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傳統(tǒng)與時代

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蔡仁厚  頁數(shù):280  字數(shù):204000  

內(nèi)容概要

  《儒學傳統(tǒng)與時代(新儒學與新世紀)》主要內(nèi)容包括:新儒家的精神方向、如何了解儒家學問、儒家精神與道德宗教、儒學的時代性與普遍性、儒家思想與現(xiàn)代社會、孔子智慧與21世紀、儒家與中國哲學等。

作者簡介

  蔡仁厚,1930年生于江西雩都,現(xiàn)居臺灣臺中市。從游當代儒學大師牟宗三先生之門逾四十年。歷任臺灣各大學教授,哲學研究所所長,臺灣中國哲學會理事、常務監(jiān)事,北京國際儒聯(lián)理事、顧問等。曾入選美國傳記學會《世界五百名人錄》?,F(xiàn)任臺灣東海大學榮譽教授。著有《孔孟茍哲學》、《孔門弟子志行考述》、《墨家哲學》、《中國哲學史大綱》、《宋明理學》(北宋篇、南宋篇)、《王陽明哲學》、《新儒家的精神方向》、《儒家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儒學的常與變》、《中國哲學反省與新生》、《熊十力年表》、《牟宗三學思年譜》、《孔子的生命境界——儒學的反省與開展》等30余部以及論文逾百篇。

書籍目錄

一 新儒家的精神方向
(一)對宋明儒學的反省
(二)當代儒家的精神方向
二 儒家倫理基軸之省察
(一)儒家倫理思想的綱柱
(二)人倫關系與人際關系的原則與取向
(三)儒家倫理應有的推進
三 如何了解儒家學問
(一)現(xiàn)代人為什么不了解儒家
(二)儒家的身份與地位
(三)儒家學問的特質(zhì)
(四)儒家學問的綱領
(五)契會儒家學問的進路
附識
四 儒家精神與道德宗教
(一)文化的根源在道德宗教
(二)道德與宗教的關系
(三)重新認識儒家的性格
(四)禮教三祭所表示的意義
(五)宗教精神的終點與歸宿
(六)結語:再提出幾點看法
附記:立場的表示與問題的討論
五 再談有關宗教的會通問題
——酬答周聯(lián)華博士
(一)關于“人皆可以成為基督嗎”的討論
(二)關于“耶穌是神而人,還是人而神”的討論
(三)關于“人不通過耶穌就不能得救嗎”的討論
(四)關于“是耶穌獨尊,還是與孔子釋迦同尊”的討論
(五)關于“非基督宗教必須讓位嗎”的討論
(六)關于“基督教中國化,還是中國基督教化”的討論
(七)余言
附識:關于“必然的和或然的”
六 儒學的時代性與普遍性
(一)儒學的源流及其基本特性
(二)從哲學的永恒性說到“理與勢”的問題
(三)儒學的時代性與現(xiàn)代化
(四)儒學的普遍性與世界化
(五)對儒家倫理思想的基本了解
七 從繼往開來看當代新儒家的學術功績
(一)弁言
(二)儒家學術的回顧及其未來之發(fā)展
(三)當代新儒家的努力及其學術功績
(四)結語:超越與開擴
附識
八 儒家思想與現(xiàn)代社會
(一)感慨與省思
(二)儒家義理的經(jīng)權對應與融通運用
(三)儒家的社會性及其社會功能
(四)從儒家的視野來看人的分位與責任
九 孔子智慧與21世紀
(一)對孔子之道的整體省察與基本了解
(二)孔子智慧對21世紀的正面影響
十 儒學的常與變
——從經(jīng)權原則看儒家的鮮活之氣
(一)弁言——活看儒家
(二)守常應變——理道與理道之表現(xiàn)
(三)順時制宜——因革損益以得時中
(四)守經(jīng)通權——經(jīng)須通權,權不離經(jīng)
(五)儒家的鮮活之氣
附:五點討論
十一 儒家與中國哲學
(一)弁言——“哲學在中國”與“中國的哲學”
(二)中國哲學的源流
(三)儒家哲學的特質(zhì)
(四)作為“智慧學”的儒家哲學
(五)儒學的時代性與世界性
(六)中國哲學的開展
十二 中國哲學的現(xiàn)代化與世界化
(一)從基本特性看中國哲學的價值
(二)從時代性說到中國哲學現(xiàn)代化的問題
(三)從普遍性說到中國哲學世界化的問題
(四)開放與凝聚,守常與應變
十三 儒家的人文教育
(一)儒家人文教育的宗旨
(二)儒家人文教育的理想
(三)儒家人文教育的要義重點
(四)對學校教育的憧憬與憂念
十四 儒家教育的形而下與形而上
(一)前言
(二)形而下方面的教育傳習
(三)形而上方面的教育熏陶
(四)形上形下的融貫相通
(五)人文教育與知識教育的兼顧并重
十五 道德上的義利之辨與經(jīng)濟上的義利雙成
(一)道德之“義”與經(jīng)濟之“利”
(二)從傳統(tǒng)儒家看道義與功利
(三)當代新儒家的義利觀
十六 人文與科技之異質(zhì)相通
(一)提振“報本返始”的生活方式
(二)人文精神的重建
(三)科技之本與科技之用
(四)結語:人文與科技之異質(zhì)與相通
十七 禮的含義及其功能效用
(一)禮的內(nèi)涵意義
(二)禮的文化功能
(三)禮的社會效用
十八 從儒家看人際關系
(一)中國文化中的人際關系:五倫
(二)現(xiàn)代社會人際關系的趨向
(三)儒家倫理與現(xiàn)代人際關系
(四)結語:理與事的差距及其融通
十九 儒家思想對人類前景所能提供的貢獻
(一)弁言
(二)人的位分之確定
(三)新舊矛盾之化解
(四)民生樂利之維護
(五)世界安和之實現(xiàn)
(六)余論:略述儒家顯示的文化精神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儒學傳統(tǒng)與時代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書的印刷質(zhì)量不錯,是新書
  •   好書。不愧是牟宗三老的弟子,不過,要理解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理解,還是要看牟宗三老的原著,大海和小溪就是不一樣。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