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2 出版社: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李書進 頁數:260
內容概要
《新編經濟學教程》共分四篇,第一篇,經濟學導讀,即第一章;第二篇,微觀經濟學,探討單個經濟單位(消費者、企業(yè))的經濟行為的決定,即第二~第九章,主要包括價格、消費者行為、生產、成本、廠商等理論和微觀經濟政策;第三篇,宏觀經濟學,探討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國民收入等國民經濟有關總量的決定,即第十~第十八章,主要包括國民收入的核算、國民收入決定、消費、投資、失業(yè)與通貨膨脹、經濟周期、經濟增長等理論和宏觀經濟政策;第四篇,開放經濟學,探討資源在國際間的流動的國際貿易、匯率、國際收支等決定問題,即第十九~第二十一章,主要包括開放經濟、國際貿易、匯率、國際收支理論?! ”緯m合于應用型本科、高職高專院校經濟學的教學,也適合于經濟工作者閱讀參考。
書籍目錄
第一篇 經濟學導讀第一章 導論第一節(jié) 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一、人類的欲望與資源二、資源的選擇與配置三、資源的利用四、經濟制度第二節(jié) 經濟學的內容一、微觀經濟學二、宏觀經濟學三、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關系第三節(jié)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一、實證經濟學與規(guī)范經濟學二、實證分析方法第四節(jié) 經濟學發(fā)展簡史一、重商主義(15世紀~17世紀中葉):經濟學的早期階段二、古典經濟學(17世紀中葉~19世紀年代):經濟學形成時期三、新古典經濟學(19世紀70年代~世紀30年代):微觀經濟學的形成四、當代經濟學(20世紀30年代以后):宏觀經濟學的建立與發(fā)展思考題第二篇 微觀經濟學第二章 價格理論第一節(jié) 需求一、需求的概念二、需求的表現形式三、影響需求變動的因素四、需求定理五、需求量的變動與需求變動第二節(jié) 供給一、供給的概念二、供給的表現形式三、影響供給的因素四、供給定理五、供給量的變動與供給變動第三節(jié) 均衡價格理論一、均衡價格的概念二、均衡價格的決定三、需求變動與供給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四、供求定理第四節(jié) 價格政策一、支持價格政策二、限制價格政策三、政府稅收對均衡價格的影響第五節(jié) 價格對經濟的調節(jié) 一、市場經濟與價格機制二、價格機制調節(jié) 經濟的條件三、價格機制調節(jié) 經濟的作用四、價格機制調節(jié) 經濟的方式思考題第三章 彈性理論第一節(jié) 需求彈性一、需求的價格彈性二、影響需求彈性的因素三、需求的價格彈性與總收益第二節(jié) 需求交叉彈性一、需求的交叉彈性二、替代品與互補品第三節(jié) 需求收入彈性一、需求的收入彈性二、需求收入彈性的分類第四節(jié) 供給彈性一、供給彈性二、供給彈性的類別三、影響供給彈性的因素思考題第四章 消費者行為理論第一節(jié) 邊際效用分析法一、薩繆爾森的幸福方程二、效用的含義三、基數效用論四、總效用與邊際效用五、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六、消費者均衡第二節(jié) 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與需求定律一、邊際效用與需求定理二、邊際效用與消費者剩余第三節(jié) 無差異曲線分析法一、序數效用論二、無差異曲線三、消費可能線四、消費者均衡思考題第五章 生產理論第一節(jié) 廠商的目標一、廠商的組織形式二、廠商的目標第二節(jié) 生產一、生產要素二、技術系數與生產三、短期和長期第三節(jié) 邊際收益遞減規(guī)律與一種可變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一、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二、邊際收益遞減規(guī)律三、生產要素合理投入區(qū)域第四節(jié) 生產要素的最適組合一、生產要素的最適組合的邊際分析二、等產量曲線三、等成本線四、生產要素最適組合第五節(jié) 規(guī)模經濟一、規(guī)模經濟的含義二、規(guī)模經濟的形成三、內在經濟與內在不經濟四、外在經濟與外在不經濟五、適度規(guī)模思考題第六章 成本與收益第一節(jié) 成本的概論一、成本的概念二、成本函數第二節(jié) 短期成本分析一、短期成本的分類二、各類短期成本的變動規(guī)律及其關系第三節(jié) 長期成本分析一、長期總成本二、長期平均成本三、長期邊際成本第四節(jié) 收益與利潤最大化一、廠商的收益二、利潤最大化原則思考題第七章 廠商理論第一節(jié) 廠商一、市場及其類型二、廠商與行業(yè)第二節(jié) 完全競爭市場上的廠商均衡一、完全競爭市場的特點二、完全競爭市場的需求曲線和收益曲線三、完全競爭市場上的廠商均衡分析四、短期供給曲線五、短期中企業(yè)的生產決策六、完全競爭市場的長期均衡七、對完全競爭市場結構的評價第三節(jié) 完全壟斷市場上的廠商均衡一、完全壟斷的含義及其特征二、需求曲線、邊際收益、需求彈性三、完全壟斷企業(yè)的利潤最大化行為四、完全壟斷市場上廠商的短期均衡條件五、完全壟斷市場上廠商的長期均衡六、完全壟斷市場上廠商的價格歧視與壟斷利潤七、對完全壟斷市場的評價第四節(jié) 壟斷競爭市場上的廠商均衡一、壟斷競爭的含義與特征二、壟斷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三、壟斷競爭市場上的廠商均衡四、壟斷競爭企業(yè)的長期均衡五、產品變異對廠商均衡的影響六、壟斷競爭市場的效率評價第五節(jié) 寡頭壟斷市場上的廠商均衡一、寡頭壟斷市場二、寡頭壟斷市場上的產量決定三、卡特爾模型四、寡頭壟斷的價格制定五、對寡頭市場的評價思考題第八章 分配理論第一節(jié) 生產要素的需求一、生產要素需求特點二、生產要素需求變動的影響因素三、完全競爭產品市場中的要素需求四、不完全競爭產品市場中的要素需求第二節(jié) 生產要素的供給和均衡價格的決定一、完全競爭要素市場的生產要素供給二、不完全競爭要素市場的生產要素供給第二節(jié) 勞動價格--工資一、工資二、完全競爭市場上的工資決定三、不完全競爭市場上的工資決定第四節(jié) 資本的價格--利息一、利息與利率二、利率的決定二、利息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的作用第五節(jié) 地租理論一、地租的性質二、地租的決定三、準地租與經濟租第六節(jié) 利潤理論一、正常利潤二、超額利潤第七節(jié) 社會收入分配一、洛倫斯曲線與基尼系數二、平等與效率三、社會分配政策思考題第九章 微觀經濟政策第一節(jié) 外部性一、外部性二、對付外部性的政策措施第二節(jié) 公共物品一、公共物品二、公共物品的需求與供給三、成本-收益分析第三節(jié) 產業(yè)政策一、廠商生產中的社會問題二、對廠商生產活動的限制三、國有化政策第四節(jié) 壟斷和反壟斷政策一、壟斷的危害二、反托拉斯法三、自然壟斷和政府的管制第五節(jié) 不完全信息一、信息完全和不完全二、不完全信息與市場失靈思考題第三篇 宏觀經濟學第十章 國民收入核算第一節(jié) 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一、國民生產總值(GNP)二、國民收入核算的其他經濟總量三、國民經濟中基本總量的關系四、國民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五、國民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的名義和實際總量六、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第二節(jié) 國民生產總值核算方法一、收入法二、支出法第三節(jié) 國民收入流量循環(huán)模型一、總需求與總供給二、兩部門經濟循環(huán)模型三、三部門經濟循環(huán)模型四、四部門經濟循環(huán)模型思考題第十一章 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第一節(jié) 簡單的國民收入決定模型一、總需求的構成二、總需求與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三、消費函數與均衡的國民收入四、總需求和儲蓄與國民收入水平的變動五、乘數理論第二節(jié) 總需求分析(二):IS-LM模型一、貨幣的性質和形態(tài)二、銀行創(chuàng)造貨幣的機制三、貨幣的需求四、物品市場的均衡和IS曲線五、貨幣市場的均衡和LM曲線六、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IS-LM模型第三節(jié) 總需求與總供給模型一、總需求曲線二、總供給曲線三、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均衡思考題第十二章 消費與儲蓄第一節(jié) 消費一、消費的含義二、消費的分類三、消費結構四、消費函數第二節(jié) 影響消費的因素一、文化因素二、個人及家庭因素三、經濟因素四、社會因素五、心理因素六、政治因素第三節(jié) 儲蓄一、儲蓄與儲蓄函數二、儲蓄的種類三、影響儲蓄的因素四、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的關系第四節(jié) 現代消費理論一、相對收入假說二、持久收入假說三、生命周期假說思考題第十三章 投資理論第一節(jié) 投資一、投資的含義二、投資的分類第二節(jié) 資本邊際效率與投資的決定一、新古典經濟學的投資理論二、資本邊際效率、投資邊際效率、利息率與投資量的決定三、投資函數第三節(jié) 加速原理與投資量的決定一、資本?產出比率二、加速原理思考題第十四章 失業(yè)與通貨膨脹理論第一節(jié) 通貨膨脹的定義與衡量一、通貨膨脹的定義二、通貨膨脹的衡量第二節(jié) 通貨膨脹的類型、效應及治理對策一、按通貨膨脹的嚴重程度分類二、根據通貨膨脹的形成原因分類三、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四、通貨膨脹的治理對策第三節(jié) 失業(yè)及其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一、失業(yè)與充分就業(yè)二、失業(yè)的分類三、失業(yè)的衡量四、失業(yè)的代價五、充分就業(yè)和自然失業(yè)第四節(jié) 失業(yè)和通貨膨脹的關系一、凱恩斯的觀點:失業(yè)與通貨膨脹會并存二、菲利浦斯曲線:失業(yè)與通貨膨脹存在交替關系三、短期菲利普斯曲線與長期菲利普斯曲線:貨幣主義與理性預期學派的觀點思考題第十五章 經濟周期理論第一節(jié) 經濟周期一、經濟周期的含義二、經濟周期階段及其特征三、經濟周期分類第二節(jié) 經濟周期理論回顧一、外生經濟周期理論二、內生經濟周期理論第三節(jié) 現代經濟周期理論一、現代經濟周期理論概況二、經濟周期的解釋第四節(jié) 實際經濟周期理論一、意外沖擊與魯濱遜經濟二、實際經濟周期理論的產生背景三、實際經濟周期理論的假設條件和基本前提四、實際經濟周期形成的原因第五節(jié) 經濟周期中利率和支出的變動一、利率的變動二、支出的變動思考題第十六章 經濟增長理論第一節(jié) 經濟增長概論一、經濟增長二、經濟增長的衡量指標三、經濟增長的源泉四、經濟增長理論的發(fā)展與現狀第二節(jié) 經濟增長模型一、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二、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三、新劍橋經濟增長模型第三節(jié) 經濟增長因素分析一、肯德里克的全要素生產率分析二、丹尼森對經濟增長因素的分析第四節(jié) 新經濟增長理論一、新經濟增長理論的研究發(fā)展的基本特點二、羅默爾的新經濟增長論三、盧卡斯新經濟增長論四、斯科特的新經濟增長論思考題第十七章 宏觀經濟政策第一節(jié) 宏觀經濟政策概況一、宏觀經濟政策目標二、政府的作用三、宏觀經濟政策工具第二節(jié) 需求管理:財政政策一、國家財政二、財政政策的主要內容與運用三、內在穩(wěn)定器四、赤字財政政策五、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六、財政政策的局限性第三節(jié) 需求管理:貨幣政策一、貨幣政策二、貨幣政策的其他傳遞機制三、貨幣政策效果分析四、貨幣政策的局限性五、貨幣主義的貨幣政策第四節(jié) 供給管理政策一、收入政策二、指數化政策三、人力政策四、經濟增長政策第五節(jié) 相機抉擇一、相機抉擇的理論依據二、相機抉擇--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三、宏觀經濟政策實施中的困難思考題第四篇 開放經濟學第十八章 開放經濟理論概述第一節(jié) 開放經濟基本理論一、開放經濟的含義二、經濟開放程度及衡量三、國際競爭關系第二節(jié) 開放經濟與經濟發(fā)展一、開放經濟的發(fā)展模式二、開放經濟戰(zhàn)略模式的選擇第三節(jié) 開放經濟理論的內容一、國際貿易理論二、國際金融理論思考題第十九章 國際貿易理論第一節(jié) 國際貿易一、國際貿易的概念二、國家貿易的分類三、國際貿易差額四、國際貿易條件五、國際貿易地理方向六、國際貿易中的知識產權貿易七、國際貿易中的服務貿易第二節(jié) 古典的國際貿易理論一、重商主義二、亞當·斯密的絕對優(yōu)勢理論三、大衛(wèi)·李嘉圖的比較優(yōu)勢理論四、機會成本優(yōu)勢理論五、要素稟賦理論第三節(jié) 現代國際貿易理論一、經濟增長與國際貿易二、技術進步與國際貿易三、需求變動與國際貿易第四節(jié) 國際貿易政策一、關稅及其影響二、進口配額及其影響三、出口補貼及其影響四、傾銷與反傾銷五、其他非關稅壁壘措施六、貿易保護主義理論第五節(jié) 國際貿易政策的實踐一、發(fā)達國家的貿易政策二、發(fā)展中國家的貿易政策三、關稅及貿易總協(xié)定四、世界貿易組織思考題第二十章 匯率理論第一節(jié) 匯率的基本理論一、外匯二、匯率理論三、匯率理論的發(fā)展歷程四、現代匯率理論五、匯率決定理論的新進展第二節(jié) 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一、國際收支狀況二、通貨膨脹程度三、非經濟因素第三節(jié) 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一、匯率的變動二、匯率的變動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三、匯率失調的代價思考題第二十一章 國際收支理論第一節(jié) 國際收支一、國際收支的概念二、理解國際收支的概念應注意的問題三、國際收支產生及發(fā)展四、國際收支與國際借貸的區(qū)別和聯系第二節(jié) 國際收支平衡表一、國際收支平衡表的概念二、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內容三、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編制原則四、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編制第三節(jié) 國際收支失衡一、國際收支的平衡二、國際收支失衡三、國際收支的差額結構四、國際收支失衡對一國經濟的影響五、國際收支失衡的調節(jié) 第四節(jié) 國際收支理論一、貿易順差論二、價格調節(jié) 理論三、國際收支彈性分析理論四、國際收支吸收分析法五、國際收支貨幣分析法六、國際收支政策配合理論七、發(fā)展中國家國際收支調節(jié) 的模式--波拉克模式八、“IS?LM”模型與“IS?LM?BP”模型思考題參考文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