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導讀

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天津人民  作者:(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頁數(shù):120  
Tag標簽:無  

前言

我一向認為,閱讀經典是提高素質的最佳途徑之一。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這套面向廣大讀者的經典導讀系列圖書,幫助各界人士尤其青年人走近社科經典,其用心正合我的想法,我欣然為之作序。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前進中也暴露了諸多問題,顯示了改革的艱難。分析所有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轉型時期的中國,我們最缺少、最需要的東西,一是信仰,二是法治。事實已經證明,沒有精神文化轉型和社會秩序轉型的配套,經濟轉型絕不可能孤立地成功。然而,要真正解決信仰和法治的問題,實依賴于國民素質的普遍提高。一個有信仰的民族,必須由精神素質優(yōu)良的個體組成。一個法制健全的社會,必須由具備公民覺悟的成員建立和維護。因此,歸根到底,中國的前途將取決于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所謂提高素質,就是要使我們身上那些人之為人的屬性——這就是“素質”的含義——得到健康生長。成為人性意義上的優(yōu)秀的人。人是憑借精神屬性成其為人的。按照通常的劃分,精神屬性可分為知、情、意三個方面,亦即理性思維、情感體驗、道德實踐這三種精神能力。人類的這些精神能力在極其漫長的自然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其生物學的基礎,而后在相當漫長的文明演進過程中展現(xiàn)出來并得到發(fā)展。作為人類的一員,每一個個體的人通過種族的遺傳即已具備這些精神能力的生物學基礎,在此意義上,我們說它們是人性中固有的稟賦。然而,它們尚處于種子的狀態(tài),唯有在人類文化的環(huán)境中,種子才會發(fā)芽,潛在的稟賦才能生長為現(xiàn)實的能力。文化環(huán)境不是物理學意義上的環(huán)境,對它的理解不能局限于當下的一時一地。幾千年來,人類的精神探索形成了一個偉大的傳統(tǒng),這個傳統(tǒng)既包容了又超越了一切時代和民族,對于人類每一個有心提高自己精神素質的成員來說,它都是最廣闊也最深刻的文化環(huán)境。那么,我們到哪里去尋找這個傳統(tǒng)呢?我的回答是:到經典著作中去,因為經典著作正是這個傳統(tǒng)的最重要載體。把人們引領到經典著作的寶庫里,讓大家了解、熟悉、領悟存在于其中的傳統(tǒng),受其浸染,加入到人類精神探索的偉大進程中去,在我看來,不可能有比這更有效的國民素質教育的途徑了。具體地說,與精神屬性的三個方面相對應。國民素質教育也可分為智育、美育、德育三個方面,而在這三個方面,經典著作都是極好的教材。智育的目標是培育自由、獨立的頭腦。在這方面,經典作家是最好的榜樣。他們首先是偉大的自由思想者,不受成見束縛,勇于開拓前人未至的新領域,敢于挑戰(zhàn)眾人皆信的舊學說。尤其在社科領域,權力、利益、習俗、輿論往往據(jù)有巨大的勢力,阻撓著對真理的追求和認識,而他們能夠不為所動,堅定地聽從理性的指引。從他們的著作中,我們學到的不只是一些社科知識,更是追求真理的勇氣、智性生活的習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美育的目標是培育美麗、豐富的心靈。在這方面,文學藝術作品誠然是基本的教育資源,但人文和社科經典著作也能給我們以美好的熏陶。我們會發(fā)現(xiàn),凡大思想家決不是單面人和書呆子,他們從事研究的領域不同,性格各異,但大多具有鮮明的個性和豐富的內心世界,對于人類情感每每有或博大精深或微妙細致的體驗。這一點也體現(xiàn)在文風上,許多經典作家是表達的大師,讀他們的作品,只要真正讀進去了,你絕不會覺得枯燥,只會感到是一次愉快的精神旅行。德育的目標是培育善良、高貴的靈魂。在這方面,經典作家尤能給我們良多啟示。人文和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人和社會,在這個領域中,起支配作用的不只是理性思考和實證觀察,更是價值定向和理想愿景。每一位思想家都心懷提升人類向更好狀態(tài)發(fā)展的愿望,一切思考最終都指向最基本的價值問題:怎樣的人生是好的人生?怎樣的社會是好的社會?雖然價值觀正是最充滿爭議的領域,但是,通過閱讀經典,自覺地思考這些問題,有助于我們確立自己的人生坐標,做一個有道德、有信仰的人。 國民素質的提高,人人有責。精神財富的享用,人人有份??墒牵词褂脟栏竦臉藴侍暨x,社科經典的絕對數(shù)量也是非常大的,叫一個普通讀者如何下手?怎樣才能把經典中的理念變成社會多數(shù)成員的通識和基本教養(yǎng)?我認為,為了解決這個困難,本系列圖書是一個有益的嘗試,是一項真正造福國人的事業(yè)。該叢書將選收古今中外社科人文類的經典名著分批推出,出版社為該叢書預定的特點是:絕對經典,輕松好讀。按照我的理解,“絕對經典”就是要求選目精當,不夠格的絕不選入,最夠格的絕不遺漏,同時應適合于中學生的接受能力?!拜p松好讀”則是要求選人得當,專家也必須是夠格的,對于相關的著作確有研究,融會貫通,從而能夠把導讀做得既準確又深入淺出。這是很高的要求,愿我們共同努力。

內容概要

《沉思錄》,作為哲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探尋如何在紛繁凌亂中達到心靈上的寧靜。每當行軍打仗停下的間隙,他都要就著黃昏的霞光讀書、思考;每當率領羅馬大軍取得勝仗,總要一位隨從在他耳邊提醒他:陛下,這一切都只不過是過眼煙云!

作者簡介

作者:(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合著者:劉金增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生卒年月:公元121.4.26-180.3.17國籍:古羅馬帝國社會職業(yè):古羅馬帝國皇帝,“古羅馬五賢王”的最后一位;哲學家.晚期斯;亞派最后一個著名代表;人類史上唯一的一位:皇帝哲學家。

書籍目錄

一、作者簡介 被選定為皇帝繼承人 動蕩的皇帝生涯 畢生的哲學沉思二、《沉思錄》的故事 回到《沉思錄》的年代 不得不讀的理由 從目錄看起  宇宙是一個整體  人要按照本性生活 一切都是注定的  人是否有自由  人人皆兄弟  人性分本性與偶性  靈魂與肉體  善與惡  擁有的只是現(xiàn)在  時間是一條湍急的河流  我應該怎樣活著  不動心  大隱隱于市  走直路與堅守中道  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幸福在你手中  一些生活法則  人是有死亡的存在  死亡并不可怕  生與死之際 神在哪里 信神便是宗教嗎 人需要信仰嗎 人是一個社會存在 我們都是世界公民 自然法、平等與民主 人類向何處去 諸子百家的大雜燴 莊子與馬可·奧勒留 奴隸與皇帝 哲學是一種生活方式 哲學家們 馬可·奧勒留的兩張面孔 《沉思錄》陪你前行四、大家跟帖五、拓展閱讀    你知道嗎?    拓展閱讀    推薦觀看

章節(jié)摘錄

怎樣的一個時代在這個時代,古希臘小國寡民的城邦奴隸制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囊括整個地中海地區(qū)的古羅馬帝國。奴隸制經濟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也造成了各種社會矛盾的復雜化。奴隸主對奴隸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在世界上是少見的,失地平民和奴隸主貴族、奴隸主內部新興的騎士階層和元老貴族之間的矛盾也不斷加深,此外大帝國中各民族之間的矛盾也尖銳起來。盡管馬可·奧勒留在位期間仍是羅馬史上最好的時期,但是衰落之勢已經無法阻擋。奴隸制的罪惡造成了極大的苦難,苦難的生活嚴重消蝕著人們的身心。戰(zhàn)爭、災害、疾病不斷奪去人脆弱的生命。失去親人的人們還得面對饑餓,因為經濟衰敗,土地日漸荒蕪,羅馬的居民要依賴于免費配給的外省糧食。一切主動權都集中在皇帝及其大臣的手中,人們無意也無力反叛,過著屈服、忍耐的生活。當邊境的反叛蜂起時,人們又不得不為偉大的帝國而戰(zhàn)。人口的減少使馬可·奧勒留還曾購買奴隸,讓盜賊、罪犯當戰(zhàn)士。只有忍受,沒有希望,人們轉而把熱情傾注到角斗場。馬可·奧勒留曾敕令角斗士必須用粗鈍的劍進行角斗,但是這種改革是暫時的,而且他對于人與野獸的角斗也沒有做過任何改革。人與野獸、人與人之間的血腥搏殺刺激、腐蝕著人們的心靈和道德感。這個時代疲憊不堪,人們只能回憶過往的美好,卻不敢寄希望于未來,因為人們認為未來只能更壞。真善美的東西失去了光彩。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里,生活在這樣一個大帝國中,人們遇到很多問題和矛盾,無所適從,迫切需要的是學習立身處世的方法來適應復雜的社會生活。統(tǒng)治者也需要能調和各種矛盾、調整社會秩序的思想。古希臘那種思辨的哲學顯然解決不了問題,而且古代哲學在經歷產生、繁榮后已經逐漸走向衰亡了。古希臘哲學在亞里士多德那里達到了頂峰,但是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fā)展、變化,哲學家們不再想追問自然和社會的根本問題,追尋宇宙萬物的本原,而只想追求個人的幸福。尋找擺脫痛苦的途徑。直面復雜的社會生活,直面迷茫的個人生活,行為準則、規(guī)范是人們渴望獲取的,它們能告訴人們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因此,倫理學成了哲學家們思考的中心。沒有宏大的哲學體系,甚至很少有什么積極的創(chuàng)見,或許包含很多宗教的東西,為的只是求得精神上的寧靜。斯多亞派哲學便是這一時期的典型哲學。流行的斯多亞派哲學羅馬人以武力征服了世界,在文化思想上繼承了古希臘傳統(tǒng),并隨著遠征把這些文化思想帶到了更廣闊的地方,同時吸收了各有特色的文化和觀念??傮w上來說,在文化上,這是一個兼容并蓄、折中滲透的時代。斯多亞派哲學便是在這樣的時代形成的一種思想。在派別林立的古希臘羅馬哲學世界中,斯多亞派是流行時間最長的學派之一。從公元前3世紀塞浦路斯的芝諾創(chuàng)立該學派算起,斯多亞主義一直流行到公元2世紀的羅馬時期。前后綿延500年之久。斯多亞派哲學的作用和影響在古羅馬帝國時期表現(xiàn)得十分明顯。對統(tǒng)治者來說,斯多亞主義提供了一種精神工具,能夠駕馭臣民。對群眾來說,它的確是療效卓著的精神藥丸,可以忘記肉體上的痛苦,求得精神上的安慰。斯多亞派哲學的許多理論,尤其是關于忍耐、節(jié)制、克己、仁慈、寬恕、愛人、敬神、服從命運等思想,直接給正處于初創(chuàng)階段的基督教提供了思想原料。當然,基督教的出現(xiàn)也使得斯多亞派哲學得以流傳和發(fā)展,兩者相輔相成。在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斯多亞派哲學關于人人皆兄弟的理念從思想理論上促進了各種慈善事業(yè)的興起,許多上層人士出資修建學校、圖書館、劇院、浴室、賽馬場等。可以說,斯多亞派哲學對古羅馬社會的上上下下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它并不是一劑去本的良藥,只是一服麻醉劑,暫時緩解了人們精神表面的病痛,卻不能從根本上克服奴隸制社會的矛盾,無法挽救羅馬奴隸制社會衰敗的必然趨勢。

編輯推薦

《沉思錄導讀》由著名學者周國平作序推薦,別怕,我就是一讀就懂的經典!有統(tǒng)計表時,少年時期是否接觸過經典,關系到人的一生,最好的禮物就是為孩子種下一棵知識樹。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沉思錄》導讀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這是讀懂《沉思錄》的一本很好的輔導讀物??梢詭椭覀兏玫睦斫饽切╇y懂的哲學思想。
  •   這是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面向廣大讀者的經典導讀系列叢書中的一本,權威編寫、通俗易懂,值得擁有!
  •   讀了導讀,有時更容易理解原著的背景,書的質量送貨各方面都不錯。
  •   不錯的導讀,
  •   溫家寶都推薦過的
  •   容易看的小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