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紫禁城

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王寶庫、侯廷亮、 毛曉彤 山西出版集團,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8-12出版)  作者:王寶庫,侯廷亮,毛曉彤 著  頁數(shù):90  

內(nèi)容概要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境東北距縣城約12千米的靜升村,由東宅院高家崖和西宅院紅門堡,以及宜安院、孝義祠、當(dāng)鋪院、王氏宗祠、戲臺院、傭工院等共同組成,總計有大小院落123座、各種房屋1118間,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是國內(nèi)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民居建筑群。西宅院紅門堡今已辟為中華王氏博物館,創(chuàng)建于清高宗乾隆四至五十八年(公元1739~1793年);東宅院高家崖則開辟為中國民居藝術(shù)館,創(chuàng)建于清仁宗嘉慶六至十六年(公元1801~1811年)。東宅院與西宅院兩大建筑群隔溝對峙,一橋相連,相輔相成,相映成趣,渾然一體,氣勢恢弘而壯觀,院內(nèi)隨處可見的木、石、磚雕藝術(shù)品尤其令人嘆為觀止,故有“華夏民居第一宅”及“中國民間紫禁城”之盛譽,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文化產(chǎn)業(yè)示范基地、國家4A級旅游景點、“中國質(zhì)量萬里行”全國示范單位、中國民間文化旅游示范區(qū)、山西“十大著名優(yōu)秀景區(qū)”和省級文明景點、中國作家協(xié)會確定的“作家生活創(chuàng)作基地”,2006年12月15日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yù)備名單》。

書籍目錄

一、天上掉下“靈妹妹”:天外來客造就了一個延用千年而不廢的縣名——“靈石”二、王家大院與太原王氏1、高度濃縮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和哲學(xué)理念的漢字——“王”字及其訓(xùn)詁2、“王”乃天、地、人、君之和合。以“王”字為姓氏徽號者,堪稱百家姓中高文化含量的超級大姓氏3、以太原為郡望的“姬姓王氏”4、郡是“片”而非僅“點”5、血濃于水,書寫親情;情重于山,飲福銘恩三、太原王氏的一支走向靈石靜升鎮(zhèn),一顆璀璨的明星在這里靜靜地升起四、王氏文化的靈魂依附于王家大院這一載體,靈魂不再飄零,載體不再無神,鮮活的生命由此形成五、一徑抵幽山居然城市間——王家大院的外部環(huán)境六、靈石四大家族太原王氏后裔——靈石靜升王氏家族史略七、一家數(shù)代竭力百年方成巨宅——王家大院修建過程八、大院依山就勢宅室隨形生變——王家大院東宅院高家崖九、庭院深深又深深戶門重重復(fù)重重——王家大院西宅院紅門堡十、大道母群物廣廈構(gòu)眾才——王家大院的空間利用·居住功能·飲食起居·生活方式·保衛(wèi)措施十一、未出土?xí)r已有節(jié)到長高后還虛心——王家大院的私塾·書院·文化教育·人性培養(yǎng)十二、天上取樣人間造窗如畫卷門似詩——王家大院的木、石、磚雕和門窗藝術(shù)十三、志節(jié)獨垂千古后操持只在五倫中——王家大院的孝義坊·孝義祠十四、勛業(yè)偕綿峰永峙儒行并汾水長清——王家大院的全方位掃描與多層次解讀十五、鄉(xiāng)村小廟成子遺斯文在茲見儒行——與王家大院融為一體的靜升文廟

章節(jié)摘錄

插圖:魏、晉以迄隋、唐,每個郡都產(chǎn)生了若干顯赫榮耀的家族,此即所謂“郡望”,意思是先祖世代居住于某郡,這個家族在那里人才輩出,因而為當(dāng)?shù)厮鐾?。郡望與祖籍不同,祖籍是指某姓人祖先的出生和發(fā)祥之地,而郡望則是祖輩們的榮耀與發(fā)跡之地?!翱ぁ笔亲源呵锖蛻?zhàn)國起始以迄秦代的數(shù)百年之間逐漸形成的地方行政區(qū)劃。其特點是不再以血緣分親疏,純粹以地域作區(qū)劃。秦始皇建立大一統(tǒng)的秦帝國之后,廢除了六國的大小采邑,改封建諸侯為“郡縣制”,分天下為36個郡,郡之下設(shè)置縣,建立郡、縣二級行政組織,郡、縣長官由朝廷直接任免,以“郡縣制”代替“分封制”,中國的行政區(qū)劃制度由此而肇端。魏、晉、南北朝時期,用人選官實行“九品中正”制度,選用原則以家族世系為重,唯門閥是舉,望姓氏族子弟大多入仕做官,身居高位要職,并且代代蔭襲,形成了森嚴(yán)的等級制度,貧賤與富貴、顯赫與卑微對比鮮明,反差巨大。望族大姓、高官要員久待于一地,影響日增而深廣,人們必定仰慕其人及其地,最終人、姓、地三者相關(guān)聯(lián),于是形成了所謂“郡望”。直白地說,“郡望”就是地名后面綴姓氏??ねF(xiàn)象代有沿襲,至今不絕。中華民族“尋根問祖”、“落葉歸根”的傳統(tǒng)觀念使得包括大陸、臺灣、香港、澳門、海外各國在內(nèi)的全球華人極其重視自己姓氏的來歷和郡望,海外華人大都將自己的姓氏、郡望、家譜視為命根和命脈,經(jīng)常以同姓氏、同郡望來聯(lián)宗認(rèn)親,“郡望”因而成為姓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èi)涵??ぷ鳛樾姓^(qū)劃,始于秦而終于宋,長期沿用。后來雖然廢止,但是“郡望”現(xiàn)象不滅,代代相沿不革。太原郡是秦始皇所置天下36郡之一。“太原”這個名稱來源于《尚書·禹貢》中的“既修太原,至于岳陽”一語?!渡袝ご髠鳌吩忈尅疤币辉~曰:“大而高、平者,謂之‘太原’。”可見“太原”就是“原之大者”,“大”而難盡其意,于是再大出一點而為“太”,可見太原是緣于地理、地形而得名。山西多山,并且地勢高峻,唯汾河兩岸為廣原,因而在古代泛指汾河流域為“太原”。到了春秋的晚期,“太原”這個名稱才專屬于今天的太原地區(qū)。太原地區(qū)春秋屬晉,戰(zhàn)國屬趙。秦莊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秦國大將蒙驁攻打趙國,占領(lǐng)太原,于秦莊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始置太原郡,郡之首府設(shè)置于晉陽f故治在今太原市區(qū)西南古城營)。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之后,逮至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以迄隋唐兩代,屢有太原郡之設(shè)??ぜ壭姓^(qū)劃廢止之后,唐、宋、金、明、清代有太原府之設(shè),元朝改置太原路,1927年迄今則為太原市。太原其地,非比尋常,乃帝堯始居、西周初年唐叔虞受周成王賜封、唐王朝開國皇帝李淵及李世民父子的龍興之地,“襟四塞之要沖,控五原之都邑,雄藩劇鎮(zhèn),非賢莫屬”f唐代詩人李白語),故歷代多有望族世家。百家姓中的郡望數(shù)量之多,以太原為第二,僅次于京都長安所在之京兆郡,多達(dá)29個姓,分別為:王、充、伏、宮、弓、緱(讀gou)、郭、郝、弘、霍、亢、能(讀nai)、祁、韶、師、帥、沃、鄔、武、鄢、閻、易、郁、昝(讀zan)、祝、呼延、令狐、澹臺(讀tantai)、尉遲。王氏以太原為“郡望”。北朝迄隋、唐時期,范陽郡(故治在今北京市及河北省保定市一帶)盧氏、清河郡(故治在今河北省清河縣)崔氏、滎(讀xing)陽郡(故治在今河南省鄭州市)鄭氏與太原郡王氏,是享譽當(dāng)時中國北方的“四大郡望”,俗稱“范陽盧”、“清河崔”、“滎陽鄭”、“太原王”?!疤酢背鲇诩眨涫甲媸侵莒`王(公元前571~前545年在位)太子姬晉。姬晉亦名“王子喬”,善于吹笙仿鳳、凰和鳴之音,東漢劉向所著《列仙傳》說,太子晉游歷伊、洛之地,被浮丘公引至嵩山修煉,30余年之后在緱氏山頭向世人揮手告別,升天而去,世有“王子登仙”之傳說,顯然是被神化了的人物。將太子晉王子喬神化為“仙”的原創(chuàng)者,可溯源至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人屈原。屈原所作《遠(yuǎn)游》篇說:“軒轅不可攀援兮,吾將從王喬(王子喬)而娛戲?!鼻瓕⑻訒x王子喬與軒轅黃帝相提并列,說他本人將要到天上去尋找早已修煉成仙的王子喬,并且擬與之“娛戲”玩耍,后人據(jù)此而將太子晉傳說為“神仙”。作為歷史人物和“神仙”原型的周靈王之太子姬晉,《國語》有明確而翔實的記載: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谷、洛斗,將毀王宮。王欲雍之,太子晉諫曰:“不可。晉聞古之長民者,不墮山,不崇藪,不防川,不竇澤。夫山,土之聚也;藪,物之歸也;川,氣之導(dǎo)也;澤,水之鐘也。夫天地成而聚于高,歸物于下。疏為川谷,以導(dǎo)其氣;陂(讀bei)塘污庳(亦讀bei),以鐘其美。是故聚不盹(讀zhi)崩,而物有所歸;氣不沉滯,而亦不散越。是以民生有財用,而死有所葬。然則無夭、昏、禮、瘥(讀chai]之憂,而無饑、寒、乏、匱之患,故上下能相固,以待不虞。古之圣王,惟此之慎?!碧訒x主張治理洪水宜疏導(dǎo)而忌堵塞,弘揚“養(yǎng)物豐民”、“民重君輕”論,指責(zé)壅堵洪水、修建王宮、利君害民是亡國之君所為而賢者不齒,可見他是具有先秦民本思想、胸懷經(jīng)世濟民大志的開明政治家。太子晉犯顏直諫,不講情面,為周靈王所難以容忍,因而被剝奪了王位的繼承權(quán),廢為庶民,郁郁寡歡,享壽18歲而英年早逝,“其嗣避周難于晉”,居住在山西太原,世人稱之為“王家”,于是以“王”為氏,此宗王氏尊太子晉為始祖,后裔遂成為“太原王氏”??梢娞粌H是王氏郡望之所在,亦系周靈王太子姬晉這一支王姓人的祖籍之地。自從太子晉的后嗣開宗立姓以來,太原王氏歷經(jīng)數(shù)度分支和遷徙,于是有了河汾王、瑯琊王、河內(nèi)王、洛陽王、咸陽王、金陵王、成都王、滇黔王、湖廣王、閩南王、三槐王(開封王)、瓊崖王、吉安王、東莞(讀guan)王、潮州王、臺灣王氏……以及南洋各國之王氏分支,遍布大江南北和海內(nèi)外。

編輯推薦

《中國民間紫禁城:山西靈石王家大院》將帶你一同去游覽這個氣勢宏偉、位于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zhèn)的王家大院。歷經(jīng)元明清穿越600年,她的建筑藝術(shù)讓人嘆為觀止,她的歷史價值卻又難以估算,她的名號很多:“中國民間故宮”、“華夏民居第一宅”,又有人稱她為“山西的紫禁城”——王家大院是中國清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屬黃土高坡上的全封閉城堡式建筑。是太原王氏后裔-靜升王氏家族留于當(dāng)今的一組建筑群,先后建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總面積達(dá)25萬平方米以上,現(xiàn)已開放的高家崖、紅門堡、孝義祠堂三組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間,面積4.5 萬平方米。其總的特點是:依山而建,氣勢宏偉,再加上匠心獨運的磚雕、木雕、石雕,裝飾典雅,內(nèi)容豐富,實用而又美觀,兼融南北情調(diào),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被國內(nèi)外許多專家學(xué)者譽為“中國民間故宮”、“華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的紫禁城”。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民間紫禁城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