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于永玉,劉鳳強 編  頁數(shù):150  字數(shù):100000  

前言

古人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笨v觀歷史,不乏有賢臣進諫,指君之過;有明君納諫,改己之過。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歷史上的“太平盛世”。所謂能諫則誠,追古思今,細細思量,在皇帝一統(tǒng)天下的封建時代,很多帝王都有著從諫如流的氣概,朝臣且有犯顏進諫的勇氣,所以他們所在的時代都會民富國強、繁榮昌盛。    敢于進諫,也就是敢于講真話。就是我們歷來所倡導(dǎo)的: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敢于進諫,就要有勇’氣。進諫難,講真話難,難就難在需要膽略和勇氣,難就難在要有敢于犧牲的精神。歷史上不乏敢于進諫的忠臣義士,卻往往留下悲慘的故事。或許是“前車之鑒”太多,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就有一些人不敢講真話,不愿講實話。敢于進諫,就應(yīng)該克服心理障礙,要以國家事業(yè)為重,以非凡的膽量、以宏大的氣魄、敢于堅持真理,無私無畏,勇于直言。    敢于進諫,還要有策略。講真話,要注意策略,注意方法,做到善于講真話。鄒忌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從生活瑣事說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娓娓道來,入情入理,由于其善于進諫,他的意見得到了齊王的采納。我們提倡講真話,不是信口開河地亂說,不是不假思索地亂發(fā)議論。勇于納諫,就是以海納百川的胸襟,以虛懷若谷的肚量,廣開言路,廣征良策,達到促進工作、成就事業(yè)之目的。    勇于納諫,要有真誠的態(tài)度,真心誠意地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實實在在地接受社會各界的批評,不搞嘩眾取寵的虛架子,不裝徒有虛名的假姿態(tài)。用真心,才能聽到真實的聲音;用誠意,才能看到真實的情況。    勇于納諫,還要有磊落的胸懷。對待批評,對待意見,聞過則喜,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無論是正確的指正,還是一時的誤解,均虛心接受,讓進諫者徹底消除怕打擊報復(fù)、怕事后給小鞋穿的顧慮。即使是錯誤的意見、惡意的批評,也不搞“秋后算帳”、“一棍子打死”。只有保持這種寬廣的胸襟和自信的氣度,勇于納諫才能蔚然成風。    勇于納諫,更要有高效的結(jié)果。齊王納諫的結(jié)果是“戰(zhàn)勝于朝廷”,齊國終成戰(zhàn)國七雄之一;歷史上的“貞觀之治”、“康乾盛世”,無不是從諫如流氛圍的結(jié)果。我們講勇于納諫,應(yīng)追求高效的結(jié)果,是把所納之諫作為完善工作的依據(jù),把批評意見當作成就事業(yè)的起點,而不是束之高閣,徒有虛名。    總之,進諫和納諫是歷史賢臣和我們當今賢明執(zhí)政者的使命所在,更是我們廣大群眾的職責所在。唯有如此,才可形成上下同心、齊心協(xié)力的局面,才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目標。

內(nèi)容概要

進諫和納諫是歷史賢臣和我們當今賢明執(zhí)政者的使命所在,更是我們廣大群眾的職責所在。唯有如此,才可形成上下同心、齊心協(xié)力的局面,才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目標。
于永玉、劉鳳強編著的《諫·能諫則誠》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給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結(jié)合現(xiàn)代社會,結(jié)合我們自身的道德發(fā)展,以幫助讀者獲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認知,并因此引發(fā)讀者進一步的思考。同時,為豐富讀者的知識面,還在故事后面設(shè)置了“史海擷英”、“文苑拾萃”等板塊,讓讀者在深受美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質(zhì)的同時,汲取更多的歷史文化知識。
《諫·能諫則誠》內(nèi)容詳盡、文字優(yōu)美、風格獨具,是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shè)的優(yōu)秀讀物。愿這些巨久流傳的美文和故事能撫平我們每個人驛動的心,愿這些優(yōu)秀的美德種子能在青少年身上扎根、發(fā)芽、生長…

書籍目錄

第一篇 誠心諫言亦有道
宓子賤掣肘諫君
燭之武一言退敵
潁考叔妙計諫莊公
荀息壘卵喻國勢
士會死諫救統(tǒng)帥
胥臣力諫保邰缺
樊姬諫楚王
優(yōu)孟哭馬諫楚王
晏嬰諫君有方
優(yōu)莫反語勸趙襄子
蘇代巧喻止干戈
淳于髡誠諫齊威王
魏加以驚鳥喻人
季梁勸君息戰(zhàn)
李斯的《諫逐客書》
劉敬獻策和匈奴
馮唐諫君救魏尚
晁錯進策安天下
桓伊用音樂勸諫
一封信得精兵強將
李世民求諫心切
魏征敢說真話
吳兢進諫安李唐
耶律楚材諫君愛民
阿丑演戲諫皇帝
第二篇 虛心納諫成大業(yè)
齊桓公求言強國
晉文公納諫除奸
漢文帝納諫廢肉刑
劉秀封賞郅鄆
視直臣為寶的北魏太武帝
李世民諫言建大唐
第三篇 知難而諫,大義凜然
師曠目盲心明
侯生諫秦始皇
敢講真話的季布
龔遂勇諫無道君
以死相諫,感悟君主
劉毅直言不諱
狄仁杰犯顏直諫
忘我諫言不惜身
包拯三諫宋仁宗
一心為國,請斬奸佞
海瑞冒死諫言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士會死諫救統(tǒng)帥 士會(約公元前660-前583年),即范武子(隨武子)。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祁姓,士氏,名會,字季,因封于隨,稱隨會;封于范,又稱范會;以大宗本家氏號,又為士會。晉國重臣。 荀林父(?-前593年),姬姓,中行氏,名林父。因任中行之將,故以中行為氏。史料中多用其大宗本家氏號,故又稱荀林父。因死后的謚號為“桓”,又稱中行伯、中行桓子、荀桓子。春秋中期晉國正卿,中軍元帥,名將。主要活動在晉文公、襄公、靈公、成公、景公時期(公元前636-前581年)。 晉成公七年(公元前600年),晉國與楚國爭強,晉國的名將荀林父率師擊敗了楚軍。晉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荀林父任中軍元帥,開始執(zhí)掌國政,并率師與楚國進行了著名的鄴(今河南滎陽東北)之戰(zhàn)。然而,晉軍因內(nèi)部出現(xiàn)分歧,最終被楚軍打敗。 回國后,荀林父便主動請罪。晉景公怒氣沖沖,喝令刀斧手把跪在地上的荀林父推出去斬首。 荀林父微微抬起頭,沉痛地說:“我身為晉國的三軍統(tǒng)帥,這次兵敗楚國,我罪責難逃。國君要殺我,我沒什么怨恨的。只是我死后,請國君能吸取這次失敗的教訓(xùn),讓晉國再次強大起來?!?大臣們都低下了頭。他們都認為荀林父以前有功于晉國,打了一次敗仗就處死刑,這是不合情理的。然而,大家都懼怕暴怒中的晉景公,所以誰都不敢為荀林父說幾句公正和求情的話。 就在這時,靜寂的宮殿里突然響起一個聲音“大王不該殺他!”大臣們一看,原來是大夫士會站出來為荀林父說話了。 “敗軍之帥,罪大當誅?!睍x景公沒有一點商量的余地。 “荀林父是我們晉國的棟梁之才,屢建奇功,進則盡忠,退則思過,這樣的人殺了,只有我們的敵人才會高興。”士會慷慨激昂地說,“大王一定記得我們晉國打敗楚國的城濮之戰(zhàn)吧?我軍抓到許多的俘虜,繳到難以計數(shù)的武器和糧食??墒牵染墓€不敢高枕無憂。后來楚國的國君殺了得臣,文公高興得載歌載舞,說:‘楚國沒有能人來進攻晉國了,我真可以睡個安穩(wěn)覺了?!?,楚國兩代都一蹶不振。從這件事我們不難看出,一個有治國能力的大臣對一個國家有著多么重要的作用??!” 晉景公靜靜地聽著,臉上的怒氣在漸漸消退。 “現(xiàn)在國君要殺的荀林父,就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能臣。我們的敵人日夜想把他殺死,以削弱晉國的力量?!笔繒^續(xù)陳述著,“如果國君殺死了荀林父,那不是幫助了敵人,而讓晉國遭到了無法挽回的損失嗎?如果說他這次打了敗仗,那只是一個偶然的失誤,這同他以前為晉國建立的功勞相比,好比太陽出現(xiàn)日蝕、月亮出現(xiàn)月蝕一樣,怎么能損害它的光芒呢?” “你說得很對,我險些枉殺了一位功臣?!睍x景公走下座位,扶起了跪著的茍林父,當場赦免他的過失,恢復(fù)他原來的職位。 后來,荀林父也接受了教訓(xùn),注意使全軍貫徹一個明確的軍事意圖,統(tǒng)一指揮,統(tǒng)一行動。不久,他又指揮了一次示威性的伐鄭的戰(zhàn)役,目的是威脅鄭國脫離與楚國的同盟,與晉國重修舊好,晉國的軍隊很出色地完成了這個任務(wù)。 晉景公六年(公元前594年),荀林父率師攻滅了赤狄的潞氏(今山西潞城東北),晉景公特意賞賜給他“狄臣千家’’(狄人奴隸一千家)。同時還賞給士會晉國的瓜衍之地,并對他說:“寡人得到狄國的土地是你的功勞,要不是你的勸諫,寡人早已經(jīng)失去荀林父了?!?故事感悟 晉景公一時被憤怒沖昏了頭腦,忘記了勝敗乃兵家常事的道理,欲殺主帥。士會不顧自身安危,以先君晉文公的事例說明了殺大將只會幫助敵人的道理,令晉景公幡然悔悟,保住了國之重臣,成就了以后的事業(yè)。這個故事既表現(xiàn)了士會以國事為重、冒險進諫的精神,也說明了正確使用人才的重要性。 史海擷英 邲之戰(zhàn) 公元前597年,楚國進攻鄭國,晉國的荀林父奉命統(tǒng)兵救鄭。到了黃河后,荀林父了解到鄭國已經(jīng)與楚國講和了,便想回師。然而,將領(lǐng)之間卻出現(xiàn)了分歧,中軍副將先彀擅自率所部渡河,荀林父不得已,也被迫令全軍盡渡,駐軍于邲。 楚軍由楚莊王親自統(tǒng)領(lǐng)。開始時,楚莊王并沒想要與晉軍決戰(zhàn),后來采納了伍參的意見,認為荀林父新主中軍,號令不行,他的副手先彀剛愎不仁,不肯聽從命令,他們的三個統(tǒng)帥也各自主張,因此打起仗來,晉軍必敗。于是,楚莊王命孫叔敖揮軍北上,與晉軍對抗。 孫叔敖先發(fā)制人,命左、中、右三軍及楚王親兵布好陣式,掩襲晉軍。荀林父沒想到楚大軍迫近,驚慌失措,忙下令晉軍渡河后退,擊鼓宣布說:“先渡河者有賞?!敝熊?、下軍爭相上船,先上船的用力亂砍攀登船舷的人的手指,船中的斷指多得可以用手捧起來。晉上軍因主帥士會早有準備,在敖山設(shè)伏應(yīng)敵,才最終得以不敗。 文苑拾萃 成語“困獸猶斗” 困獸:被圍困的野獸:猶:還,仍。被圍困的野獸還要作最后掙扎。比喻在絕境中還要掙扎抵抗。 這個成語就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所記述的士會力諫救荀林父這一故事。士會說,城濮之戰(zhàn)后,晉文公不喜反憂。他說:“得臣猶在,憂未歇也。困獸猶斗。況國相乎!”(“楚軍雖敗。主帥得臣尚在。哪里可以松口氣啊l被圍困的野獸還要作最后掙扎。更何況得臣是一國的宰相呢?”)

編輯推薦

《巔峰閱讀文庫?中華傳統(tǒng)美德百字經(jīng)?諫:能諫則誠》內(nèi)容豐富、涵蓋性強,力圖將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諫”的內(nèi)涵囊括進去。通過故事、詩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類永不磨滅的美德。這些故事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一直被人們用來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對與錯的標準;同時通過結(jié)合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又使其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在新時代的新精神、新風貌,從而較全面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美德。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諫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