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詞匯系統(tǒng)的認知研究

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趙亮 著  頁數(shù):249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空間詞匯系統(tǒng)的認知研究》試圖利用哲學對空間問題的研究成果,就“系統(tǒng)”地描寫和解釋空間詞匯語義做一些探索,著重挖掘英語、俄語和漢語語言學界,尤其是認知語言學領域就相關問題的見解和看法,并在此基礎上有所取舍,形成自己的體系,從而為空間詞匯系統(tǒng)意義派生機制的認知闡釋找出一條可行之路。

書籍目錄

中文摘要緒論0.1 本書的現(xiàn)實性0.2 本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0.3 本書的理論基礎0.4 本書的新意0.5 本書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0.6 本書的材料來源0.7 本書的結(jié)構(gòu)第一章 空間問題研究綜述1.1 人文社會科學(不包括語言學)領域?qū)臻g問題的研究1.1.1 對空間的樸素日常解釋1.1.2 對空間的神話詩學解釋1.1.3 對空間的文化地理解釋1.1.4 對空間的認知心理學解釋1.2 西方認知語言學對空間詞匯的研究1.2.1 空間詞匯的認知語義研究1.2.2 空間詞匯的認知語法研究1.3 俄語語言學對空間詞匯的研究1.3.1 空間詞匯的語義研究1.3.2 空間詞匯的語法研究1.3.3 空間詞匯的認知研究1.4 漢語語言學對空間詞匯的研究1.4.1 空間詞匯的語義研究1.4.2 空間詞匯的語法研究1.4.3 空間詞匯的認知研究1.5 本章小結(jié)第二章 空間詞匯系統(tǒng)認知語義分析的哲學基礎和基本理論框架2.1 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2.1.1 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體驗哲學2.1.2 認知語言學與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哲學基礎的分野2.1.3 認知語言學與轉(zhuǎn)換生成語言學哲學基礎的分野2.2 古代哲學時空觀2.3 近代哲學時空觀2.3.1 Ne咖n(牛頓)的絕對時空觀2.3.2 Leibniz(萊布尼茨)的相對時空觀2.3.3 KaIlt(康德)的純直觀時空觀2.4 現(xiàn)代哲學時空觀2.5 哲學對空間系統(tǒng)的建構(gòu)(內(nèi)部空間和外部空間)2.5.1 空間的矛盾性2.5.2 空間的層次性(內(nèi)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的區(qū)分)2.6 語言中空間語義系統(tǒng)的建構(gòu)(詞匯層面)2.6.1 傳統(tǒng)的漢語語法研究對空間詞匯的分類(處所詞和方位詞)2.6.2 漢語認知語言學研究對空間詞匯的分類(地點域和方位域)2.6.3 我們對空間詞匯的分類(內(nèi)部空間范疇和外部空間范疇)2.7 本章小結(jié)第三章 空間詞匯系統(tǒng)認知語義分析之一——內(nèi)部空間語義系統(tǒng)3.1 整體內(nèi)部空間語義范疇3.1.1 整體內(nèi)部空間語義范疇的描寫參數(shù)(空間形狀和空間度量)3.1.2 空間形狀詞匯的認知語義分析3.1.3 空間度量詞匯的認知語義分析3.2 部分內(nèi)部空間語義范疇3.2.1 表物體邊緣詞匯意義中的“觀察者”因素3.2.2 人體部位名詞的空間隱喻3.3 內(nèi)部空間語義的派生機制3.4 本章小結(jié)第四章 空間詞匯系統(tǒng)認知語義分析之二——外部空間語義系統(tǒng)(即空間關系意義系統(tǒng))4.1 空間關系詞匯的基本意義——拓撲空間意義4.1.1 空間關系的構(gòu)成要素及空間關系意義的種類4.1.2 空間關系概念所體現(xiàn)的人類中心性4.1.3 空間關系中界標(LM)的概念化特點4.2 空間關系詞匯的隱喻意義4.2.1 作為人類一種重要認知機制的隱喻4.2.2 空間隱喻一概念從空間域到其他認知域的映射4.2.3 空間隱喻一基于空間意象圖式的映射4.3 空間關系詞匯的語法化4.3.1 語法化4.3.2 俄漢語空間關系詞匯在“語法化”過程中的作用4.4 本章小結(jié)結(jié)束語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中文摘要  緒論  0.1 本書的現(xiàn)實性  0.2 本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0.3 本書的理論基礎  0.4 本書的新意  0.5 本書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0.6 本書的材料來源  0.7 本書的結(jié)構(gòu)    第一章 空間問題研究綜述  1.1 人文社會科學(不包括語言學)領域?qū)臻g問題的研究  1.1.1 對空間的樸素日常解釋  1.1.2 對空間的神話詩學解釋  1.1.3 對空間的文化地理解釋  1.1.4 對空間的認知心理學解釋    1.2 西方認知語言學對空間詞匯的研究  1.2.1 空間詞匯的認知語義研究  1.2.2 空間詞匯的認知語法研究    1.3 俄語語言學對空間詞匯的研究  1.3.1 空間詞匯的語義研究  1.3.2 空間詞匯的語法研究  1.3.3 空間詞匯的認知研究    1.4 漢語語言學對空間詞匯的研究  1.4.1 空間詞匯的語義研究  1.4.2 空間詞匯的語法研究  1.4.3 空間詞匯的認知研究  1.5 本章小結(jié)    第二章 空間詞匯系統(tǒng)認知語義分析的哲學基礎和基本理論框架  2.1 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  2.1.1 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體驗哲學  2.1.2 認知語言學與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哲學基礎的分野  2.1.3 認知語言學與轉(zhuǎn)換生成語言學哲學基礎的分野  2.2 古代哲學時空觀    2.3 近代哲學時空觀  2.3.1 Ne咖n(牛頓)的絕對時空觀  2.3.2 Leibniz(萊布尼茨)的相對時空觀  2.3.3 KaIlt(康德)的純直觀時空觀  2.4 現(xiàn)代哲學時空觀    2.5 哲學對空間系統(tǒng)的建構(gòu)(內(nèi)部空間和外部空間)  2.5.1 空間的矛盾性  2.5.2 空間的層次性(內(nèi)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的區(qū)分)    2.6 語言中空間語義系統(tǒng)的建構(gòu)(詞匯層面)  2.6.1 傳統(tǒng)的漢語語法研究對空間詞匯的分類(處所詞和方位詞)  2.6.2 漢語認知語言學研究對空間詞匯的分類(地點域和方位域)  2.6.3 我們對空間詞匯的分類(內(nèi)部空間范疇和外部空間范疇)  2.7 本章小結(jié)    第三章 空間詞匯系統(tǒng)認知語義分析之一——內(nèi)部空間語義系統(tǒng)  3.1 整體內(nèi)部空間語義范疇  3.1.1 整體內(nèi)部空間語義范疇的描寫參數(shù)(空間形狀和空間度量)  3.1.2 空間形狀詞匯的認知語義分析  3.1.3 空間度量詞匯的認知語義分析    3.2 部分內(nèi)部空間語義范疇  3.2.1 表物體邊緣詞匯意義中的“觀察者”因素  3.2.2 人體部位名詞的空間隱喻  3.3 內(nèi)部空間語義的派生機制  3.4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空間詞匯系統(tǒng)認知語義分析之二——外部空間語義系統(tǒng)(即空間關系意義系統(tǒng))  4.1 空間關系詞匯的基本意義——拓撲空間意義  4.1.1 空間關系的構(gòu)成要素及空間關系意義的種類  4.1.2 空間關系概念所體現(xiàn)的人類中心性  4.1.3 空間關系中界標(LM)的概念化特點    4.2 空間關系詞匯的隱喻意義  4.2.1 作為人類一種重要認知機制的隱喻  4.2.2 空間隱喻一概念從空間域到其他認知域的映射  4.2.3 空間隱喻一基于空間意象圖式的映射    4.3 空間關系詞匯的語法化  4.3.1 語法化  4.3.2 俄漢語空間關系詞匯在“語法化”過程中的作用  4.4 本章小結(jié)  結(jié)束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空間詞匯系統(tǒng)的認知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