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膏藥處方與制備

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朱慶文 編  頁數(shù):183  字數(shù):23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膏藥療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備受歷代醫(yī)家所重視。由于臨床使用膏藥治療簡便、有效、經(jīng)濟等特點,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全書內(nèi)容分為基礎(chǔ)和臨床兩部分,基礎(chǔ)部分總結(jié)了常用的各種膏藥如黑膏藥、白膏藥、松香型膏藥、新型膏藥及軟膏的制備方法,并附圖介紹了膏藥制備的演示圖片;臨床研究部分總結(jié)了大量療效確切的膏藥方,并對其藥物組成、制備和使用方法進行了細致介紹,內(nèi)容實用,指導性強。本書適用于臨床中醫(yī)師、中藥師、中醫(yī)藥院校師生,也可作為中醫(yī)愛好者的參考用書。

書籍目錄

上篇 膏藥基礎(chǔ)篇
 第一章 膏藥療法概論
 第二章 膏藥的作用機制
 第三章 膏藥的制備
  第一節(jié) 黑膏藥
  第二節(jié) 白膏藥
  第三節(jié) 松香型膏藥
  第四節(jié) 新型膏藥
  第五節(jié) 軟膏
 第四章 膏藥應(yīng)用的注意事項
下篇 膏藥臨床篇
 第一章 內(nèi)科常見病
  第一節(jié) 感冒
  第二節(jié) 咳嗽
  第三節(jié) 支氣管哮喘
  第四節(jié) 咯血
  第五節(jié) 泄瀉
  第六節(jié) 瘧疾
  第七節(jié) 膽囊炎、膽石癥
  第八節(jié) 病毒性肝炎
  第九節(jié) 鼓脹
  第十節(jié) 便秘
  第十一節(jié) 癃閉
  第十二節(jié) 糖尿病
  第十三節(jié) 高血壓病
  第十四節(jié) 面癱
  第十五節(jié) 失眠
  第十六節(jié) 遺精
  第十七節(jié) 陽痿、早泄
  第十八節(jié) 冠心病與心絞痛
  第十九節(jié) 頭痛
  第二十節(jié) 前列腺炎
  第二十一節(jié) 腰腿痛
  第二十二節(jié) 痹證
  第二十三節(jié) 癌痛
 第二章 外科常見病
  第一節(jié) 疔瘡
  第二節(jié) 癤
  第三節(jié) 癰
  第四節(jié) 疽
  第五節(jié) 臁瘡
  第六節(jié) 褥瘡
  第七節(jié) 瘰疬
  第八節(jié) 瘺管
  第九節(jié) 痔瘡
  第十節(jié) 肛裂
  第十一節(jié) 甲溝炎
  第十二節(jié) 血栓性淺靜脈炎
 第三章 皮膚科常見病
  第一節(jié) 頭癬
  第二節(jié) 手足癬
  第三節(jié) 體癬、股癬
  第四節(jié) 甲癬
  第五節(jié) 神經(jīng)性皮炎
  第六節(jié) 接觸性皮炎
  第七節(jié) 銀屑病
  第八節(jié) 斑禿
  第九節(jié) 面部色斑
  第十節(jié) 痤瘡
  第十一節(jié) 凍瘡
  第十二節(jié) 酒渣鼻
  第十三節(jié) 尋常疣
  第十四節(jié) 扁平疣
  第十五節(jié) 尖銳濕疣
  第十六節(jié) 帶狀皰疹
  第十七節(jié) 濕疹
  第十八節(jié) 皮膚瘙癢癥
  第十九節(jié) 雞眼
  第二十節(jié) 瘢痕疙瘩
 第四章 婦科常見病
  第一節(jié) 痛經(jīng)
  第二節(jié) 乳腺炎
  第三節(jié) 乳頭皸裂
  第四節(jié) 乳腺增生病
  第五節(jié) 子宮下垂
  第六節(jié) 宮頸糜爛
  第七節(jié) 盆腔炎
 第五章 兒科常見病
  第一節(jié) 夜啼
  第二節(jié) 小兒感冒
  第三節(jié) 小兒支氣管炎
  第四節(jié) 百日咳
  第五節(jié) 小兒肺炎
  第六節(jié) 哮喘
  第七節(jié) 流行性腮腺炎
  第八節(jié) 鵝口瘡
  第九節(jié) 小兒淋巴結(jié)炎
  第十節(jié) 小兒腹瀉
  第十一節(jié) 小兒脫肛
  第十二節(jié) 小兒鞘膜積液
  第十三節(jié) 小兒疝氣
  第十四節(jié) 小兒硬腫癥
 第六章 骨傷科常見病
  第一節(jié) 骨折
  第二節(jié) 骨質(zhì)增生癥
  第三節(jié) 滑膜炎
  第四節(jié) 肱骨外上髁炎
  第五節(jié) 扭挫傷
  第六節(jié) 肋軟骨炎
  第七節(jié) 足跟痛
  第八節(jié) 燒傷、燙傷 174
 第七章 五官科常見病
  第一節(jié) 牙周病
  第二節(jié) 耳鳴
  第三節(jié) 鼻竇炎
  第四節(jié) 口瘡
  第五節(jié) 失音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二、松香膏的制備 (一)松香膏藥基質(zhì)的制作 按處方量稱取香油,置鍋內(nèi)用文火加熱,當出現(xiàn)青色濃煙后油溫達40~80℃左右時,將松香、黃蠟碎塊一同放入鍋內(nèi)熔化,熔化后成為松膏油。隨著油溫增高,鍋內(nèi)開始出現(xiàn)黑色濃煙,這時要不停攪動,以防著火。當黑濃煙逐漸變?yōu)榘咨珴鉄煏r,標志著膏油即將熬成。這時要做以下三項試驗。 (1)滴水成珠試驗將膏油滴入水中成珠不散,膏色發(fā)青,即表示火候適中,發(fā)暗表示未成需再熬。 (2)老嫩試驗取少量松香油倒入水中,稍冷拿出,揉為團狀,扯之成細絲并有韌性,提之不黏而有力,色金黃而有光澤,表示火候適中。如軟而粘手或拉絲柔軟無力,說明較嫩。如扯絲粗細不勻或脆斷者,表示過老。 (3)貼藥試驗取少量的松香膏油涂在牛皮紙上,再貼到皮膚上,稍等片刻用力撕下,撕過后所貼部位不遺留油跡,說明松香膏老嫩適宜;若所貼部位還遺留部分松香膏,并在撕的過程中帶有絲,說明松香膏太嫩:如松香膏貼皮膚上吸附不緊,容易脫落,說明松香膏太老。 如果試驗膏藥過嫩時,需再熬再試。必要時加入適量松香。如果試驗膏藥過老時,需加原量1/10油再試。直到老嫩適宜。 松香膏做好后必須去火毒,先把煉好的膏油慢慢地以細流倒入預(yù)先盛有大量冷水的盆中。用棍攪動使松香膏冷卻后凝結(jié),然后在水中拔伸,呈金黃色的條狀,每條約500克,浸泡3~7天或更長時間,每天更換新水數(shù)次以除去火毒。 松香基質(zhì)的配伍比例如下。 最佳配方:香油100克+松香500克 常用配方:香油1份+松香7份或8份 參考配方:香油1份+松香5~12份 (二】乙醇提取粗料藥的有效成分 按處方用量稱取中藥粗料置3~10倍的乙醇中浸泡7~15天。浸泡期間每天要攪動數(shù)次。浸泡結(jié)束后,用紗布過濾乙醇提取液,并裝容器內(nèi)備用。藥渣保留。 中藥粗料與95%乙醇的比例為1:(3~10);常用乙醇量為1000~2000mL。 (三)水提取藥渣的有效成分 把乙醇提取過的藥渣放入鍋內(nèi),加水3~5倍,然后用武火煎熬,沸騰后改用文火煎1小時過濾。藥渣加水復(fù)煎一次。將兩次煎汁混合后用文火濃縮,濃縮液為粗料藥的半量至等量,濃縮液裝容器備用。

編輯推薦

《中華膏藥處方與制備》適用于臨床中醫(yī)師、中藥師、中醫(yī)藥院校師生,也可作為中醫(yī)愛好者的參考用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華膏藥處方與制備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內(nèi)容很俗.不合我意.
  •   不錯,只是有的方劑是否經(jīng)過臨床驗證不清楚
  •   里面寫的很詳細,很容易理解
  •   比較詳細 感覺還行 四度也快
  •   正版的書,不錯不錯。
  •   寫的比較全面還交你怎做膏藥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