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85-5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全增嘏 頁數(shù):87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德國資產階級革命準備時期的哲學、德國啟蒙運動思想家的哲學觀點、康德的批判哲學、 費希特的哲學(附:萊茵哈特和雅可比的哲學觀點)、謝林的哲學、黑格爾的哲學等。
作者簡介
全增嘏(1903-1984),著名外國哲學史家。1923年畢業(yè)于清華學校,1927年獲哈佛大學哲學碩士學位,并修完全部博士課程,抗戰(zhàn)前后,曾任英文《中國評論》周刊編輯、《論語》主編、英文《天下月刊》編輯,1942年起擔任復旦大學外文系教授、系主任及校圖書館館長,1956年任復旦大學哲學系邏輯教研室主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主任、西方現(xiàn)代哲學研究室主任等職,并成為全國西方哲學史專業(yè)第一批博導,1958年開始任《辭海》編委兼外國哲學史分科主編,1979年任《哲學大辭典》副主編兼外國哲學史卷主編等職。主要譯作著作有《西洋哲學小史》《不可知主義批判》宇宙發(fā)展史概論》《愛因斯坦論著選編》《牛頓自然哲學著作選》《華萊士著作集》《自然科學史》(梅森著)、《西方哲學史》(上、下冊主編)等。
書籍目錄
第六編 德國資產階級革命準備時期的哲學 引言 第一章 德國啟蒙運動思想家的哲學觀點 第二章 康德的批判哲學 第三章 費希特的哲學(附:萊茵哈特和雅可比的哲學觀點) 第四章 謝林的哲學 第五章 黑格爾的哲學 第六章 黑格爾學派的解體與青年黑格爾派的哲學觀點 第七章 費爾巴哈的哲學 小結第七編 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后的資產階級哲學 引言 第一章 唯意志主義 第二章 實證主義 第三章 馬赫主義 第四章 新康德主義 第五章 新黑格爾主義 第六章 生命哲學 第七章 實用主義 第八章 二十世紀的實在主義思潮 第九章 分析哲學 第十章 科學哲學 第十一章 新托馬斯主義 第十二章 現(xiàn)象學 第十三章 存在主義 第十四章 西方哲學中的結構主義理論 第十五章 法蘭克福學派的哲學觀點與社會理論 小結
章節(jié)摘錄
第三節(jié) 康德的批判哲學(一)——關于感性的理論(數(shù)學如何可能) 康德的批判哲學的中心任務是要解決知識的問題、認識論的問題;解決知識本身是否可能,如何可能;解決能不能認識世界以及在認識世界時能夠達到什么界限的問題。換句話說,在未認識事物以前,先得要確定我們認識事物的能力本身??档碌倪@種提法強調不要根據(jù)認識過程本身來檢驗我們能不能確切地認識事物,而是離開經驗,來預先估計和確定我們的認識能力。這也就是說要在認識過程以前決定我們能不能認識世界,來確定我們能夠深入事物的程度。這就好比是教人在岸上先學會了游泳然后再下水一樣。康德之所以這樣提出哲學的任務,乃是由于他認為以前的唯理論與經驗論都沒有考察人的認識能力就斷言人的理性可以完全認識事物,或者斷言人的經驗可以認識事物是缺乏根據(jù)的武斷,所以他提出要考察人的認識有多大的能力。其實,唯心論的唯理論與唯心論的經驗論的錯誤并不在于他們不了解人的理性認識能力有多大的范圍,而是在于他們否認人的認識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否認人們只有在實踐中才能認識世界。康德不是去批判反對唯物主義的傾向,而是批判理性,給理性劃定范圍,形成了一整套的先驗論,所以他在這一點上與這兩派是一致的。人的認識能力是從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增長起來的,不參加社會的實踐就不可能有對事物內部本質的認識,對事物本質的理性認識也是不斷發(fā)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康德離開了實踐的認識活動去考察認識,這就必然走到從人的主觀活動中去尋找知識的來源,認為知識是頭腦中自生的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R是否可能,如其可能,如何可能?這就是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所提出的基本問題,康德把知識分為三類:數(shù)學的知識,自然科學的知識和哲學的知識。這本書的中心內容由兩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先驗感性論”,其中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數(shù)學知識是否可能,如可能,如何可能的問題。第二部分是“先驗邏輯”,又分為“先驗的分析論”和“先驗的辯證論”。前者要解決“自然科學的知識是否可能,如可能,如何可能”的問題;后者要解決“形而上學是否可能,如可能,如何可能”的問題??档抡J為:當時數(shù)學與自然科學已經證明是一種可靠的知識,因而已經用不著討論“是否可能”的問題,只討論“如何可能”就行了;而形而上學則紛爭不已,還不能證明是可靠的知識,還要討論是否可能的問題;他認為當時的各種形而上學體系還不能成立,但作為科學的形而上學通過對純粹理性的批判在將來是可以成立的?!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