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研究

出版時間:2008-9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作者:黃松筠  頁數:22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研究》一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五個發(fā)展階段研究;下篇為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幾個理論問題研究。探討古代藩屬制度的形成、確立、創(chuàng)新、強化和完備等五個不同的歷史階段,揭示同姓藩國、境內屬國、羈縻府州、都司衛(wèi)所和藩部曾分別是五個階段中的藩屬主體,闡述藩屬制度在五個不同階段的諸多特點,這對于認識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發(fā)展進程及其歷史作用,是不無益處的。對古代藩屬制度的理論問題進行探討,是把藩屬問題研究引向深入的關鍵。中國古代藩屬制度是中國古代國家政體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具有一朝(國)兩制、地方自治與民族自治、藩衛(wèi)內向等諸多特征與屬性,其預期目的是為了捍衛(wèi)中央王朝的安全,實施的結果,又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發(fā)展。

作者簡介

  黃松筠女,漢族,1964年10月15日生于黑龍江省肇州縣。1985年畢業(yè)于吉林師范大學歷史系,獲學士學位,1988年獲東北師范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現(xiàn)任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明清史,地方史、邊疆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獨立主持承擔和參與承擔的國家級、省級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10余項,出版學術著作(合作)10余部,譯著1部,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

書籍目錄

前言上篇 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五個發(fā)展階段第一章 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形成一、商代侯國與西周封國的本質不同二、西周分封諸侯的歷史背景三、西周分封制度的基本內容四、西周分封制度的歷史作用五、春秋戰(zhàn)國·邑制與封君制六、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初步形成第二章 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確立一、秦王朝對分封制度的擯棄二、西漢初年大封同姓諸侯王三、七國之亂與諸王不得治民四、兩漢境內屬國與比郡屬國五、兩漢都護管理的藩屬政權六、兩漢邊郡邊縣的藩屬政權七、魏晉及南北朝的都護制度八、古代藩屬理論體系的形成九、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確立第三章 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創(chuàng)新一、唐代初年邊疆的嚴峻局勢二、朝廷有關分封的一場議論三、塞北邊疆所建立的都督府四、都護府在四方邊疆的建立五、都護府機構的官員及職責六、唐代藩屬理論與民族政策七、唐朝時期的境內外諸屬國八、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創(chuàng)新第四章 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強化一、畏兀兒亦都護與高麗、安南二、總制院與烏斯藏三路宣慰司三、土司制度在云南地區(qū)的創(chuàng)立四、明邊疆形勢與大封同姓藩王五、建文帝削藩與燕王北平起兵六、北線都司衛(wèi)所與長城、九邊七、朵甘、烏斯藏行都指揮使司八、西南土司制度的發(fā)展與控制九、明朝屬國朝鮮、安南、琉球十、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強化第五章 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完備一、統(tǒng)一黑龍江流域與黑龍江八旗二、綏定漠南蒙古與創(chuàng)立盟旗制度三、平定三藩叛亂和收復寶島臺灣四、戰(zhàn)敗噶爾丹與外蒙扎薩克制度五、烏里雅蘇臺與駐扎制度的建立六、安定西藏以及達賴與駐藏大臣七、底定準噶爾、回疆與伊犁將軍八、改土歸流以及大小金川的戰(zhàn)爭九、黑龍江及烏蘇里江的噶珊制度十、朝鮮琉球越南暹羅緬甸五屬國十一、理藩院的設置、職能及其意義十二、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完備下篇 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幾個理論問題第六章 中國古代藩屬制度實質是國家政體說一、藩屬制是對君主政體王權的一種確認二、藩屬國是王朝地方政權另類構成形式三、藩屬制度是君主專制政體的重要內容四、古代政體中藩屬制度的三大基本特征第七章 中國古代政體的一朝(國)兩制一、一朝(國)兩制源于西周的分封制度二、藩屬制度之下的一朝兩制與一國兩制三、一朝(國)兩制的依據、目的及后果第八章 藩屬制度下的地方自治與民族自治一、西周分封制度下的地方自治與民族自治二、歷代藩屬制度下的地方自治與民族自治三、藩屬自治的意義及后果第九章 藩衛(wèi)內向是藩屬制度固有的屬性一、分封諸侯與建立藩屬國的預期目的二、從古代藩屬理論看藩屬制度的藩衛(wèi)內向三、萬里長城向世人所展示的藩衛(wèi)內向四、從藩屬制與殖民制的對立看藩衛(wèi)內向第十章 藩屬制度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形成一、分封制度加速了中原華夏民族的形成二、一朝兩制有益于周邊民族的社會發(fā)展三、民族自治增強了少數民族文化的特色四、藩衛(wèi)內向客觀上促成了中華民族形成第十一章 藩屬制度的其他幾個理論問題一、藩屬的三個組成部分及其作用二、藩屬實體·藩屬制度·藩屬理論三、內藩與外藩四、藩屬制度與睦鄰政策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其一,畿外諸侯國的公室是隸屬于周王室的地方上最高一級國家政權,并享有一定的自治權利。畿內的采邑則是在王室任職的公卿大夫的俸祿形式,并不是國家基層政權?! ∑涠?,畿內采邑主與畿外諸侯國在義務與權利上也有很大的不同。采邑主按照在王室所擔任的職務不同,向周天子盡其職責,為周王奔走效力。但是,除非有天子的特別命令,一般不得參與諸侯國的朝聘盟會。即所謂“寰內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會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與朝也。”①畿外諸侯國的設置是為了“以藩屏周”,藩衛(wèi)周王室。諸侯國可以擁有自己的軍隊,統(tǒng)治封國內的臣民,定期朝貢,不參與周王室的內部事物?!  ⅰ ∑淙?,在西周時期,各諸侯國內的卿大夫一般是不享有采邑的。這種情況,到了春秋時期則發(fā)生了根本上的變化?! ≈芷酵鯑|遷后,王權衰落,歷史進入了以大國爭霸為主要政治內容的春秋時代。與此相聯(lián)系的是,采邑制度也隨著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西周時.期,各諸侯國的封地一般都較小,沒有更多的土地用來分封給卿大夫以作為采邑。在“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春秋時代,齊、晉、楚等幾個大諸侯國,隨著領土的擴大,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大為增強。春秋時期的霸主,不僅擁有了向卿大夫封授采邑的客觀條件(土地),也擁有了向卿大夫封授采邑并對其進行控制的能力(政治與軍事上的實力),同時也有了分封卿大夫以維護公室的客觀需求。于是霸主在國內分封親戚功臣以藩屏公室,一時在幾個大諸侯國內形成高潮。《左傳.桓公二年》晉國大夫師服所說的“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即是這一高潮的一種概括。卿大夫的“家”,是諸侯國內地方上的一級政權機關。  春秋幾個霸主的“公室”強盛局面,所維持的時間并不長久。幾個大諸侯國的卿大夫們,他們自被“立家”之日起,便通過兼并來擴大自己的實力,并逐漸地超過了公室的實力,歷史進入“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的時代。后來,有的卿大夫在自己的采邑里封授土地,于是又導致了“陪臣執(zhí)國命”的出現(xiàn)。  從西周到春秋,釆邑由原來的官吏俸祿的提供地演變成為國家的一級政權,采邑制度在實質上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