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摩蘇昆

出版時間:2009-10  出版社: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孟淑珍  頁數(shù):318  
Tag標簽:無  

前言

黑龍江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她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文明的重要區(qū)域??脊虐l(fā)現(xiàn),新石器時代晚期,黑龍江三江流域部落眾多,人口密度甚至超過中原黃河流域。古代史籍明確記載在黑龍江地區(qū)生息過的民族先后有:先秦時的肅慎、濺貊、東胡三大族系;漢晉時的夫余、鮮卑、挹婁、北沃且;北朝、隋時的夫余、勿吉、室韋、烏洛侯、地豆于、豆莫婁等;唐、北宋時的棘韜、室韋、契丹、女真、蒙古、漢族等;南宋、元、明時的女真及蒙古諸部、漢族、索倫諸部(即鄂溫克、鄂倫春、達斡爾等)。東北地區(qū)的先民鮮卑、女真、蒙古、滿等民族,先后人主中原,對中華民族的政治、思想、經(jīng)濟、文化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產(chǎn)生了重大的、深遠的影響。這些崛起于東北大地的民族,一次次地向中華民族文化的母體中注入了無比遒勁和深厚的生命力,并在文化的交流中成長為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水乳交融的重要組成要素。黑龍江是一片開放的土地,她幾百年來一直是眾多遷徙者和拓荒者神往的地方。清朝建立,黑龍江地區(qū)的齊齊哈爾(卜奎)和璦琿,被辟為流徙要地?!傲麽銇碚?,多吳、越、閩、廣、齊、楚、梁、秦、燕、趙之人。”(張縉彥:《域外集·六博圍棋說》)“當是時,中土之名卿碩彥,至者接踵”。(楊賓:《烯發(fā)堂文集·伍敬玉五十壽序》)清末開禁之后,關內(nèi)山東、河南人民大批移居黑龍江,民間稱之為“闖關東”。清朝時期,黑龍江省的人口構成已是“(內(nèi)地)十三省,無省無人”。(方拱乾:《絕域紀略》)19世紀末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俄羅斯人、猶太人及20多個國家的近20萬僑民涌人哈爾濱等地區(qū),又帶來濃重的歐風西俗。哈爾濱市因此有“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之稱。新中國建國之后,轉(zhuǎn)業(yè)官兵開墾北大荒,開發(fā)大慶油田,鐵道兵開發(fā)大興安嶺,以及文革時期的知青來到黑龍江地區(qū)。大量外來移民不僅改變著黑龍江的人口結(jié)構,也帶來了新的文化要素,不斷塑造出新的黑龍江文化面貌,積淀了黑龍江多元文化的底蘊,形成了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異域文化多元交融的文化格局。

內(nèi)容概要

  “摩蘇昆”是鄂倫春族的民間長篇敘事詩,也有學者稱之為史詩?!逗邶埥ǘ鮽惔海┠μK昆》作為《黑龍江流域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叢書》第一卷,在黑龍江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多年的共同努力之下,終于得以面世。我省文化遺產(chǎn)的挖掘、搶救、保護工作,又邁出了實實在在的一步?!  澳μK昆”內(nèi)容豐富廣博、藝術風格獨特,承載著鄂倫春族堅強勇敢的民族精神與久遠厚重的民族歷史,對于認識北方漁獵民族的社會、經(jīng)濟、藝術、宗教、風俗,保留和弘揚文化多樣性,有重要的資料價值。因此,保護和研究“摩蘇昆”,意義十分重大。2006年,“摩蘇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受到文化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書籍目錄

鄂倫春族摩蘇昆概論/1(王益章黃任遠)英雄格帕欠/1波爾卡內(nèi)莫日根/83布格提哈莫日根/95鹿的傳說/101雅林覺罕和額勒黑汗/128雙飛鳥的傳說/149娃爾都日堪和雅爾都日堪——姊妹山的傳說/180特爾根吐求親記/223諾努蘭/230阿爾旦滾滾蝶——個孤女的遭遇/235阿爾塔奈莫日根/245神箭手/248鹿的傳說/252烏布爾迭依蘭阿戲吉/254達多聯(lián)親/257受氣的媳婦回娘家/259“摩蘇昆”的由來/261附錄1古老語言藝術的“活化石”——論鄂倫春族史詩“摩蘇昆”/267(馬名超)附錄2鄂倫春族“摩蘇昆”調(diào)查報告/276(瑪哈依爾·淑珍)附錄3關于摩蘇昆調(diào)查考證的補充報告/308(瑪哈依爾·淑珍)附錄4“摩蘇昆”講唱家簡介/315后記/318

章節(jié)摘錄

鄂倫春族民間文藝家孟淑珍對鄂倫春族的民族文化遺產(chǎn)——摩蘇昆的采錄、翻譯、整理,學術界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著名民間文藝家、哈爾濱師范大學教授馬名超指出:“在今天世界上十分罕見并且處于原始漁獵文化終結(jié)期的北方凍土地帶,直至今日仍然存留著如此鮮活而質(zhì)樸的這類語言藝術‘化石’中,勢必包含它遠超現(xiàn)有地域疆界和僅只文藝科學范圍的多學科研究價值?!雹僖压拭耖g文藝家隋書今在為孟淑珍的翻譯整理本《英雄格帕欠》一書所寫的序言中說:“對人們?nèi)嬲J識和研究鄂倫春民間文學乃至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中,各民族口頭說唱文學都有著重要意義?!雹谝弧⒛μK昆的主要篇目鄂倫春族的先民,原來活動在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南北,東至庫頁島、西起石勒喀河這數(shù)萬里廣袤的地區(qū)。在渤海時期屬于唐王朝設置的室韋都督府管轄的室韋族,他們住在森林之中,以游獵為生。這個民族的口頭文學十分豐富,主要有民間故事、傳說、民歌和說唱故事摩蘇昆。摩蘇昆的主要篇目有:《鹿的傳說》、《雙飛鳥的傳說》、《波爾卡內(nèi)莫日根》、《阿爾旦滾滾蝶》、《英雄格帕欠》、《娃爾都日堪與雅爾都日堪》、《布格提哈莫日根》、《諾努蘭》、《雅林覺罕與額勒黑汗》、《特爾根吐求親記》等。說唱故事大致可以分為英雄故事、神話傳說和社會生活故事三類。

后記

“摩蘇昆”是鄂倫春族的民間長篇敘事詩,也有學者稱之為史詩?!逗邶埥ǘ鮽惔海┠μK昆》作為《黑龍江流域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叢書》第一卷,在黑龍江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多年的共同努力之下,終于得以面世。我省文化遺產(chǎn)的挖掘、搶救、保護工作,又邁出了實實在在的一步。“摩蘇昆”內(nèi)容豐富廣博、藝術風格獨特,承載著鄂倫春族堅強勇敢的民族精神與久遠厚重的民族歷史,對于認識北方漁獵民族的社會、經(jīng)濟、藝術、宗教、風俗,保留和弘揚文化多樣性,有重要的資料價值。因此,保護和研究“摩蘇昆”,意義十分重大。2006年,“摩蘇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受到文化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逗邶埥μK昆》的整理、編撰,遇到過很多的困難。由于鄂倫春族是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摩蘇昆”形成以來只是在民間口頭傳承,一直沒有文字本。到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已經(jīng)沒有人能夠完整的演唱全本“摩蘇昆”。而且,懂鄂倫春語的人也越來越少,“摩蘇昆”的傳承正面臨著嚴重危機。2002年,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在全省開展了民間文化遺產(chǎn)搶救工作。協(xié)會秘書長王益章在調(diào)研期間,專門拜訪了“摩蘇昆”的采錄整理者、鄂倫春族民間文藝家孟淑珍女士。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及時把“摩蘇昆”列為重點項目,想方設法擠出資金,為孟淑珍提供了經(jīng)濟支持,幫助她解決生活上的困難,使之能夠集中精力從事“摩蘇昆”的編寫、翻譯。協(xié)會還邀請少數(shù)民族文學專家,協(xié)助她整理、審定文稿。2005年,“摩蘇昆”得以完卷。這次《黑龍江摩蘇昆》作為《黑龍江流域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叢書》首卷出版,完整再現(xiàn)了鄂倫春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填補民族文化領域一項重大空白。《黑龍江流域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叢書》的籌劃,從2005年就已經(jīng)開始,中間由于各種原因,曾經(jīng)幾度中斷然后又重新啟動。這一次叢書的出版,得到了省委宣傳部部長衣俊卿的關心和指導。衣俊卿部長擔任了叢書主編,并親自為叢書撰寫了總序。還曾兩次就推進叢書編寫工作做出過批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植根于、來源于民間,是廣大民眾在漫長的生產(chǎn)與生活中的創(chuàng)造,生存智慧的結(jié)晶?!昂邶埥×饔蚍俏镔|(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叢書”根據(jù)民間文藝學分類法,分成文學、藝術、民俗三個系列,每個系列十冊。叢書計劃從2009年開始編撰,到2012年出齊。叢書將全面展示黑龍江流域各民族的文化遺產(chǎn),勾畫多彩的龍江民間文化藝術長卷,為了解和研究黑龍江文明打開大門。

編輯推薦

《黑龍江摩蘇昆》:黑龍江流域口頭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叢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黑龍江摩蘇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