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7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作者:(春秋)孔丘 頁數(shù):383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四書”“五經(jīng)”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儒家思想的經(jīng)典著作,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傳世寶典?! 八臅薄拔褰?jīng)”是千百年來歷代讀書人從事政治活動、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礎文本;是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治國、修身、立德的根本依據(jù)。對中國乃至世界思想史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至今仍為中國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處世法則與治國基礎,屬于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之一,對中國的社會發(fā)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本書濃縮了古代先人對宇宙自然、社會人生的深入思索,鐫刻了古圣先賢對道德修養(yǎng)、倫理教化的價值規(guī)范。它采用原譯文對照的形式,精選原書中千古流傳的珍句名篇,以最新的視角解讀最傳統(tǒng)的文化經(jīng)典,以最新的形式整合中華文明的千年積淀,帶讀者跨越千年時光,與古人作一番心靈交流,全面領略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豐富遺產(chǎn)。
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nóng)歷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nóng)歷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漢族。生于魯國陬邑昌平鄉(xiāng)(今山東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鬃邮谴呵锬┢诘恼渭摇⑺枷爰?、教育家。他還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中國十大思想家之一,有“萬世師表”之稱。 據(jù)《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滅商后,周成王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啟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帶)。微子啟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孫開始以孔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為了逃避宋國內亂,從宋國逃到了魯國??鬃拥母赣H叔梁紇(叔梁為字,紇為名)是魯國出名的勇士,叔梁紇先娶施氏,生九女而無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當時的情況下,女子和殘疾的兒子都不宜繼嗣。叔梁紇晚年與年輕女子顏氏生下孔子。由于孔子的母親曾去尼丘山祈禱,然后懷下孔子,又因孔子剛出生時頭頂?shù)闹虚g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為丘,字仲尼(仲為第二的意思,叔梁紇的長子為孟皮,孟為第一的意思)??鬃尤龤q的時候,叔梁紇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當貧寒。由于種種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沒有過大的作為,但在治理魯國的三個月中,足見孔子無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稱號。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業(yè)上??鬃釉昔攪究?,后攜弟子周游列國,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zhí)教??鬃哟蚱屏私逃龎艛?,開創(chuàng)了私學先驅。孔子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72,其中有很多皆為各國高官棟梁。 孔子對后世影響深遠,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千古圣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稱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萬世師表。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作《春秋》??鬃拥乃枷爰皩W說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墩撜Z》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 ?988年,75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巴黎發(fā)表聯(lián)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紀人類要生存,就必須汲取兩千年前孔子的智慧?!庇纱丝梢娍鬃铀枷胫畟ゴ蟆! ∶献樱ㄇ?72年~前289年),山東鄒城人,漢族。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父名激,母鄒氏。孟子遠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后家道衰微,從魯國遷居鄒國。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yǎng)成人,孟母管束甚嚴,其“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是后世母教之典范。生于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jīng)典著作。孟子師承孔伋(孔子之孫一般來說是師承自孔伋的學生),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并稱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游說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有《孟子》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fā)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并長于論辯。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
書籍目錄
論語學而篇第一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冶長篇第五雍也篇第六述而篇第七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鄉(xiāng)黨篇第十先進篇第十一顏淵篇第十二子路篇第十三憲問篇第十四衛(wèi)靈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陽貨篇第十七微子篇第十八子張篇第十九堯曰篇第二十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梁惠王章句下公孫丑章句上公孫丑章句下滕文公章句上滕文公章句下離婁章句上離婁章句下萬章章句上萬章章旬下告子章句上告子章句下盡心章句上盡心章句下大學中庸詩經(jīng)關雎(周南)卷耳(周南)桃天(周南)苯苜(周南)漢廣(周南)汝墳(周南)鵲巢(召南)草蟲(召南)行露(召南)殷其雷(召南)摞有梅(召南)小星(召南)野有死$(召南)柏舟(邶風)擊鼓(邶風)谷風(邶風)式微(邶風)北門(邶風)靜女(邶風)新臺(邶風)柏舟(鄘風)墻有茨(鄘風)桑中(鄘風)相鼠(鄘風)載馳(都風)碩人(衛(wèi)風)氓(衛(wèi)風)伯兮(衛(wèi)風)木瓜(衛(wèi)風)黍離(王風)君子于役(王風)采葛(王風)大車(王風)將仲子(鄭風)女日雞鳴(鄭風)有女同車(鄭風)籜兮(鄭風)狡童(鄭風)褰裳(鄭風)風雨(鄭風)子衿(鄭風)揚之水(鄭風)出其東門(鄭風)野有蔓草(鄭風)溱洧(鄭風)雞鳴(齊風)著(齊風)東方之日(齊風)東方未明(齊風)南山(齊風)甫田(齊風)盧令(齊風)敝笱(齊風)猗嗟(齊風)葛屨(魏風)盼沮洳(魏風)園有桃(魏風)陟岵(魏風)十畝之間(魏風)伐檀(魏風)碩鼠(魏風)蟋蟀(唐風)山有樞(唐風)椒聊(唐風)綢繆(唐風)$羽(唐風)無衣(唐風)有$之杜(唐風)葛生(唐風)采苓(唐風)車鄰(秦風)駟■(秦風)小戎(秦風)蒹葭(秦風)黃鳥(秦風)無衣(秦風)渭陽(秦風)宛丘(陳風)東門之扮(陳風)衡門(陳風)東門之池(陳風)東門之楊(陳風)墓門(陳風)防有鵲巢(陳風)月出(陳風)株林(陳風)澤陂(陳風)羔裘(檜風)隰有萇楚(檜風)蜉蝣(曹風>候人(曹風)七月(豳風)鴟■(豳風)東山(豳風)鹿鳴(小雅)采薇(小雅)鴻雁(小雅)鶴鳴(小雅)斯干(小雅)無羊(小雅)巧言(小雅)巷伯(小雅)大東(小雅)北山(小雅)青蠅(小雅)賓之初筵(小雅)苕之華(小雅)何草不黃(小雅)綿(大雅)生民(大雅)板(大雅)載芟(周頌)良耜(周頌)有駜(魯頌)玄鳥(商頌)尚書皋陶謨(虞書)益稷(虞書)甘誓(夏書)湯誓(商書)盤庚(商書)高宗肜圈(商書)西伯勘黎(商書)微子(商書)牧誓(周書)洪范(周書)酒誥(周書)多士(周書)無逸(周書)禮記晉獻公殺世子申生曾子易簣有子之言似夫子公子重耳對秦客杜蕢揚觶苛政猛于虎晉獻文子成室禮運學記易經(jīng)一 乾二 坤四 蒙五 需六 訟七 師八 比九 小畜于 履十一 泰十二 否十三 同人十四 大有十五 謙十六 豫十七 隨十八 盞十九 臨二十 觀二十一 噬嗑二十二 賁二十三 剝二十 復二十五 無妄二十六 大畜二十七 頤二十八 大過二十九 坎三十 離三十一 咸三十二 恒三十三 遁三十四 大壯三十五 晉三十六 明夷三十七 家人三十八 睽三十九 蹇四十 解四十一 損四十二 益四十三 夾四十四 骺四十五 萃四十六 升四十七 困四十八 井四十九 革五十 鼎五十一 震五十二 艮五十三 漸五十四 歸殊五十五 豐五十六 旅五十七 巽五七八 兌五十九 渙六十 節(jié)六十一 中孚六十二 小過六十三 既濟六十四 未濟春秋左傳鄭伯克段于鄢(隱公元年)周鄭交質(隱公三年)石碚諫寵州吁(隱公三年)臧僖伯諫觀魚(隱公五年)鄭莊公戒飭守臣(隱公十一年)臧哀伯諫納郜鼎(桓公二年)季梁諫追楚師(桓公六年)曹劌論戰(zhàn)(莊公十年)齊桓公伐楚盟屈完(僖公四年)晉國驪姬之亂(僖公四年)宮之奇諫假道(僖公五年)齊桓公下拜受胙(僖公九年)陰飴甥對秦伯(僖公十五年)子魚論戰(zhàn)(僖公二十二年)寺人披見文公(僖公二十四年)介之推不言祿(僖公二十四年)展喜犒師(僖公二十六年)燭之武退秦師(僖公三十年)蹇叔哭師(僖公三十二年)鄭子家告趙宣子(文公十七年)晉靈公不君(宣公二年)王孫滿對楚子(宣公三年)齊國佐不辱命(成公二年)楚歸晉知■(成公三年)呂相絕秦(成公十三年)駒支不屈于晉(襄公十四年)祁奚請免叔向(襄公二十一年)子產(chǎn)告范宣子輕幣(襄公二十四年)晏子不死君難(襄公二十五年)季札觀周樂(襄公二十九牟)子產(chǎn)壞晉館垣(襄公三十一年)子產(chǎn)不毀鄉(xiāng)校(襄公三十一年)子產(chǎn)論尹何為邑(襄公三十一年)子產(chǎn)卻楚逆女以兵(昭公元年)子革對靈王(昭公十二年)伍員奔吳(昭公二十年)子產(chǎn)論政寬猛(昭公二十年)吳許越成(哀公元年)
章節(jié)摘錄
【本經(jīng)】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薄 ≡釉唬骸拔崛杖∥嵘?-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薄 咀g文】 孔子說:“學習并且不斷溫習,不是很愉快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高興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這樣的人不是君子嗎?” 孔子的弟子有若說:“作為一個人如果能實行孝悌之道,卻又喜歡冒犯上位的,這樣的人是很少的。不愿意觸犯上位,而卻喜歡造反的人,是從來沒有的。君子要在根本上下功夫,根本樹立了,道就會產(chǎn)生。孝悌之道,就是仁的根本?!薄 】鬃诱f:“花言巧語,假裝和善,這樣的人仁德是不多的?!薄 】鬃拥膶W生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盡心竭力了嗎?與朋友交往誠實嗎?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溫習了嗎?” 孔子說:“治理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發(fā)布政令要謹慎而守信用,要節(jié)儉財用而愛惜民力,役使百姓要不違農(nóng)時?!薄 颈窘?jīng)】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薄 ∽酉脑唬骸百t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日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薄 ≡釉唬骸吧鹘K,追遠,民德歸厚矣。”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譯文】 孔子說:“學生,在家里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jīng)典?!薄 】鬃拥膶W生子夏說:“把愛好關色的心換成尊貴優(yōu)秀的品德;事奉父母,能盡心竭力;事奉君主,能舍其自己的身軀;與朋友交往,說話誠實可信。這樣的人,雖然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是學習過了?!薄 】鬃诱f:“君子如果不自重,就不會有威嚴;所學的東西也不牢固。要以忠信為主,不與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薄 ≡诱f:“謹慎地對待父母的死亡,按時祭祀遠代的祖先,百姓的德行自然會歸于仁厚了?!薄 ∽忧菹蜃迂晢柕溃骸埃鬃樱┧先思颐康揭粋€國家,必然聽得到那個國家的政事,是他自己求來的呢?還是別人主動告訴他的呢?”子貢說:“他老人家是靠溫和、善良、恭敬、節(jié)儉、謙讓來求得的。他老人家求得的方法,大概與別人求得的方法不同吧?”
編輯推薦
《四書五經(jīng)》濃縮了古代先人對宇宙自然、社會人生的深入思索,鐫刻了古圣先賢對道德修養(yǎng)、倫理教化的價值規(guī)范。它采用原譯文對照的形式,精選原書中千古流傳的珍句名篇,以最新的視角解讀最傳統(tǒng)的文化經(jīng)典,以最新的形式整合中華文明的千年積淀,帶讀者跨越千年時光,與古人作一番心靈交流,全面領略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豐富遺產(chǎn)。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