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

出版時間:1986-7  出版社:上海人民  作者:時蓉華 編  頁數(shù):386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社會心理學》這本書初版于1986年,至今已重印13次,總印數(shù)26萬,被許多大學選為非心理等專業(yè)的選修課教材,也被不少黨校、行政學院等選為干部培訓的教材。許多青年也讀它以提高自身素養(yǎng)。與同類書相比這本書的特點簡明、通俗、系統(tǒng),基礎理論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此次根據(jù)學科的發(fā)展和教學的需要進行了修訂,部分調整了結構,增加了男女性別角色的心理差異和相符、利他侵犯等個人行為的內(nèi)容,對案例作了適當調整,對文字進行校訂。 本書共計十四章,深入淺出的向大家介紹了:社會化與個性化的相輔相成、彼得羅夫斯基的動機系統(tǒng)理論、緊急狀態(tài)下的冷漠行為、團體對成員行為的影響等等,讓我們能夠看清社會、理性地分析社會現(xiàn)實,指導我們的自身行為。

書籍目錄

第二版序言序   陳元暉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jié)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jié)  社會心理學的特點  第三節(jié)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社會心理學的歷史與動向  第一節(jié)  社會心理學的發(fā)展簡史  第二節(jié)  社會心理學的動向第三章   社會化  第一節(jié)  社會化概述  第二節(jié)  社會化的因素與類別  第三節(jié)  社會角色的獲得  第四節(jié)  道德社會化理論第四章   自我意識  第一節(jié)  自我意識概述  第二節(jié)  自我意識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第三節(jié)  對人關系中的自我表現(xiàn)  第四節(jié)  自我評價第五章   男女性別角色的心理差異  第一節(jié)  男女性別角色概述  第二節(jié)  男女性別角色差異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jié)  男女性別角色心理差異的理論  第四節(jié)  男女性別角色心理差異面面觀第六章   社會動機  第一節(jié)  社會動機概述  第二節(jié)  社會動機的分類  第三節(jié)  彼得羅夫斯基的動機系統(tǒng)理論  第四節(jié)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第七章   社會認知  第一節(jié)  社會認知概述  第二節(jié)  社會認知的范圍  第三節(jié)  影響社會認知的因素  第四節(jié)  社會認知的歸因理論第八章   社會態(tài)度  第一節(jié)  社會態(tài)度概述  第二節(jié)  社會態(tài)度轉變的方法  第三節(jié)  社會態(tài)度轉變的主客觀因素  第四節(jié)  社會態(tài)度轉變的理論  第五節(jié)  社會態(tài)度的測量第九章   群眾性的社會心理現(xiàn)象  第一節(jié)  模仿和流行  第二節(jié)  社會輿論和流言  第三節(jié)  暗示與競賽第十章 相符行為  第一節(jié)  從眾  第二節(jié)  眾從  第三節(jié)  服從第十一章 利他行為  第一節(jié)  利他行為概述  第二節(jié)  影響利他行為的因素  第三節(jié)  緊急狀態(tài)下的冷漠行為第十二章 侵犯行為  第一節(jié)  侵犯行為概述  第二節(jié)  侵犯理論  第三節(jié)  影響侵犯行為的因素  第四節(jié)  侵犯行為的控制第十三章 人際關系  第一節(jié)  人際關系概述  第二節(jié)  人際溝通  第三節(jié)  人際關系的測量第十四章 團體心理  第一節(jié)  團體概述  第二節(jié)  團體對成員行為的影響  第三節(jié)  團體的領導人主要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一、單一支配理論    單一支配理論如快樂說、權力說、同情說等都是哲學家們的主觀思辨,雖然缺乏客觀事實的根據(jù),但是直至20世紀20年代,單一支配理論仍有一定的影響    一些早期的社會學家與社會心理學家,也曾接受過單一支配理論。美國社會學家羅斯的《社會心理學》和英國心理學家麥獨孤的《社會心理學導論》,都企圖用單一原則來解釋人們的社會心理現(xiàn)象。單一支配理論雖然缺乏科學的根據(jù),但這些論述可以啟發(fā)我們的思考。    (一)快樂說        占代希臘的哲學家們認為人的本性是追求快樂。著名的哲學家本瑟姆提出,快樂是支配人類行為的原則,認為人們的行為總是趨利避害,追求快樂與幸福,逃避痛苦與不幸,因此苦樂的感受就成為人們行為的主要原因。本瑟姆還認為,感受到的苦樂程度可加以數(shù)量化,可以從快樂與痛苦的持久性方面加以測定。當時他雖然提不出衡量苦樂程度的客觀指標,但他認為苦樂的感受可以從動機力量和活動方向方面加以衡量,這些見解在當時來說已經(jīng)相當新鮮。    這一學說后來影響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包括三個部分——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天生的,是所有生物性本能欲望的總組合,它專門追求快樂以滿足欲望。精神分析學以快樂原則來解釋人們行為的動力,當痛苦的經(jīng)驗遭到壓抑之后就成為下意識而存在于個人的心理體系之中。    以后的一些社會心理學家都同意上述觀點,認為趨利避害是人們行為的動機,也是一種解除生理心理緊張的方法。也就是說,快樂和痛苦的感受能推動個人的行為,從而能緩和痛苦,增加快樂。    可以認為,追求快樂確實可以支配和影響人們的一些行為,但并不能解釋人們的全部行為。所以,快樂原則決不是人們行為的唯一原因??鞓氛f只是生理性的苦樂標準,是以機體的生理需要是否滿足為其前提的。    麥獨孤指出,快樂原則不能成為人們行為的動機,它只能是人的本能的指標,趨利避害是人類本能的表現(xiàn)。    (二)自我說    自我說也稱權力說,最早由17世紀英國哲學家霍布斯提出。他認為人的基本行為是權力的追求,因此人類的行為表現(xiàn)為自我的熱情與自我的力量。因為人們要獲得快樂,其前提是必須自己有力量,有權力,于是人們就不斷地爭取權力、追求權力,有了權力才能建立自我。       霍布斯這一思想為后人所發(fā)展與繼承,認為人的行為是受權力的欲望所驅使,稱為自我原則,也稱為權力說。      自我原則影響到社會心理學中的自尊、自我意識、角色與地位以及自我調節(jié)機能等概念。直到今天,在社會心理學領域中自我原則仍然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但是,自我說與快樂說一樣,它雖然可以支配人們的一些行為,然而卻不是制約人們行為的唯一因素。    自我意識,是從周圍人們的期待與評價自己的過程中由主觀體驗到而發(fā)展起來的,自己覺察到對方的態(tài)度與言語中所包含的內(nèi)容,于是就豐富了自我意識的內(nèi)容并發(fā)生分化,從人們對自己情感與評價的意識發(fā)展為自我態(tài)度。柯里把自我意識這一側面稱為“自我形象”。    所謂“自我形象”,就是自己了解自己的一切,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就像自己站在鏡子面前看到自己的一切一樣。這面鏡子就是社會上其他人對自己的認識與評價。柯里指出:“人與人之間相互可以作為鏡子,都能照出他面前的人的形象?!蔽覀儼炎约旱娜菝病⒆藨B(tài)、服裝等作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在鏡子中細細觀察,總以一定的標準來衡量其美丑,如果符合標準感到喜悅,否則就表現(xiàn)出不高興的形象。同樣,個體在想象他人心目中關于自己的姿態(tài)、行為方式、性格等,也會時而高興,時而悲傷。例如一個中學生在想象中,以為班主任對他的印象很好或不好,從而會產(chǎn)生某種情緒體驗,對自己滿意或不滿意。    柯里認為,自我意識的形象包括三個因素:    1.關于被他人看到自己的姿態(tài)的自我覺察。    2.關于他人對自己所作的評價與判斷的自我想象。    3.關于對自己懷有的某種感情——自尊或自卑。    其中第二個因素在實際中是有重要意義的,而第三個因素是由第二個因素決定的。由于想象到他人對于自己是夸獎的或是貶低的,因而就發(fā)生了自尊或自卑的心理。    (五)自我意識是主客觀的統(tǒng)一    1.自我意識的客觀性    一個人的自我意識如自尊心等,決不是在封閉著的自我意識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是在與周圍各種各樣的人們的接觸中。注意他們對自己的態(tài)度,想象他們對自己的評價,以此為素材,把它作為一個客觀標準而內(nèi)化到自己的心理結構之中,在這個基礎上形成自我形象。也就是說,個體對自己的形象和自己感情的體會是依存于個體和他人的接觸,想象他人對自己的判斷和評價而形成的。但是在實際上,從他人眼睛里正是反映了當時社會規(guī)定的角色要求和團體的價值體系與價值觀,這一點是不能夠忽視的。例如,某人懷有一種合理的自尊心,因為他體會到周圍人們都看得起他,這正是人們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價值體系與價值觀,由于他助人為樂,學習努力,見義勇為等,這些品質與行為方式是得到社會肯定的,已被人們內(nèi)化為他們主觀評價的依據(jù)。由此可見,自我意識是社會評價的反映,是社會價值觀的反映。       只要社會上人們的某種行為有新奇性,許多人就會競相模仿,從而成為一種社會風尚——流行。    (一)流行的特征        流行,是指社會上相當多的人在較短時間內(nèi),由于追求某種行為方式,并使之在整個社會中到處可見,從而使人們相互之間發(fā)生了連鎖性感染。流行亦可稱為社會風尚。例如,對于新的服裝、新的發(fā)式,許多人都去仿效,就成為一種社會風氣,這也就是流行。    流行的特征,一般表現(xiàn)為突然迅速的擴展與蔓延,又在較短時間內(nèi)消失,有個時期,社會上流行著開發(fā)兒童智力的玩具——魔方,一時間在全國各大城市十分流行,發(fā)展得特別快,可沒有多久,紅極一時的魔方在市場上又銷聲匿跡了。流行的電影歌曲同樣也是這樣,一支優(yōu)美動人的電影歌曲可以在幾天之內(nèi)膾炙人口,但曾幾何時,人們又在追求其他歌曲,了。在現(xiàn)代社會,電影、電視、雜志等大眾媒體發(fā)展飛速,通過大量傳播,人們可以了解外地及外國最時興的東西,從而加速了流行的興衰。但是,服裝的流—行相對來說,有一定的持續(xù)性,而流行歌曲、玩具之類,其興衰速度最快口    流行有循環(huán)的特點。這在人們的服裝方面表現(xiàn)更為顯著。如男女長褲褲腿的寬窄,上衣的長短,衣服領子的形狀等,都是周而復始,只是把各個部位加以不同的排列.組合而已。   流行不同于風俗習慣。風俗習慣的歷史悠久,比較鞏固,而流行是一種風氣,故稱“風靡千時”、“風行一時”。    流行又不同于倫理道德,它沒有倫理道德那樣威力大,但當它風行一時的時候,對倫理道德既可以起破壞的作用,也可以起鞏固某些行為規(guī)范的作用。    流行也不同于法律。法律具有強制性,人們懾于法律的威力必須遵守,否則,違法就要受到刑事處分。流行不具有強制性,但是一些好的風尚、有益的流行可以起到法律所無法起的作用。例如,新婚夫婦旅行結婚的社會風氣是不能依靠法律條文或行政命令來推廣的。然而,一些不良的流行、壞的社會風尚往往對道德起著沖擊的作用。如有些青年騎著跑車、摩托車,加大了速度,在馬路上橫沖直撞,神氣十足,許多青年亦競相仿效。這種流行容易發(fā)生交通事故,不利于社會治安。由此可見,某些流行對社會意識形態(tài)發(fā)生積極作用,而另一些流行則發(fā)生消極作用。    一種風尚如果發(fā)生在權威身上,則流傳速度更快?!俄n非子》上曾有一則記載:齊桓公喜歡穿紫顏色的衣服,故而使得全國的老百姓也都仿效穿紫色衣服?;腹珜Υ耸謸模瑢苤僦v,“我們喜歡穿紫色衣服,紫色很貴,老百姓都這樣做,怎么辦?”管仲向桓公獻策道:“你若要阻止這種風氣,首先是自己不穿,還要告訴左右大臣說,自己不喜歡紫色衣服,你以后凡是看到穿紫色衣服的,必須講‘吾嫌紫色臭’?!饼R桓公愿意試試看,于是一天之內(nèi)左右大臣都不穿紫色衣服,一個月之內(nèi)國內(nèi)的老百姓也都不穿紫色衣服,一年之內(nèi).他所統(tǒng)治的地區(qū)內(nèi)也無人穿紫色衣服。     一般說來,流行只要不違反社會規(guī)范,可以允許人們自由地去選擇,如女青年染彩發(fā)、穿高跟鞋等,完全可以由人們?nèi)我膺x擇,社會并不禁止。但不良的流行必須予以禁止。例如,中小學生抽煙、喝酒,這在學校里是被禁止的。    社會心理學家還發(fā)現(xiàn),流行有年齡與性別的差異。一般講,女性比男性追求流行,青年比老年追求流行。在性格上,脾氣容易變化的人、喜歡華麗的人,對流行特別敏感;此外,虛榮心、好奇心、好勝心強的人都比較追求流行。    ……

媒體關注與評論

序社會心理學在近代中國心理學的發(fā)展歷史中是薄弱的環(huán)節(jié)。解放前在一些設有心理學系的大學中,社會心理學并不是必修的課程,社會心理學只在社會學系中講授一些課時,但也是居于社會學的附庸的地位。解放后,社會心理學和社會學處于同樣的命運,同被認為屬資產(chǎn)階級的反動貨色而被拋棄掉。極左思想在學術界中的影響,表現(xiàn)之一就是簡單地隨心所欲地宣稱某種學科是資產(chǎn)階級的,因此人們就不敢去問津了。如果有人敢涉足禁區(qū),就成為十目所視和十手所指的人物了。我們應正確對待資產(chǎn)階級所遺留下的文化,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恢復了正確的文化政策,社會學的研究得到了支持,社會心理學也得到了新生?,F(xiàn)在在設有心理學系和社會學系的大學里,開始開設了社會心理學課程。由于教學上的需要,社會心理學講義陸續(xù)編寫出來。又由于這一門學科恢復的時間還不長,所以由國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公開發(fā)行這一類的書籍,還不很多,時蓉華同志這一本《社會心理學》,算是出版較早的一本吧!有句成語叫做“拋磚引玉”,這一本著作是“磚”還是“玉”,還要由讀者去評定,即使是“磚”,能夠從它引出“玉”來,這塊“磚”也是值得重視的。為“玉”作序固然光榮,但為“磚”作序也一樣光榮。我不曾為同行們寫過序,但這一次卻破例為這一本書寫序,因為無論是“玉”還是“磚”,都必須向大家推薦,提倡研究社會心理學,發(fā)展社會心理學,使社會心理學為現(xiàn)代化建設作出有益的貢獻,這是社會心理學會的會員應盡的責任,也是我為時蓉華同志這本《社會心理學》寫序言的目的。    一本書的序言,一般是由作者自己寫的,內(nèi)容應該包括本書的概要介紹,主要的思想線索,寫作的過程和經(jīng)驗,研究的方法和心得等等。如果由別人來寫,不外起兩方面的作用,第一,向讀者推薦和介紹;第二,對本書進行評價。如果要達到這兩個目的,我想不應該由寫序言的人來做,應該由讀者自己解決。既然書到手了,在進行閱讀了,何必再由他人置喙。評價也應該由讀者自己來做,讀者自己會有判別力的。所以,我主張由書的作者寫序言,而現(xiàn)在我又為什么不揣谫陋寫起序來了?我的目的不是評價本書,而是想借序言的簡短篇幅,向讀者宣傳社會心理學的作用,并向社會心理學家提出一個建議。      社會心理學對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的建設和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的心理是客觀現(xiàn)實在人腦這塊特殊物質中的反映。心理是自然的產(chǎn)物,同時也是社會的產(chǎn)物。生理心理學或大腦兩半球機能的研究是心理學的基礎,但人的社會關系、社會生活、社會諸現(xiàn)實,都對人發(fā)生影響,反映在人腦中,成為人的心理產(chǎn)生的客觀條件。本書在總論之后,即談到社會化問題,人的行為是社會化了的行為,行為是在社會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  的。行為的取舍和發(fā)生、發(fā)展、變化的過程,都是社會化的過程。社會化和個性化是相輔相成的,沒有不經(jīng)過社會化的個性,也沒有不具個性的社會化,正如本書著者所說的:任何時代的社會都會使用種種方法對人們施加影響,而個人也隨時隨地以其自身獨特的方式對社會環(huán)境作出種種反應,反作用于社會環(huán)境。對社會化問題的研究,將會有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社會化是社會心理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對這方面問題的研究要加強。同時,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建設中,社會心理學也會發(fā)揮它的一定的作用,如在工廠管理中,如果管理部門懂得人際關系的道理,懂得人和機器的關系的心理因素,懂得集體心理學的知識,對于團結集體,和衷共濟,將起一定的作用。又如,在學校教育中,如果形成班集體,樹立集體觀念,這對在集體中鍛煉人的意志和培養(yǎng)人的情感,將起一定的作用。所以社會心理學無論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是一門急需大力發(fā)展的學科,時蓉華同志的著作,為社會心理學的發(fā)展起了促進作用。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社會心理學著作涌現(xiàn),為建設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貢獻。    由于多年間斷對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在這恢復研究的開始時期,自然不免對外國心理學有所借鑒,但社會心理學的發(fā)展前途必須走中國化的道路。社會主義社會的結構,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原則,集體的精神支柱,政治和經(jīng)濟生活中的準則,政治信仰在群眾生活中的作用,人的社會心理的民族因素,社會化的道路,如此種種都與西方國家不同,如果只求其同,將會脫離實際,把理論變成教條。如果強調中國化但求其異,也將失去借鑒的機會。但中國化是方向,而借鑒只是手段,是為達到目的服務的。我相信:社會心理學一定能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作出有益的貢獻。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會長     陳元暉                                                       甲子年冬至于北京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社會心理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書很好,送貨也很快,雖然已經(jīng)這么久了,還是想給個好評~
  •   不錯的書,很實惠的價格~
  •   物流速度很快。剛拿到,隨便翻看了下,書的質量還好,不過感覺紙張?zhí)?,字跡偏淺。內(nèi)容暫時不好說,沒仔細看。
  •   考試用到才買的,中國的心理學太不實用,用一個月的時間背書來考試,再過一個月忘掉。。。
  •   我是要考學校心理咨詢師,所以考試必須買的,后來又有其他替代本了,但還是覺得值得一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