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田余香

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發(fā)行部  作者:金彤  頁數(shù):210  

前言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數(shù)千年歷史發(fā)展的長河里,先古的遺存燦若繁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的巨大財富?! ∈詹厥且婚T學問,我國古代文玩遺存種類繁多,按材質(zhì)分有石器、玉器、陶器、瓷器、青銅器、金銀器、漆器、竹木牙角等,按功能分有禮器、生活用具、農(nóng)具、武器、車馬器、度量衡器、貨幣、璽印、服飾等等。這些器物從肇始到成熟,再到鼎盛時期,都有各自的發(fā)展軌跡和時代特征,它們既相互影響,又自成體系,大大豐富了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 ∈詹氐钠鹪磻摵茉?。在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就是收藏領域中的典型代表。他不但治國有方,而且也十分鐘愛收藏,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一帖”的王羲之的《蘭亭序》,司謂字字珠璣,即是他藏品中的一件。他在生前不但召集名家重臣臨帖摹寫,死后還將此件千古名帖帶進墓中。宋代,金石學興起,收藏活動逐漸從宮廷走向民間,大批的書畫、金石學者盡搜商周甲骨、金石、鐘鼎文字以及春秋戰(zhàn)國、秦漢古璽、瓦當,以求參變篆意,革新書風,大大推動了民間收藏活動的盛行。自此,民間收藏的范圍也逐漸擴大,文玩收藏的品類也漸趨拓寬。

內(nèi)容概要

  《井田余香:中國古代硯臺鑒賞》是一本關于古硯的普及性讀物,從硯的起源講起,不僅講述了我國傳統(tǒng)“四大名硯”得產(chǎn)出、坑口、石品以及加工工藝,還將傳統(tǒng)古硯作了較為詳細的分類,講述了古硯經(jīng)歷的遠古硯、原石硯、成熟硯、大眾硯、工藝硯等幾個歷史發(fā)展階段,不僅使讀者了解到我國古硯的種類,而且理清了我國傳統(tǒng)古硯的組成架構、發(fā)展脈絡,還為大家呈現(xiàn)了30余種名硯,并將如何使用、養(yǎng)護、收藏古硯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

作者簡介

  金彤,1962年生于北京,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涉足古玩業(yè),精于古硯收藏,鑒定,過手古名硯萬余方,現(xiàn)藏有紀曉嵐、阮元、施愚山、康熙皇帝、朱彝尊等名家古硯一百多方,在京城古硯收藏界享有極高的知名度。曾參與《中國古硯譜》及相關硯文化書籍的審定校著?,F(xiàn)為中華全國工商聯(lián)古玩業(yè)商會中國硯研究會會長。2009年成功組織“中國硯研究會首屆會員藏硯精品展”等相關推動硯文化活動。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概述一、硯的起源二、硯的形制和構成(一)硯的形制(二)硯的構成三、中國傳統(tǒng)名硯(一)端硯1.坑口2.石品(二)歙硯1.坑口2.石品(三)洮硯(四)澄泥硯(五)其它名硯1.紅絲硯2.松花硯3.燕子石硯4.金星宋硯5.徐公硯6.尼山硯7.砣磯硯8.苴卻硯9.易水硯10.天壇硯11.賀蘭硯12.角石硯13.紫金石硯14.淄硯15.羅紋硯16.菊花石硯17.潭柘紫石硯18.思硯19.赭硯20.西硯21.越石硯22.臺硯23.薛南山石硯24.樂石硯25.溫石硯26.黃石硯27.龜石硯28.金音石硯29.虢州硯第二章 古硯的分類一、以材質(zhì)分類(一)石硯(二)陶硯(三)瓷硯(四)漆砂硯(五)玉硯(六)金屬硯(七)其他硯材二、以形制分類(一)幾何形(二)仿生形(三)仿物形(四)隨形(五)自然形(六)其他硯式三、以功能分類(一)實用功能(二)社交功能(三)陪葬功能四、以雕琢風格分類(一)粵派(二)徽派(三)蘇派(四)“官作”(五)海派(六)文人硯第三章 古硯時代特征一、概述二、秦漢時期三、三國魏晉時期四、隋唐時期五、兩宋時期六、元代七、明清時期第四章 古硯的收藏與養(yǎng)護一、硯之收藏(一)定位(二)鑒別(三)存放(四)展示二、硯之養(yǎng)護(一)使用(二)清洗(三)上蠟第五章 硯臺的制作一、采料階段二、設計階段三、琢制階段四、裝飾階段第六章 精品賞析

章節(jié)摘錄

  中國名硯。產(chǎn)于廣東省肇慶市,其石材取自肇慶市郊與高要縣金渡區(qū)的斧柯山(又名爛柯山)端溪水一帶。《石隱硯談》記載:“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之世?!币簿褪钦f,端硯自唐代武德年(6l8年~626年)之始,歷經(jīng)各代均有開采,距今已有近1300多年的開采歷史。肇慶古稱端州。漢武帝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始立高要縣治,至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改置端州,轄高要等九縣。宋紹圣二年,趙佶受封于端州為端王,元符三年繼承皇位稱“徽宗”,并于重和元年御書“肇慶府”賜守臣。自此端州始名為肇慶。而此處所產(chǎn)石硯皆因故名稱之為“端硯”。因為端硯有發(fā)墨如油的優(yōu)良石質(zhì)性能和豐富的可供人欣賞的石品花色,端硯與歙硯、洮硯、澄泥硯齊名,成為我國傳統(tǒng)“四大名硯”,并被視為“群硯之首”。唐·柳公權《論研》:“蓄硯以青州為第一,絳州次之;后始重端、歙、臨洮;及好事者用未央宮銅雀臺瓦,然皆不及端,而歙次之?!薄 《耸且环N沉積礦床,主要產(chǎn)于泥質(zhì)頁巖中,一般厚度在0.2 米~0.6 米之間。其主要礦物質(zhì)是水云母類及其他黏土礦物,不易氧化,化學性能穩(wěn)定。同時又因硯石主要是泥質(zhì)結(jié)構,礦物呈隱晶質(zhì)微l粒,絕大部分粒徑小于0.01毫米,顆粒之l間間隙極小,分布均勻,且結(jié)合緊密,所l以就形成了端石微弱的吸水、透水性能,故而其石質(zhì)堅實、細膩、滋潤、幼嫩,撫l之若嬰膚,堅而柔,細而溫。在研墨過程中,具有“呵之即澤”、“貯水不耗”的良好性能。既沒有研磨的聲響,又易于發(fā)墨(較易將墨磨濃),而且還有不損筆毫的特點?! 〕霎a(chǎn)端硯石材的端溪一帶,山水相接,歷經(jīng)數(shù)代開采,硯坑眾多,幾十個硯坑星羅棋布。因坑口不同,產(chǎn)石也各具特色。其中以水巖、坑仔巖、麻子坑最為著名。另外著名的硯坑還有宋坑、梅花坑等?! ?.坑口 ?。?)水巖  也稱大西洞,位于金渡區(qū)。因石坑長期浸泡在水中,所以得名,所出石質(zhì)最佳。為老坑。唐時已有采石活動,晚唐則歹0為貢品,故又稱“皇巖”?!都埞P墨硯箋》記載:“下巖天生子石,溫潤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像,磨之無聲,貯水不耗,發(fā)墨而不壞筆者,為稀世之珍。”又有“隆冬極寒,他硯常冰,而水巖獨否”,“向研堂呵氣可以研墨”之說?! 。?)坑仔巖  因當?shù)亍翱印钡淖x音與普通話“康”音十分相近,故當?shù)赜址Q之為“康子巖”,亦有人稱巖仔坑。坑仔巖硯石是含石英粉砂的絹云母泥質(zhì)頁巖。其礦物成分為以水云母為主的泥質(zhì)礦物,并含有微量的赤鐵礦、石英、電氣石、金紅石、綠泥石等。據(jù)有關史料記載,坑仔巖最早在宋代治平年間開坑采石,自此以后歷代均有開采?!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井田余香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