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無言

出版時間:2011-9  出版社:李龍云 北京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團 (2011-09出版)  作者:李龍云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我所知道的于是之》寫于2003年,2004年首刊于北京政協(xié)《文史資料》,同年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囿于當(dāng)時條件。一些該說的話不能說,全文僅五六萬字。文章發(fā)表后,一些報紙雜志,諸如《北京晚報》《中國戲劇》《新晚報》《南方周末》《中國文化報》等相繼轉(zhuǎn)載,足見國內(nèi)還是有人對于是之保持著興趣。    現(xiàn)呈于讀者面前的,是2010年應(yīng)北京出版社之邀,在《我所知道的于是之》一文基礎(chǔ)上重寫的一個新的于是之。屈指算來,距初稿寫就已時隔七年。隨著時間推移,應(yīng)該說造成當(dāng)年寫作時那些顧忌的因素在減少,但,仍有些話需留待將來。這或許是令人最無奈、最傷感之處……    現(xiàn)在的很多年輕入已不再知道于是之了。    而上世紀(jì)的50至90年代,于是之曾長時間為社會所關(guān)注,遠比現(xiàn)在那些當(dāng)紅的明星們有影響。    于是之,原籍天津,1927年生于唐山,乳名唐生。百日喪父,隨母遷居北京。1935年入孔德小學(xué)讀書。1938年畢業(yè)于北師大附小。初中曾就讀于北師大附中,后因家貧輟學(xué)。為養(yǎng)家胡口,十五歲起到一日本倉庫做傭工,旋至一偽衙門(北平華北統(tǒng)稅總局)當(dāng)抄寫員。業(yè)余時間曾參加輔仁大學(xué)學(xué)生組織的沙龍劇團及南北劇社的演劇活動。    1945年以同等學(xué)力考入北京大學(xué)西語系法文專業(yè),不久輟學(xué)、失業(yè),加入祖國劇團,自此開始職業(yè)演劇生涯。    1946年初至。1948年底,先后在平津等地演出話劇。    1949年2月參加華北人民文工團(即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前身),直至離休。    1951年因成功塑造了《龍須溝》中的程瘋子,從而奠定了優(yōu)秀話劇演員的地位。    1958年在老舍名劇《茶館》中扮演王利發(fā),藝術(shù)上臻于爐火純青。    此外,還曾在電影《青春之歌》中扮演余永澤,在電影《秋瑾》中塑造了清末官僚貴福的形象,深刻揭示了角色的復(fù)雜性格。    于是之專集的編者們認(rèn)為,于是之是北京人藝演劇學(xué)派在表演藝術(shù)上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表演風(fēng)格本色自然、含蓄深沉且富含詩意。同時他又是一位孜孜不倦的求學(xué)者與理論探索者,長期致力于豐富發(fā)展,由焦菊隱先生倡導(dǎo)建立的北京人藝演劇學(xué)派理論,并撰有《論民族化(提綱)詮釋》長文,主編有論文集《論北京人藝演劇學(xué)派》……    一些報刊文章甚至稱他為大師。    而于是之自己則認(rèn)為:“我不是大師,我只是個普通演員,局限性很大……”    在我看來,于是之是一名演員,一名以演戲為生知名度很高的演員。于是之的價值除去他在表演藝術(shù)上的成就外,主要是他的人格和他所感受過的那份痛苦。他的人格體現(xiàn)在他人生的方方面面:他的自律、正直、風(fēng)趣、幽默,他的讀書,包括他貧苦的童年所帶給他的平民立場。1997年于是之專集出版時,根據(jù)他自己的要求,書名定為《演員于是之》。而于是之名片上的頭銜順序,則是“演員、北京人藝副院長”。    時下,在形形色色的學(xué)者紛紛以大師自詡、形形色色的藝術(shù)家紛紛以貴族彩衣為逐獵目標(biāo)時,于是之這類舉動更凸顯出了他那種平民意識。它們像于是之的一生一樣,既平實樸素,又令人回味無窮。    而他在上世紀(jì)八九十年代所承受過的那份痛苦,不僅來自他的性格氣質(zhì),來自他那種底層人的敏感與自尊,更來自他曾主持過的劇院工作。1984年、1985年前后,北京人藝有三部話劇《小井胡同》《車站》《吳王金戈越王劍》,先后一度禁演。不論是作為劇本組組長還是后來的副院長,于是之都是重要責(zé)任人。他所面臨的困境,既包括如何保護演出集體的積極性,又為院內(nèi)外不喜歡他的人送去了詬病的口實。他夾在幾種力量之間,感受到很深的惶恐與痛苦。這類痛苦在那風(fēng)波迭起的年代是那樣典型,自然令人聯(lián)想到魯迅先生的雜文《文藝與政治的歧途》……    咀嚼過這類痛苦,懂得這份痛苦的沉重,使于是之與很多“藝術(shù)家”區(qū)別開來。那不是談員的痛苦,也不僅僅屬于個人。    多年來,在于是之的諸多感慨中,有兩句既幽默又耐人尋味:    一是“一個臺下的流氓,演不好臺上的流氓”:    一是“一家劇院的頭頭兒對作家,要是像當(dāng)鋪掌柜似的成天耷拉著臉,絕沒好兒……”

內(nèi)容概要

《落花無言——與于是之相識三十年》是以話劇《小井胡同》廣為人知的著名劇作家李龍云,深情講述他與著名話劇表演藝術(shù)家于是之過往相識三十年的感人之作。
于是之,中國當(dāng)代話劇界泰斗級人物,十九歲以寒門知識分子的才華與無奈下海從藝,卻仍不棄讀書,成功塑造了《龍須溝》中的程瘋子、《茶館》中的王掌柜等一系列經(jīng)典人物,堪稱那個時代為數(shù)不多的藝術(shù)偶像,也與眾人成就了一代話劇的輝煌。而今。耄耋之年的于是之已沉疴不起,然其塑造的眾多人物,仍是無數(shù)人難以忘懷的記憶。
作者以親歷事件為主要線索,將諸多獨家故事娓娓道來,輔以部分于是之自述,及其家人、友人、研究者的追憶與述評,多角度、多側(cè)面地展示了這位藝術(shù)大家的坎坷人生、復(fù)雜性格,客觀深入地探究了他豐富細膩而又鮮為人知的內(nèi)心世界。特別是所引于是之夫人李曼宜女士提供的從未刊發(fā)的=
人通信、于是之日記乃至“文革”中的“交代材料”等,不僅為本書增色,也是于是之研究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料。
以著名劇作家的視角審視、描述著名表演藝術(shù)家,鮮見而獨特。作品情深卻不溢美,幽默且入術(shù)三分,還有那字里行間流淌著的溫暖與惆悵,不僅寫活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于是之,也為研究我國當(dāng)代藝術(shù)發(fā)展及知識分子心靈史,提供了極好的實例與思考。
《落花無言——與于是之相識三十年》由李龍云編著。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惆悵人生
 【一】我成了于是之的小朋友
 【二】對我個人來說,于是之是不可替代的
 【三】“落花無言,人淡如菊”
 【四】“留得清白在人間”
 【五】人有命運嗎?
第二章 初嘗“巢果”——演戲生涯開端
 【一】冥冥之中
 【二】主演《牛大王》
 (三】“我同話劇結(jié)下了緣”
 【四】命運女神的播弄
 【五】無路可走與祖國劇團
 【六】讓他入神的悲涼
 【七】“電影總像是與我無緣”
第三章 民以食為天——下海!
 【一】下海,當(dāng)戲子去!
 【二】大雪天,只有四個觀眾……
 【三】紫竹林里的敏感與自尊
第四章 從“程瘸子”到偉大領(lǐng)袖
 【一】于是之的初戀
 【二】“我演程瘋子”
 【三】為演毛澤東留下了“禍根”
 【四】一生的心結(jié)
第五章 土改與苦悶
 【一】地主婆抹了脖子…一
 【二】土改日記
 【三】寥寥幾筆,極有味道
 【四】幾次同妻子商量捐獻工薪
 【五】楊區(qū)長的“瀟灑”
 【六】“革命動力”與“革命對象”
 【七】書生,居然也那樣聲色俱厲?!
 【八】痛苦的六年半
第六章 大饑饉與60年代
 【一】《魯迅傳》與大禹
 【二】“我竟吃了九兩面的餃子”
第七章 風(fēng)波迭起的80年代
 【一】不能讓作家像進了當(dāng)鋪似的
 【二】初識是之老師
 【三】一個溫暖的沙龍
 【四】于是之辦事如此縝密
 【五】“跑出來的?越獄!”
第八章 《小井》風(fēng)波
 【一】風(fēng)波乍起
 【二】風(fēng)波中的于是之
 【三】于是之:關(guān)于《小井》的一封長信
 【四】陳白塵:這才是真正的藝術(shù)家
 【五】“人藝要公演一部反黨的戲!”
 【六】可笑的是,陳老仍在期盼……
 【七】“我今兒怎么他媽這么有靈感呀!”
 【八】第三個第五幕
 【九】“領(lǐng)導(dǎo)來談意見……您不來也好”
 【十】“……我算慣犯啦!”
 【十一】幾期發(fā)黃的《簡報》
 【十二】陳白塵:向夏衍說話應(yīng)是我的責(zé)任
 【十三】陳白塵:關(guān)于《小井》的書信
第九章 關(guān)于《茶館》
 【一】曹禺:《茶館》第一幕,那是經(jīng)典?。?br /> 【二】白薯的浪漫
 【三】對《茶館》劇本的“蹂躪”
 (四】作家的妥協(xié)與無奈
 【五】老舍的抵抗
 【六】于是之的憤怒
第十章 魚與熊掌
 【一】“明知道是海,大概也得跳了”
 【二】齷齪與乏味
 【三】回頭是岸
第十一章 曹操——一個迷人的世界
 【一】初識曹操
 【二】再識曹操
 【三】魏武故里的遐思
 【四】曹公鄉(xiāng)黨中的學(xué)者們
第十二章 漸行漸遠的曹操
 【一】喬遷
 【二】遁走許昌
 【三】無法忘卻的曹操
 【四】風(fēng)云突變
 【五】“真恨不得快到六十?。 ?br /> 【六】禍不單行
 【七】舉目茫茫
第十三章 《小并》風(fēng)波的轉(zhuǎn)機
 【一】乍暖還寒
 【二】修改的著眼點,仍是增加“光明”
 【三】我的“菲常措施”
 【四】田沖老師仗義執(zhí)言
 【五】劇院內(nèi)的一個傳說
 【六】蘇民老師的隸書對聯(lián)
 【七】“這主兒,頂多算是條狼…”
 【八】聊以自慰
第十四章 劇本組長與“小人物情結(jié)”
 【一】“作品不是什么人抓出來的”
 【二】“劇院離不開作家”
 【三】于是之與他的“三不朽”
 【四】“鞭尸”與“鞭胎。  【五】靈魂深處的。小人物情結(jié)”
第十五章 于是之與蕕的飼作
 【一】我?guī)Ыo他的失望竟如此沉重……
 【二】“演魯迅?我行嗎?”
 【三】一幅無字無畫的白茫茫的宣紙
 【四】《正紅旗下》的魅力
 【五】身在“曹營”,心系《正紅旗下》
 (六】小勢可造,大命難違
 【七】“尊家不會以為我這是名利思想吧?”
 【八】我與于是之之間的隔膜
第十六章 從奧尼爾到《天鵝之歌》
 【一】為之生、為之死的理想
 【二】絕不肯出賣自己的奧尼爾
 【三】一個很大的母題
 【四】他希望我能從消沉中走出來
第十七章 “文化大革命”中的于是之
 【一】“那年,我才三十九……”
 【二】羈押史家胡同
 【三】最大的麻煩
 【四】四十二年前的“交代材料”
 【五】“我曾在長安街賣小報”
 【六】“我學(xué)會了偷偷喝酒”
 【七】一生唯一的愧悔
第十八章 “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又”
 【一】“夫人連小組長都不讓我當(dāng)!”
 【二】“有好些回,我都想順十二樓陽臺走下去……”
第十九章 童年
 【一】“極為清貧”與讀書
 【二】“我想念衛(wèi)天霖先生”
 【三】再說幾句吳冠中
 【四】“子承母業(yè),去當(dāng)當(dāng)”
 【五】喜歡上既不能當(dāng)吃又不能當(dāng)穿的學(xué)問
 【六】輔仁大學(xué)里的“竊聽者”
 【七】廁所中的冷餐
 【八】童年印象中的“鮮血淋漓”
 【九】苦澀、貧窮與平民意識
 【十】“我這條魚,算是他媽背透了!”
第二十章 母親
 【一】母親帶來的屈辱感
 【二】母親的堅強與尊嚴(yán)
 【三】祭母親
 【四】四十年前的祭文
 【五】與他人迥然有別的自尊心
 【六】《天朝上邦》中的索老四
 【七】“清污”如火如荼之時
 【八】“出份子哪?你隨我?”
第二十一章 在中國,復(fù)雜莫過于人際關(guān)系
 【~】“兔子急嘍還咬人呢!”
 【二】“對不住您了!把您的家伙給摔了…”
 【三】“人的脾氣就是人的命!”
 【四】北京人藝一個時代的終結(jié)
 【五】“是之一切毛病和悲哀的原因……”
 【六】“怪不得一些皇上出家當(dāng)了和尚…”
 【七】“老刁不結(jié)交官府’
第二十二章 于是之與“馭人之道”
 【一】“我手下有二林”
 【二】為友人寫序
 【三】我看于是之與黃宗江
 【四】施舍背后的冷漠
 【五】“那興許是老娘兒們挑事……”
 【六】借助他人名聲抬高自己,是恥辱
 【七】林兆華至少夠個勞動模范
 【八】“公家的門框”與“私人的核桃。  【九】于是之突然樂了:“好,有骨頭!”
 【十】“張市長是來訪貧問苦的……”
 【十一】“他們家信洋教……”
 【十二】“這是國家劇院,不是票房”
第二十三章 于是之與石揮
 【一】。是之演戲的路子像舅舅”
 (二】演戲的“根”
 【三】匆匆隕落的星
 【四】“君子不掠他人之美”
第二十四章 于是之的幽默與悲涼
 【一】于是之笑著伸出右手:“這是是之大姐!”
 【二】“我還想找一有錢的主兒,愛愛他呢!”
 【三】“對!對對!地下黨不應(yīng)該穿褲衩兒……”
 【四】“幾份兒碑帖,一點兒小意思……”
 【五】指導(dǎo)教師?于是之呀!
 【六】“誰知道我?我冤死啦!”
第二十五章 從《徉麻將》到《太平湖》
 【一】“厭煩”與“癡迷”
 【二】接手《太平湖》創(chuàng)作
 【三】體驗自殺前的心情
 【四】中國文人沒有自殺的傳統(tǒng)
 【五】董行佶之死
 【六】難產(chǎn)的《太平湖》
 【七】我拒絕了于是之
 【八】《太平湖》一事的癥結(jié)
第二十六章 西北之行——絕唱
 【一】于是之的《天鵝之歌》
 【二】“上蒙古我都敢跟你們?nèi)ィ ?br /> 【三】于是之一指餅鐺:“先一人來倆!”
 【四】“飛來橫禍”
 【五】懷念劉厚明
 【六】《傅雷家書》與“甩閑話”
 【七】大客車上的奇跡
 【八】“錯了的東西更有行市”
 【九】“我可能真要轉(zhuǎn)運…”
 【十】一下子好像老了十歲
第二十七章 于是之的價值
 【一】“戲劇必須有市場,但演員絕不能當(dāng)商人”
 【二】“演員應(yīng)有自尊,不應(yīng)自輕自賤”
 【三】演員要一生讀書
 【四】一生愛讀魯迅
 【五】醉心姊妹Z術(shù)
 【六】不做“名”和“利”的奴才
 【七】“不能大師滿街走”
 【八】“江湖小行腳”
 【九】于是之心目中的學(xué)者、“先生”
后記一
后記二
后記三
作者小傳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至12月20日,“今天上午楊區(qū)長主持開了干部會,會開得雖短,但很好。會根據(jù)昨天發(fā)生的地主媳婦自殺事件,聯(lián)系當(dāng)時干部思想加以檢查……”會議主旨自然是批判工作隊員在階級敵人面前的柔軟與溫情。 而恰恰是這個楊區(qū)長,這個看似比誰都“左”、比誰都立場堅定旗幟鮮明的干部,在僅僅五天之后就露出了他的“禽蛋”本質(zhì),以致讓于是之徹底失望。12月25日,于是之日記載: 楊區(qū)長的干部會開得稀爛,決議有幾條他都搞不清楚。 大巖鄉(xiāng)問題(即:地主媳婦自殺事)他只說要請示縣委, 但一直也沒給我答復(fù)。今天還是我主動去找他,他又說明天要完成任務(wù),另外的指示也沒有了…… 完全是一副拉屎不擦屁股的做派,令人想起辛亥革命中的阿Q,革命爆發(fā)時:“媽媽的,革命了!革這伙媽媽的命……”女人自殺了:“媽媽的,不跳第四回井就不是好女人……” 結(jié)果呢?“結(jié)果是今晚我(即于是之)先自己布置了一個干部會,后又去大巖鄉(xiāng)講階級,講清楚后,又去下馬橋開干部會……” 憤怒之余,于是之只能在日記中發(fā)發(fā)牢騷,且不無阿Q色彩地說道:“這樣也好,沒有了當(dāng)?shù)馗刹孔鲆揽?,對我鍛煉還更多些……”媽媽的! 我有時覺得,從于是之的土改日記你能看到一個扭曲了的中國…… 我這樣說,并非單指土改時的中國,而是指歷次政治運動中的中國。上上下下的中國人的國民性格,數(shù)千年來是一以貫之的。而形形色色的阿Q們,更是子孫繁多,綿延不絕。 那個楊區(qū)長,是相當(dāng)一批中國人的縮影。只要運動一來,無論是“肅反”、“反右”、“大躍進”,還是“文化大革命”、“清隊”、“批林批孔”……這些人總會身先士卒,比誰都“左”,從而把整個中國搞得烏煙瘴氣。但他們對事情的后果,從來不負任何責(zé)任,他們永遠正確。也恰恰是這些人,往往能平步青云……

后記

【一】    一本書居然有三個后記,主要是源于三次修改,源于對于是之了解的深入和變化,甚至包括對我自己認(rèn)識的變化。但迄今為止,我一直覺得很難說我已真正理解了于是之。用文學(xué)來表達對人的理解,很難,哪怕僅僅是一個人。    2011年5月,我與妻子及北京政協(xié)的張秋萍去看望于是之。當(dāng)我和李曼宜大姐講到我與于是之的交往,講到那些遙遠的往事時,秋萍說:你們說話時,他一直睜著眼睛在聽。而據(jù)曼宜大姐講,很長時間以來,他很少睜開過眼睛。    假如于是之能聽懂我們的話,哪怕是斷斷續(xù)續(xù)的幾句,而他卻無法做任何表示,他該有多痛苦……也許,多年來的失語,多年來歷經(jīng)無法表達的痛苦的折磨,早已使他把苦難接受了下來,使他修煉成了方外之人。他早已涅槃。    現(xiàn)在的于是之已不再痛苦,而像已站到九天之上,俯瞰人間,對陳年往事,對眼前的喧囂都已無話可說。不知為什么,這讓我想到了張學(xué)良。張學(xué)良在1964年,在被幽禁近三十年之后受洗,最終皈依了基督教……    我都是瞎想。    【二】    兩天以后,曼宜大姐拿給我?guī)追菟淼牟牧稀?   一份題為《八年的煎熬》,原意是寫1984年至1992年,于是之任職人藝副院長期間的種種經(jīng)歷、感觸,主要是大量的厭煩與痛苦。但沒整理完,僅整理了其中的兩年。    另一份是她9于是之幾十年來相互間的通信,以及于是之的部分日記。其中難得的是1949年至1950年間的日記,內(nèi)中記載-著六十年前青年于是之與李曼宜初戀的經(jīng)過。李曼宜對部分日記進行了整理,并擬定了標(biāo)題:《珍貴日記》。再有就是于是之“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份交代材料和于是之在不同年代購買的2冊很特殊的圖書,包括他十七歲時因極端貧困而賒購的一部法語辭典。    曼宜大姐把材料交給我時說:“這些材料,除了于永,從沒拿給誰看過,更不曾發(fā)表……”她說得很認(rèn)真。    我在書中引用了部分材料,但用的不多。一些事此前我已知道,包括他們夫婦倆間的初戀。2003年在寫第一個后記前,曼宜大姐曾跟我講起過,我在《后記一》中也曾提到。    【三】    多年來,于是之一直稱自己是個普通演員。我也認(rèn)為他就是一名演員,一名以演戲為生知名度很高的演員。但,如一名詩人在年輕時所說“在沒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個人”一樣,面對這樣一個時代、這樣一個演藝界,于是之這樣一名普通演員顯得如此不普通,如此不食人間煙火……    這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呢?    【四】    很多時候我都覺得,我寫于是之是在寫我自已,至少體現(xiàn)了我對文學(xué)、對作家這一職業(yè)的理解。    一個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與“文化傳統(tǒng)”是兩回事。面對如此沉重的傳統(tǒng),生為一名中國作家注定要比其他民族的作家多面臨一重選擇。從這個意義說,五四以來的作家只分為兩類。對我來說,大的問題,一是了解中國人,了解中國人(不僅是百姓、官員,尤其是讀書人)的民族性格,包括表達這些了解的勇氣;一是操守與讀書……    很多年了,我用戲劇這種形式在搞文學(xué),而文學(xué),重要的是自由意識。其實這是常識。此外,我一直覺得,作家一生都會面臨一個問題,文學(xué)是為什么人的。    我知道,時下說這些話不合時宜,會引來嘲笑。這個時代,能把筆下的文字最大限度地變成錢,變成名和利,這既是時尚,也屬人之常情。但我沒那么想。我想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哪怕那些想法膚淺,甚至不正確。其實,像我這樣想的人并不少。    寫作時我很投入,包括寫這本《落花無言》。但,我也常常懷疑,寫這些東西,有用嗎?對我,對于是之,對為數(shù)不多的看過我的戲和我的文章的人,有什么用嗎?    近年來,耳邊常常響起周家兄弟在評價五四成果時那些議論:    哥哥說:“一切得從頭來過……”    弟弟說:“教訓(xùn)之無用……”    2011年5月30日于北京南城太平街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1996年以來,我把寫于是之這一過程視為與他一次綿長的心靈交流,一次默默的、單向的述說。這種交流有時很溫暖,但更多的時候感受到的是一種傷感與無奈。即便是溫暖,也是那般短暫,隨之而來的仍是一種悠遠的惆悵……    一位以語言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的藝術(shù)家,最終卻喪失了語言能力,人生之悲劇莫大于此。    于是之那些往事不斷浮現(xiàn)在眼前,成為對我的一種折磨。對于我來說,于是之是不可替代的。他是正直的、具有很強平民意識的演員,也是值得信賴的朋友。    ——李龍云

編輯推薦

《落花無言:與于是之相識三十年》以著名劇作家的視角審視、描述著名表演藝術(shù)家,鮮見而獨特。作品情深卻不溢美,幽默且入術(shù)三分,還有那字里行間流淌著的溫暖與惆悵,不僅寫活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于是之,也為研究我國當(dāng)代藝術(shù)發(fā)展及知識分子心靈史,提供了極好的實例與思考。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落花無言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0條)

 
 

  •   于是之---一個響亮的名字。
    于是之不光戲演得好,文章也寫得好。于是之的語言精煉、準(zhǔn)確、高雅、感情飽滿,可稱得上不可多得的散文大家,只可惜他留下的作品不是太多。
    《落花無言——與于是之相識三十年》是以話劇《小井胡同》廣為人知的著名劇作家李龍云,這個李云龍不是那個“李云龍”。李云龍六十多歲去世,留下的作品也不多,但是精品多。
    《落花無言——與于是之相識三十年》,這一本書,你能看到兩個厲害的角,很值得一讀。
  •   仰慕于是之,通過本書可以幫我更多了解有關(guān)他的生平,一個偉大的戲劇家。
  •   發(fā)貨是相當(dāng)?shù)目彀?..
  •   書還沒看。應(yīng)該不會錯。一方面,愛屋及烏——因為喜歡于是之,所以購買此書。一方面,心生感慨——李龍云先生本借此書來緬懷追憶與是之老師,書中充溢著遺憾與惆悵。然而,龍云先生絕不會想到,他自己竟然先是之老師而去。遺憾與惆悵……
  •   封面無言二字是于是之所書,上面的畫一個是于是之,一個是作者,書中有所敘述??从谑侵?,最初是緣自讀者中的一篇文章,然后買了本文化散文隨筆里的于是之的那本,感嘆于他的嚴(yán)謹(jǐn)與文筆,做事做人演員的嚴(yán)謹(jǐn)踏實,后來看到這本,一是于是之二是這個封面吸引了我,已看完,還可以。
  •   一種文人特有的勁頭,而且很多地方語焉不詳,可能經(jīng)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更明白是什么意思。
  •   能寫的寫了,欲言又止的地方不少。
  •   喜歡于是之、喜歡書名、喜歡作者與他的那份情意。而兩人都已作古更是令人惋惜,只有收藏這本書,寄托一份哀思。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書。
  •   此書內(nèi)容,僅僅寫出了于是之先生的概貌,許多內(nèi)容讓人感覺遮遮掩掩,欲言又止,不大過癮.作者是在忌憚什么呢?有誰可以還原一個真實的于是之呢?
  •   于是之是北京人藝的演員,是我國著名的話劇表演藝術(shù)家,他的很多舞臺作品膾灸人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不但戲演得好,他的人品也好,所以說他戲品和人品一樣好,這才是難能可貴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