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5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作者:劉巖,王宏斌 編著 頁數:207 字數:180000
前言
世界上的任何民族和國家都有歷史。但與其他各個國家的歷史相比,中國歷史最為源遠流長,波瀾壯闊,風光無限,勝景百出。為此,早在1939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就自豪地說:中國歷史“從原始公社崩潰,社會生活轉入階級生活那個時代開始,經過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直到現在,已有了大約四千年之久。在中華民族的開化史上,有素稱發(fā)達的農業(yè)和手工業(yè),有許多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發(fā)明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藝術家,有豐富的文化典籍。在很早的時候,中國就有了指南針的發(fā)明。早在西漢時期,已經發(fā)明了造紙法。公元4世紀,發(fā)明了刻版印刷。公元11世紀的北宋時期,發(fā)明了活字印刷?;鹚幍膽茫苍跉W洲人之前。所以,中國是世界文明發(fā)達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已有了將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 谋倔w論的角度說,歷史發(fā)展有其特殊性。歷史是有規(guī)律的,它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而是按照自身規(guī)律摧枯拉朽,勇往直前;歷史是連續(xù)的,任何人都不能割斷歷史,它的全部軌跡都絲絲入扣,一脈相承;歷史是全息的,事事相通,因果相聯(lián),它既可以以古鑒今,也可以以今知古。一句話,歷史并不是過去的風景、斑駁的履痕和發(fā)黃的陳跡,而是今人永遠也學不完、讀不盡的教科書。因此,古往今來的偉人巨擘們都非常重視歷史。例如,《戰(zhàn)國策》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碧铺诶钍烂裾f:“以古為鏡,可知興替。”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绷袑幷f:“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庇纱丝梢?,尊重歷史,學習歷史,對我們來說是何等重要。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學習歷史、學習歷史做什么呢?我覺得,學習歷史主要有三種功用。第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過學習歷史,我們要為我們有勤勞智慧的祖先感到驕傲,從而對于自己創(chuàng)造輝煌燦爛的明天更加充滿信心;我們要為我們的國家感到驕傲,從而更加發(fā)自內心地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第二,豐富對比信息和提高決策能力。
內容概要
如果不是用歷史的方式來書寫絲綢之路;如果可以暫時忽略漢唐盛世跌宕起伏間那一幕幕枕戈待旦,血流漂杵;如果可以暫時忽略那些川流如梭的駝鈴、玉石、綾羅、佛經、往事;如果可以暫時忽略沿著商路通向歐洲并影響過世界近代文明史的中國四大發(fā)明……絲綢之路,是條古老的陸上商道,它橫跨亞歐大陸,是溝通中西方政治、經濟、文化和思想的大動脈。 本書將帶您重走這條千年古道,去尋覓沙埋的綠洲文明、失落的古城、往來的商旅和不朽的傳說……
書籍目錄
前言001.絲綢的故事002.傳絲公主的傳說003.美輪美奐的絲綢004.桑蠶西傳005.悠悠古絲路006.絲路上的駝隊007.絲綢之路上的商賈008.流動的綠洲009.神秘中國茶010.外爭四夷北擊匈奴011.張騫兩使西域012.征服大宛通絲路013.汗血寶馬014.絲路的二度繁榮015.古絲路的起止點016.絲綢之路的衰落017.“天帝之子”:匈奴018.西域騎士:烏孫019.絢麗古都:長安020.空中的舞蹈:敦煌021.王道士與藏經洞022.萬山之主:帕米爾高原023.火焰中的翡翠:吐魯番024.昭君出塞025.劉細君:第一和親公主026.大義公主:鮮為人知的和親公主027.金城公主:奈何生在帝王家028.千年后的發(fā)現029.歷史上的樓蘭030.輝煌的樓蘭古城031.樓蘭消失的秘密032.沉睡千年的樓蘭美女033.樓蘭浪漫的傳說034.奇襲龍城第一功:衛(wèi)青035.壯士高歌:霍去病036.出兵西域的西漢名將:陳湯037.立功西域:班超038.平定東突厥:李靖039.平滅高昌國:侯君集040.奇襲西突厥:蘇定方041.三箭定天山:薛仁貴042.睿智儒將:裴行儉043.西行求法第一人:朱士行044.求法印度第一人:法顯045.踏平坎坷取真經:玄奘046.東方戰(zhàn)神:成吉思汗047.成吉思汗麾下大將:哲別048.拖雷家族的崛起049.海上絲綢之路與泉州050.東方的馬可·波羅:汪大淵051.七下西洋載史冊:鄭和052.西方來客053.中國紀行054.關于馬可·波羅的爭論
章節(jié)摘錄
當他們得知,要得到貴如黃金的絲綢,只需栽桑、養(yǎng)蠶即可,便也像羅馬人那樣迫切地想把蠶種與養(yǎng)蠶技術搞到手。那時中原一直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那就是誰泄露了養(yǎng)蠶的秘密,誰就得被判極刑。于是歷朝“嚴設關防”,絕對嚴禁蠶種外傳。西域人深知這一點,于是想方設法偷運,但都沒有成功。古時候,新疆和闐一帶有一個國家叫瞿薩旦那國,過去這里的人們是不會種桑養(yǎng)蠶的,后來他們聽說東邊的一個國家善于種桑養(yǎng)蠶,就多次派遣使者前去求蠶種、桑籽。東國國王堅決不給,而且還下令邊關嚴禁蠶種、桑籽出口。后來,瞿薩旦那國的年輕國王想出了一個妙計?! ■乃_旦那國國王為求蠶種與桑籽,派使節(jié)到中原求婚。當時的中原統(tǒng)治者考慮到與西域聯(lián)姻對西北邊疆的安全是一個保障,于是答應了來使的請求。瞿薩旦那國國王于是挑選了幾名能干的使者和迎親侍女,囑咐他們密求公主帶些蠶種和桑籽過去?! 」髦雷约簩⒁x開父皇,遠嫁到遙遠的西域番邦去,不禁滿懷惆悵。但瞿薩旦那國使節(jié)帶來了一幅瞿薩旦那國國王英俊威武的畫像,公主的心情頓時好轉。使者趁機夸獎本國的國王年輕能干,國家富有,公主出嫁后一切可依照中原的生活方式生活,只是該國不產絲綢,恐公主百年之后子孫無錦衣可穿,懇請公主設法帶出蠶種和桑籽。于是聰明的公主心生一計,在離開故土之前,偷偷地將蠶種和桑籽藏在了皇上賞賜的鳳冠里。 迎親的日子到了,公主出嫁的儀仗隊浩浩蕩蕩地來到了邊關,邊防軍士奉旨行事,讓公主下轎檢查,他們遍搜行囊,卻不敢檢查公主頭戴的那頂鳳冠。當公主到達瞿薩旦那國后,國王在麻射伽藍故地以隆重的儀式將公主奉迎入宮。公主終于見到了英俊的國王,摘下頭上所戴的鳳冠,從中取出了由中原帶來的蠶種和桑籽。中國的蠶種和桑籽就這樣被安全地運到了瞿薩旦那國,從此,整個西域地區(qū)的蠶絲業(yè)迅速發(fā)展起來。
編輯推薦
從本體論的角度說,歷史發(fā)展有其特殊性。歷史是有規(guī)律的。它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而是按照自身規(guī)律摧枯拉朽,勇往直前;歷史是連續(xù)的,任何人都不能割斷歷史。它的全部軌跡都絲絲入扣,一脈相承;歷史是全息的。事事相通。因果相聯(lián),它既可以以古鑒今。也可以以今知古。一句話,歷史并不是過去的風景、斑駁的履痕和發(fā)黃的陳跡,而是今人永遠也學不完讀不盡的教科書。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