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儷生高昭一夫婦回憶錄

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趙儷生,高昭一  頁數(shù):35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趙儷生高昭一夫婦回憶錄》是趙儷生《籬槿堂自敘》、高昭一《回首憶當年》兩書的合輯。趙書曾于十多年前時公開出版,好評如潮,可惜內(nèi)容不全,這次新版,增補了三分之一多的內(nèi)容,讀者可以看到一部完整的《籬槿堂自敘》,高書則屬首次公開出版,之前僅以自印本形式流傳于少數(shù)學人好友之間?! ★L格上,趙書內(nèi)斂淡然,高書張揚、喜怒形于色,趙書有時一筆帶過,高書則更多細節(jié)。  本次出版,李零、秦暉、金雁三位先生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建議,謹此致謝!

作者簡介

趙儷生(1917.06.14-2007.11.27),原名甡,字儷生,后以字行,曾用名趙中天。筆名馮夷、鹿其莘。山東省安丘縣景芝鎮(zhèn)東村人,幼年就讀于本村私立育才小學、安丘縣立第八模范小學,1928年起就讀于青島膠濟鐵路中學,1934年考入清華大學外語系,其間積極參加“一二·九”運動.加入左翼作家聯(lián)盟,為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隊員。七七事變后,赴山西前線參加抗日游擊斗爭,曾為夏(縣)支隊連指導員。1939年秋因病脫離部隊,先后在陜西乾州中學、西安高中、蔡家坡扶輪中學、陜西雍興高級職業(yè)學校任外語教師,同時接受中共西安城工部指示,從事秘密情報工作。1947年,應聘為河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1948年,任華北大學第四部研究員。之后,歷任濟南市政府秘書,中國科學院編譯局副處長。東北師范大學、山東大學、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1958年被山東大學追補為右派。備受坎坷。“文革”中,又以“反動學術(shù)權(quán)威”屢遭斗爭批判。1991年離休。高昭一(1914.12.23-2006.09.01),原名肇義,曾用名董弼。河北省正定縣人.先后在正定縣立模范女子小學、正定縣立初級師范、河北省立第八師范讀書,并在第八師范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任小組長,負責學運工作。1937年,入山西參加“犧牲救國同盟會”,在第二戰(zhàn)區(qū)總動員委員會宣傳部屬下動員宣傳團、青年部做抗日宣傳工作。1938年,在山西離石與趙儷生結(jié)為夫妻。后經(jīng)延安輾轉(zhuǎn)到晉南夏(縣)支隊政治部工作,曾任萬連芝中隊(連)指導員。1939年秋因扶持趙儷生瘧疾至西安看病脫離部隊,先后在陜西乾州中學、蔡家坡扶輪中學、陜西雍興高級職業(yè)學校任歷史教員,同時接受中共西安城工部指示,從事秘密情報工作。1948年8月,進入華北大學工作。1949年,在濟南《工人報》資料室工作。1951年,在青島文德女子中學任教。1952年,調(diào)山東大學歷史系,協(xié)助趙儷生開辟中國農(nóng)民戰(zhàn)爭史研究課題。1957年,調(diào)蘭州大學歷史系。后因受趙儷生政治牽連,長期離職在家,勉力支撐家庭困境危局,為丈夫的學術(shù)科研提供后勤保障。1984年離休。

書籍目錄

籬槿堂自敘 第一章 鄉(xiāng)土和身世 第二章 小學和初中 第三章 高中階段 第四章 大學附錄:趙儷生師友記 一個既過過五關(guān)、又走過麥城的人——記我所知道的張申府先生 記被《一二·九運動史要》說作是“右傾投降主義者”的一伙人 從錚園到綠楊邨再回到錚園——記我與徐中舒先生的幾次接觸 一個絕頂聰明但被扭曲了的人——為童書業(yè)逝世20周年而作 由一個人的死引起的政治風波——回憶丁山先生 明史專家王崇武逝世40周年祭 記王瑤與馮契 死三人記 游美日記回首憶當年 序 前言 第一章 懵懂的少年 第二章 走上革命道路 ……

章節(jié)摘錄

我三四十歲時,也曾一度迷于收購字畫。我想:這是不是也受祖父的影響?現(xiàn)在,該來說說我外祖父兄弟二人。哥哥叫郭金篆,字芝農(nóng);弟弟叫郭金范。字心亭。二人都是舉人,都未再考會試,是諸城城內(nèi)金家巷子的人。我趙家的曾祖和祖父沒有著作,僅以仕宦傳世;外祖父兄弟都有著作,所以帶有學者的身份。67歲那年,我和我妻在諸城九曲巷(金家巷子故址)佇立一大陣,以表示對外祖家的懷念。在諸城博物館找到兩位外祖替別人著作寫的《序》,而且是石印原跡,可以看到在書法上,大外祖寫孫過庭,嫡外祖開始寫顏體,后來轉(zhuǎn)學何紹基的。這和趙家不同,我祖父和父親都從歐體寫起,參些趙子昂,更接近“館閣體”的要求。兩位外祖父為人寫序的書,都是關(guān)于文字學和篆刻學的,所以其中一種是由西湖西泠印社印行。這一帶是有這種傳統(tǒng),例如文字音韻學家許瀚(印林)和丁以此,就都是他們同時代鄰縣的日照人。我遇見一位與我同齡的老者趙子封,他是縣政協(xié)的副主席,他對我說,他孩童時隨他祖父去拜望郭大先生,未入門即遙聞絲竹管弦之聲,原來大先生酷愛昆曲與京戲,家里經(jīng)常有梨園中人前來演習,兼作相互間的觀摩。傳說京劇《擊鼓罵曹》的道白和唱詞,其初稿是郭大先生撰寫的。二先生才華可能沒有大先生那么大,他一生僅以教家館為業(yè),據(jù)說他教的學生考中進士的居多,故他的聘金較一般優(yōu)厚一倍至數(shù)倍。晚年,他受聘替族伯趙孝陸(名錄績)做我村館師,此家有地產(chǎn)30頃(即3000畝)。我父家貧,寄學此家,外祖賞識我父才華,就將其長女許配了,這就是我母親與父親相隔百余里能夠結(jié)婚的機緣。我平生愛寫字,也喜歡看京劇與昆曲。有人告訴我,大外祖父身高一米八以上。做東昌府教諭時,他黎明前到資料室一條一條查閱、翻檢資料。我心里想:我明顯不就是他老人家的再版嗎?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解放前,中國高等學府歷史課講得最好的是錢穆;解放后。則首推趙儷生。  ——華東師范大學著名歷史學家王家范

編輯推薦

《趙儷生高昭一夫婦回憶錄》:自王國維、梁啟超離去后,清華的文科,老輩的只剩下劉文典、陳寅恪等先生,其后如馮友蘭、金岳霖,中年的如朱自清、聞一多等。我的老師中,吳宓有些神經(jīng)質(zhì);馮友蘭儼然程夫子轉(zhuǎn)世;張申府課上很少講課,專罵蔣介石;某系系主任全靠念筆記為生;俞平伯個兒很矮,朱自清溫文爾雅,人望很高;聞一多的課,大家爭著選修……1949年11月,我在北京的東廠胡同二號工作。于此地,我三辭編譯局。我先后跟“創(chuàng)造社”的兩員主將各碰了一下頭,雖然在形體上并未碰得頭破血流,但都是以失敗告終。我失敗了,但精神是愉快的。歷史是可以欺騙的嗎?什么叫歷史科學?就是如實地歸納、總結(jié)客觀事物的發(fā)展,抽繹出原理原則,在歷史許可的范圍內(nèi),貢獻個人的才智。舍棄科學規(guī)律去逞能,野心勃勃地想改造歷史,把人民當愚氓的野心家,沒有不被歷史所否定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趙儷生高昭一夫婦回憶錄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7條)

 
 

  •   趙的經(jīng)歷很豐富,所以書很精彩
    書中談到陳寅恪為作者贈書事,要作者注意陳寅恪注釋中的詩,因為那是陳的心里話,不過說的比較含蓄委婉。
    趙和童丕繩關(guān)系好,當時山大歷史系有八馬同槽的說法
    趙和創(chuàng)造社的成仿吾、郭沫若都不是很和諧。
    趙和山東、山西、甘肅、貴州關(guān)系密切
    趙媳婦高昭一先生是河北的
    最后訪美日記記楊聯(lián)陞一段,有人寫過辯證文章,說趙的說法很有問題。
    主要還是這本書由李零、秦暉推薦,山西的出版社出版
  •   有關(guān)革命前輩的回憶錄,現(xiàn)在能寫出并出版的,有些內(nèi)容在若干年以前是會被編輯掉的。
    值得收藏。
  •   學者夫婦的一生,可以了解大時代的人物內(nèi)心!
  •   精彩極了,好多學界內(nèi)幕&;hellip;&;hellip;
  •   很不錯的書,適合閱讀。
  •   有份量
  •   看看趙、高兩位先生的回憶,這種憑著自己的觀念、愿望評價歷史的高論就可以不攻自破了。根本問題是中國的知識分子,不敢正視現(xiàn)實,就把“過去”當作精神的避難所,而回避現(xiàn)實的問題。
  •   奶奶喜歡看,很棒奧
  •   看看能夠多了解趙先生的獨特風格和人格魅力。
  •   傳奇一生的剪影。
  •   這是一個歷史學家秉持史家的客觀、公正、理性而熔鑄出來一本精品,很少能讀到這樣的作品。此書讓我們徹底認識了郭沫若等大家的丑陋面目,痛快也痛苦!
  •   我?guī)团笥奄I的,他說書挺不錯的
  •   幫同事買的 他超喜歡
  •   趙先生學術(shù)功力深厚,個人性格也非常鮮明,讀此書,可知一代學人心曲。
  •   一直找《籬槿堂自敘》,卻一直苦于買不到,正好看到這本回憶錄,沒想到《籬槿堂自敘》就在這本回憶錄里了??芍^喜出望外。
  •   這本回憶錄以前曾出版過,不過名字記不很準。此書記錄了很多學者之間的交往故事,雖然某些事實從個人的角度觀察未必是事實的全部,但此書總體絕對值得閱讀。
  •   不久前剛買的,貨是送到了,不過我還沒有來得及看
  •   幾十年的風雨滄桑,不容易。
  •   對于一個陌生人,想了解一個人的一生,或多或少的借鑒,對于很多人來說,不愿意去做,也不允許去做。翻開書本,就翻開了傳主的一生,這種感覺很好。
  •   以前沒有看過類似的書,現(xiàn)在看來,原來除了青春文藝書外,這些也是我們閑暇之時可以涉獵的。
  •   漢唐陽光的人文書系,一直是不錯的,都具有比較強的可讀性。
  •   先讀了一下先生對河大舊事的回憶,沒有發(fā)現(xiàn)相關(guān)線索(先生是47年夏季到的,河大校史有記載),不過對劉茂恩、嵇文甫先生的細節(jié)描繪很到位,可見先生文人氣質(zhì)很重。從前言得知,此書并非首次印刷,原以為先生脫離河大會有好的結(jié)局,不想?yún)s屢遭坎坷(覆巢之下無完卵)……欲說還休呀
  •   其實咱們近現(xiàn)代史真的太沒東西了
  •   老知識分子的自傳,里面可以看出書生意氣,以及書生意氣對命運的嚴重影響。
  •   口述歷史,內(nèi)容基本可信,有一定的可讀性。個人史結(jié)合大歷史,才能了解一個比較豐富立體的歷史
  •   趙儷生先生的作品,值得一睹
  •   這回憶錄比小學生的強不了多少
  •   這個價位,買這個商品,我覺得不值!
  •   編輯與設(shè)計太局促了,讓人不舒服,與先生的回憶完全不配,可惜了這些字,還有那些情事。
  •   很佩服趙先生的人格,不過因為時代的限制,很遺憾趙先生的一生在學問上還是被耽誤了。書里的文章有些寫于80年代,有些寫于90年代,肯定有時代的局限,而且因為涉及的人很多還活著,所以很多地方對人對事還是寫得很含蓄,但我還是能感受到作者寫的很真實。書值得一讀,給三星
  •   看了推薦買的,但內(nèi)容是一個中國老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說實話,不是很感興趣。
  •   這書是我們老師要求買的,所以我是完成任務啦?。?!
  •   上個世紀我負笈西北的時候,“趙先生”——這是系里上下對他的尊稱——是當時那里碩果僅存的一位著名歷史學家,我們?nèi)雽W之初,系上就請他老先生來為我們講治學。在舊文科樓三樓昏暗的教室里,滿頭白發(fā)的碩儒,對一群剛剛進入大學校門的青年學子娓娓而談,講自己在求學的道路上,受到鄭振鐸、葉圣陶等老一輩學者的指引,從一個清華外語系的學生,在革命的洪流中成長、抉擇,最后成為歷史學家的過程,如今20多年過去,當年的情景仿佛還在眼前。 在當時,趙先生的地位儼然無比崇高,作為"12.9"運動的親歷者,“蔣南翔、姚依林的好朋友”,每年特定日子,常常會被請出來做報告,講講革命傳統(tǒng)。他開講座的時候,前呼后擁不算,甚至要一位副教授、副系主任擦黑板!跟現(xiàn)在的南師比起來,當然不算什么,不過在我們這些少所見多所怪的學生看來還是很不平的事,他的解釋是:“其他人擦,該擦的不擦,不該擦的倒擦掉了。”讀者可以大致想象得出當時的排場。 但不能不承認著名學者講課自有其別人不能替代的魅力。趙先生當時快80了,還沒有辦退休手續(xù),是典型的山東人的大高個,筆直,白發(fā),白皮膚,帶黑色的方框眼鏡,講話慢而清楚。趙夫人高先生的回憶錄里說,趙儷生是當時(50年代)學界知名的風采人物,到暮年,相信應不減當年。 以上只是浮光掠影的印象,說到對趙先生一生比較全面的了解,其實是在讀了他的《籬槿堂自敘》...之后。他自認一生是革命的同路人,卻因一次次經(jīng)受著革命的洗禮而遍體鱗傷。他解放前夕在河南大學歷史系做副教授,開封第一次解放后跟嵇文甫等進步學者跑到解放區(qū)投奔華北大學。進北平前,革大開會宣布接收北平各大專院校的政策,成仿吾要求各校教授(大概象傅斯年一樣,稱之為“偽教授”)到指定地點登記,趙引用列寧尊重巴甫洛夫的例子,希望不要采用這種有辱人格的做法。結(jié)果被成副校長分發(fā)到山東大學去者。反右后他被發(fā)配蘭州,又被發(fā)放更遠的河西走廊勞改,自然災害年代被折磨幾死的時候,因為女兒趙紀去皋蘭山采野菜,失足墜亡,他回蘭州奔喪才逃過一死。文革,就更不用說了。高先生回憶說,在批斗會上,食堂的廚師“咬牙切齒”地說,你的狗牙你江爹(指校長江隆基)賞了50塊,他給我們勞動人民一個蹦子來?! …… 趙先生歿后,有學者把趙先生、王瑤先生等,歸入“左翼”知識分子,并充滿惋惜地說,較之逃臺、“留”美的另一部分,他們?nèi)〉玫膶W術(shù)成就與他們的才情和造詣是不相稱的。并且根據(jù)發(fā)現(xiàn)的材料說,趙先生在被“補劃”為極右之前,他在山東大學,也積極地參與了對已經(jīng)劃為右派的人的斗爭。 走筆至此,實已無話可說,只覺一股酸楚涌上心頭。 記得第一次聽趙先生講課,到最后,他用京劇《打棍出箱》里范仲禹的一句唱詞概括自己的一生:“我本是一窮儒哇——” 直到一兩年后,我們跟著李源潮老師學京劇,大量抄寫唱詞的時候才知道,這話還有后半: “我本是一窮儒哇——太烈性!” 這話被我用在卓越亞馬遜的簽名欄,作為內(nèi)心深處,只有我才知道的,對這位師尊的紀念。 閱讀更多 ›
  •   早前知道趙先生的《籬槿堂自敘》,可惜無緣獲睹。只能從一些零散記載和報道中稍微窺得先生為人與學問之點滴,以及那一代知識分子的熱血和苦難。高先生的回憶錄,最初是以自印本的形式小范圍流通的,能見到的機會更加稀少。這次山西人民出版社將二老的回憶錄合刊,真是件功德無量的事情。這本回憶錄,我是一口氣讀完的,對二老的熱血報國之情欣嘆不已,意猶未盡,同時感慨惋惜頗多,這么正直善良的兩個人,總是在遭受不公正的對待和磨難。盡管歷經(jīng)滄桑,但矢志不渝,真正達到了“歷劫終教志不灰”的境界,這才是為人之風骨,史家之品格。
  •   挺好的,可惜還沒時間看
  •   鄙校大師回憶錄,強烈推薦
  •   封面設(shè)計還可以,問題在工藝不好,用粘貼就不好了。內(nèi)容很不錯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