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婪

出版時間:2004-5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羅伯遜 著  頁數(shù):304  字數(shù):280000  譯者:胡靜  
Tag標簽:無  

前言

  “貪婪”是種直入人心的侮辱。吃得過飽的孩子或是報酬過豐的董事也許會乞求人們用更加溫和的詞來形容他們,可是家長的鄙視和示威條幅的標題上所表達的還是這么一種看法。貪婪!這個詞從不在腦中或心中無謂糾纏,而是直接刺進肚臍以下的部位。它聽上去憤怒,諷刺且令人作嘔。它大大減少了那些自戀狂、闊佬兒和當權者虛華的高談闊論。它是弱者手中一件美妙的小武器。  貪婪是個告密者,在我們寧肯無視身體和本能或是否認它們關聯(lián)的時候,偏偏要指出其存在。幾百年來,我們一直都在尋找更加體面的方式來談論貪婪,可即使最成功的嘗試(“自我利益”、“個人主義”)也仍然好像無力的狡辯。西方學者已不遺余力地教化我們的思想,把貪念從我們的身體里清除出去,其結果是我們關于“經濟”、“歷史”或“文化”的記載變得毫無生機、蒼白乏味。更糟的是,我們制造出一種致命的錯覺,以為現(xiàn)代化機構如銀行、公司或政府已經超越了人類感情沖動的左右,因此可使我們免受非難了。  本書以大眾對貪婪的理解為指針,使得情感因素回歸到學術解釋中去。貪婪監(jiān)控著欲望與成長的關系,度量著我們與自己身體相沖突的不斷膨脹的渴求。普通人都知道貪婪不僅只是一個念頭,也是一種本能的感覺,但是我們,作為學者,是否能從這個常識性的概念中有所獲益呢?

內容概要

為家庭積累更多的食物,為國家爭得更多的財富,這些光榮的野心是不是就可以逃脫貪婪的指責?我們到底是因為現(xiàn)代而變得貪婪了,還是因為貪婪才變得現(xiàn)代了?成長可以作為貪婪的合理借口嗎?公司或政府真的超越了人類感情沖動的左右了嗎?它們可以因此而免受貪婪的指控了嗎?貪婪就這樣不懷好意地蹲伏在從獸到人的門檻上,拆剝著現(xiàn)代理論用“合理利己
”、“個人主義”等概念縫制的粉飾外衣。
這部生動新穎的作品廣泛探討了貪婪是如何在我們的生活以及在整個廣闊的世界中運轉的。西方哲學已經把人類激情學術化了,它把我們的擴展欲望解釋為“理智的自我利益”而加以辯護。然而,對貪婪本能力量的審視讓我們看到了現(xiàn)代理論的冷漠乏味。這向我們顯示出,在生物角度和歷史角度之間制造虛假和埋藏道德危機的種種區(qū)別時,我們對成長的意義已經變得多么混淆不清。這本書以貪婪為向導,思索這些意義如何可以重新獲得整合。

書籍目錄

序言第一章 我們所說的貪婪是什么意思 語義學 本能 道德結構 字句的斟酌:需要,想望,應得 衡量貪婪第二章 獸性沖動與合理欲望 賦予思維以尊嚴 擦除感覺 創(chuàng)造理智的自我利益第三章 管教貪婪 貪婪與心理 貪婪與文化 貪婪與基因 脫離實體第四章 學者與白癡 常識 異邦貪婪 巫術 為愚蠢辯護 貪婪如何成長第五章 感覺與意義 成長著的身體 成長的意象 有意義的成長 成長與貪婪的意義第六章 成長與歷史 需要和必要 瞬間、一生和時代 我們?yōu)槭裁聪胍嗟谄哒?貪吃的農民 農民與成長 饑餓、嫉妒和遲鈍 饑餓和成長 歷史與流動的農民第八章 貪財和養(yǎng)老者 黃金時代 老齡危機 世代戰(zhàn)爭? 誤解成長第九章 貪財受賄的專業(yè)人士 薪俸階層的崛起 薪水與工資 成長與遞增 薪俸階層的衰落 “管理人員報酬過豐”第十章 企業(yè)貪婪注釋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正如克里斯托弗·白利在其著作《奢侈》中指出的那樣,“要說個人可以在并不知道自己有多想要的情況下想望一件東西是不合情理的.但是如果說他們可以有些自己也沒注意到的需要則是有道理的?!毙枰且驗榭梢圆灰揽空Z言進行理解和交流而更為有力,但它們又并非思維活動,這就給為它們在貪婪中所起功用尋找一個理性的解釋帶來了一個基本困難。試著把需要開列成單就不可避免地把我們帶離了身體感覺這一中心內容而進入了具體的語言、歷史和地理環(huán)境。甚至是那張經典的需要清單——食物、衣服和住所——似乎也是靠不住的:它最早成文于北歐地區(qū),衣服在那里當然要比在蘇丹南部重要得多了。如果這張單子是按照先后順序來的,它就又一次證實了這種從身體逐漸外化的發(fā)展,在此基礎上我們幾乎可以無限地添加各種需求。布雷布盧克首先這樣總結我們最基本的需要:“要與環(huán)境建立生命維持的關系,”食物和水、排泄、運動、休息和睡眠,還有其他種種“對于保持我們的身體在各個重要方面的完好是必不可少的”的東西。但他也不得不在這張單子中加上一些對于社會功能而非身體機能來說是必要的東西:陪伴,教育,“接受和認同感”,“性行為”,躲避騷擾和恐懼,以及娛樂——“消遣”。但是我們該如何在必需的和無需的娛樂之間劃出界限?無疑是掂量一下人們自己說想要的東西而不是在他們的身體或社會環(huán)境中尋找線索。  這種需要一想要的互動關系適合于做文字游戲。如果你對什么東西想要得不得了,你可以把它放到維持生命需要的水平上。這樣一來商業(yè)董事就能為他的豪華汽車和皮革地板做出合理解釋,說這是他“謀生”所必需的。廣告的內容大多如此。在這樣的享樂主義時代里我可以鼓勵你“放縱”自己,或用你“應得的”豪華汽車來犒勞自己,而如果我能令你相一信擁有一輛沃爾沃汽車對于你和你的孩子們來說都是件身體上的、關乎生死的大事,你能抗拒得了嗎?只要我有足夠的如簧巧舌,我可以把從番茄醬到移動電話的任何東西說得好像是至關重要的。但是過于肆無忌憚地把想望說成是需要很快就使真正的必需貶值了。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貪婪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手頭這本《貪婪》的作者叫做亞歷山大?羅伯遜,現(xiàn)為圣巴巴拉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人類學教授。教授不同文人,所以這首先是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書中的分析嚴謹而翔實;同時這又是一本痛快的書,每個人都可以從中找到快樂——貪婪這個詞,現(xiàn)在幾乎人人都用來表達心中的郁悶,藉以尋求一種發(fā)泄的快感,或者至少在用相近的詞,貪心,饕餮,欲望等等,意思都差不多,都可以用在那些看著你不順眼的家伙身上。
      
      
      
      盡管人人都在使用,但對這個詞的真正意思往往都卻不甚了了。羅伯遜寫這本書的緣起是在一個理發(fā)店里,他的理發(fā)師在詳細思考之后告訴他,社會科學家最應當研究的一個題目是貪婪。也許在頭頂晃來晃去的剃刀起了作用,也許羅伯遜也一直在思考這樣的問題——這些我們不可考證了——,所以有了現(xiàn)在手頭的這本《貪婪》。
      
      
      
      大衛(wèi)-芬奇在《七宗罪》中,將天主教典籍中所定義的七宗罪惡一一告訴世人,其中的第二宗,就是貪婪。這已經是一個驚心動魄的罪名,但這還不是事情的全部。在七宗罪中,貪婪還是和人的本能交織在一起的,它作為一種與生俱來的沖動,將道德意涵上的貪吃、嫉妒、縱欲和動怒都勾聯(lián)在了一起,我們甚至可以聯(lián)想到佛教里的人生七苦,喜怒哀樂,愛別離,怨憎恚,求不得——貪婪這個詞,似乎越發(fā)顯得罪惡并且面貌猙獰起來。我們可以看出,在傳統(tǒng)的意義上,貪婪是包含兩種意思的,一種是身體上的意思,一種是道德上的意思。這種結合的形象無所不在存在,從貪吃的嬰兒到老年的守財奴,從好利的商人到貪權的陰謀家。貪婪,正如基督教傳統(tǒng)中的惡魔一樣,行跡詭秘而無所不至,面貌可憎而欲壑難填。
      
      
      
       貪婪這個詞,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不斷變換著自己的內涵和外延。貪婪最初在語義學上的兩個基本特征是罪惡以及過度。也就是說,在古人那里,身體的欲望是與道德意義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但是現(xiàn)在則不同了,羅伯遜之所以能夠寫這樣一部著作,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個前提條件是,貪婪已經不再僅僅是我們的本能,而已經脫離了我們的軀體。我們可以把玩這個詞,可以隨意將它從詞典里挑出來,加上我們自己所憎惡的人,構成一個定語結構,比如我會對借我錢不還的張三說:張三,你這個貪婪的家伙,有錢吃水煮魚都不還我。但是羅伯遜透過歷史的帷幕,告訴我們他的發(fā)現(xiàn),他說借錢吃水煮魚其實是應當?shù)模驗樯眢w上的欲求,在現(xiàn)代的意義上來說,顯然要大于道德上的欲求。現(xiàn)代社會一個重要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對人的身體欲望的合理化,以及對滿足欲望之努力的高尚化。換句話說,真正的欲望本身,這個時候,似乎開始與道德無關。
      
      
      
      現(xiàn)代科學分開了精神意義上的科學和物質身體意義上的科學。這使得貪婪這個詞的意思開始在兩邊搖擺,搖擺的結果是失去了許多原來渾然一體的含義?,F(xiàn)代科學開始用許多堂而皇之的詞語來表示這種概念,自我利益,個人主義,理性行為等等,盡管在老百姓那里,貪婪這個詞語仍然保留著活生生的意思,既表示貪吃,又表示貪心;盡管民間的話語毫不留情地將學術上溫情脈脈的面紗扯下來,告訴我們:那些西裝革履,派頭十足的人,其實在生活中也不外如此,只不過有所偽裝罷了。華爾街的高級白領說:“我的報酬是過度豐厚了,但是它過度得還不厲害?!痹诿耖g話語那里,他們說得其實就是:我想賺更多的錢。但是學術界可以提出自己的反駁:這是典型的美國語言,貪婪的人,用美國人自己的話來說,正是貪婪的商人造就了富裕的美國和富裕的美國人?,F(xiàn)在貪婪似乎不僅僅是遠離了惡名,更開始成為值得贊賞的品德。
      
      
      
      有關美國發(fā)家的原因,即使在心理層面上,歷史學家們也已經討論的夠多了。對于這樣的觀點,我們當然可以提出一籮筐嚴肅的學術觀點來應對。但是羅伯遜借助貪婪這一詞語的文化史意涵來表達的,顯然不止于此。個人以為,羅伯遜在本書中的落腳點其實在于他對現(xiàn)代社會的提問?,F(xiàn)代社會成型的漫長過程,同時也是各種組織與機構的出現(xiàn)與形成過程。我們已經習慣于將這些企業(yè),機構,組織視為實實在在的事物,而不是單純的賺錢工具;我們已經習慣于將現(xiàn)代社會視為宗教一般的主宰,而不去考慮單個人與它的相互生成關系——我們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考慮已經迷失于意義的世界之外,而找不到歸路。這樣一條意義的不歸路,現(xiàn)代政治與現(xiàn)代學術都認為,是人類社會的命運所在,我們不能夠逃避,而只能去承受——這個世界本來如此。
      
      
      
      但是羅不遜不這樣認為,他覺得這是一件皇帝的新衣,他想做那個小孩子。貪婪這個概念的威力在這里開始顯現(xiàn)出來,“貪婪的奇特就在于,它能夠刺穿這些幻想而直指我們脆弱的軀體,向我們提醒著帶感覺的意義的存在——而那正是我們這些知識分子不遺余力所要否定的?!绷_伯遜試圖從學術的路途上來尋找這個世界丟失的意義,將現(xiàn)代社會重新置于一種意義的范疇下,這才是他在本書中所真正要表達的意思。盡管他自己也看到,這樣一條救贖的道路危機四伏,絕難達到,但這就并非是貪婪的詞語,也并非是本書所能夠承載的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