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山西人民 作者:郭恩德 頁數:366
前言
后記 還在20世紀90年代初,我以山西演出團秘書長的身份,隨團赴新加坡,參加“春到河畔”演出。歸國前,新加坡郭氏宗親表達了對郭氏先祖郭子儀的敬仰、欲尋根祭祖的迫切心愿,以及曾約大陸幾個省的作家寫郭子儀均未能如愿的遺憾等等,這使我倍感親切、新奇,也頗為震動。 歸國后,自己利用業(yè)余時間,開始追尋郭子儀的足跡,搜集有關資料,90年代中期寫出第一稿《汾陽王郭子儀》,并于《太原日報》連載(共五十回,兩個半月載完),同時刊載了我的創(chuàng)作札記——《一個民族精神的象征》,并附編者按日: 《太原日報》文藝副刊正在連載長篇歷史小說《汾陽王郭子儀》,這是我省劇作家(國家一級編?。┕鞯孪壬慕?,有關領導與專家對這部小說的醞釀與產生一直非常關注,并支持將其改編成電視劇,以使郭子儀這位歷事大唐玄、肅、代、德四朝的英武形象永遠矗立在海內外炎黃子孫心中。本月底,海外郭氏宗親(九個國家地區(qū)百余人)前來我省汾陽尋根祭祖,郭恩德先生將這部小說作為禮品贈送他們…… 可見,對郭子儀癡迷的不止我,不止海內外郭氏宗親,還有更多更多的炎黃子孫。
內容概要
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以84歲的高齡才告別沙場。天下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本書詳盡地、全面地描述了郭子儀輝煌的戰(zhàn)績、杰出的軍事才能及高尚的品格。
作者簡介
郭恩德,1940年生,山西省清徐縣人。劇作家,系國家一級編劇,山西省戲劇研究會副會長,山西省郭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曾任山西省文化廳創(chuàng)作室主任、山西省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等。中國戲劇出版社曾出版?zhèn)€人專集《不舍集——郭恩德影視劇作品選》,收入其創(chuàng)作的電影《神行太?!?、話劇《活寡》、戲曲《五臺縣令》(合作)、戲曲電視劇《珍珠衫傳奇》等十四部劇作。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子儀出生千秋謎 一 郭通忽驚夢,孫乃帝王命 二 似蟒又似龍,伴隨孫孫生 三 僧道預言忌,起名郭子儀 四 則天賜玉龍,忽報帝王氣 五 避禍瞞生日,送走小子儀第二章 華山冤案何時了 一 為鎮(zhèn)帝王氣,華山欲大祭 二 敬之護華山,子儀避禍端 三 武則天出行,狄仁杰攔駕 四 郭敬之滅火,山娃子救人 五 華岳改西岳,則天行拜祭 六 大難有大福,大福在子儀 七 武則天玉言,郭敬之蒙冤第三章 家教受益知多少 一 子儀隨乳娘,見姐意慌慌 二 家父含冤別,子儀忽長成 三 子儀歸故里,重孝哭娘親 四 小兒譏子儀,表姐疼且氣 五 子儀讀家教,姐背女論語 六 姐弟受欺凌,乳娘指迷津第四章 少年辛苦終身事 一 子儀偷學藝,師父收徒弟 二 練骨磨其志,旨在勝自己 三 子儀交小虎,雙赴少華山 四 高僧來傳藝,子儀獲神槍 五 姐弟游燈節(jié),喜得白龍馬 六 歪脖盯表姐,姐系郭子儀第五章 武舉大考多變幻 一 師父薦螟蛉,子儀將赴考 二 表姐整行裝,情繡自勝強 三 群朋開夜宴,眾議武舉難 四 父女探子儀,無意留佛鏈 五 英雄會校場,子儀終奪冠 六 林甫施詭計,罷考郭子儀第六章 東邊日頭西邊雨 一 子儀累表姐,御批建牌坊 二 歪脖欺弱女,子儀救小妹 三 宋王引玄宗,訴說華山案 四 林甫再施計,師父勸徒弟 五 九齡朝堂辯,小妹昏殿前 六 子儀中狀元,葬師少華山第七章 天降大任于狀元 一 子儀祭牌坊,向姐訴衷腸 二 一別十五年,父子終相見 三 父子進京師,初見王氏女 四 玄宗賜玉龍,子儀負重任 五 慈父良言贈,適世度終生第八章 平康坊里奇遇多 一 操練大明宮,壓抑又神圣 二 尋姐逛東市,子儀遇小妹 三 表姐皈佛門,坊吏細追述 四 子儀慶生辰,小虎訂婚日第九章 道是無情卻有情 一 朝集使進貢,郭子儀上奏 二 子儀被奚落,又遇王氏女 三 玄宗革弊政,姜家遭貶斥 四 王皇后被廢,王守一受貶 五 子儀與王氏,吟詩定終身 六 六玄宗親祈雨,玉龍歸龍池 七 佛鏈佛祖心,子儀終成婚第十章 北巡欲壓帝王氣 一 并州生邪氣,玄宗定北巡 二 林甫升侍郎,眾口論短長 三 城下話潼關,途中不忍看 四 李亨生皇孫,又得一女嬰 五 神童巧對詩,子儀求赴邊 六 女嬰名泱姬,幼小展才藝第十一章 一 朝選在君王側 一 九齡據理爭,為國不為己 二 子儀回太原,李白巧相遇 三 留禍釋祿山,鑄錯罷九齡 四 爭幸武惠妃,專寵楊玉環(huán) 五 李亨冊太子,玉環(huán)入道觀 六 玉環(huán)登驪山,離觀待何年第十二章 子儀北庭救“楊基” 一 玄宗戀兒媳,林甫獻無違 二 牛仙客發(fā)威,奸楊釗獻媚 三 泱姬女受封,楊國忠得寵 四 太子妃出家,小“楊基”奔命 五 子儀赴北庭,途中救“楊基”第十三章 令牌一支報君恩 一 忠嗣召回京,“楊基”入契丹 二 契丹被蒙騙,“楊基”遭挾持 三 “楊基”扮義女,伺機逃范陽 四 子儀奔父喪,盡孝養(yǎng)乳娘 五 路救大門藝,義收仆固男 六 子儀困范陽,“楊基”巧周旋第十四章 子儀被薦斗怪獸 一 子儀回京都,竟被送大牢 二 王氏幫子儀,勸夫當自信 三 李白薦子儀,仙客傳圣旨 四 子儀勇斗獸,仆固險遇救第十五章 李白醉評郭子儀 一 高僧留遺訓,大唐臨危機 二 “楊基”現女身,子儀喜更驚 三 玄宗納兒媳,林甫又獻字 四 子儀救姐妹,裴氏戀狀元 五 李白吟貴妃,更贊郭子儀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郭元振嘆道:“文試只作參考,萬一兩人再旗鼓相當,這狀元可就難定了!”他停了一下接道:“實實在在說,論各項武藝,郭子儀都在王忠嗣之上,他用的大弓重箭不用說了,就那馬槍,舉子們包括王忠嗣都是按規(guī)定用的八斤重的長矛刺槍,而郭子儀呢,我剛才下去問了問,掂了掂,他用的是咱們考場最重的長槍,足足五十余斤啊。”姜皎接道:“郭子儀確是少見的人才,可咱們事先有規(guī)定,兵器的輕重、長短,不能算成績,而今考完再算,舉子們會不服的?!薄皩?,對!不能算!”王毛仲一直虎著個臉道,“要真刀真槍打起來還不定誰勝誰呢!”此時場內眾舉子也是吵吵嚷嚷。有的說:“郭子儀、王忠嗣兩位英雄,不分高下,若不當場見個分曉,日后公布有誤,怎服天下舉子?”“就是嘛!王忠嗣是朝廷寵兒,郭子儀乃一介鄉(xiāng)野村漢,誰知道,十年寒窗結果會是這樣!苦待三年,都道朝廷革除武舉弊端,可我們下面的受的委屈,誰能說得清!”看臺一側,李林甫正與暫列第二名的舉子張守蛙密談。李林甫道:“你發(fā)揮出色,我舅父姜大人深以為慰,你列榜眼當之無愧,只是郭子儀、王忠嗣相持不下,大家都作了難,適才幾位舉子建議,不妨讓郭子儀、王忠嗣現場比武,立見高下。”張守璉道:“比武打擂常用此法,只是英雄對陣,刀槍相見,非死即傷,若忠嗣兄真有個長短,日后我們師兄弟如何面對?”李林甫道:“那也只好看各人的命運了,不過忠嗣自小隨父廝殺疆場,回京后又在武術館習練對打,這個底你應該是有的?!睆埵赝茳c頭應道:“我也覺郭子儀憑的是傻力氣,真要上陣對打,不一定是忠嗣兄的對手!”“這就是了!”李林甫笑道,“如果他倆分出高下,你和云龍也就好排了,你哥仨奪得狀元、榜眼、探花,為武術館殺個大滿貫,那可是上下左右一大光彩,你別忘了,武術館總教頭是輔國大將軍王毛仲親自任命,他還親自去教練實戰(zhàn)呢,對不?”張守硅明白李林甫的意思,但心中忐忑,不知李林甫要他干什么。就聽李林甫說:“既如此就該立即給主考上書,建議現場一比高下,可是誰提這個建議呢?我嘛,是局外人,不好說;云龍兄是副主考姜大人之子,自當避嫌?!崩盍指φf著做出沉思、為難的樣子,“想來想去只有你出頭了!”
后記
還在20世紀90年代初,我以山西演出團秘書長的身份,隨團赴新加坡,參加“春到河畔”演出。歸國前,新加坡郭氏宗親表達了對郭氏先祖郭子儀的敬仰、欲尋根祭祖的迫切心愿,以及曾約大陸幾個省的作家寫郭子儀均未能如愿的遺憾等等,這使我倍感親切、新奇,也頗為震動。歸國后,自己利用業(yè)余時間,開始追尋郭子儀的足跡,搜集有關資料,90年代中期寫出第一稿《汾陽王郭子儀》,并于《太原日報》連載(共五十回,兩個半月載完),同時刊載了我的創(chuàng)作札記——《一個民族精神的象征》,并附編者按日:《太原日報》文藝副刊正在連載長篇歷史小說《汾陽王郭子儀》,這是我省劇作家(國家一級編?。┕鞯孪壬慕?,有關領導與專家對這部小說的醞釀與產生一直非常關注,并支持將其改編成電視劇,以使郭子儀這位歷事大唐玄、肅、代、德四朝的英武形象永遠矗立在海內外炎黃子孫心中。本月底,海外郭氏宗親(九個國家地區(qū)百余人)前來我省汾陽尋根祭祖,郭恩德先生將這部小說作為禮品贈送他們……可見,對郭子儀癡迷的不止我,不止海內外郭氏宗親,還有更多更多的炎黃子孫。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