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面具起舞

出版時間:2005-10-01  出版社: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劉芝鳳  頁數:142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儺作為一種遠古流傳下來的宗教祭祀禮儀活動,曾經遍布24個省市地區(qū),之所以許多地區(qū)采用這種娛神娛人的祭祀活動,是民間百姓在缺醫(yī)少藥特定情形下,希望神靈來佑護自己或家人、族人,并為他們驅災祛邪。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這種宗教活動必然要走向衰亡,但是這種流傳上千年歷史的宗教祭祀活動內含著重大的文化價值、社會價值、歷史價值,這也是它被它為搶救文化的意義所在?!  洞髦婢咂鹞瑁褐袊鴥幕访枋隽藘幕男纬膳c發(fā)展的過程,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和理解這種宗教文化。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中國儺文化概述第二章 中國儺的文化形式第一節(jié) 中國儺的載體、分布、民族、性質、價值第二節(jié) 中國儺的歷史、發(fā)展、象征、功能第三章 中國儺文化民間傳承類形及現存劇目第一節(jié) 儺舞第二節(jié) 儺戲第三節(jié) 儺技第四節(jié) 中國儺文化民間傳承的道具與音樂第四章 中國儺一瀕危的現狀與專家點評建議第五章 中國儺文化搶救工程與傳承工作建議附錄 中國儺文化論文、叢書目錄索引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有關學者把端公戲的劇目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法事表演,如《開壇》、《圓壇》、《請公曹》等。這類戲是端公作法時的化裝(面具)表演,是為請神送鬼而演的。第二類是正壇戲,這類戲是有故事情節(jié)的神鬼戲,如《方相造反》、《二郎記》、《收南蛇》等。這類劇情表現的是人如何變神、神如何對待人的內容。如《砍路》一樣,都是以歷史事件為背景,通過人神共事來酬神娛人。第三類劇目叫耍壇戲,這類戲完全是娛人的戲,是從民間地戲如花燈等戲吸收而形成的儺戲。雖然每個劇目都有神化,但更多的是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以及歷史傳奇,如《三國演義》之類的劇目。端公戲更多的像儺舞,話白多,人物少,動作多是來源于生活的動作,手舞足蹈。筆者在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看的土家族竄花端公戲,與云南的端公戲有許多相同之處。一般端公戲是戴著面具跳,但也有端公戲不戴面具的,如云南端公戲中的《跳儺》,就是掃兩位端公抱著木雕的儺神偶像做出種種跳舞的動作。端公戲還有跟著咒詞跳的戲,如《踩九州》,端公要按太極八卦陣的圖形,在咒語的手訣的同時,來表現七十二套戲路。端公戲劇目主要有《遣將鎮(zhèn)臺》、《大戰(zhàn)桃山》、《收南蛇》、《郎君造橋》、《打修造》、《出魯班》、《立大樓》以及《十二花園姐妹》、《封神榜》、《三國志》等,還有從川、滇、京劇中移植到端公戲的,如《柳陰記》、《槐陰記》、《陳姑趕潘》、《借親配》、《趙公明下山》、《收董平》、《追韓信》、《武家坡》等,另有《三看親》、《亮五方》、《趙三娃賣線》、《四耳打草鞋》,各地端公第戲或燈戲中都有這些節(jié)目(選摘自高登智《云嶺高原話儺戲》一文,《云南儺戲儺文化論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斯珣虻某灰魳酚小熬虐迨弧?,與道教結合比較多,因此曲牌和樂器也比原始的儺戲豐富。如曲牌有“菩薩蠻”、“西江月”、“清江引”等二三十余種,樂器也有二胡、笛子、月琴等絲竹樂器?! 《斯珣蛞O壇門,以掌壇師為首組織演唱。端公戲的演出時間多在臘月和正月十六以前,其他時間沒有特殊情況不唱。如有人家請還愿、慶壽、結婚時才表演。無論什么原因的表演,都要在演出之前祭儀。  大詞戲  云南大詞戲主要流傳在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的保和鎮(zhèn)。維西縣位于麗江和香格里拉(原中甸)之間,是一個大自然恩賜的美麗的地方,也是古時麗江古商城通埠的主驛道和中央皇權改土歸流的轄區(qū)。因此,雖然那里的少數民族有著本民族獨有的特點,但又由于古驛道的流通和流官的上任,帶來了外來文化,又由于域外官道、公路的建成與發(fā)展,逐漸荒落的古驛道相對封閉起來,古老傳統的文化相對比內地保存得多。儺戲大詞戲就是其中一種歷中文化?!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戴著面具起舞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