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漫話

出版時間:2004-01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作者:林庚  頁數:171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西游記漫話》是一本不足八萬字的小書,其內涵之豐富,學問之廣博,感情之充沛,均非一般的高頭講章之所能及。

作者簡介

  林庚,字靜布,當代著名詩人、學者。原籍福建閩侯,1910年2月生于北京。1933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歷任廈門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市文聯(lián)理事。出版有新詩集《夜》、《春野與窗》等,古典文學專著有《詩人李白》、《論箋》、《唐詩綜論》、《中國文學簡史》等。

書籍目錄

關于“大鬧天宮”的故事情節(jié)《西游記》漫話從菩提祖師談起天上人間江湖風波取經記與鬧天宮喜劇角色動物王國童心說童話的天真世界結語后記

章節(jié)摘錄

  《西游記》既是以西天取經為主要內容的,大鬧天宮的故事情節(jié)本不過是全書的一個序幕和前奏曲,它被安排在前七回,乃是為孫悟空提供了一個精彩的出場和出色的亮相。這只要同《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和楊景賢的《西游記雜劇》相比一下就可以明白。顯然,《西游記》的這種安排是為了將孫悟空推到一個突出的位置上而成為無可爭辯的主角。在《取經詩話》中,唐僧還是一個傳統(tǒng)的主角,至少是與猴行者不相上下的。因此,猴行者當年偷吃王母仙桃的舊事僅僅只是在兩人的對話中插敘到:  登途行數百里,法師嗟嘆。猴行者日:“我?guī)熐倚校叭ノ迨锏?,乃是西王母池?!狈◣熢唬骸叭暝椒??”行者曰:“我八百歲時,到此中偷桃吃了。至今二萬七千歲,不曾來也?!狈◣熢唬骸霸附袢阵刺医Y實,可偷三五個吃?!焙镄姓咴唬骸拔乙虬税贇q時,偷吃十顆,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鐵棒,配在花果山紫云洞,至今肋下尚痛,我今定是不敢偷吃也。”  這偷吃西王母仙桃的情節(jié)其實正是《西游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攪亂西王母蟠桃會的原型。然而在這里卻只是三言兩語,一筆帶過,并沒有加以展開。到了楊景賢的《西游記雜劇》中,大鬧天宮盡管得到了正面的表現,但是全劇共有二十四出,孫悟空卻是到第九出方才出場,前面的篇幅都用來表述唐僧的身世和奉詔取經的前后過程,可見在取經故事的舊有結構中,唐僧原占有一個最突出的位置。在傳說演變中,孫悟空雖然在實際上逐漸有了出色的表現,卻仍然不免因為這既成的故事結構而受到相當的局限。直到《西游記》才真正徹底改變了這樣一個傳統(tǒng)的格局,擴展和豐富了大鬧天宮的故事情節(jié),并且將它突出地擺在全書的開始部分,這樣便在結構上顛倒了《取經詩話》及《西游記雜劇》中原來有關唐僧和孫悟空的兩部分內容,而開門見山地寫到了孫悟空奇異的身世和大鬧天宮的壯舉。這情形正如同《水滸傳》的前半部中,闖蕩江湖的英雄好漢依次出場,都分別有一個有聲有色的亮相。魯智深三拳打死鎮(zhèn)關西,武松徒手打死景陽岡上的老虎,他們一出場便不同凡響,引人入勝,而他們此后在江湖上的生涯也因此受益無窮。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轟轟烈烈的出場也正是給了他全面表現和充分施展的機會,從一開始就為孫悟空樹立起一個英雄好漢的形象。這便是《西游記》總體構思上的新的考慮與安排。    除去這一點相似之外,魯智深與孫悟空都有著江湖好漢勇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的無所畏懼的精神與施展本事以征服對手的強烈渴望。孫悟空拜唐僧為師后不久就對唐僧夸口說:  “我老孫,頗有降龍伏虎的手段,翻江倒海的神通。見貌辨色,聆音察理。大之則量于宇  宙,小之則攝于毫毛。變化無端,隱顯莫測。……若到那疑難處,看展本事么!”  這樣一種向往在很大程度上支配了孫悟空的行動,使他對于每一次的挑戰(zhàn)都躍躍欲試。孫悟空在收伏了豬八戒以后便這樣對高老的家人說:“昨日累你引我?guī)煾?,今日招了一個徒弟,無物謝你,把這些碎金碎銀,權作帶領錢,拿了去買草鞋穿。以后但有妖精,多作成我?guī)讉€,還有謝你處哩。”這雖說是一句玩笑話,卻正見出了孫悟空的英雄本色。而《水滸傳》中形容魯智深則說是“這人笑揮禪杖,戰(zhàn)天下英雄好漢;怒掣戒刀,砍世上逆子讒臣?!标J蕩江湖的好漢  們似乎都正是憑藉著他們高超的手段而秉受了神圣的使命,他們的行為沒有任何附加的條件,他們的本事就是他們全部的資本。魯智深以一人之力與桃花山的大隊強人對峙而無懼色,他所憑藉的就是手中的禪杖,而他正是以此取得了劉太公的信任,小說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智深道:“太公休慌。俺說與你:灑家不是別人,俺是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帳前提轄官,為因打死了人,出家做和尚。休道這兩個鳥人,便是一二千軍馬來,灑家也不怕他。你們眾人不信時,提俺禪杖看。”莊客們那里提得動。智深接過來手里,一似捻燈草一般使起來?! 《段饔斡洝分袑O悟空為著向高老證明他的本事,也正是拿出了他的如意金箍棒。小說寫道:  老兒問道:“要甚兵器?要多少人隨?趁早好備?!毙姓叩溃骸氨魑易杂?。”老兒道:“二位只是那根錫杖,錫杖怎么打得那個妖精?”行者隨于耳內取出一個繡花針來,捻在手里,迎風幌了一幌,就是碗來粗細的一根金箍鐵棒,對著高老道:“你看這條棍子,比你家兵器如何?可打得這怪否?”  他們的功夫與力量全都體現在手里的禪杖和金箍鐵棒上,單槍匹馬,別無長物,這也正是闖蕩江湖的英雄好漢的共同特點?!   O悟空隨唐僧西行打死的還多是妖怪,而回到花果山卻竟又打死了許多獵戶,并且鼓掌大笑,連稱“造化”??梢娝б婪鸾讨?,何嘗又有什么改悔之意呢?而事情的結果卻總是證明孫悟空是對的,豬八戒后來不得不來請回孫悟空,說明小說于他嫉惡如仇的性格行為持著鮮明的肯定態(tài)度,說明他的皈依佛教不過是他西天之行的一個緣由而已,并不曾真正受制于佛家的信仰與戒律。此外,對于佛門的家風,孫悟空也多有嘲弄。如第九十八回寫唐僧一行到達靈鷲的雷音寺,在取得經文的前后又有這樣的一段情節(jié):  阿儺、迦葉引唐僧看遍經名,對唐僧道:“圣僧東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們?快拿出  來,好傳經與你去?!比芈勓缘溃骸暗茏有?,來路迢遙,不曾備得?!倍鹫咝Φ溃骸昂?,好,好!白手傳經繼世,后人當餓死矣!”行者見他講口扭捏,不肯傳經,他忍不住叫噪道:“師父,我們去告如來,教他自家來把經與老孫也。”阿儺道:“莫嚷!此是甚么去處,你還撒野放刁!到這邊來接著經。”八戒、沙僧耐住了性子,勸住了行者,轉身來接。  阿儺、迦葉首先索要禮品,然后才肯傳經,見唐僧并無禮品,便傳他無字之經,一紙空文。如果說小說的傾向性更多的是從細節(jié)的描寫中自然流露出來的,那么這樣一個細節(jié)究竟說明了什么傾向呢?小說寫唐僧一行發(fā)現經文空無一字時,又這樣寫道:  長老短嘆長吁的道:“我東土人果是沒福!似這般無字的空本,取去何用?怎么敢見唐王!誑君之罪,誠不容誅也!”行者早已知之,對唐僧道:“師父,不消說了。這就是阿儺、迦葉那廝,問我要人事,沒有,故將此白紙本子與我們來了。快回去告在如來之前,問他掯財作弊之罪?!卑私淙碌溃骸罢?!正是!告他去來!”四眾急急回山,無好步,忙忙又轉上雷音?! 〔欢鄷r,到于山門之外。眾皆拱手相迎,笑道:“圣僧是換經來的?”三藏點頭稱謝。眾金剛也不阻擋,讓他進去,直至大雄寶殿前。行者嚷道:“如來!我?guī)熗絺兪芰巳f蜇千魔,自東土拜到此處,蒙如來吩咐傳經,被阿儺、迦葉掯財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將無字的白紙本兒教我們拿去,我們拿他去何用?望如來敕治!”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圣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wèi)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后代兒孫沒錢使用。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真經,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眾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即叫:“阿儺,迦葉,快將有字的真經,每部中各檢幾卷與他,來此報數?!薄 《鹫邚皖I四眾,到珍樓寶閣之下,仍問唐僧要些人事。三藏無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缽盂,雙手奉上道:“弟子委是窮寒路遙,不曾備得人事。這缽孟乃唐王親手所賜,教弟子持此,沿路化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萬望尊者將此收下,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謝。只有以有字真經賜下,庶不孤欽差之意,遠涉之勞也?!蹦前恿?,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樓的力士,管香積的庖丁,看閣的尊者,你抹他臉,我撲他背,彈指的,扭唇的,一個個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經的人事!”須臾,把臉皮都羞皺了,只是拿著缽盂不放?!悄牵骸 〈蟛卣娼涀涛短穑鐏碓炀蜕蹙珖??! №氈劦巧娇啵尚Π畢s愛錢?!   ∩衔囊呀浿赋鲞^,童話是極富于樂觀精神的。童話中的英雄從來是勝利者,在我們所熟知的英雄取寶一類的敵事中,主人公不論經歷多少危難與考驗,最終總是如愿以償,功成圓滿的。而在更多其他的童話故事類型中,則充滿了自由天真的游戲氣氛和情調,展現為童年的歡快的樂園。這里的一切都是新的希望的開始,是面向無限的可能的世界發(fā)展著的,因而也正代表著一種新生的和成長著的原始的生命活力。童話中的樂觀情調便是這人生初始階段上健康的精神狀態(tài)的生動寫照。因為童年并不知道什么真正的悲哀,它陶醉在不斷生長著的快樂中,為面向無限的發(fā)展所鼓舞,這是個體生命史上不斷飛躍的時期。而在真正進人社會之前,童年的世界又是自由的、未定型的,顯示著無限發(fā)展的潛力與可能性,這里正有著無盡的快樂。所以真正的童話從來都與悲觀主義無緣。而孫悟空的樂觀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就正是得益于童話的。在這里首先要確認的是《西游記》中的童話因素的由來及其具體的表現。而這又必須從《西游記》的神話框架談起。

媒體關注與評論

  序  《西游記漫話》序  吳小如  我從林靜希師(林庚先生字靜希)受業(yè),始于1948年我在北大中文系讀四年級的時候。當時先生是燕京大學國文系教授,受北大之聘進城兼課,講授“中國文學批評史”,我選了這門課,隨班聽講。但我同先生的師生情誼并不限于課堂上旅進旅退聽課的關系。遠在1941年,我高中畢業(yè)后隨即升入天津工商學院讀商科會計財政系。經同班同學楊畏之君介紹,得以拜識靜希師的尊人林宰平老先生。那正是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平、津淪陷的黑暗時期。宰老因避寇患,隱居天津英租界,寓所與我的住處一街相隔,趨謁甚便。在短短的幾年中,我從宰老學作舊體詩、學寫章草,并飫聞老一輩學人逸聞往事,獲益極大。蒙宰老不棄,許我為忘年交,實際上老先生是我太老師一輩人??箲?zhàn)勝利,宰老遷居北平。未幾靜希師北返,我第一次見到靜希師,就是在宰老的府上相遇的。靜希師和宰老一樣,獎掖后進不遺余力,初相識便以他的巨著《中國文學史》?。◤B門大學出版)惠賜。從彼時至今,我追隨靜希師已逾五十五年。他不但授業(yè)解惑,教給我學問知識,而且多次從工作上提攜指導我,甚至在生活上也不時給以周濟幫助。先生不但教書,而且育人,對我的為人處世也屢加訓誨,醫(yī)我褊躁習氣。到目前為止,我已成為靜希師門下年齡最老的學生了?!  段饔斡浡挕肥庆o希師晚年的一部精心力作,早在十幾年前即已問世,備受讀者喜愛和關注。舊版并無序言,靜希師本人也只寫了一篇“后記”。這次北京出版社重印,為求體例統(tǒng)一,一定要增加一篇所謂的“序言”,而且對寫序人提出要求:既要與作者本人情誼深厚密邇,又要對書的內容多少有點發(fā)言權。于是出版社和編委們乃想到了我。作為門人,為老師的著作寫序,我開始是有些顧慮的。但一再婉謝,終于推脫不掉,實感進退維谷。最后還是硬著頭  皮答應下來。原想面謁靜希師請示此序如何寫法,但先生已是九十有三高齡,不便為此瑣事前往煩擾,只能勉為其難,請先生恕其僭越之罪了?! ∵@部論《西游記》的專著篇幅并不大,但學術上多年來存在的棘手問題,在書中都順理成章地勢如破竹一般被靜希師做出合情合理的闡釋,從而得到圓滿解決。人們大抵記得,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張?zhí)煲硐壬鷮戇^一篇有關《西游記》的論文,認為書中前七回描述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是現實社會中若干次農民起義(即階級斗爭)在神魔小說中的折射反映。自此文一出,孫悟空便成為農民起義中的英雄人物的典型形象。但問題亦隨之紛至沓來。第一,自孫  悟空由五行山下被放出來,并受到緊箍咒的箝制,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是否也像后半部《水滸》中以宋江為首的梁山好漢的“受招安”?第二,如果真的是“受招安”,那么孫悟空的性格和形象為什么一直備受作者的稱譽和讀者的青睞?其藝術效果與美學價值何以明顯地不同于那位對朝廷俯首帖耳甘愿就死的宋江,甚至讀者對這兩個人物形象有著愛憎懸殊的印象?第三,“鬧天宮”的故事與后面篇幅汗漫的取經歷程竟被這樣的闡述而分割開來,斷成兩截,如何使之在一部宏偉的古典名著中得到前后沒有齟齬的統(tǒng)一?第四,西天的如來佛和南海的觀世音菩薩,與“八十一難”中的妖魔群體究竟是什么關系?第五,如果“鬧天宮”故事不是現實社會中農民起義階級斗爭的反映,那么孫悟空的形象在封建社會后期的現實社會中,究竟以何種事物為依據?第六,在上述幾個問題沒有得到合理的回答之前,最后必將導致人們提出這樣的疑問:《西游記》作為一部古典小說巨著,在中國文學史的發(fā)展長河中,其思想水平和藝術成就究竟還有沒有劃時代的意義和價值?半個世紀以來,學術界對《西游記》參加“爭鳴”、“齊放”者盡管大有人在,但把上述這一系列要害問題都做出無可置疑而滴水不漏的無遺憾的結論,卻只有靜希先生的這一家之言。我這樣說,也許讀者會認為這是弟子對老師“阿其所好”的諛詞,那我就先請讀者仔細繹讀《漫話》全書而不要以我的淺見為準,我相信是非曲直是會自有公論的。

編輯推薦

  大家小書是一套非常大氣的小書,大家一指作者為大家手筆;一指為寫給大家閱讀。小書是指開本小巧,篇幅短小,《西游記漫話》則是本很好的小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西游記漫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