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河北人民 作者:梁世和 編 頁數(shù):458
Tag標簽:無
前言
1.本書所選蔣介石文字全部出自秦孝儀主編的《總統(tǒng)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全四十卷),該書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印,中華民國七十三年(1984年)十月三十一日出版。部分內(nèi)容參校蔣介石文集的單行本?! ?.很多人以為蔣介石乃一介武夫,不通文墨,其實這只是一種想當然的、以訛傳訛的說法,又有論者指出蔣介石的許多文字乃他人代筆,非蔣本人所能為,如李敖就說:“所謂蔣介石‘可以說是著述等身’,其實都是他的文學侍從們捉刀的?!边@也是一種片面的說法,實際上,蔣介石對自己的文字功底非常自信,不僅喜歡改他人文稿,還經(jīng)常為人代筆。流傳甚廣的陶希圣代筆蔣介石的《中國之命運》,據(jù)學者研究指出,陶希圣只負責了《中國之命運》原稿的整理、校訂,及排印、校對工作,只屬于輔助性質(zhì)。通觀蔣介石的著述,可以說是代表了他的思想的?!妒Y介石講國學》一書選錄演講文字頗多,可謂名副其實的“講國學”,而演講形式的個性化特點,可以更加體現(xiàn)蔣氏個人的國學體悟和修為?! ?.本書依照國學門類,及蔣介石相關論述,共分為:講《大學》《中庸》、講哲學、講兵學、講民族精神與民族道德、講經(jīng)世之學、講國學書目與治學方法、教兒孫學國學七個部分?! ?.由于時代等諸多原因,蔣介石的文字用法和標點習慣與今天存在一定差異,如蔣介石原稿中,常以“的”代“地”、“那”代“哪”、“沈”代“沉”、“作”代“做”、“彷”代“仿”、“紀”代“記”等。編校中盡量保持原貌,對在閱讀中不致發(fā)生歧異的用字和標點不予改動;由于版本差異,或蔣氏個人不同時期文字習慣差異,蔣氏引用古籍的標點斷句略有不同,對于不影響文意理解之處,為盡量保持原貌,未做統(tǒng)一處理?! ?.對文中涉及政治辱罵的個別字句,如“共匪”等進行了刪除。由于本書以講國學為內(nèi)容,刪去個別意識形態(tài)對立的字句,完全不影響對文章的理解?! ?.由于蔣介石著述極多,僅《總統(tǒng)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就已卷帙浩繁,因此《蔣介石講國學》的編選難免疏漏,未必能完全代表蔣氏的國學思想,唯冀讀者不吝賜教,以待日后補充完善。
內(nèi)容概要
梁世和編注的《蔣介石講國學》所選蔣介石文字全部出自秦孝儀主編的《總統(tǒng)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全四十卷),該書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印,中華民國七十三年(1984年)十月三十一日出版。部分內(nèi)容參校蔣介石文集的單行本。
《蔣介石講國學》依照國學門類,及蔣介石相關論述,共分為:講《大學》《中庸》、講哲學、講兵學、講民族精神與民族道德、講經(jīng)世之學、講國學書目與治學方法、教兒孫學國學七個部分。
作者簡介
梁世和,1966年生人,河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河北省哲學學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中國哲學與中國文化研究。出版有學術專著及國學經(jīng)典普及讀物多部,發(fā)表學術論文數(shù)十篇。
書籍目錄
編選說明
導言 蔣介石與國學
第一編 《科學的學庸》——蔣介石講《大學》《中庸》
大學之道 上篇
大學之道 下篇
附錄一 大學章句
附錄二 大學古本
附錄三 王陽明《大學問》
附錄四 王陽明答羅整庵少宰書
中庸要旨
附錄一 自勉四箴
附錄二 中庸章句
政治的道理
第二編 蔣介石講哲學
一、哲學與人類、國家、民族之關系
二、中國哲學之精神
三、“知難行易”與“知行合一”哲學的精義
四、力行哲學要義
第三編 蔣介石講兵學
一、戰(zhàn)爭哲學的核心問題
二、軍人之精神與修養(yǎng)
三、中國歷代軍人道德典范
四、講解《孫子兵法》
五、講解曾國藩《得勝歌》
六、講解《戚繼光語錄》
第四編 蔣介石講民族精神與民族道德
一、民族精神、民族道德與民族復興
二、四維八德——民族固有美德的統(tǒng)攝
三、做人的十二條守則要義
四、國民教育問題
第五編 蔣介石講經(jīng)世之學
一、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濟學說
二、讀史以鑒今
三、人才戰(zhàn)略
第六編 蔣介石講國學書目與治學方法
一、蔣介石推薦的國學書目
二、讀書與治學之方法
第七編 蔣介石《家諭》——教兒孫學國學
章節(jié)摘錄
這一段話就是講我們革命成敗的關鍵,完全在行與不行。語云“有志竟成”,無論怎樣艱巨困苦的事業(yè),只要我們信其可行,就勇往直前毫無遲疑繼續(xù)不斷的做去,定可獲得最后的成功。至于“知難”二字的遺訓,用意更為深長??偫砜吹搅宋覈话闳丝仗摳”動谇笾念j習,認為是一切不能進步的總原因,所以說“知是不容易的,比行要難得多”。由此鼓勵大家去努力求知,還要貫徹始終的去求真知,以祛一知半解或浮光掠影的弊病,振好學之風,立力行之基。我們只看總理畢生孜孜為學不倦精神,就可以懂得這個遺教的精義?,F(xiàn)在中國一般人對任何事物,既不能腳踏實地,刻苦求知,更不能切實力行。譬如每年到了水災或旱災發(fā)生的時候,各地政府和人民只知奔走呼吁,到處乞憐求救,不知個個人都有雙手、雙足、耳目心志,不應用這些天賦的萬能來戰(zhàn)勝災難,大家只是束手呼號,專依賴人家的救濟,無知無勇,一至于此;更有看見同胞遭遇災難,一如隔岸觀火,不知援救,甚至幸災樂禍,引為訕笑,同情毫無,不仁孰甚。此種頹靡冷酷之人心,如不能改革振作,國家又焉得不日趨危亡呢?我們要救起國家,必須先將這種亡國的心理,從根本上加以改造!一定要從自己起鼓舞一般國民,立定自信心,養(yǎng)成自動能力,認定“人定勝天”的道理。我們?nèi)缒芙弑M心力有進無已的去做,不僅一切自然的災難,不患不能克服,并可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來創(chuàng)造新的文明。 我們要成功事業(yè),建設國家,總理已經(jīng)替我們計劃好很多完善的方法,詳細指示了各種緊要的道理,開辟了一條正大光明的途徑。這只有先知先覺、大才大智的人才能發(fā)明出來,我們一般后知后覺、不知不覺的人,只要篤信力行,真正循著先知先覺所示的途徑去做,一定可以達到目的?!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