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約瑟夫·拉茲、何懷宏、孫曉春、 曹海軍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1-01出版) 作者:約瑟夫·拉茲 頁數(shù):409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乃一文明古國,而人文精神又于其間特見其長?!爸芪摹币褷N然可觀,而孔孟老莊荀韓等先秦諸子更大略厘定此后二千年中華文化發(fā)展基本格局,且時有奇葩競放,異彩紛呈。然近代以來遇強勁歐風美雨,不免花果凋零。究其因,既有外來文明之橫決,亦有自身后繼之乏力。今日世界一體,任何一種文化都不可能孤立發(fā)展乃至生存,古老的華夏文化更有從域外接引各種源頭活水之亟須。百年來國人譯事多多,今不揣淺陋,亦立此一“人文譯叢”,名稱不憚其大,俾使各種有價值譯著多能收入其中,且有愿為中華人文復興略盡綿薄之意焉。譯叢取材選目則不吝其小,且力求主題相對集中,現(xiàn)約略勒成數(shù)專輯:一日西方古典思想與人物,尤以古希臘為要。二日西方政治理論與實踐,特重近代以來作為西方思想制度主流之自由民主的發(fā)展。三日知識分子與自由市場,全球化使我們皆卷入市場經(jīng)濟,而人文知識分子對此的態(tài)度尤可玩味。四日基督精神與人文,此種超越性大概正是較現(xiàn)實的中華人文所需特別留意處。五日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俄羅斯思想,藉此希望國人眼光也能注意我們近鄰心靈的深邃。六日《學術思想評論》,由賀君照田主編,其中有譯有評,最近幾輯尤注意中西歷史交叉延入“現(xiàn)代性”的曲折與展開。
內(nèi)容概要
《自由的道德》討論了自由與權威的本質(zhì),涉及道德與政治的諸多核心問題。作者考察了價值中立、權利、平等以及防止傷害在自由主義傳統(tǒng)中的作用,進而把這些概念與基本的道德問題聯(lián)系在一起,如價值與社會結構的關系、價值的可比性以及個人承諾的意義等?!蹲杂傻牡赖隆返囊暯羌杏诂F(xiàn)代社會個人自律的價值,作者思考了以價值多元主義為前提的自律的政治含義。進而考察了一種至善主義的寬容理論的范圍和界限。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約瑟夫·拉茲 譯者:孫曉春 曹海軍 鄭維東 等 編者:何懷宏
書籍目錄
1 政治自由問題I 權威的限度2 權威與理由3 權威的正當性證明4 國家的權威Ⅱ 反至善論5 中立的政治關注6 排除理想Ⅲ 個人主義的自由:自由與權利7 權利的本質(zhì)8 以權利為基礎的道德9 平等10 自由與權利11 后果論:導論12 個人康樂13 不可通約性V 自由與政治14 自主與多元主義15 自由與自主
章節(jié)摘錄
在人類的相互關系中也可以看到相似的態(tài)度。如我們每個人通過我們的經(jīng)驗所知道的那樣,對他人的愛慕常常會導致人們產(chǎn)生欲望和愿望,這是因為,如果他們使這種愿望和感覺作用于他們所愛慕的人的話,他將會感到快樂。這種欲望的表象是可以算做是愛的十分必要的標志。我內(nèi)心的欲望與做某種事情以使他人快樂的欲望是有嚴格區(qū)別的。愛人者明顯想要使他們所愛的人快樂,并且在某些時候由于這個理由而行動。這在全部有著友情關系的人們中間是常見的。我要談到的是在愛情關系中存在的極為稀少的具有實證意義的現(xiàn)象,甚至是一種不很經(jīng)常的現(xiàn)象,在這種關系中,一個人變得喜歡某種東西的緣故只是由于他知道這將使他所愛的那個人感到快樂。例如,一個人開始喜歡伯德(Byrd)的音樂,可能只是因為他的愛人喜歡。如果分享這種品味將是愉快的。關鍵是一個人變得喜歡伯德音樂本身。一個人不僅僅因為他聽這種音樂而使他所愛的人快樂才變得喜歡聽它。在另一方面,伯德音樂中的快感既不會由于一個人對朋友的音樂品味的信任而被誘發(fā)出來,“因為他早就希望我這樣做”就不僅是一種不給理由的解釋。這是一個理由,不過是有關伯德音樂本身的理由,一種因為一個人喜歡而想要聽伯德音樂的理由。正是因為如此所愛的人才樂于聽它。他可能會由于我想要聽伯德的音樂以使他快樂而感到快樂,但是,他并不會因為這個理由而讓我去聽伯德的音樂。他只是想讓我聽伯德的音樂.因為這樣做以取悅于他是在做使他快樂的事情。另一方面,他也有另一個愿望,換句話說也就是我應該喜歡伯德。這是一個有關我應該喜歡伯德音樂本身的愿望,因為它能夠使人快樂。在這里,他想要我這樣做是由于一個特殊的理由。由于另一個理由而不是如他的愿望而這樣做。事實是,我愛他,他喜歡我這樣做只是第二位的理由——一種為前一個理由而行動的理由。
編輯推薦
《自由的道德》是人文譯叢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