始意義。圖騰與禁忌之間的緊密關(guān)聯(lián)又使得我們向著本書提出的假設(shè)向前邁進了一步,如果最終的論述使得這一假設(shè)看起來很難令人信服,那也沒有必要指責它在多大程度上有可能近似于現(xiàn)實,畢竟重建這種現(xiàn)實是如此的艱難?!保?913年9月)
      
  •   感謝分享 寫的很好
  •   禁忌是人類自身矛盾的本性相互斗爭產(chǎn)生的。
  •   TABOO20年!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