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任仁,于志輝,陳莎,張敦信 編 頁數:273 字數:449000
前言
《化學與環(huán)境》(第一版)于2004年被評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化學與環(huán)境》(第二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從2006年秋開始,我們在北京工業(yè)大學“化學與環(huán)境”課程中全面使用這本教材,效果很好。至今已經印刷5次,印數超過12000冊。 《化學與環(huán)境》(第三版)列入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設項目重點支持項目。在第三版中,我們在第十五章可持續(xù)發(fā)展和中國的環(huán)境保護中增加了“循環(huán)經濟”和“低碳”兩節(jié)內容。新增加的內容還有:第三章物質結構中的鉆穿效應、鍵級和分子軌道理論的應用,第四章有機化學反應和高分子材料中自由基的基本概念、新型高分子材料,第六章有機污染物中斯德哥爾摩公約第四、五次締約方大會新增的十種POPs,第七章環(huán)境中的膠體物質中的PM25,第八章大氣污染與防治中的《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環(huán)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guī)定(HJ 633—2012)》,第十章土壤污染與防治中我國的重金屬污染防治、荒漠化與沙化,第十一章食品污染中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的管理現狀、三聚氰胺奶制品污染事件、臺灣省的塑化劑事件,第十二章日常生活污染中塑料制品的身份符號,第十三章可持續(xù)發(fā)展和中國的環(huán)境保護中的節(jié)能減排。限于篇幅,這一版刪去了前兩版中生命科學基礎和現代儀器分析技術兩章。 我們對部分內容進行了更新,例如,采用最新的化學數據和國家標準;在聯(lián)系實際的部分,收入最新發(fā)生的事件,如“美國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編入最新的事實和數字。 在六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發(fā)現第二版中有一些錯誤和應該修改之處,在第三版中進行了全面修訂。 參加這一版修訂工作的有:北京工業(yè)大學環(huán)境與能源工程學院環(huán)境科學系任仁(緒論、第五、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三章)、于志輝(第一、第二、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章、附錄)、陳莎(第三、第四、第六章),全書由任仁統(tǒng)一修改定稿。 本書第三版的修訂出版得到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設項目重點支持項目資助,也得到北京工業(yè)大學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敬請讀者指正。 編者 2012年3月 第二版前言 《化學與環(huán)境》一書于2002年3月出版,至今已經兩次印刷,印數超過了一萬冊。我們對第一版進行修訂?,F將第二版與第一版的區(qū)別說明如下。 編者調整了章節(jié)內容的安排,使其更加合理。將第一版中的第十二章生命與化學改名為生命科學基礎,并移至第二版中的第五章。將第一版中的第八章現代分析測試技術改名為現代儀器分析技術,并移至第二版中的第六章。這樣,第二版中的前六章以化學內容為主。后九章以環(huán)境內容為主,脈絡更加清晰,層次更加分明。另外,對化學基本原理、電化學、物質結構、有機污染物、土壤污染與防治、日常生活污染等章的名稱或內容也作了一些調整。 在第二版中,我們對部分內容進行更新,例如,我們采用最新的化學數據和國家標準;在聯(lián)系實際的部分,收入最新發(fā)生的事件,編入最新的事實和數字。在有機污染物這一章,增加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一節(jié),在日常生活污染一章,增加了白色污染與廢棄電子產品污染一節(jié)。 在兩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發(fā)現第一版中有一些錯誤和應該修改之處,在第二版中,我們進行了全面修訂。 參加本書編寫工作的有:北京工業(yè)大學環(huán)境與能源工程學院環(huán)境科學系任仁(緒論、第七、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五章)、張敦信(第四、第八、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章)、于志輝(第一、第二章、附錄)、陳莎(第三、第五、第六章),全書由任仁統(tǒng)一修改定稿。 編者的同事王道教授對本書第一、第二章的內容提出很多修改意見,謹表示感謝。 本書第二版的出版得到北京工業(yè)大學教育教學研究項目(2005年面上項目35號)資助。 敬請讀者指正。 編者 2005年7月 第一版前言 化學與環(huán)境的關系十分密切。環(huán)境污染問題正在日益顯著,人們也正在認識周圍世界中某些微妙的相互作用,發(fā)現以前沒有注意到的化學反應。許多大規(guī)模的化學污染事件提醒人們:大規(guī)模地生產消費品,必須妥善地處置有潛在危險的原料和半成品。本書內容力求體現現代觀點,引入化學和環(huán)境科學中的一些新概念,介紹一些新發(fā)生的事件和與環(huán)境有關的熱點話題。使讀者對化學最基本的內容以及環(huán)境科學中與化學有關的內容有總括的了解,并認識到這兩門一級學科之間如何交叉和融合。 全書共分十五章,前三章為化學的基礎理論,重點介紹化學平衡原理、電化學和物質結構知識;第四、第八、第十二章介紹幾個化學分支學科的知識:有機化學反應與高分子材料、現代分析測試技術、生命與化學;第五章至第七章以環(huán)境中的化學污染物和背景物質為對象,以元素周期表中的族為線索,介紹環(huán)境中的無機污染物、有機污染物和膠體物質的基本知識;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章介紹各類與化學有關的環(huán)境污染及其防治的基本知識,包括大氣污染與防治、水污染與防治、土壤污染與防治、食品污染、日常生活污染、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與中國的環(huán)境保護。 《普通化學》是高等學校對非化學、化工類專業(yè)實施化學教育的基礎課程,近年來,各種對《普通化學》課程進行改革的方案蜂起。另外,在高等學校中要求開設《環(huán)境保護》課程的呼聲漸高,人們深感對大學生進行環(huán)境教育之必要。本書把《普通化學》與《環(huán)境保護》這兩門課程的內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注意與現行中學化學內容合理銜接。對于傳統(tǒng)普通化學課程中的元素、無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部分,本書集中關注環(huán)境中的污染物和某些背景物質,但編排線索又以周期表中的族來排列。既不同于傳統(tǒng)的普通化學教材,又區(qū)別于一般的環(huán)境化學教材。在各類污染與防治部分,本書主要選取由化學污染物造成的污染與防治,突出環(huán)境科學中與化學有關的內容,在這方面,又有別于一般的環(huán)境保護教材。本書注意編入最新的化學概念(超分子化學、人類基因組計劃、基因工程等)和環(huán)境科學概念(二英、環(huán)境激素、綠色化學等),討論新近發(fā)生的污染事件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比利時污染雞事件、斯德哥爾摩公約、毒品等),使本書具有時代的特征,新世紀的特點。 參加本書編寫工作的有:北京工業(yè)大學環(huán)境與能源工程學院環(huán)境科學系任仁(緒論、第五、第七、第九、第十、第十五章)、張敦信(第四、第六、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四章)、于志輝(第一、第二章、附錄)、陳莎(第三、第八、第十二章),全書由任仁統(tǒng)一修改定稿。 衷心感謝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基金對本書的資助。 對于這樣一門新的課程,新的教材,難以做到成熟和完善,敬請讀者指正。 編者 2001年10月31日
內容概要
《化學與環(huán)境(第三版)》在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教學需要在基礎理論部分補充了鉆穿效應、鍵級和分子軌道理論的應用;在應用部分補充了新型高分子材料;在聯(lián)系實際的部分,收入最新發(fā)生的事件,編入最新的事實和最近權威機構發(fā)布的數據。使教材的基礎理論部分更加完善,趨于經典;聯(lián)系實際部分與時俱進,常講常新。
本書可以作為工科類院校非化學化工專業(yè)的普通化學課程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yè)人員、關注環(huán)境問題的有關人員參考。
書籍目錄
緒論
第一節(jié) 化學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 環(huán)境與生態(tài)平衡
第三節(jié) 化學與環(huán)境
習題
第一章 化學基本原理
第一節(jié) 化學熱力學基礎
第二節(jié) 化學平衡原理
第三節(jié) 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
第四節(jié) 配位平衡
第五節(jié) 沉淀?溶解平衡
習題
第二章 電化學基礎
第一節(jié) 氧化還原反應與原電池
第二節(jié) 電極電勢及其應用
第三節(jié) 化 學 電 源
第四節(jié) 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習題
第三章 物質結構
第一節(jié)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律
第二節(jié) 分子結構
第三節(jié) 固體結構
習題
第四章 有機化學反應與高分子材料
第一節(jié) 加成反應
第二節(jié) 取代反應
第三節(jié) 氧化還原反應
第四節(jié) 聚合反應與有機高分子材料
習題
第五章 無機污染物
第一節(jié) 金屬無機污染物
第二節(jié) 含碳、硅的無機污染物
第三節(jié) 含氮、砷的無機污染物
第四節(jié) 含氧、硫、硒的無機污染物
第五節(jié) 含氟、溴的無機污染物
習題
第六章 有機污染物
第一節(jié) 金屬有機污染物
第二節(jié) 烴污染物
第三節(jié) 含氮、磷的有機污染物
第四節(jié) 含氧、硫的有機污染物
第五節(jié) 含鹵素的有機污染物
第六節(jié) 天然產物污染物
第七節(jié)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
習題
第七章 環(huán)境中的膠體物質
第一節(jié) 大氣氣溶膠
第二節(jié) 水體中的膠體物質
第三節(jié) 土 壤 膠 體
習題
第八章 大氣污染與防治
第一節(jié) 光化學煙霧
第二節(jié) 煤煙型污染
第三節(jié) 酸雨
第四節(jié) 臭氧層耗損
第五節(jié) 全球氣候變暖
第六節(jié) 大氣污染防治
習題
第九章 水污染與防治
第一節(jié) 水體富營養(yǎng)化
第二節(jié) 水體需氧物質污染
第三節(jié) 水體中有毒元素污染
第四節(jié) 水污染防治
習題
第十章 土壤污染與防治
第一節(jié) 土壤污染過程
第二節(jié) 重金屬污染
第三節(jié) 農藥的污染
第四節(jié) 固體廢棄物污染
第五節(jié) 肥料的污染
第六節(jié) 荒漠化和沙化
第七節(jié) 土壤污染防治
習題
第十一章 食品污染
第一節(jié) 食品添加劑污染
第二節(jié) 食品霉變污染
第三節(jié) 食品加工污染
第四節(jié) 環(huán)境激素污染
第五節(jié) 食品污染的預防
習題
第十二章 日常生活污染
第一節(jié) 居室環(huán)境污染
第二節(jié) 生活用品污染
第三節(jié) 白色污染和廢舊家用電器污染
第四節(jié) 不良生活習慣危害
習題
第十三章 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與中國的環(huán)境保護
第一節(jié) 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
第二節(jié) 循環(huán)經濟
第三節(jié) 清潔生產
第四節(jié) 低碳
第五節(jié) 綠色化學
第六節(jié) 中國的環(huán)境保護
習題
附錄
附錄一一些弱酸、弱堿的解離常數
附錄二一些配離子的穩(wěn)定常數(298?15K)
附錄三溶度積常數(298?15K)
附錄四標準電極電勢
附錄五常用單位換算和物理常數
附錄六我國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
附錄七我國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
附錄八我國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緒論 第一節(jié) 化學的發(fā)展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變化和應用的科學。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化學則是人類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門歷史悠久又富有活力的學科,它的成就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 一、化學的歷史與新世紀的化學 (一)悠久的歷史 人類的化學實踐,在歷史上很早就開始了。從火的利用,到燒制陶器、冶煉金屬以及釀酒、造紙、染色等工藝的出現,都是古代實用化學的發(fā)展。我國是世界上化學工藝發(fā)展最早的國家之一,優(yōu)美的陶瓷制品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在銅、鋼鐵、銀、錫、鉛、鋅、汞等金屬的冶煉史上中國均居于世界的前列。中國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知利用酒曲釀酒。中國古代的本草和煉丹術也是世界聞名。火藥則是中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 17世紀后期,英國著名科學家波義耳(Boyle)提出了科學的元素概念,化學走上了科學的道路。1803年,英國化學家道爾頓(Dalton)提出了原子學說。1811年,意大利物理學家阿佛加德羅(Avogadro)又提出了分子的概念,1860年,正式建立了分子學說。1869年,俄國著名化學家門捷列夫(Mendeleev)提出了元素周期律。19世紀末期,陰極射線、X射線和放射性三大重要科學發(fā)現證明原子是可分的并且有復雜的結構。 (二)20世紀的化學 進入20世紀以后,化學學科不僅在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反應、合成和測試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展,而且在理論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在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四大分支學科的基礎上產生了許多新的化學分支學科。 在結構化學方面,應用量子力學研究分子結構,產生了量子化學,逐步揭示了化學鍵的本質,化學反應理論也深入到微觀境界。應用X射線可以洞察物質的晶體結構,研究物質結構的譜學方法也由光譜擴展到核磁共振譜、光電子能譜等。電子顯微鏡放大倍數不斷提高,人們已經可以直接觀察分子的結構。 經典的元素學說由于放射性的發(fā)現而產生深刻的變革。從同位素的發(fā)現到人工核反應和核裂變的實現、中子和正電子及其他基本粒子的發(fā)現,使人類的認識深入到亞原子層次;放射化學和核化學等分支學科相繼產生;至今元素周期表擴充到116種元素。
編輯推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化學與環(huán)境(第3版)》可以作為工科類院校非化學化工專業(yè)的普通化學課程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yè)人員、關注環(huán)境問題的有關人員參考。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