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ntor機械設計解析與實戰(zhàn)

出版時間:2013-5  出版社:陳伯雄 化學工業(yè) (2013-05出版)  作者:陳伯雄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以Inventor機械設計的專業(yè)設計支持機制為解說和討論的內容。
本書系統(tǒng)介紹了Inventor機械設計的重要基本概念;在設計中實現"設計構思表達"和"設計數據關聯"的技巧與方法;設計加速器、結構件生成器等專業(yè)設計支持模塊的詳細解讀和使用;運動仿真、有限元分析等分析模塊的詳細解讀和使用;Inventor Studio的靜態(tài)渲染和動畫制作;關于用戶定制和輔助工具的介紹,關于資源中心的定制;關于Inventor2013版本開始的、全新的"材料-顏色"體系和使用等。本書適合具備機械設計專業(yè)知識的機械設計工程師使用,也可供大專院校相關專業(yè)師生學習參考。

作者簡介

陳伯雄,男,64歲,長春人。1965年參加工作(考入沈陽軍區(qū)陸軍學校)。從1969年開始,在一汽集團設備修造廠當學徒做銑工,由于對手藝有興趣,先后又學了車、磨、鉗、電氣焊等技術,讀業(yè)余大學機械專業(yè),做機械設計工程師,在工廠干了11年(包括搞設計),因此關于機械設計與制造頗有些實踐功底。后來在一汽的中專和職工大學又做了將近二十年的機械專業(yè)教師和CAD軟件培訓教師,給學生講課,給工程師講課,因此具有較好的理論功底。從1982年起,從"蘋果"機開始學習計算機使用,一開始就進入了關于機械設計數據求解的程序編寫中。體會是,計算機是干會的,不是學會的。喜歡第一人稱視角的射擊游戲,也很上癮。1985年開始接觸AutoCAD,并開始機械設計專業(yè)應用開發(fā)和程序設計,后隨著Autodesk的發(fā)展,先后接觸MDT和Inventor。并接觸和了解了許多相關的軟件,在CAD技術方法上有些特殊的見解和方法。

書籍目錄

第1章  緒論 11.1  本書特點 11.2  關于"潛規(guī)則" 21.3  Inventor的用途 31.3.1  設計構思表達 31.3.2  設計數據關聯 41.3.3  設計決策支持 51.3.4  更高層次的設計支持展望 51.4  Inventor的專業(yè)設計支持概貌 61.4.1  專業(yè)設計模塊 61.4.2  本地的Help和瀏覽器 61.4.3  Wiki-Help 91.4.4  工程師手冊 91.4.5  設計項目管理 101.4.6  關于補丁 101.5  Inventor專業(yè)設計用的環(huán)境 101.5.1  關于操作系統(tǒng) 101.5.2  關于顯示系統(tǒng) 101.5.3  關于內存和CPU 111.5.4  其他需求 121.5.5  關于Inventor的啟動速度 121.5.6  合適的Inventor使用者 121.5.7  關于Inventor中專業(yè)數據的規(guī)則 131.6  Inventor專業(yè)設計機制有些問題的原因 141.7  Inventor的版本歷史 16第2章  關聯設計技巧 172.1  對CAD軟件中進行裝配的解讀 172.1.1  進行裝配的原因 172.1.2  必須從三維設計開始的原因 172.1.3  Inventor的基于裝配關聯設計能力現狀 182.2  關聯設計的可能模式 182.2.1  用裝配約束和自適應建立設計關聯 182.2.2  用關聯投影建立設計關聯 212.2.3  用Excel設計數據表建立設計關聯 232.2.4  用零件攜帶設計參數實施設計關聯 252.2.5  自定義參數在裝配環(huán)境中的使用 292.2.6  衍生的使用 312.2.7  多實體的使用 322.2.8  總結 322.3  裝配關系創(chuàng)建分析 322.3.1  直接的裝配條件 322.3.2  間接的裝配條件 332.3.3  源于傳統(tǒng)設計、高于傳統(tǒng)設計 332.4  設計實例詳解 342.4.1  平動機構的設計過程 342.4.2  簡單零件的關聯設計 372.4.3  異形零件的關聯設計 392.4.4  零件加工夾具設計 422.4.5  夾層板設計實例分析 492.4.6  彈簧相關 502.4.7  花鍵關聯設計實例分析 522.4.8  簡單機構綜合設計 532.4.9  接觸集合的應用 542.4.10  尺寸鏈計算求解 562.4.11  利用公差求解定位誤差實例 592.4.12  趣味實例 602.4.13  關于自由狀態(tài)與裝配狀態(tài)不同的零件 61第3章  設計加速器 623.1  功能設計和設計加速器 623.2  緊固-螺栓連接 633.2.1  安裝規(guī)則設置 633.2.2  結構類型設置 653.2.3  添加連接結構成員 653.2.4  結構模式的存儲和使用 653.2.5  設計參數計算求解 663.2.6  計算-其他參數 713.2.7  螺紋連接結構的結果處理 713.2.8  一些需要了解的規(guī)則 723.3  銷連接組件設計 743.3.1  帶孔銷 743.3.2  安全銷 753.3.3  十字頭銷 763.3.4  連接銷 773.3.5  徑向銷 773.3.6  小結 773.4  軸生成器 773.4.1  建立軸的模型 783.4.2  計算與圖形 793.4.3  應用提示 793.5  滾動、滑動軸承設計 793.5.1  滾動軸承校驗計算 793.5.2  插入滾動軸承 813.5.3  滑動軸承計算器 813.6  圓柱齒輪傳動設計 823.6.1  設計選項卡概覽 833.6.2  計算選項卡概覽 833.6.3  雙聯齒輪建模實例 843.6.4  設計實例 863.6.5  精確的齒形 893.6.6  精確齒形的導出 903.6.7  齒輪工程圖問題 913.6.8  設計結果報告問題 913.7  圓錐齒輪傳動設計 923.8  蝸桿傳動設計 923.8.1  設計計算 933.8.2  奇怪的錯誤與解決的方法 933.8.3  設計數據的漏洞 943.9  鍵連接 943.9.1  鍵欄目 963.9.2  軸槽欄目 963.9.3  輪轂槽欄目 973.9.4  要生成的對象 973.9.5  校驗計算 973.9.6  需注意的事項 983.10  花鍵連接 993.11  凸輪機構設計 1003.11.1  盤形凸輪生成器 1013.11.2  移動凸輪生成器 1053.11.3  圓柱凸輪生成器 1053.11.4  凸輪生成器小結 1063.12  帶、鏈傳動設計 1063.12.1  V帶傳動 1063.12.2  同步帶傳動 1113.12.3  鏈傳動 1123.13  O形密封圈 1143.14  彈簧設計 1143.14.1  壓縮彈簧生成器 1143.14.2  拉伸彈簧生成器與扭簧生成器 1163.14.3  圓柱彈簧生成器小結 1163.14.4  碟形彈簧 1173.14.5  彈簧設計機制小結 1173.15  計算器 1183.16  CAD軟件在設計數據處理上的三個臺階的討論 1193.16.1  參數驅動 1193.16.2  關系牽動 1193.16.3  知識管理 1203.17  評論和展望 120第4章  結構件生成器 1224.1  體驗結構件生成器 1224.1.1  結構件生成器環(huán)境 1224.1.2  結構件生成器設計體驗 1224.2  結構件相關規(guī)則 1254.2.1  骨架的類型 1254.2.2  結構件瀏覽器 1254.2.3  結構件成員的右鍵菜單 1264.2.4  末端處理方式的關聯菜單 1274.3  結構件操作機制 1284.3.1  插入結構件 1284.3.2  更改結構件 1344.4  端部處理方式 1354.4.1  斜接 1354.4.2  修剪到結構件 1374.4.3  修剪-延伸到面 1384.4.4  為結構件成員開槽 1394.4.5  延長-縮短結構件成員 1404.5  其他 1414.6  金屬結構的工程圖 1444.7  實例和解決方案分析 1444.7.1  基礎概念模型 1454.7.2  添加結構件 1454.7.3  整理BOM-構件名 1464.7.4  整理BOM-構件代號 1464.7.5  整理BOM-構件存盤文件名 1464.7.6  整理BOM-長度 1464.7.7  明細欄-標準 1484.7.8  明細欄-名稱 1484.7.9  明細欄-數量 1494.7.10  小結 1494.8  發(fā)布自定義型材 1494.9  骨架草圖與結構件結果 1504.9.1  封閉草圖的表現 1504.9.2  三維直線+圓弧草圖的表現 1514.9.3  根據彎曲結構件的修剪 1514.10  初步的結論 1524.11  結構件分析 1534.11.1  基本概念 1544.11.2  創(chuàng)建分析 1544.11.3  結構的簡化 1554.11.4  添加約束 1574.11.5  添加載荷 1584.11.6  處理連接關系 1604.11.7  應力應變分析 1624.11.8  模態(tài)分析 1634.12  結構件的后續(xù)設計處理問題 1644.12.1  結構件的裝配鏡像 1644.12.2  結構件陣列 1654.12.3  結構件的裝配輕量化 1654.12.4  對稱的結構件 1664.12.5  結構件子裝配做修剪依據的問題 1674.12.6  型材插入的參數控制 1684.12.7  型材自身的fx參數控制 1684.12.8  結構件表面積的計算 1694.12.9  如何選用鋼管 1694.12.10  小結 1694.13  Inventor 2013的結構件表現 1704.13.1  基于彎曲型材的端部處理 1704.13.2  新的裝配鏡像的表現 171第5章  有限元分析功能應用 1725.1  基本情況 1725.2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知識 1725.2.1  網格劃分 1735.2.2  應力分析的后處理 1735.2.3  等效應力 1745.2.4  變形 1745.2.5  安全系數 1745.2.6  模態(tài)分析 1745.3  體驗應力分析 1745.3.1  零件工況條件整理 1745.3.2  啟用分析功能 1755.3.3  材料確認或設置 1755.3.4  添加固定約束 1765.3.5  添加外力 1765.3.6  投入分析 1775.3.7  結果評估 1775.3.8  模型形狀設計修改-加強 1775.3.9  形狀完善-減重 1785.3.10  點評 1795.4  外力工況加載 1795.4.1  關于"力" 1795.4.2  關于"壓力" 1805.4.3  關于"軸承載荷" 1815.4.4  關于"力矩" 1825.4.5  關于"重力" 1835.4.6  關于"遠處受力" 1835.4.7  關于"體載荷" 1845.5  約束工況加載 1855.5.1  關于"固定約束" 1855.5.2  關于"孔銷連接" 1865.5.3  關于"無摩擦約束" 1865.5.4  約束的反力 1875.6  接觸條件設置 1875.6.1 "自動"接觸 1875.6.2 "手動"接觸 1885.7  應力分析的方案設置 1895.7.1  靜態(tài)分析 1895.7.2  模態(tài)分析 1905.7.3  接觸 1905.7.4  模型狀態(tài)選項卡 1905.8  分析前的準備 1905.8.1  查看網格 1905.8.2  網格設置 1905.8.3  本地網格控制 1925.8.4  收斂設置 1925.9  啟動應力分析計算 1935.9.1  結果表達-動畫 1945.9.2  結果表達-檢查 1945.9.3  結果表達-收斂 1945.10  結果的顯示表達控制 1955.10.1  相同比例 1955.10.2  顏色欄 1955.10.3  顯示檢查標簽 1965.10.4  顯示最大值/顯示最小值 1965.10.5  著色方式 1965.10.6  變形比例 1965.10.7  關于"模態(tài)分析"的結果評估問題 1975.11  結果報告 1985.11.1  常規(guī)選項卡 1985.11.2  特性選項卡 1995.11.3  分析選項卡 1995.11.4  格式選項卡 1995.12  關于"驅動尺寸"的分析模式 1995.12.1  設置分析要求 1995.12.2  取出參數 1995.12.3  設置可變參數的范圍和分析次數 2005.12.4  設置結果查看內容 2005.12.5  點評 2015.13  多時間點分析 2015.14  分析機制小結 2035.14.1  對設計的了解和抽象 2035.14.2  分析功能現有規(guī)則和潛規(guī)則 2035.14.3  應當怎么做 2035.15  Inventor2013的進展 2045.15.1  鈑金件的處理 2055.15.2  一般結構的處理 2055.15.3  小結 206第6章  運動仿真 2076.1  基本情況 2076.2  基礎參數設置 2076.2.1  自動將約束轉換為標準連接 2086.2.2  當機構被過約束時發(fā)出警告 2096.2.3  所有零部件使用同一顏色 2096.2.4  初始位置偏移 2096.2.5  將FEA導出 2096.2.6  更多選項 2096.3  基本運動約束 2106.3.1  鉸鏈(旋轉)運動 2116.3.2  平移 2116.3.3  柱面運動 2126.3.4  球面運動 2126.3.5  平面運動 2136.3.6  球面圓槽運動 2136.3.7  線-面運動 2136.3.8  點-面運動 2146.3.9  空間自由運動 2146.3.10  焊接約束 2146.3.11  基本運動約束小結 2146.4  機構運動約束 2156.4.1  傳動:齒輪齒條運動 2156.4.2  傳動:外齒輪運動 2156.4.3  傳動:內齒輪運動 2166.4.4  傳動:凸輪-滾子運動 2166.4.5  帶傳動 2176.4.6  傳動:圓錐體平面外連接 2176.4.7  傳動:錐齒輪外嚙合運動 2176.4.8  傳動:錐齒輪內嚙合 2186.4.9  螺旋運動 2186.4.10  蝸輪副運動 2186.4.11  傳動運動小結 2196.5  滑動運動約束 2196.5.1  滑動:平面圓柱運動 2206.5.2  滑動:圓柱-圓柱外滾動 2206.5.3  滑動:圓柱-圓柱內滾動 2206.5.4  滑動:凸輪滾子運動 2216.5.5  滑動:圓槽滾子運動 2216.6  其他 2216.6.1  彈簧、阻尼和千斤頂 2216.6.2  接觸集合 2226.7  轉換Inventor的裝配約束 2236.8  約束的驅動和設置 2246.8.1  機構原動力問題 2246.8.2  運動約束的驅動設置 2246.8.3  自由度選項卡-編輯約束條件 2256.8.4  自由度選項卡-驅動 2266.8.5  原動力驅動機構 2276.8.6  原動力驅動小結 2276.9  外部載荷 2276.9.1  定義重力 2276.9.2  添加載荷 2286.9.3  添加扭矩 2296.10  結果表達 2296.10.1  輸出圖示器 2296.10.2  跟蹤(添加軌跡) 2306.10.3  未知力 2306.10.4  動態(tài)運動 2316.10.5  fx表數據 2316.10.6  將結果過程做成動畫 2316.11  綜合實例 2326.11.1  實例1-- 概念草圖仿真 2326.11.2  實例2-- 實際機構仿真 2326.11.3  實例3-- 設計決策支持 2356.11.4  實例4-- 逆向設計支持 2366.12  小結 239第7章  Inventor Studio 2407.1  基本情況 2407.1.1  啟用渲染 2407.1.2  體驗渲染過程 2417.2  表面樣式 2427.2.1  與Inventor的關系 2437.2.2  給模型添加材質 2437.2.3  材質繼承 2457.3  光源樣式 2467.3.1  光源-常規(guī) 2477.3.2  光源-照明 2477.3.3  光源-陰影 2477.3.4  光源-點光源 2487.3.5  光源-平行光 2487.3.6  光源-聚光燈 2487.3.7  怎樣設置光源 2497.4  局部光源 2497.5  場景樣式 2497.6  照相機 2507.6.1  縮放 2517.6.2  景深 2517.7  靜態(tài)渲染 2527.7.1  渲染圖像-常規(guī) 2527.7.2  渲染圖像-輸出 2537.7.3  渲染圖像-樣式 2537.8  靜態(tài)渲染環(huán)境設置 2537.9  動畫 2547.9.1  動畫時間軸工具 2547.9.2  約束動畫 2557.9.3  渲染動畫 2567.9.4  零部件動畫 2577.9.5  淡顯動畫制作 2587.9.6  參數動畫制作 2597.9.7  位置表達動畫制作 2617.9.8  照相機動畫制作 2617.10  Inventor 2013的IS變化 2627.11  評論 263第8章  用戶定制和工具 2658.1  應用程序選項 2658.2  文件選項卡 2668.2.1  撤銷 2668.2.2  工程圖選項卡 2678.2.3  草圖選項卡 2698.2.4  部件選項卡 2698.3  自定義菜單和工具面板 2718.3.1  工具面板內容設置 2718.3.2  界面的組成設置 2718.3.3  自定義工具面板內容 2728.3.4  功能區(qū)外觀 2728.3.5  快捷鍵 2738.3.6  標記菜單 2738.4  附加模塊管理器 2758.5  顯示參數設置相關 2768.5.1  三維顯示支持模式 2768.5.2  透視投影的規(guī)則 2768.5.3  字符顯示錯誤 2778.5.4  圖形窗口底色設置 2778.5.5  鼠標和縮放操作 2788.5.6  顯示模式 2788.6  設計助理 2808.6.1  設計結果打包 2818.6.2  清除文件 2858.6.3  管理文件之間的鏈接 2858.6.4  文件引用搜索 2878.6.5  在設計助理中預覽文件 2888.6.6  復制設計特性 2888.6.7  管理設計特性 2898.6.8  項目 2898.7  Inventor的附加工具 2898.7.1  附加模塊管理器 2908.7.2  樣式管理向導 2908.7.3  任務調度器 2928.7.4  供應商資源中心 2938.7.5  工程圖資源轉換向導 2938.7.6  項目編輯器 2958.7.7  樣式庫管理器 2968.8  許可證轉移 2968.9  Inventor View 2978.10  Autodesk Multi-Sheet Plot 2988.10.1  繪圖機設置 2988.10.2  繪圖輸出的圖紙參數設置 2988.10.3  筆者的建議 3008.10.4  要輸出的工程圖選定 3008.10.5  實施繪圖輸出 3028.11  工程圖樣式參數設置 3028.11.1  基本規(guī)則 3028.11.2  樣式處理要點 3028.11.3  文字字體設置的問題 3038.11.4  標注結果的文字修飾 3058.11.5  工程圖圖線等設置問題 3068.11.6  尺寸公差表達方式設置 3068.11.7  尺寸標注要素設置 3078.11.8  關于角度尺寸文字設置 3078.11.9  關于孔數量標注的設置 3088.11.10  關于剖切線設置 3098.11.11  明細欄框格大小設置 3108.12  線型的自定義與使用 3118.12.1  AutoCAD的線型定義格式 3118.12.2  AutoCAD線型的引用 3128.12.3  線型比例控制 3138.13  關于物理特性的特殊處理 3158.14  合理部署資源中心 3168.15  注冊表與剖切面的貼圖 3178.15.1  啟用注冊表編輯器,找到相關項 3178.15.2  創(chuàng)建新的字符串值 3188.15.3  點評 3188.16  Inventor運行的隱藏細節(jié) 319第9章  在Inventor中做設計的思考 3209.1  工程需求與Inventor表達的關系 3209.1.1  整理設計條件 3219.1.2  將工程條件進行分解 3219.1.3  評論 3219.2  確定正確的模型結構和建造次序 3229.2.1  關于能否單獨創(chuàng)建零件的討論 3229.2.2  怎樣確定模型的第一個特征 3239.3  建模是否成功的標準 3259.4  分析零件制造特點,確定正確的特征使用 3269.4.1  軸類零件用拉伸特征 3269.4.2  齒紋槽用特征陣列特征 3279.4.3  模型特征與加工工序 3289.4.4  模型特征與功能區(qū)分 3289.5  關于草圖約束技術 3299.6  全切削加工的零件建模分析-1 3309.6.1  創(chuàng)建右面視圖結構的草圖 3319.6.2  創(chuàng)建左面視圖的特征 3319.6.3  創(chuàng)建齒部特征 3329.6.4  創(chuàng)建其他修飾性特征 3329.7  全切削加工的零件建模分析-2 3329.7.1  背景條件 3329.7.2  創(chuàng)建軸 3339.7.3  創(chuàng)建螺紋 3349.7.4  創(chuàng)建鍵槽 3349.7.5  創(chuàng)建花鍵齒溝 3349.8  鑄、鍛件毛坯的零件建模分析-1 3369.8.1  毛坯造型 3379.8.2  銑切加工面造型 3399.8.3  鉆鏜孔造型 3409.8.4  螺紋孔造型 3409.9  鑄、鍛件毛坯的零件建模分析-2 3419.9.1  設計背景 3419.9.2  創(chuàng)建毛坯零件的基礎 3419.9.3  填充加工部位 3429.9.4  添加澆口和冒口 3429.9.5  創(chuàng)建芯子和型 3429.9.6  創(chuàng)建鑄型的相關零件 3439.9.7  小結 3439.10  鑄、鍛件毛坯的零件建模分析-3 3439.10.1  設計背景 3439.10.2  設計新零件的基礎 3449.11  關于裝配約束的深入討論 3449.11.1  孔與軸的裝配 3449.11.2  螺釘的裝配和插入約束 3459.11.3  裝配約束與自由度限制 3459.11.4  確切理解Inventor的裝配約束 3459.11.5  利用公差解決尺寸鏈求解的可能 3489.11.6  夾具定位誤差分析 3519.12  關于與曲面相切的工作面 3529.12.1  與圓錐面相切 3529.12.2  與類似球面相切 3539.12.3  與樣條輪廓的回轉面相切 3539.12.4  與圓環(huán)表面相切 3549.13  幾個看似簡單卻很麻煩的實例 3549.13.1  管子接頭 3549.13.2  圓柱螺旋 3559.13.3  放樣結果的圓角處理 3579.13.4  關于三維樣條線 3589.14  在Inventor中做設計的總結 3619.14.1  幾何規(guī)則與機械設計規(guī)則 3619.14.2  數據斷裂問題 3629.14.3  前瞻 363第10章  Inventor 2013的材質與顏色 36510.1  概論 36510.2  材料 36910.2.1  給模型添加材料 36910.2.2  材料數據-物理 37010.2.3  基本熱量 37010.2.4  機械 37110.2.5  各向異性材料在有限元分析中的表現 37110.2.6  強度 37110.2.7  關于熱處理開關作用的點評 37210.3  材料數據-外觀 37210.3.1  常規(guī) 37210.3.2  反射率 37310.3.3  透明度 37310.3.4  剪切 37410.3.5  自發(fā)光 37410.3.6  凸凹貼圖 37410.3.7  染色 37510.4  外觀 37510.5  清除 37610.6  調整 37710.7  新的設置機制小結 37810.8  實用技術 37810.8.1  基本概念 37810.8.2  Autodesk材質庫與Inventor材質庫的關系 37810.8.3  從Autodesk材質庫復制內容到Inventor材質庫 37910.8.4  從材質庫復制到文檔材料 38010.8.5  文檔材料的作用 38010.8.6  材料的"收藏夾" 38110.8.7  使用方法 38110.9  自定義材料 38110.9.1  自定義"類別" 38110.9.2  向自定義類別添加材料 38210.9.3  自定義材料 38310.10  老版本材料和顏色的繼承 38310.10.1  老模型材料的繼承 38410.10.2  模型材料的整理 38410.10.3  老材料庫的繼承 38510.11  顏色選擇 38610.11.1  按材料和清除替代 38710.11.2  列表內容的規(guī)則 38710.11.3  顏色的定制 38810.11.4  其他界面中的顏色選擇 38910.12  顏色傳遞的表現 39010.12.1  零件級別的透明色 39110.12.2  特征及其多實體的顏色關系 39110.12.3  顏色傳遞的規(guī)則 39110.12.4  顏色傳遞規(guī)則設置 39110.13  在項目中的設置 39110.14  材料的自帶參數問題 39210.15  新的材料-外觀體系的使用幫助 39210.16  怎樣實現透明表面 39310.17  小結 395 第11章  庫 39711.1  CAD軟件和庫 39711.2  Inventor的庫 39711.3  建立自己的庫 39811.3.1  建立自己的可讀寫庫 39811.3.2  建立并測試好要發(fā)布的原型零件 39911.3.3  發(fā)布入庫 39911.3.4  在裝配中引用 40111.4  加入"拖放交互操作"特性 40211.5  添加自己的類 40311.6  沿用自己的庫 40411.7  修改Inventor的庫 40511.8  其他的入庫內容 40611.8.1  發(fā)布機制與附加模塊的加載的關系 40711.8.2  關于結構形狀的發(fā)布 40711.9  小結 407后記 408參考文獻 410

編輯推薦

《Inventor機械設計解析與實戰(zhàn)(專業(yè)篇)》系統(tǒng)介紹了Inventor機械設計的重要基本概念;在設計中實現“設計構思表達”和“設計數據關聯”的技巧與方法;設計加速器、結構件生成器等專業(yè)設計支持模塊的詳細解讀和使用;運動仿真、有限元分析等分析模塊的詳細解讀和使用;Inventor Studio的靜態(tài)渲染和動畫制作;關于用戶定制和輔助工具的介紹,關于資源中心的定制;關于Inventor2013版本開始的、全新的“材料-顏色”體系和使用等。本書適合具備機械設計專業(yè)知識的機械設計工程師使用,也可供大專院校相關專業(yè)師生學習參考。本書由陳伯雄編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Inventor機械設計解析與實戰(zhàn)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3條)

 
 

  •   買的時候亞馬遜只有最后兩本了,因為信賴,才沒有選擇第三方的書店,誰曉得期盼了那么多天收到貨,書的封面超級臟,跟二手的差不多,磨損厲害,書里面的光盤也不知道哪里去了,因為著急用,只好去找同學考了一份光盤資料,早知道就去第三方買算了!
  •   對設計軟件有自己獨到見解的老工程師-------年輕的學子和工程師的改模
  •   值得學習閱讀的一本專業(yè)參考書
  •   書很不錯,不過光盤我不知道怎么用就是了。主要看書還是值得的。
  •   運輸過程中對書籍造成了輕微損壞挺不好的
  •   很獨特的軟件類教程,尤其是關于軟件的“潛規(guī)則“
  •   寫的很好,寫的很全面
  •   內容好,質量好,封面好
  •   滿篇都是陳伯雄老師對inventor的抱怨.老實說,他的視頻還能講些技巧.但是這本書真的不劃算,除掉陳老師的話,真正教材的內容少之又少!!!!!
  •   推薦給正在使用inventor的朋友們,雖然第一次收到書沒有含光盤,但很快就換貨了。
  •   物流很快,但書頁感覺有點參差不齊,整體還不錯
  •   陳老師的書必須仔細學習并收藏。
  •   這本書傾含了作者的設計理念及對inventor的深刻認識,絕對是目前為止inventor中文書籍中最優(yōu)秀的一本。聽說其上卷 基礎篇有一章印刷出了點小問題,但個人認為這依然不能掩蓋整套書之精彩華光。絕對5星。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