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歐洲共同體聯(lián)合研究中心 編著 ,胡華龍,邱琦,溫雪峰 等編譯 頁數(shù):437 字數(shù):716000
前言
“歐盟綜合污染預防與控制”是歐盟在各種生產活動中對產生的污染物實現(xiàn)綜合預防和控制的重要指令,其目的是減少廢物、實現(xiàn)生態(tài)保護。為了在采礦活動作業(yè)中貫徹該指令,歐盟成員國和采礦業(yè)界編寫了“采礦活動中尾礦和廢石管理的最佳可行技術”文件?!? 本書是“采礦活動中尾礦和廢石管理的最佳可行技術”文件的中文譯本,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緒論部分介紹了本書的整體結構;第1章和第2章分別介紹了金屬礦和非金屬礦物的基礎知識、尾礦和廢石管理的設施及其采用的工藝;第3章介紹了當前尾礦和廢石管理技術、排放、消耗水平和管理設施等內容;第4章介紹了減少尾礦和廢石排放、降低風險的措施及預防事故的相關技術;第5章介紹了廢石和尾礦環(huán)境管理的最佳可行技術;第6章中介紹了目前出現(xiàn)的一些新興技術;第7章為結束語。該書系統(tǒng)地介紹了歐盟各成員國在廢石和尾礦管理方面的經驗,內容翔實、通俗易懂、操作性強。 我國是一個礦業(yè)大國,92%以上的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業(yè)原材料均來自礦產資源。由于大多數(shù)礦產資源品位較低,導致生產單位礦產資源的廢石和尾礦產生量較大。目前廢石的堆存總量已達數(shù)百億噸,是名副其實的廢石排放量第一大國;現(xiàn)有的尾礦庫12655座,其中三等以上大中型尾礦庫為533座,四、五等小型尾礦庫12122座,導致尾礦積存總量超過100億噸。我國在推動廢石和尾礦綜合利用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但平均利用率依然較低,大量廢石和尾礦貯存的現(xiàn)象依然嚴峻;同時廢石和尾礦因環(huán)境管理不善導致的污染問題也不容輕視。因此,歐盟“采礦活動中尾礦和廢石管理的最佳可行技術”給我國從事礦業(yè)工程和尾礦管理的人員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基于此,環(huán)境保護部固體廢物管理中心和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固體廢物分會組織相關人員著手該文件的翻譯出版工作。該文件的翻譯獲得了歐盟綜合污染與預防控制局的許可與支持,與此同時還得到環(huán)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環(huán)境保護部環(huán)境發(fā)展中心領導的指導與幫助?!? 我們本著忠實原文,對讀者負責的原則進行翻譯、編輯、校對工作。但該文件涉及的知識面廣,譯者知識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本譯著的出版得到了2011年國家環(huán)保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典型大宗工業(yè)固體廢物環(huán)境管理技術體系研究”(項目編號:2011467034)的經費支持,在此表示感謝?!? 編譯者 2011年2月
內容概要
《尾礦和廢石:綜合污染預防與控制最佳可行技術》是“采礦活動中尾礦和廢石管理的最佳可行技術”文件的中文譯本,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緒論部分介紹了《尾礦和廢石:綜合污染預防與控制最佳可行技術》的整體結構;第1章和第2章分別介紹了金屬礦和非金屬礦物的基礎知識、尾礦和廢石管理的設施及其采用的工藝;第3章介紹了當前尾礦和廢石管理技術、排放、消耗水平和管理設施等內容;第4章介紹了減少尾礦和廢石排放、降低風險的措施及預防事故的相關技術;第5章介紹了廢石和尾礦環(huán)境管理的最佳可行技術;第6章中介紹了目前出現(xiàn)的一些新興技術;第7章為結束語。該書系統(tǒng)地介紹了歐盟各成員國在廢石和尾礦管理方面的經驗,內容翔實、通俗易懂、操作性強。
書籍目錄
0 緒論
0.1 引言
0.2 范圍
0.3 概要51基礎知識
1.1 行業(yè)概述:金屬礦
1.1.1 鋁
1.1.2 賤金屬(鎘、銅、鉛、鎳、錫、鋅)
1.1.3 鉻
1.1.4 鐵
1.1.5 錳
1.1.6 汞
1.1.7 貴金屬(金、銀)
1.1.8 鎢
1.2 行業(yè)概述:非金屬礦
1.2.1 重晶石
1.2.2 硼酸鹽
1.2.3 長石
1.2.4 氟石
1.2.5 高嶺土
1.2.6 石灰石
1.2.7 磷酸鹽
1.2.8 鍶
1.2.9 滑石
1.3 行業(yè)概述:碳酸鉀
1.4 行業(yè)概述:煤
1.5 歐洲礦山和礦山廢物產生
1.6 關鍵環(huán)境事宜
1.6.1 場地位置
1.6.2 物質特性及其長期行為預測
1.6.3 與環(huán)境相關的參數(shù)
1.6.4 場地修復和封場后管理 502常用工藝和技術
2.1 采礦技術
2.1.1 礦體類型
2.1.2 地下采礦方法
2.2 礦物學
2.3 選礦技術
2.3.1 設備
2.3.2 試劑
2.3.3 選礦步驟對尾礦特性的影響
2.3.4 技術和工藝
2.4 尾礦和廢石管理
2.4.1 尾礦和廢石管理設施中的物料特征
2.4.2 尾礦壩
2.4.3 濃縮尾礦
2.4.4 尾礦和廢石堆
2.4.5 回填
2.4.6 水下尾礦管理
2.4.7 尾礦壩和尾礦堆的故障模式
2.5 尾礦特性和尾礦行為
2.6 設施關停、復墾和后續(xù)管理
2.7 酸性巖排放943應用工藝和技術
3.1 金屬礦
3.1.1 鋁
3.1.2 賤金屬
3.1.3 鉻
3.1.4 鐵
3.1.5 錳
3.1.6 貴金屬(金、銀)
3.1.7 鎢
3.1.8 成本
3.2 非金屬礦
3.2.1 重晶石
3.2.2 硼酸鹽
3.2.3 長石
3.2.4 氟石
3.2.5 高嶺土
3.2.6 石灰石
3.2.7 磷酸鹽
3.2.8 鍶
3.2.9 滑石
3.2.10 成本
3.3 碳酸鉀
3.3.1 礦物學和采礦技術
3.3.2 選礦
3.3.3 尾礦管理
3.3.4 廢石管理
3.3.5 當前排放和消耗水平
3.4 煤
3.4.1 礦物學和采煤技術
3.4.2 選煤
3.4.3 尾礦管理
3.4.4 廢石管理
3.4.5 當前排放和消耗水平
4 確定最佳可行技術時需考慮的技術問題
4.1 一般原則
4.2 生命周期管理
4.2.1 設計階段
4.2.2 建設階段
4.2.3 運營階段
4.2.4 封場和后期管理階段
4.3 排放預防和控制
4.3.1 酸性巖排放管理
4.3.2 減少試劑消耗的技術
4.3.3 防水侵蝕
4.3.4 防塵
4.3.5 降低噪聲排放的技術
4.3.6 漸進式再種植
4.3.7 水平衡
4.3.8 尾礦池排水
4.3.9 自由水管理
4.3.10 滲漏管理
4.3.11 減少廢水排放
4.3.12 地下水監(jiān)測
4.3.13 后續(xù)管理
4.4 事故預防
4.4.1 尾礦坑中的尾礦、廢石管理
4.4.2 天然徑流分流
4.4.3 尾礦壩下方天然地基的準備
4.4.4 壩建筑物料
4.4.5 尾礦沉積
4.4.6 建設和提升壩的技術
4.4.7 自由水管理
4.4.8 出水高度
4.4.9 緊急排水
4.4.10 確定尾礦池的設計洪水
4.4.11 尾礦壩排水
4.4.12 滲流監(jiān)測
4.4.13 尾礦壩和尾礦堆的穩(wěn)定性
4.4.14 監(jiān)測尾礦壩和尾礦堆穩(wěn)定性的技術
4.4.15 氰化物管理
4.4.16 尾礦脫水
4.5 減少占地面積
4.5.1 尾礦回填
4.5.2 廢石回填
4.5.3 水下尾礦管理
4.5.4 尾礦和廢石的其他用途
4.6 預防意外事故
4.6.1 應急計劃
4.6.2 意外事件評估和跟蹤
4.6.3 尾礦管線破裂
4.7 環(huán)境管理工具
4.7.1 介紹
4.7.2 建設成本
4.7.3 驗證成本
4.7.4 示例設施3675最佳可行技術
5.1 前言
5.2 概述
5.3 氰化物提金
5.4 鋁
5.5 碳酸鉀
5.6 煤
5.7 環(huán)境管理3746新興技術
6.1 鐵礦石尾礦和廢石共處置
6.2 抑制酸性巖排放
6.3 使用膜技術循環(huán)利用氰化物
6.4 襯層單元
6.5 利用經處理過的紅泥治理酸性巖排放和金屬污染
6.6 組合使用SO2空氣技術和H2O2技術銷毀氰化物
7 結束語
術語
附錄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附錄五
附錄六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1.6.1 場地位置因為地質概況決定礦場位置,所以說采礦是個獨特的工業(yè)領域。這是采礦業(yè)與其他行業(yè)的主要差別之一。只能在具有礦床的位置開采礦石。當然,還需選擇恰當?shù)牟傻V方法,準確確定礦井位置,以及提供其他基礎設施。從位置選擇的角度上看,選擇自由度進一步增加了后續(xù)考慮事宜。開采位置本身由上述因素決定。通常選礦場所要盡可能靠近實際礦場,較低的礦石品位意味著礦石價格無法承負高的運輸成本。然而,該要求并非適用所有情況,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在距礦場數(shù)千公里遠的位置加工處理礦石。如對于使用礬土加工鋁的作業(yè),十分耗能,礦石的運輸成本可被在不同位置進行加工的較低能源成本彌補(但通常情況下會在現(xiàn)場進行一定程度的預先精煉)。對于尾礦和廢石管理,與位置選擇相關的自由度通常會進一步增大,與礦物加工相同,通常會選擇相應方案,限制或降低運輸成本。然而,在很多情形下,可能會將尾礦泵送或運輸至數(shù)公里外的恰當場所進行處置。當選擇尾礦和/或廢石管理場所的位置時,需考慮很多其他因素如:(a)首先使用現(xiàn)有的地理構造(如現(xiàn)有坑或坡);(b)考慮周圍區(qū)域的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和地表水);(c)使設施與周圍區(qū)域相符(如果附近有人口居住,需進行粉塵、噪聲和異味控制);(d)氣象學(如雨水數(shù)據(jù));(e)巖土和地質背景(如基礎條件,地震風險數(shù)據(jù));(f)自然和文化環(huán)境;(g)尾礦設施與井下工作的關系;(h)長期建筑的地形情況;(i)與地表水的接近性;(j)與岸邊的接近性(海水);(k)現(xiàn)有的土地使用情況;(1)當?shù)厣鐓^(qū);(m)生物多樣性。對于具有ARD潛能的尾礦,通常會采取水下沉積的處理方式,水下沉積包含一系列不同事宜,如安全的地表水供給、天然盆池或建造盆池、區(qū)域場所的沉積后使用等。與地表水的接近性通常是一個復雜問題。一方面,如果需要排放至地表水,最好位于河流附近。另一方面,還需進行評估,在出現(xiàn)意外排放的情況下,該地表水是否能作為理想的接納媒介使用。一般而言,出于經濟方面的原因以及其他因素(如前所述)的考慮,需在尾礦或廢石管理場所以及選礦場所的選址之間保持平衡。事實上,現(xiàn)場考察通常會提供數(shù)個“候選”位置。隨后將按照認可的過程做出實際決策,通常是運營商、許可證頒發(fā)人和有關公眾之間協(xié)商的結果。1.6.2 物質特性及其長期行為預測確定尾礦和廢石長期行為的唯一方法是,對其進行恰當?shù)奶卣髅枋?。這看上去似乎有些平淡無奇,但在以往卻常被忽略。
編輯推薦
《尾礦和廢石:綜合污染預防與控制最佳可行技術》是由化學工業(yè)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