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7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作者:司馬光 頁數(shù):381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資治通鑒》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編年體通史,南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等歷時19年編輯而成,成書后即被皇太子奉為“第一必讀治國教材”,隨后成為歷代人臣競相抄錄以經(jīng)世致用的權(quán)威讀本?! ∪珪掀鹬芡彝醵辏ㄇ?03),下至五代后周顯德六年(959),共跨越1362年的歷史。內(nèi)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guān)系為主,兼及經(jīng)濟、文化、學術(shù)思想和對歷史人物的評價。編者運用敏銳深刻的觀察力和匠心獨具的藝術(shù)手法,不僅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了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畫面,還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 書中敘事往往一事用數(shù)種材料寫成,遇年月、事跡有歧異處,則加以考訂,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以為《考異》,這為后世的歷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較為系統(tǒng)且完備的資料。書中還選錄了前人的史論97篇,又以“臣光日”的形式撰寫了史論118篇,比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歷史觀點。全書文字簡明扼要,生動流暢,樸質(zhì)精煉,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歷來與《史記》并列為中國史家之絕筆。這些特點都對后世史學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北宋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今山西運城安邑鎮(zhèn)東北)人,漢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縣(但宋人袁說友著《成都文類》記,司馬光是在他父親司馬池當四川省郫縣縣尉時,生於官廨的,不少學者也贊同該觀點),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 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
書籍目錄
戰(zhàn)國爭雄三國分晉(卷一◎周紀一)桂陵之戰(zhàn)(卷二◎周紀二)六國合縱(卷三◎周紀三)雞鳴狗盜(卷三◎周紀三)白馬非馬(卷三◎周紀三)澠池之會(卷四◎周紀四)田單封君(卷四◎周紀四)奇貨可居(卷五◎周紀五)天下一統(tǒng)范雎罷相(卷六◎秦紀一)蒙驁伐魏(卷六◎秦紀一)鄭國修渠(卷六◎秦紀一)韓非使秦(卷七◎秦紀二)荊軻刺秦(卷六◎秦紀一)初并天下(卷七◎秦紀二)贏政之死(卷七◎秦紀二)斬蛇起義(卷七◎秦紀二)趙高弒主(卷八◎秦紀三)楚漢相爭約法三章(卷九◎漢紀一)項莊舞劍(卷九◎漢紀一)西楚霸王(卷九◎漢紀一)韓信拜將(卷九◎漢紀一)半壁江山(卷十◎漢紀二)垓下悲歌(卷十一◎漢紀三)兔死狗烹(卷十一◎漢紀三)大漢天下呂后弄權(quán)(卷十二◎漢紀四)匈漢和親(卷十二◎漢紀四)南越謝罪(卷十三◎漢紀五)廷尉判刑(卷十四◎漢紀六)晁錯進言(卷十五◎漢紀七)細柳屯兵(卷十五◎漢紀七)文帝之治(卷十五◎漢紀七)七國之亂(卷十六◎漢紀八)出行軼事(卷十七◎漢紀九)武帝崇仙(卷十八◎漢紀十)張騫之識(卷十九◎漢紀十一)南征西進(卷二十◎漢紀十二)泰山祭祀(卷二十一◎漢紀十三)霍光輔政(卷二十二◎漢紀十四)燕王謀叛(卷二十三◎漢紀十五)宣帝賢明(卷二十四◎漢紀十六)渤海治亂(卷=十五◎漢紀十七)公主還朝(卷二十六◎漢紀十八)四海臣服(卷二十七◎漢紀十九)婕妤護駕(卷二十九◎漢紀二十一)成帝好色(卷三十◎漢紀二十二)飛燕身輕(卷三十一◎漢紀二十三)二王來朝(卷三十二◎漢紀二卡四)王莽篡權(quán)(卷三十五-三十七◎漢紀二十七-二十九)改革幣制(卷三十七◎漢紀二十九)光武中興(卷三十八-三十九◎漢紀三十-三十一)董宣強項(卷四十三◎漢紀三十五)佛教始傳(卷四十五◎漢紀三十)外戚干政(卷四十八◎漢紀四十)班超歸漢(卷四十八◎漢紀四十)張衡上疏(卷五十二◎漢紀四十四)母儀天下(卷五十二◎漢紀四十四)黨錮之亂(卷五十五-五十七◎漢紀四十七-四十九)買官鬻爵(卷五十七◎漢紀四十九)張角起義(卷五十八◎漢紀五十)漢室氣衰(卷五十九◎漢紀五十一)三國鼎立四方伐卓(卷六十◎漢紀五十二)官渡之戰(zhàn)(卷六十蘭◎漢紀五中五)臥龍出世(卷六十五◎漢紀五十七)孫劉結(jié)盟(卷六十五◎漢紀五十七)赤壁鏖戰(zhàn)(卷六十五◎漢紀五十七)劉備人蜀(卷六十七◎漢紀五十九)煮豆燃箕(卷六十八◎漢紀六十)漢中稱王(卷六十八◎漢紀六十)水淹龐德(卷六十八◎漢紀六十)吳下阿蒙(卷六十八◎漢紀六十)敗走麥城(卷六十八◎漢紀六十)孫權(quán)降曹(卷六十九◎魏紀一)平定南中(卷七十◎魏紀二)六出祁山(卷七十一◎魏紀三)智星隕落(卷七十二◎魏紀四)假癡不癲(卷七十-五◎魏紀七)假刀殺帝(卷七十七◎魏紀九)竹林七賢(卷七十八◎魏紀十)吳主荒淫(卷八十◎晉紀二)三國歸晉(卷八十一◎晉紀三》南北對峙聞雞起舞(卷八十八◎晉紀十)王敦謀篡《卷九十二◎晉紀十四)桓溫清談(卷九十七◎晉紀十九)東山再起(一百零一卷◎晉紀二十三)淝水之戰(zhàn)(卷一百零五◎晉紀二十七)魏主納諫(卷一百一十九◎宋紀一)尊道毀佛(卷一百二十四◎宋紀六)魏孝文帝(卷—首三十三◎宋紀十五)范縝無佛(卷一百三十六◎齊紀二)江左風流(卷一百三十六◎齊紀二)孝文改革(卷一百三十六◎齊紀二)降將北歸(卷一百五十七◎梁紀十三)荀濟焚身(卷一百六十◎梁紀十六)無愁天子(卷一百七十二◎陳紀六)高祖伐齊(卷一百七十二◎陳紀六)淫逸誤國(卷一百七十六◎陳紀十)一統(tǒng)歸隋(卷一百七十七◎隋紀一)隋唐盛世樂師預言(卷一百七十八◎隋紀二)楊廣奪寵(卷一百七平丸◎隋紀三)煬帝奢靡(卷一百八十◎隋紀四)東征高麗(卷一百八十一◎隋紀五)牛角掛書(卷一百八十二◎隋紀六)李淵興兵(卷一百八十三@隋紀七)茍且偷安(卷一百八十五◎唐紀一)深宮暗斗(卷一百丸十◎唐紀六)玄武之變(卷一百九十一◎唐紀七)魏征進諫(卷一百九十二◎唐紀八)房謀杜斷(卷一百九十三◎唐紀九)內(nèi)助之賢(卷一百九十四◎唐紀十)明主善察(卷一百九十五◎唐紀十一)文成人蕃(卷一百九十六◎唐紀十二)太宗駕崩(卷一百九十九◎唐紀十五)后宮之爭(卷一百九十九◎唐紀十五)二圣臨朝(卷二百零一◎唐紀十七)鳳鳴朝陽(卷二百零三◎唐紀十九)武氏專權(quán)(卷二百零四◎唐紀二十)整頓吏治(卷二百零五◎唐紀二十一)國老薦才(卷二百零七◎唐紀二十三)太平公主(卷二百零九◎唐紀二十五)玄宗掌權(quán)(卷二百一十◎唐紀二十六)二相治國(卷二百一十一◎唐紀二十七)宦官得寵(卷二百一十三◎唐紀二十九)貴妃寵侍(卷二百一十五◎唐紀三十一)玄宗塞聽(卷二百一十七◎唐紀三十三)祿山叛亂(卷二百一十八◎唐紀三十四)顏公忠節(jié)(卷二百二十◎唐紀三十六)劉晏冤死(卷二百二十六◎唐紀四十二)討伐淮西(卷二百三十九◎唐紀五十五)南詔請和(卷二百五十三◎唐紀六十九)沖天將軍(卷二百五十三◎唐紀六十九)黃巢兵敗(卷二百五十六◎唐紀七十二)舉國混戰(zhàn)(卷二百六十二◎唐紀七十八)五代十國梁晉之爭(卷二百七十一◎后梁紀六)后唐當立(卷二百七十二◎后唐紀一)石郎造反(卷二百八十◎后晉紀一)死戰(zhàn)契丹(卷二百八十四◎后晉紀五)朝中內(nèi)訌(卷二百八十九◎后漢紀四)后周太祖(卷二百九十◎后周紀一)北抗契丹(卷二百九十二◎后周紀三)南征淮水(卷二百九十二◎后周紀三)世宗歸天(卷二百九十四◎后周紀五)
章節(jié)摘錄
【原文】 或者以為當是之時,周室微弱,三晉強盛,雖欲勿許,其可得乎?是大不然。夫三晉雖強,茍不顧天下之誅而犯義侵禮,則不請于天子而自立矣。不請于天子而自立,則為悖逆之臣,天下茍有桓、文之君,必奉禮義而征之。今請于天子而天子許之,是受天子之命而為諸侯也,誰得而討之?故三晉之列于諸侯,非三晉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之也?! 韬?君臣之禮既壞矣,則天下以智力相雄長,遂使圣賢之后為諸侯者,社稷無不泯絕,生民之類糜滅幾盡,豈不哀哉! 【譯文】 有人認為當時周王室已經(jīng)衰微,而晉國三家力量強盛,就算周王不想承認他們,又怎么能做得到呢?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晉國三家雖然強悍,但他們?nèi)绻蛩悴活櫶煜碌闹肛煻磺址付Y義的話,就不會來請求周天子的批準,而是去自立為君了。不向天子請封而自立為國君,那就是叛逆之臣,天下如果有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賢德諸侯,一定會尊奉禮義對他們進行征討。現(xiàn)在晉國三家向天子請封,天子又批準了。他們就是奉天子命令而成為諸侯的,誰又能對他們加以討伐呢?所以晉國三家大夫成為諸侯,并不是晉國三家破壞了禮教,正是周天子自己破壞了周朝的禮教啊! 嗚呼!君臣之間的禮儀既然崩壞,于是天下便開始以智慧、武力互相爭雄,使當年受周先王分封而成為諸侯國君的圣賢后裔以及江山相繼淪亡,周朝先民的子孫滅亡殆盡,豈不哀傷!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