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70-1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作者:中國科普研究所,高士其基金管委會 編 頁數(shù):130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科普事業(yè)的先驅(qū)和奠基人,我國著名科學家和科普作家高士其,1925年畢業(yè)于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大學的前身),面對當時貧困落后的社會現(xiàn)狀和人民缺衣少食的凄涼境況,高士其選擇了化學救國的理想,他認為:“化學可以制造人們生活所需要的食物和衣服。”1925年他被保送到美國留學,在威斯康辛大學攻讀化學專業(yè)。1926年,祖國傳來瘟疫蔓延的消息,他的姐姐度平不幸死于流行性疾病,高士其十分悲痛,他想到當前迫切需要把祖國人民從疾病的水深火熱之中解救出來,為此,他毅然放棄了自己心愛的化學專業(yè),而選擇了細菌學、公共衛(wèi)生學這一冷門。高士其認為:“科學實驗也是一個戰(zhàn)場,會有人受傷,也會有人犧牲?!睘榇?,他經(jīng)常吞噬食物毒細菌作自身感染的試驗。一次在美國芝加哥大學醫(yī)學實驗室作實驗時,一個裝有腦炎病毒的瓶子不幸突然破裂,病毒順著他的左耳膜進入了小腦,破壞了小腦的中樞運動神經(jīng),那年他才25歲。當時美國醫(yī)生建議他回國休養(yǎng),但他考慮到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本領(lǐng)還沒掌握,毅然讀完了全部的博士課程,并加入了美國公共衛(wèi)生學會和美國化學會。此后,在歲月的流逝中,他的疾病不斷發(fā)展,逐漸導致了全身癱瘓。1930年高士其在進行了一次環(huán)球之旅,考察了歐、亞、非十七國的公共衛(wèi)生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后學成歸國。當時,高士其是中國四萬萬同胞中的五個細菌學家之一,面對中國瘟疫蔓延、疫病流行的嚴酷現(xiàn)狀和國人隨地吐痰等種種不文明的陋習,他感到十分震驚。1931年高士其應國民政府衛(wèi)生署的邀請擔任南京中央醫(yī)院檢驗科主任的職務,與全國發(fā)生的瘟疫和流行性疾病進行了直接的斗爭。但是一個科學家正直善良的秉性卻與國民黨貪污腐敗、欺上瞞下的官僚機構(gòu)格格不入,為此,他憤而辭職。1934年,高士其決心把所學的科學知識傳播給廣大的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他在上海的亭子間里開始撰寫大量的有關(guān)細菌、病毒、流行性疾病和公共衛(wèi)生學方面的科學作品,舉起了“把科學交給人民”的旗幟。他把科學與文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向廣大國民特別是青少年傳播醫(yī)學科學和公共衛(wèi)生學知識,并結(jié)合社會現(xiàn)實與時局的變化號召人們起來改變民族的命運和生活的狀況。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迄今,高士其的作品、思想和精神在中國廣大知識分子和青少年中一代又一代地流傳,引導了千千萬萬的人走向科學與社會變革的道路。高士其坐在輪椅上,在十二億人口的國家普及與傳播科學,歷時半個多世紀,會見了數(shù)百萬的少年兒童,并作為科學與智慧的象征而被全國億萬青少年親切地稱為“高士其爺爺”。翻開高士其的著作,我們發(fā)現(xiàn)他除了撰寫細菌、病毒和流行性疾病之外,還包括衣食住行、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以及由公共衛(wèi)生所涉及的自然、社會、生態(tài)平衡與環(huán)境保護領(lǐng)域。可以說,高士其的作品是我國在關(guān)于微生物、細菌、病毒、流行性疾病預防及公共衛(wèi)生學方面的權(quán)威性醫(yī)學科普著作。大半個世紀過去了,高士其作品中的基本原理與精義對于我們的時代依然具有啟示性的指導意義和作用。今天,人類已經(jīng)進入了二十一世紀,蒞臨的新世紀實際上也是醫(yī)學大科普的時代。因為,人們?nèi)找骊P(guān)心生活的品質(zhì)和質(zhì)量、養(yǎng)生和保健。尤其是今年春天SARS的突然來臨與襲擊,使全社會都在進行深刻的反思和內(nèi)省,醫(yī)學專家和教授們紛紛出現(xiàn)在電視臺、電臺與報刊上向人們宣傳流行性疾病的預防和文明生活的知識,這無疑是一個令人十分可喜的景象。由此,我們也更深切地感到需要以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普及形式來使公眾理解科學、理解公共衛(wèi)生,以達到改變陋習、健康生活、移風易俗、文明社會的目的與宗旨。為此,北京出版社決定出版高士其經(jīng)典科普叢書《站在科學的陽光下》,無疑是具有承上啟下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我希望我國社會能夠產(chǎn)生更多的高士其這樣的科學家、科普作家,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妙趣橫生的比喻來向人們傳播醫(yī)學科學與公共衛(wèi)生的知識、思想和精神。通過SARS的流行,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全民族都應該沐浴在科學的陽光下,正如高士其先生所說:“引導整個中華民族走向科學的未來。”吳階平二○○三年六月十五日
內(nèi)容概要
《菌兒自傳》是高士其經(jīng)典科普叢書,讓你了解你時時接觸的微生物,進入神秘的細胞世界。認識你看不見的病毒。作者以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普及形式來使公眾理解科學、理解公共衛(wèi)生。以達到改變陋習、健康生活、移風易俗、文明社會的目的與宗旨。
作者簡介
高士其,(1905-1988)福建福州人,科學家、教育家、作家、殘疾人社會活動家。早年留學美國,因科學實驗致殘。歸國后從事科普創(chuàng)作與抗日救亡。新中國成立后撰著數(shù)百萬字科學作品,被億萬青少年親切地稱為“高士其爺爺”。創(chuàng)建新中國科協(xié)、中國科普研究所等,為中國科普事業(yè)的奠基人。為表彰他對科學與人類進步所作的貢獻,中國政府授予“中華民族英雄”稱號。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授予星座命名,國際編號3704號星為“高士其星”。
書籍目錄
我的名稱我的籍貫我的家庭生活無情的火水國紀游生計問題呼吸道的探險肺港之役吃血的經(jīng)驗乳峰的回顧食道的占領(lǐng)腸腔里的會議清除腐物土壤革命經(jīng)濟關(guān)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這一篇文章,是我老老實實的自述,請一位曾直接和我見過幾面的人筆記出來的。我自己不會寫字,寫出來,就是螞蟻也看不見。我也不曾說話,就有一點聲音,恐怕蒼蠅也聽不到。那么,這位筆記的人,怎樣接收我心里所要說的話呢?那是暫時的一種秘密,恕我不公開吧。閑話少講,且說我為什么自稱做菌兒。我原想取名為微子,可惜中國的古人,已經(jīng)用過了這名字,而且我嫌“子”字有點大人氣,不如兒字謙卑。自古中國的皇帝,都稱為天子。這明明要挾老天爺?shù)穆暶茏?,以號召群眾,使小百姓們嚇得不敢抬頭。古來的圣賢名哲,又都好稱為子,什么老子、莊子、孔子、孟子……真是“子”字未免太名貴了,太大模大樣了,不如“兒”字來得小巧而逼真。我的身軀,永遠是那么幼小。人家由一?!凹毎背錾?,能積成幾千,幾萬,幾萬萬。細胞變成一根青草,一棵白菜,一株掛滿綠葉的大樹,或變成一條蚯蚓,一只蜜蜂,一頭大狗、大牛,乃至于大象、大鯨,看得見,摸得著。我呢,也是由一粒細胞出身,雖然分得格外快,格外多,但只恨他們不爭氣,不團結(jié),所以變來變?nèi)?,總是那般一盤散沙似的,孤單單的,一顆一顆,又短又細又寒酸。慚愧慚愧,因此今日自命做“菌兒”。為“兒”的原因,是因為小。至于“菌”字的來歷,實在很復雜,很渺茫。屈原所作《離騷》中,有這么一句:“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苣?!边@里的“菌”,是指一種香木。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來比喻賢者,以諷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沒有那樣清高,那樣香氣薰人,也無從查考。不過,現(xiàn)代科學家都已承認,菌是生物中之一大類。菌族菌種,很多很雜,菌子菌孫,布滿地球。你們?nèi)祟愃钍熳R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類,那些像小紙傘似的東西,黑圓圓的蓋,硬短短的柄,實是我們菌族里的大漢。當心呀!勿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會毒死你們貪吃的人呀。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輕最輕的一種。小得使你們?nèi)庋劭吹靡娀覊m的紛飛,看不見我們也夾在里面飄游。輕得我們好幾十萬掛在蒼蠅腳下,它也不覺著重。真的,我比蒼蠅的眼睛還小一千倍,比頂小一粒灰塵還輕一百倍哩。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傳到現(xiàn)在,在生物界中,混了這幾千萬年,沒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沒有看見過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不知道也罷,我也樂得過著逍逍遙遙的生活,沒有人來攪擾。天曉得,后來,偏有一位異想天開的人,把我發(fā)現(xiàn)了,我的秘密,就漸漸地泄露出來,從此多事了。這消息一傳到眾人的耳朵里,大家都驚惶起來,覺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還可怕。然而始終沒有和我對面會見過,仍然是莫名其妙,恐怖中,總帶著半信半疑的態(tài)度。“什么‘微生蟲’?沒有這回事,自己受了風,所以肚子痛了。”“哪里有什么病蟲?這都是心火上沖,所以頭上臉上生出癤子疔瘡來了?!薄凹纳x就說有,也沒有那么湊巧,就爬到人身上來,我看,你的病總是濕氣太重的緣故?!边@是我親耳聽見過三位中醫(yī),對于三位病家所說的話。我在旁暗暗地好笑。他們的傳統(tǒng)觀念,病不是風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來的,而不知冥冥之中還有我在把持活動。因為冥冥之中,他們看不見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有鬼,有鬼!有狐精,有妖怪!”其實,哪里來的這些魔物,他們所指的,就是指我,而我卻不是鬼,也不是狐精,也不是妖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現(xiàn)現(xiàn),明明白白的一種生物,一種最小最小的生物。既也是生物,為什么和人類結(jié)下這樣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時時暗殺人命呢?說起來也話長,真是我有冤難伸,在這一篇自述里面,當然要分辯個明白,那是后文,暫擱不提。因為一般人,沒有親見過,關(guān)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聽途說,傳聞失真,對于我未免胡亂的稱呼。蟲,蟲,蟲——寄生蟲,病蟲,微生蟲,都有一個字不對。我根本就不是動物的分支,當不起“蟲”字這尊號。稱我為寄生物,為微生物,好嗎?太籠統(tǒng)了。配得起這兩個名稱的,又不止我這一種。喚我做病毒嗎?太沒有生氣了。我雖小,仍是有生命的啊。病菌,對不對?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職業(yè),只算是我非常時期內(nèi)的行動,真是對不起。是了,是了,微菌是了,細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卻有點科學紳士氣,不合于大眾的口頭語,而且還有點西洋氣,把姓名都顛倒了。菌是我的姓。我是菌中的一族,菌是植物中的一類。菌字,口之上有草,口之內(nèi)有禾,十足地表現(xiàn)出植物中的植物。這是寄生植物的本色。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兒子,所以自愿稱做菌兒。以后你們?nèi)绻袡C緣和我見面,請不必大驚小怪,從容地和我打一個招呼,叫聲菌兒好吧。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高士其作品的出版,是一件極有意義的事。希望我國的青少年,多讀高士其的書,學習高士其精神,健康成長起來?! 袊麅和膶W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謝冰心高士其早年因從事科學實驗而身體受殘,但他卻以驚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難,畢生從事把科學交給人民和教育青少年的工作。為此他整整奮斗了六十年,撰寫了數(shù)百萬字的作品和論文。他的著作閃耀著自強不息的光輝。是對青少年進行科學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珖舜蟪N瘯蔽瘑T長傅鐵山高士其從23歲開始到83歲離開人間,一直癱瘓在輪椅上為人類的和平幸福與科學傳播孜孜不倦地奮斗了60年。創(chuàng)造了難以置信的生命奇跡。高士其作為一個殘疾人,奮不顧身地為科學、真理獻身,無私、無保留地為社會服務與奉獻。是令人十分感泣的。正因為這樣。高士其的名字在中國人民和億萬青少年中具有強烈的影響和感召力?! 诰艑萌珖f(xié)副主席王文元高士其對細菌的描寫是那樣的生動、形象。使得我和很多青少年在讀了他的作品后,便對科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后來所從事生物學的研究。應該說是離不開高士其老先生的啟蒙、引導?! 锟茖W家、中國業(yè)大學原校長陳章良高士其的科學小品以細菌學為主。但是常常廣征博引,涉及整個自然科學。盡管他自稱他的科學小品是“點心”。是-碗“小餛飩”,實際上卻是富有知識營養(yǎng)的“點心”、“小餛飩”。他的一篇科學一、品只千把字。讀者花片刻時間便可讀完。然而在這片刻之間,卻領(lǐng)略了科學世界的綺麗風光。 ——著名作家葉永烈
編輯推薦
《菌兒自傳》:百讀不厭的經(jīng)典科普。了解你時時接觸的微生物,進入神秘的細胞世界,認識你看不見的病毒!中國科普事業(yè)的先驅(qū)和奠基人,我國著名科學家個科普作家高士其作品。他是被全國億萬青少年親切地稱為高士其爺爺?shù)目破沾髱?。他認為:“科學實驗也是—個戰(zhàn)場,會有人受傷,也會有人犧牲?!彼淖髌贰⑺枷牒途裨谥袊鴱V大知識分子和青少年中一代又一代地流傳,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走向科學與社會變革的道路。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