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1 出版社:內(nèi)蒙人民出版社 作者:金涌 頁數(shù):395
內(nèi)容概要
遠在南國深圳的漢族記者金涌,如癡如醉地愛上了內(nèi)蒙古大草原,孜孜不倦地學習像錫林河一樣流淌不息的蒙古族長調(diào)、呼麥,幾十年如一日癡心不改。他在獨自經(jīng)歷了漫長的旅行采風后,以燃燒的激情用手中的筆和鏡頭,為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譜寫了心中的贊歌?!讹L從草原走過》是金涌幾十年草原情結的結晶。書中有對草原、河流、氈房、敖包、黃昏、篝火等草原景觀的描繪,有搏克、賽馬、迎賓、婚禮、服飾、馬鞍等民俗風情的展示,有長調(diào)、呼麥、民歌、舞蹈、曲藝、合唱等民族藝術的介紹,有與哈老、扎哥、胡松華、德德瑪、騰格爾、蒙克、巴特爾等友情的敘述……在情感上,書中有歡樂、有寂寞、有靜思、有詰問、有蒼涼的吶喊、也有噴薄而出的豪情。通過畫面和文字,該書向讀者展現(xiàn)了草原遼闊、雄渾、壯麗的畫卷,蒙古族悠久、厚重、神秘的歷史文化和牧民熱情、樂觀、豪爽的天性?! 讹L從草原走過》是作者耗十余年心血、多次北上大草原而成就的力作。這部散發(fā)著油墨香味的厚重的書冊挾裹著濃郁草原風情立刻將人們帶到令人魂牽夢縈的大草原。它傾注了作者自1964年著名歌唱家胡松華唱響《贊歌》以來的數(shù)十年間孜孜不倦苦苦追求蒙古族長調(diào)民歌的馬背情懷,它是一部作者“內(nèi)心世界”的寫真,同時也是一個熱愛草原文化的深圳人獻給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的一份厚禮。
書籍目錄
景觀篇 約定 草原 杭蓋 河流 樹林 駿騎 馬駒 羊兒 牛群 駝峰 氈房 敖包 車轍 拂曉 黃昏 蒼穹 篝火 草徑 小橋 野花人文篇 先祖 雕塑 營地 浩特 額吉 小伙 姑娘 娃子 搏克 賽馬 迎賓 暢飲 婚禮 服飾 馬鞍藝術篇 長調(diào) 呼麥 琴師 民歌 舞蹈 曲藝 合唱 畫家 游牧友情篇 哈老 贊歌 天籟 蒼狼 扎哥 蒙克 牧人 告別蒙古篇 遐想 遠足 馳騁 孤寂 遺址 求藝 做客 浪漫節(jié)慶篇 甘南 節(jié)日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書摘如果朋友問,在蒙古族眾多的樂器中,勗受推崇的是什么? 無疑是馬頭琴。 馬頭琴是蒙古人獨有的傳統(tǒng)樂器。長約四尺,以木為桿,頂端雕刻一個馬頭,下端有一只鏟形皮鼓,兩條弦用馬尾系繃直,制作成弓。演奏時,隨著琴師的手指有規(guī)律揉動,發(fā)出悠揚深沉的聲調(diào)。 請注意,馬頭琴的演奏與其它的拉弦樂器有所不同,弓弦不是夾在琴弦之間,而是琴弦外拉奏。 蒙古人視馬頭琴為家庭的珍貴物品和裝飾之物,即便家里沒有拉琴的人,也要掛一具琴頭上系有哈達的馬頭琴。 我的一位音樂啟蒙老師,在多年之后經(jīng)不住誘惑,特意托人從草原上買來一把價值不菲的馬頭琴,按照傳統(tǒng)二胡的演奏方法來練習,結果可想而知。 于是,老師四處拜師,好容易在當?shù)氐拿晒棚L味酒樓找到了一位馬頭琴手,兩人面對面一碰,才知道這樂器技巧多多,很難掌握。沒有草原琴師的指點,并付出汗水和心血的代價,遙不可及。 后來,老師放棄了對馬頭琴的追求,把它作為裝飾物,擺在居室一隅,權做欣賞。 人笑缺乏恒心。 君曰:歲月不饒人,若是年輕的話,也要去草原上歷經(jīng)風雨,見見世面,掌握這門樂器的真諦。 馬頭琴拉響的時候,百靈鳥唱起歌來 親人們歡聚的時候,訴說久別的情懷 織女星升起的時候,小馬駒嘬著母奶 回報那鶿的覺悟要用一生的摯愛 ——《我從草原來》 草原上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馬頭琴的來歷,深深叩響我的心弦,久久不能平靜。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個叫蘇和的年輕人,長得魁梧英俊,為人謙和。蘇和有一匹心愛的白馬,不僅是草原上跑得最快的駿馬,而且極通人性,對主人特別的忠誠。 沒想到,蘇和的愛馬遭到了惡人的嫉妒,欲占為己有,這個惡人就是有權有勢的諾彥。一天,諾彥帶人把白馬搶過去騎,可是白馬生性倔強,硬撐著不讓他騎上去。諾彥惱羞成怒,用鞭子狠狠地抽打白馬,白馬一尥橛子就把他摔了下來。兇殘的諾彥一氣之下,拔出弓箭把白馬射死了。 白馬的死給蘇和帶來了巨大的痛苦,短短幾天蒼老了許多。每當黑夜來臨,他就迎著凜冽刺骨的風唱出古怪的長調(diào),一遍又一遍,感天動地。蘇和是想用流淌的心血換回白馬的生命,可是做不到! 這天夜里,蘇和夢見了白馬,欣喜若狂。白馬撒歡地跑向主人,親吻著他已經(jīng)變得枯萎焦黃的臉:親愛的主人,你若懷念我,就用我的尾巴和皮子制作一個樂器,那我就能夠陪伴你,永遠在一起。 自那以后,這一最能表達牧人歡樂和悲傷的琴聲傳遍了蒙古草原。 幾乎是一夜間,蘇和返老還童,靈感進發(fā)。 他用白馬的身體制作了草原上第一把馬頭琴。只要演奏起來,鑲嵌在琴端的馬頭就面對琴師,激發(fā)無限的遐思和情感,揉動馬尾弦的樂曲更加動人。這琴拉響起來就像夢中的聲音,時而深沉哀怨,訴說看草原人的苦難;時而優(yōu)美悅耳,表達出草原人對家園的熱愛和向往…… 從此,馬頭琴成了最具蒙古民族特色的象征。 這一傳說還被編入了小學生的教科書。 蒙古族的音樂家告訴我,其實,這不過是眾多有關馬頭琴傳說中的一種而已。馬頭琴的傳說大同小異,大都有一個哀婉、凄美、蒼抑的主旋律,在美的展示與毀滅中,始終歌頌淳樸善良的人性,贊美馬與人摯友般生死相依的情義。 傳統(tǒng)的馬頭琴多為琴手就地取材,自制臼用,故用料和規(guī)格尺寸不一致。現(xiàn)代馬頭琴由共鳴箱、琴頭、弦軸、琴馬、琴弦和琴弓組成,共鳴箱呈梯形,琴箱框板使用色木、榆木等雜木。琴箱正背畫罩上馬皮、牛皮或羊皮,皮面上彩繪圖案。琴頭、琴桿多用整塊色木、紅木等制作。琴頭呈方柱形,頂端向前彎曲,造型為雕刻精致的馬頭。 演奏馬頭琴時,通常采取坐姿,將琴箱夾子兩腿之間,琴桿偏向左側。拉奏方法與其它拉弦樂器不同,琴弓的弓毛不夾在里、外弦之間,而是在兩弦外面擦奏。 所以,馬頭琴具有獨特的音樂效果,柔和、渾厚、深沉,拉奏起來特別的宏闊、低沉、豪放,富有草原韻味。右手弓法與左手指法因有其獨特而復雜的技巧,音色清晰、明亮,宜于奏出豐富的泛音,與渾厚、柔韌的實音融合出一片悠遠廣闊的意境。 也正因為這些特點,馬頭琴總是擅長演奏柔和細膩的抒情曲調(diào),尤適宜長調(diào)民歌伴奏。 朋友,若你結伴或獨自前往內(nèi)蒙古草原,只要用心聆聽,就能隨時隨地領略到馬頭琴的魅力。它或許來自草原城市的莊嚴殿堂,或許來自朦朧月色中的牧場,或許來自小小的蒙古包。 正如草原作家描寫的,那攝人心魄的音樂,穿越古老的時空,如大潮般洶涌澎湃,壯懷激烈,如小溪般涓涓流淌,意境悠遠…… 特別要提及草原上家喻戶曉的齊·寶力高。 這位演奏技藝爐火純青的蒙古族馬頭琴大師,創(chuàng)立了蜚聲中外的國際馬頭琴協(xié)會,讓古老民族的音樂藝術響徹全球。他曾組織舉辦一次馬頭琴演奏盛會,千名中外琴師匯聚堂,齊奏《萬馬奔騰》,盛況空前。 這一壯舉列入吉尼斯世界紀最大全。(P172-177)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