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北京 作者:陳雨露、楊棟 頁數(shù):286
Tag標簽:無
前言
序 奠定共享的金融文化之基石法國前總理 中歐社會論壇創(chuàng)始人M.羅卡爾為陳雨露先生如此重要的著作《世界是部金融史》撰寫序言,這是我的榮幸。西方國家對中國金融活動知之甚少,也不存在關(guān)于世界金融史如此志向遠大的著作。于是,此書便承載了被譯成多種語言以讓世界共享的使命。我只是讀了它的英文摘要,無法驗證我的想法是否與全書內(nèi)容相宜。但我想特別表達的是,我對其總體框架及重要觀點的贊同。尤其應當指出的是,陳雨露教授在書中多處描寫到,世界許多地區(qū)行政措施不當導致的結(jié)果,或是嚴重的通脹危機,或者是投機泡沫破碎。這已經(jīng)變成全世界財政平衡的重大難題。不過,在英文摘要中沒有提到一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重大決定,它造成了我們至今仍未走出的全球金融混亂,并且成為目前危機的部分原因?;蛟S在本書的某個地方被提到,那就是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在1971年獨自做出的決定,結(jié)束以35美元兌換1盎司的美元一黃金的固定匯率。在這個決定做出之后,所有的兌換都變成浮動的,而這之于商業(yè)是災難性的,由此而出現(xiàn)的金融衍生產(chǎn)品——一種號稱可以應對匯率過度變化的保險機制,最終泛濫成災,不可掌控,造成了巨大而危險的投機泡沫。今天,全世界都明白了金融唇齒相依的重要性,而我們的新任務是能夠一起對這些金融流動進行令人滿意的監(jiān)管,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必然成為這些新決策的主要行動者。陳雨露教授的書是一部重要著作,將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對金融歷史知識和建立共同的金融文化作出貢獻,進而使我們一起,為我們未來的共同繁榮奠定必要的、全新的和穩(wěn)定的金融基礎。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以時間為綱,以國家、人物、事件為目,圍繞金融這個核心,采用詼諧生動的語言,將希臘、羅馬、法蘭西、西班牙、荷蘭、日不落帝國、美國、克洛維、查理一世、約翰•勞、摩根、索羅斯、六一農(nóng)、郁金香、南海事件、次貸危機等這些牛國、牛人以及牛事一一展現(xiàn),并緊扣當前“美元量化寬松”、“人民幣升值”、“通貨膨脹”等金融熱點,讀之讓人知行獲益。
作者簡介
陳雨露,金融學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財政金融學院院長等職,貨幣金融戰(zhàn)略問題專家。現(xiàn)兼任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美國艾森豪威爾基金高級訪問學者、哥倫比亞大學富布賴特高級訪問學者。入選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首屆教育部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和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楊棟,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博士、管理學博士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青年發(fā)展研究基金獲得者。副研究員,有多年金融從業(yè)經(jīng)驗。
書籍目錄
序楔子第一章 錢之初,性本善(希臘-羅馬) 神壇上的雅典 亂世生銀行 雅典死于金融 羅馬的債務奴隸 手中有錢,心中無劍 尼祿的詭計 如何才能搶劫老百姓 物價可以控制嗎 第二章 迷失的貨幣(法蘭克帝國) 搶無可搶的君士坦丁 西歐蠻族把貨幣搞丟了 西歐第一帝:克洛維 西歐是真正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 天平與劍——海盜的經(jīng)商之路第三章 暗黑年代(中世紀) 城鎮(zhèn)興起 誰是封建領主的掘墓人 圣殿騎士的財富 十字架上的金融密碼 卿本國王,奈何做賊 西歐強盛之源 英法百年金融戰(zhàn)(上):騎士斷纓 英法百年金融戰(zhàn)(下):誰是真英雄 第四章 鄰家金融初長成(西班牙、荷蘭) 哥倫布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新大陸金銀害了誰 西班牙之殤 第一代世界貨幣:荷蘭的欠條 公司源于強盜 郁金香泡沫第五章 金融強國術(shù)(日不落帝國) 贖罪券功過 資本的第一滴血,上帝哭了 圈地運動新解 英國內(nèi)戰(zhàn):國王土地抵押術(shù) 查理一世之死 南海騙局 最后的王牌:英格蘭銀行第六章 金融敗家術(shù)(英法爭霸) 法國是怎么當上西歐主角的 約翰·勞的金融傳奇(上):賭王的裂變 約翰·勞的金融傳奇(下):密西西比泡沫 巴士底獄到底有什么 革命者無錢的后果 西方列強,可惜不是我 第七章 新世界的呼喚(美國的獨立)第八章 黃金世界(美國崛起)第九章 槍炮與金錢I(一戰(zhàn))第十章 槍炮與金錢II(二戰(zhàn))第十一章 冷戰(zhàn)就是金融戰(zhàn)(冷戰(zhàn)時代)第十二章 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金融新世界)并非尾聲(危機年代)跋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錢之初,性本善(希臘-羅馬)神壇上的雅典在梭倫翻開木板的前一刻,他未必知道”六一農(nóng)”的慘境,甚至沒有想到自己的法令會締造古希臘最輝煌的古代民主。梭倫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如果任“六一農(nóng)”持續(xù)淪為奴隸,雅典要不了多久就不存在了。有人告訴我們,古雅典很輝煌,是西方文明的發(fā)源地,是一個夢幻之城。古雅典的輝煌,正值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古雅典當然比幾百萬年前的猿猴輝煌很多。這句話的另外一個意思就是雅典當時生產(chǎn)力仍然很低下,單個人或者單個家庭除了維持生存,剩余產(chǎn)品并不多。一件很小的事情,比如摔斷了腿,人們就可能混不下去。一個人混不下去的時候,就得借債。于是,雅典城邦出現(xiàn)了亞里士多德筆下的特殊公民——“六一農(nóng)”:借債者收成的六分之五要給債主作為利息,自己只留下六分之一。如果收成的六分之五還是不夠繳納利息,債主有權(quán)一年后把欠債的農(nóng)民及其妻子變賣為奴。六分之五高嗎?如果六分之五的收入都不能抵償利息,那就更別指望另外的六分之一能還本金了。說白了, “六一農(nóng)”債務根本沒有償還的可能,本來就沒積蓄,還要交出六分之五的收獲,還能指望還錢?唯一的還款方式就是自己。貨幣只眷顧有生產(chǎn)能力的人,也只向一個方向集中,那就是最有效率的地方。這也是金融最殘酷的地方:你有,給你更多;你沒有,把你剩余的也拿走。這就是金融的本質(zhì),昨天這樣,今天這樣,明天也會這樣,關(guān)于這一點我確定以及肯定。于是,雅典的很多人——很多公民,變?yōu)榕`。比“六一農(nóng)”淪為奴隸更可怕的是,這種債務體制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貧者愈貧而富者愈富,雅典公民喪失了獲取財富的公平起點。這個起點是社會的希望。盡管標準不同,任何一個社會小康之家的淪落都是社會動蕩的開始,貧困固然是不穩(wěn)定的開始,小康的淪落則會使社會徹底失去自糾能力。這是一個沒有支撐的社會,如果就連社會精英(當時的雅典公民)都失去了希望,社會也就真的失去了未來。問題是,雅典城不能讓自由民變?yōu)榕`,他們是雅典公民,沒有這些人,雅典就沒有軍隊、沒有稅收、沒有……指望貴族關(guān)鍵時刻出錢出槍,那是相當不靠譜的。幸好,雅典有梭倫(公元前638年-公元前558年)。公元前594年的一個清晨,梭倫來到市中心廣場上,他將架在木框中的木板翻轉(zhuǎn)過來, 木板上的新法律條文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這就是著名的梭倫“解負令”。由十欠債而賣身為奴的公民,一律釋放:所有債契全部廢除,被抵掉的土地歸還原主,因欠債而被賣到外邦做奴隸的公民,由城邦撥款贖回。在梭倫翻開木板的前一刻,他未必知道“六一農(nóng)”的慘境,甚至沒有想到自己的法令,會締造古希臘最輝煌的古代民主。梭倫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如果任“六一農(nóng)”持續(xù)淪為奴隸,雅典要不了多久就不存在了。這就是史書上大書特書的“梭倫改革”。實際上,梭倫所做的,遠比解放“六一農(nóng)”有意義。頒布“解負令”后兩年,雅典社會趨于平穩(wěn),梭倫開始推行幣制改革。這一改革的核心是:鑄足值貨幣,貨幣增重(重量各說不一,各種貨幣大致增重在10%-12%之間)。足值貨幣刺激了雅典人本就豐富的經(jīng)商神經(jīng),也使地理位置優(yōu)越的雅典再次成為希臘地區(qū)的商業(yè)中心。接下來,梭倫才推出改革中最有意義的部分:賦予居民公民權(quán)、對城邦制度立法。忽略種種說教式的細節(jié)和條文,梭倫的政策可以概括為六個字“抑強、扶貧、強中”,解放“六一農(nóng)”只是“扶貧”而已。從梭倫開始,雅典公民按家庭財產(chǎn)被分為四級:五百斗者、騎±、雙牛和日傭,按財產(chǎn)不同擔任不同官職,氏族貴族不再世襲城邦職位。這種“金權(quán)政治”徹底摧毀了氏族貴族對城邦的控制權(quán),由此培養(yǎng)起來的四等公民構(gòu)成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社會基礎。四個等級的公民維持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社會,三、四等公民則成為雅典的中堅,而且四個等級公民的財產(chǎn)數(shù)量差別其實并不大:一等公民的土地僅是四等公民的3-5倍,一般不超過三等公民的2倍。當然,上等公民在城邦事務的話語權(quán)要高于下等公民。雖然富人債權(quán)受損,卻獲得了政治權(quán)力。說改革是妥協(xié)也好,說梭倫代表新興奴隸主階層也罷,梭倫在沒有使用暴力的情況下調(diào)和了雅典各階層。任何一場推進社會進步的改革都會有犧牲,或者說舊勢力不會全倒塌。如果既得利益者自身不同意改革,那就是弱勢群體帶來的革命。最終,“六一農(nóng)”認為自己不能討到一個說法,也就會以自己的方式向雅典執(zhí)政官討—個說法?!傲晦r(nóng)”的說法,是暴力。因為,除了暴力,“六一農(nóng)”已經(jīng)不能給債主任何利益。當社會弱勢群體再無可犧牲,就會徹底崩潰,這種崩潰無論對“六一農(nóng)”還是奴隸主,都是相當殘酷的:再無妥協(xié)退讓,玉石俱焚。從梭倫改革,我想到了一句中國古訓,“古之治國者,不患貧而患不均”。很多人將這一古訓列為攻擊對象,認為就是它搞得我們民族無法富強,甚至認為就是這個治國理念搞得我們幾千年沒有脫離小農(nóng)經(jīng)濟。我們自古以小農(nóng)立國,應該是一個最平均的國度。很可惜,事實恰恰相反,阻擋我們社會前進的根本不是“均”,而是太多的“不均”,每一次亂世之源都是太多的土地兼并。雅典公民紡錘形的社會結(jié)構(gòu)之所以穩(wěn)定,不是因為人們有了選舉權(quán),而是因為這樣的社會結(jié)構(gòu)相對公平,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打破規(guī)則,所以才會有選舉制度。如果是一個倒“丁”字形的社會,在“一”的底部幾乎任何人都想打破規(guī)則,這樣的社會,無論有多少法律,無論執(zhí)法多么嚴格,無論什么制度,都無法保持穩(wěn)定。誠哉斯言:我所給予人民的適可而止,他們的榮譽不減損,也不加多。 ——梭倫
后記
跋金融代表著財富。數(shù)十年浸淫于金融教學科研,我們時時有一種感覺:所有貌似復雜的金融學模型.根基都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一顰一笑,說到底,這些模型還是要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普通問題。所以,不能以平實語言說明的金融理論,極有可能是偽命題。我們始終有這種愿望,希望能跳出紛繁的數(shù)理模型,以平實的語言為大家敘述光怪陸離的金融世界。人類自誕生起就在追求財富,但人類卻又不僅僅為了財富而存在,因為,除了經(jīng)濟學所謂的“需求”,我們還有“智慧”。所以.金融學也就不僅僅是經(jīng)濟學的分支,而是地理環(huán)境、技術(shù)、宗教甚至經(jīng)濟體制的總匯。今天所說的“金融”也絕不僅僅根源于當代,每一個金融事件的背后都有著深刻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背景,一代人無論如何不可能有如此積淀。追尋金融本質(zhì),解析歷史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視角。每段歷史確實都不可能重復,然而,歷史背后有著一種不可更移的規(guī)律。金融發(fā)展最終并不以個人、民族、國家的意志為轉(zhuǎn)移,而是有其內(nèi)在發(fā)展密碼,這是規(guī)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2007年年初,我們終于將這種想法付諸實踐。最初,我們想以中西并行的視角跟大家討論金融演化軌跡.探尋金融的文明底蘊。初稿形成后也曾跟羅卡爾前總理、朱民特別顧問、林晨總編、曾子墨女士討論,較為一致的意見是應分別論述中西金融演變歷程,脈絡會頓顯疏朗,幾位也不辭辛苦為兩部書稿撰寫了統(tǒng)一的推薦語。感謝幾位好友精深的點評.三年來數(shù)次寫作困頓之時也是諸位的鼓勵才讓我們得以繼續(xù)。在各方支持下.2009年我們先出版了中國金融史《金錢統(tǒng)治》,一年后終于定稿世界金融史《世界是部金融史》。我們每日忙于事務性工作,思考和寫作書稿多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經(jīng)常凌晨還在電話討論。路遙先生曾經(jīng)自嘲“早晨從中年開始”.我們的每一天卻依然要從清晨計讀。所幸,書稿終于與讀者見面了。莊子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人類永遠不可能忘情金融,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金融,也許是人類永遠無法退出的江湖。漢唐鐵骨、唐宋情懷如何擺脫這種宿命,偉大的民族復興中我們又該如何引導潮流,等下部書,再跟您細聊吧。是為跋,愿與讀者共襄。陳雨露2010年12月于凌晨臺燈下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陳雨露教授這本書是—部重要著作,將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對金融歷史知識解讀和建立共同的金融文化作出貢獻,進而使我們一起為我們未來的共同繁榮奠定必要的、全新的和穩(wěn)定的金融基礎。 ——羅卡爾(法國前總理)在金融危機的硝煙中,世界又一次聚焦華爾街,人民又一次探尋金融的本質(zhì)。雨露博士另辟蹊徑,以恢弘的視野、通俗的筆觸,上攬千年,縱觀五洲,從金幣到紙 幣,從飛鈔到美鈔,人文歷史,政治經(jīng)濟,娓娓敘來,盡悉數(shù)到。本書大大加深了我們對金融的理解,豐富了我們的金融歷史知識。——朱民(IMF總裁特別顧問)金融制度的形成絕非偶然。盡管關(guān)于金融制度的論著很多,但能以如此寬廣的視角為大家講述金融往事的書卻很少。超越金融又回歸金融,思路大開大闔,筆法詼諧 生動。要想了解世界金融的前世今生,此書值得—讀。——林晨(中國證券報社社長兼總編輯) 我始終以為金融只是我們這代人的邏輯。開卷讀陳老師這部新著,方領略金融數(shù)千年滄桑史卷之文明淵源?!幽?鳳凰衛(wèi)視財經(jīng)主播) 這本書講的是金融歷史,但其中的觀點讓我耳目—新,特別是書里沒有刻板的教科書式的說教,卻有故事書的趣味?!W(wǎng)友
編輯推薦
《世界是部金融史》編輯推薦:一部超好看、超管用的金融讀本,追溯金融的進程,解讀金融的力量,破解金融的密碼,回答金融的走向,金融是個好東西,人人都該補點金融史,要么懂得金融戰(zhàn)略,要么受困金融陰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