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史-尋找美在歷史上留下的印跡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作者:(英)鮑??≈?,劉超 編譯  頁數(shù):177  字數(shù):162000  

內(nèi)容概要

  《美學史》內(nèi)容介紹:在西方學術思想的發(fā)展流變中,出現(xiàn)過很多影響深遠的經(jīng)典著作,這些著作穿越時空,為人們長久研讀,有的甚至影響了整個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進程。這套《西方經(jīng)典悅讀》,精選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名著,如《沉思錄》《相對論》《夢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論》等,由多位專家學者指導分類選目,內(nèi)容涵蓋哲學、文學、宗教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法學、歷史學等類,注重權威性、學術性和影響性,收錄了不同國家、不同時代、不同流派的諸多名著。

作者簡介

(英)鮑???,英國哲學家、美學家,表現(xiàn)主義美學代表之一。

書籍目錄

編者的話
導讀 尋找美在歷史上留下的印跡
前言
第一章 我們的研究方法以及這一方法同美的定義的聯(lián)系
美學史與美的藝術史
自然美與藝術美的關系
美的定義及其與美學史的關系
第二章 一個富于詩意的世界的倒立,以及它和思想界的第一次接觸
早期思想界對藝術的敵視
美的世界的創(chuàng)立
思想界敵視藝術的原因
模仿說中包含的啟示被人忽視
“模仿”一詞在古代哲學中的廣泛應用
古希臘藝術為什么被稱為“模仿性”藝術的進一步解釋
美學理論的道路鋪平了
第三章 希臘人關于美的理論的基本輪廓
三項原則及其間的聯(lián)系
道德主義原則
形而上學原則
審美原則
形式美與具體美的關系
第四章 古希臘時期關于美的理論的發(fā)展狀況
三個對比
前蘇格拉底派
蘇格拉底
畢達哥拉斯學派
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
第五章 從亞歷山大里亞和希臘一羅馬文化到君士坦丁
大帝在位時代
這個時期的性質(zhì)
普通哲學和藝術
美學思想
第六章 審美意識在中世紀連續(xù)的一些痕跡
我們對文藝復興的態(tài)度
把文藝復興追溯到基督紀元的傾向
普羅提諾以后的美學在學術上的連續(xù)性
第七章 對但丁和莎士比亞在某些形式特點方面的比較
主題的范圍
這兩位詩人對于藝術形式的選擇
兩位詩人所追求的意義的種類
后期文藝復興的真正位置
第八章 近代美學哲學的問題
準備過程
美學的長期中斷
這個問題的準備從笛卡兒到鮑姆嘉通
第九章 近代美學哲學的資料
主題的范圍
古典文獻學
考古學
藝術批評
第十章 康德——把問題納入一個焦點
康德同美學問題和研究資料的關系
美學問題在康德的體系中的地位
為什么審美判斷是美學問題的解答
康德哲學中抽象和具體的沖突
美感的范圍和更細的劃分
結束語
第十一章 具體綜合的開頭幾步一席勒和歌德
席勒的觀點
歌德
第十二章 客觀唯心主義——謝林和黑格爾
謝林
黑格爾
第十三章 德國的“精密”美學一從叔本華到施圖姆普夫
精密美學的需要
叔本華
赫爾巴特
齊美爾曼
費希納
施圖姆普夫
結束語
第十四章 客觀唯心主義在方法上的完成
后期客觀唯心主義的類型
向后期客觀唯心主義的過渡
后期的客觀唯心主義
第十五章 內(nèi)窖和表現(xiàn)在理論上重新結合的開端
近代英國美學的哲學條件
時代的一般影響
內(nèi)容和表現(xiàn)的綜合
結束語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1.三項原則及其間的聯(lián)系 在本章,我將暫時放棄按歷史發(fā)展的順序敘述,轉(zhuǎn)而按照邏輯聯(lián)系來說明古希臘思想家探討美時所依照的三項一般原則。這三項原則分別是道德主義的原則、形而上學的原則和審美的原則。這三項相互關聯(lián)的原則構成了古希臘人關于美的性質(zhì)和價值學說的基礎。而且,這三項原則的根源都是同一個形而上學的假定。 這個形而上學的假定就是:藝術所再現(xiàn)的是正常的感觀知覺所感受到的現(xiàn)實,藝術再現(xiàn)現(xiàn)實,人又通過感知藝術來認識現(xiàn)實。不過,藝術與現(xiàn)實終究不是完全相同的,它有自己獨特的存在方式。 這一假定與當時希臘人"萬物同質(zhì)"的觀念緊密相連,他們認為世間萬物都是自然現(xiàn)象,藝術和美的本質(zhì)在于,它們是人們感官知覺對象——自然的模仿。奉行這一哲學觀念的哲學家們認為,藝術只創(chuàng)造事物的形象,而不創(chuàng)造現(xiàn)實生活中任何實物。就連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也奉行這個原則,認為我們今天所認為的美的藝術都是"模仿的"或"制造形象的"技藝,同"制作的"或"制造物品"的技藝相對立。在第四章里我會進一步談到,柏拉圖是怎樣遵循這一理論,亞里士多德又是如何運用這一理論的。 下面,我將按三項原則美學價值的大小,依次對其進行論述。首先,我會用一兩句話總括其大意。 (1)道德主義原則 藝術所再現(xiàn)的內(nèi)容必須符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道德標準。 (2)形而上學原則 藝術是對自然的模仿,而且是有限的模仿,藝術是第二自然,它不是真實的。 (3)審美原則 如果藝術中體現(xiàn)了美的話,那么這種美也純粹是形式的,且這種形式常常是抽象的。 2.道德主義原則 (1)道德主義原則的表現(xiàn) 在一個有組織的社會里,判斷某物是否有價值常常要看它是否合乎道德,是否實用。在古希臘社會,美的世界還沒有從社會生活中獨立出來,因此,這個判斷標準自然而然也就運用到美的世界中來。比如,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和色諾芬就譴責荷馬的史詩對諸神的描寫褻瀆了神靈,而阿里斯托芬也非難歐里庇得斯的悲劇。就是在近代社會,以道德作為衡量事物標準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編輯推薦

《美學史》是一個開創(chuàng)性的著作,近半個世紀僅有的一部論述全面、深刻的美學研究著作。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美學史-尋找美在歷史上留下的印跡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質(zhì)量不錯,看著舒服,但還沒讀內(nèi)容。
  •   書很薄,通俗易懂
  •   這本書對于了解西方美學史,有很好的指導。雖然內(nèi)容不多,但很精。
  •   內(nèi)容比較簡略,適合理工科的孩紙看。。。每個月買幾本,很快就能湊成一套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