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7 出版社:天津人民 作者:王銘銘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的第一篇論文概述了1860至1960年問人類學學說的變遷,其作用有二:一是把后六篇的討論框定在更具歷史深度的線路中,二是使讀者對人類學的基本發(fā)展情況有一個初步的把握。第二篇論文力圖把功能主義及其后人類學主流分科社會人類學的理論建構與批評貫穿起來,對本世紀二十年代至今的一些重要理論方法討論加以前后的聯想和評論,力圖在理論轉變的研討中說明傳統(tǒng)人類學的局限性以及新的理論取向的基本定位。第三篇論文的本意,是通過對人類學的“集體性格”理論的批判,體現這一學科的本質性問題。但是,在寫作的過程中,我發(fā)現人類學表述和分析方法的問題并非筒單地是“集體性格論”本身,而更廣泛地牽涉到社會和行為科學的社會文化決定論和心理動力學決定論的爭端,它是一些后結構主義論辯的要點,其起源則可以推及早已存在“集體表象”-一“方法論個人主義”的論爭。從而,我便把論文寫成對社會、文化、個人之間關系分析的評論
目錄
引言
1文化格局與人的表述:從進化論到結構主義
2.需要與社會:功能主義社會人類學再思考
3.社會、文化與個人:“集體性格論”批判
4.象征、實踐與反思:“后結構主義”與“后現代主義”
5.文化想象的力量:薩伊德論“東方”的表述
6.遠方文化的謎:民族志與實驗民族志
7.從異域回歸本土:文化批評、薩林斯、布爾迪厄
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