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姬天舒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2-09出版) 作者:姬天舒 頁數(shù):263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實用圖畫心理學:繪畫心理分析與治療》中一個個通過繪畫治療積累下來的個案凝集著天舒老弟多年的心血和操勞!書中透出了天舒老弟對繪畫治療的執(zhí)著、勤奮、細膩、嚴謹以及在繪畫治療技術(shù)和心靈方面的成長。
作者簡介
姬天舒,河北省心理學會常務理事,河北省心理咨詢師協(xié)會常務理事,河北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北省心理咨詢師協(xié)會專家督導組成員,河北省災后心理干預專家組成員,河北省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北醫(yī)科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著作有《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論》、《壓力與健康》;榮獲河北省和全國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工作者。
書籍目錄
引子 理論篇 一、心理動力取向/4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4 (二)榮格分析心理學理論中的集體無意識和個性化理論/8 (三)精神分析的其他理論/16 二、心理一教育取向/39 三、存在一人本取向/41 四、積極心理學取向/42 五、東方文化和思維的優(yōu)勢/43 (一)東西方文化的比較/43 (二)東方思維的優(yōu)勢/45 (三)漢字能治西方人的?。?5 六、繪畫療法的生理學基礎(chǔ):大腦偏側(cè)化理論/47 表征篇 一、畫人/51 (一)畫自畫像/51 (二)畫一位異性/52 (三)畫雨中之人/52 (四)畫一個家庭/55 二、畫樹/57 三、畫屋—樹—人圖/58 四、自由聯(lián)想繪畫/59 五、兒童畫/60 (一)家庭畫/60 (二)兒童在游戲/60 (三)老師講故事/60 (四)摘蘋果/61 (五)生日晚會/61 (六)花園/61 (七)添畫/62 (八)重復繪畫/64 六、其他內(nèi)容和方法/65 (一)涂鴉/65 (二)繪畫講故事/65 (三)其他方法/66 七、重點一:對樹畫的分析/67 (一)樹冠和樹枝/68 (二)樹干/73 (三)樹葉/78 (四)樹根/82 (五)果實/85 (六)樹皮/88 (七)樹上的動物/89 (八)附加物/93 八、重點二:對房屋畫的分析/95 (一)門/95 (二)窗戶/99 (三)屋頂/102 (四)煙囪/105 (五)臺階和走道/107 (六)墻壁/109 (七)房間/110 (八)附加物/111 (九)動態(tài)屋—樹—人圖的分析/117 九、重點三:對人像畫的分析/117 (一)人物整體信息/118 (二)頭部:智力之源/123 (三)毛發(fā)/124 (四)臉部與五官/126 (五)眼睛/127 (六)眉毛和睫毛/130 (七)耳朵/132 (八)鼻子/133 (九)下巴/133 (十)嘴巴/134 (十一)脖子/135 (十二)肩膀/137 (十三)四肢/137 (十四)軀干/142 (十五)服飾/143 (十六)自畫像與實際自我的相符程度/146 十、重點四: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圖畫/147 (一)畫面大小/147 (二)畫面位置/149 (三)畫面的對稱性/150 (四)畫面的透明性/151 (五)畫面的立體性/151 (六)畫面的詳細性/151 (七)畫面的省略性/151 (八)用筆力度/151 (九)線條特征/154 (十)顏色/155 (十一)畫的過程/156 十一、特別提醒:應用繪畫分析時應注意的問題/157 應用篇 一、繪畫心理分析與治療在個體咨詢中的應用/160 案例一需要長期呵護的準媽媽/162 案例二掙扎中的小伙子/163 案例三痛苦中學飛的小鳥/164 案例四在躁郁情緒中抗爭的女生/165 案例五害怕孤獨的女生/169 案例六強迫洗自己的女孩/174 案例七需要危機干預的女生/181 案例八善良單純聽話的男生/183 案例九畫蝴蝶的人/185 案例十滿腔怒氣的小男孩/188 案例十一不喜歡自己頭發(fā)的小女孩/190 案例十二感覺自己很笨的小男孩/192 二、繪畫心理分析與治療在團體咨詢中的應用/194 (一)可應用于團體成員的快速了解和團體人際關(guān)系的改善/194 (二)可應用于團隊建設(shè)的培訓/194 (三)可應用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團體輔導/195 三、繪畫心理分析與治療在其他方面的應用/200 (一)可應用于家庭咨詢/200 (二)可應用于夢的分析/201 (三)可應用于對箱庭作品的理解/207 (四)可應用于兒童心理危機的干預/210 (五)可應用于心理健康普查和篩選/213 (六)可應用于精神病人的康復治療/214 (七)可應用于心理學選修課的教學/219 (八)圖畫在日記和工作坊中的應用/230 附錄一:對大學生的繪畫團體輔導案例一/231 附錄二:對大學生的繪畫團體輔導案例二/258 參考文獻/261 后記/263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當把象征作為一個名詞來理解時,此時的象征多是指的那些靜態(tài)的象征意象,比如在夢中出現(xiàn)的場景圖像,我們把它們從夢中抽出來,這時的象征很可能會變成分析的標本。弗洛伊德也把對象征意象的分析作為了解人類內(nèi)心活動的重要手段,但他僅僅把它們作為人類性壓抑象征的表現(xiàn),或是其他可以界定的精神活動內(nèi)容。比如,根據(jù)弗洛伊德的觀點,凡是豎立起來的,或是可以穿透某物的東西,都是男性性器官的象征。反之,凡是能被進入或被插入的物體,都是女性性器官的象征。對于弗洛伊德來說,象征是無意識的動機、沖突的替代性表達。他的象征其實是代碼或符號,指代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的東西,體現(xiàn)了固有的意義。榮格對于象征的理解不同于弗洛伊德。榮格認為,弗洛伊德眼中的象征意象,只是具體表現(xiàn)已知的有形物體的符號。所以,盡管有些象征意象很明顯地是表示性欲,但我們還應該從中找出其隱喻的精神力量等更寬泛的含義,對他而言,象征是對相對不清楚的東西的近乎完美的表達。所以把象征僅僅當做一個有著固定意義的符號來看待,就很容易做出像弗洛伊德的解夢詞典這樣的東西來,從而也就把生活做成了一個標本。而對榮格來說,一個真正的象征是有生命的,是一個“活著的象征”。 盡管對待象征的態(tài)度不一樣,但弗洛伊德和榮格都重視象征在心理治療中的作用。心理治療為滿足人的象征化這一非常重要的需求提供了可能性。象征化是宗教體驗所固有的性質(zhì),它也是心理治療過程中的根本。象征滿足了人通過表達其生存的形形色色的細節(jié)而濃縮并綜合他內(nèi)心過程的需要。 東方傳統(tǒng)文化認為,對立面的產(chǎn)生,是由于事物原本和諧的一面被打碎之后,哪怕只有一點“碎片”融人到顯然與此不同的另一面,這個碎片也會自然地在另一面引起沖突并形成對立面。所有被打碎的碎片在其融人的對立面中是如此“孤單”,它們渴望重新組合起來,回到原來那個和諧的世界。中國太極文化中,陰陽的對立在太極圖這一象征符號的圓圈中互相包容。 榮格堅信“心理是一個自我調(diào)整系統(tǒng)”。但沒有對立面,就沒有平衡,就沒有自我調(diào)整。有對立就會有平衡;對立造成了一種張力,并且在這種張力中呈現(xiàn)能量。對立愈強,張力愈大,可用的能量也就越多。如果我們解除了對立面,也就解除了張力,由此也就減少了對我們來說可用的能量。人類借助這種能量能夠在生活中從事各項工作。在我們的社會中,許多個人把處于張力自由的狀態(tài)看做他們的生活目標,在張力自由的狀態(tài)中,人不僅僅是為活著而活著,而是要豐富而精彩地生活。生的力量,來源于對立雙方,來源于對立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之間的張力。在區(qū)分人類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時,我們同樣能看到正反兩方面的力量,如直覺與理性、情緒與思維、本能與精神等。榮格甚至還提出了雙性別的概念,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著一種無意識(或較少意識)的異性人格。對立性人格成分是形成心理投射的主要因素。我們每個人都要通過我們生活于其中的兩性差異的敘事來生成具有強烈情緒色彩的男性和女性意象。我們一方面認同于一種性別,同時又形成與之對立的無意識異性情結(jié),非我。這個主體性非我(或?qū)α⒚妫酥局總€人的自我意識的形成上:非我經(jīng)由投射作用成為一種防御機制,成為一種信念,使我們與別人進行比較時會發(fā)現(xiàn)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阿尼瑪和阿尼姆斯反映出來的是我們自己的真面目;尤其是當我們不切實際地把異性對象理想化或者盡力貶低其價值的時候,這一點更為清晰。
編輯推薦
《實用圖畫心理學:繪畫心理分析與治療》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