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大學化學實驗

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楊州大學 等合編  頁數(shù):272  

前言

關(guān)于化學實驗的重要性和化學實驗教學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中的作用,我國老一輩化學家從他們的創(chuàng)新實踐中提出了非常精辟的論述。傅鷹教授提出:“化學是實驗的學科,只有實驗才是最高法庭?!秉S子卿教授指出:“在科研工作中,實驗在前,理論在后,實驗是最基本的。”戴安邦教授對化學實驗教學的作用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為貫徹全面的化學教育,既要由化學教學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術(shù),更須通過實驗訓練科學方法和思維,還應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品德。而化學實驗課是實施全面的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教學形式。”老一輩化學家的論述為近幾十年來化學實驗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什么是創(chuàng)新人才?創(chuàng)新人才應具備的品質(zhì)是:對科學的批判精神,能發(fā)現(xiàn)和提出重大科學問題;對科學實驗有鍥而不舍的忘我精神;對學科的濃厚興趣。而學生對化學實驗持三種不同態(tài)度:一類是實驗的被動者,這類學生不適合從事化學方面的研究工作;一類是對實驗及研究充滿激情,他們可以放棄節(jié)假日,埋頭于實驗室工作,他們的才智在實驗室中得以充分體現(xiàn),他們是“創(chuàng)新人才”的苗子;一類是對實驗既無熱情也不排斥,只是把實驗當成取得學分的手段,這類學生也許能成為合格的化學人才,但決不能成為創(chuàng)新人才。因此,對待實驗室工作的態(tài)度是創(chuàng)新人才的“試金石”,有遠見的化學教育工作者應創(chuàng)造機會讓優(yōu)秀學生脫穎而出。近三十年來,各高校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有所提高,并取得了系統(tǒng)性的認識和成果,但目前的實際情況尚不盡如人意,在人們的思想中,參加實驗教學總是排在科學研究、理論教學工作之后,更不愿把精力放在教學實驗的研究工作上。但是,以揚州大學刁國旺教授為首的教學集體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為己任,長期投入、潛心鉆研、追求創(chuàng)新,研究出一批新實驗,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化學實驗教學新體系,編寫了新的實驗教材,受到了同行的高度好評,成為江蘇省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示范區(qū)、大學化學實驗課程被評為江蘇省精品課程,刁國旺教授榮獲江蘇省教學名師,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缎戮幋髮W化學實驗》就是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全書特色鮮明:(1)全:全書收集了教學實驗214個,囊括了基礎(chǔ)綜合探究性各類實驗,可能是目前國內(nèi)收編教學實驗最多的化學實驗教科書之一,是實驗教學改革成果的結(jié)晶。(2)新:收集的實驗除了經(jīng)典的基本實驗外,相當多的實驗是新編的,有的就是作者的科研成果轉(zhuǎn)化而來,使實驗訓練接近最新的科學前沿。本教材也以全新的模式展現(xiàn)給讀者。(3)細:從實驗教學出發(fā),教材在編寫時細致周到,既為學生提供了必要的提示,也為教師在安排實驗教學上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期望《新編大學化學實驗》的出版能給我國化學實驗教學帶來新活力、增添新氣象、開創(chuàng)新局面,培養(yǎng)出更多的創(chuàng)新人才。

內(nèi)容概要

“大學化學實驗新體系系列教材”共包括四個分冊:基礎(chǔ)知識與儀器、基本操作、儀器與參數(shù)測量、綜合與探究性實驗。本書是第二分冊。    本書分為基本操作實驗、常數(shù)測定實驗、含量測定實驗、物質(zhì)性質(zhì)實驗、制備與純化實驗共五章。每個實驗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儀器及試劑、實驗步驟、注意事項、思考題、參考文獻等內(nèi)容。    本書內(nèi)容廣泛而新穎,可作為化學、化工、材料、環(huán)境、生物、制藥等專業(yè)的本科生實驗課教材,也可供從事化學實驗和科研的相關(guān)人員參考。

書籍目錄

第1章  基本操作實驗  實驗1.1  玻璃加工技術(shù)  實驗1.2  常用玻璃儀器的洗滌和干燥與溶液的粗略配制  實驗1.3  溶液的精確配制與標定  實驗1.4  熔點的測定  實驗1.5  蒸餾及沸點的測定  實驗1.6  減壓蒸餾  實驗1.7  水蒸氣蒸餾  實驗1.8  簡單分餾  實驗1.9  升華  實驗1.10  重結(jié)晶提純法第2章  常數(shù)測定實驗  實驗2.1  阿佛加德羅常數(shù)的測定  實驗2.2  摩爾氣體常數(shù)尺的測定  實驗2.3  二氯化鉛溶度積的測定  實驗2.4  CO2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測定  實驗2.5  硝酸鉀溶解度的測定和溶解度曲線的繪制  實驗2.6  化學反應焓變的測定  實驗2.7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實驗2.8  磺基水楊酸合鐵(Ⅲ)配合物的組成及其穩(wěn)定常數(shù)的測定  實驗2.9  六水合鈦配離子分裂能的測定  實驗2.10  離子交換法測定三草酸合鐵(Ⅲ)配離子的電荷  實驗2.11  化學反應平衡常數(shù)的測定  實驗2.12  pH法測定銅氨配合物的逐級穩(wěn)定常數(shù)  實驗2.13  光度法測定過氧化氫合鈦(Ⅳ)配合物的組成和穩(wěn)定常數(shù)  實驗2.14  配合物分光化學序測定  實驗2.15  分光光度法測定[Fe(SCN)]2+的穩(wěn)定常數(shù)第3章  含量測定實驗  實驗3.1  有機酸含量分析  實驗3.2  混合堿含量的測定  實驗3.3  工業(yè)用水總硬度的測定  實驗3.4  過氧化氫含量的測定  實驗3.5  工業(yè)鐵礦石中鐵含量的測定  實驗3.6  間接碘量法測定膽礬中銅的含量  實驗3.7  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測定(莫爾法)  實驗3.8  氯化鋇中鋇含量的測定  實驗3.9  合金鋼中鎳的測定  實驗3.10  鄰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測定微量鐵  實驗3.11  硫酸銨化肥中氮含量的測定  實驗3.12  鉍、鉛混合液中鉍、鉛的連續(xù)滴定  實驗3.13  硼酸含量的測定  實驗3.14  水果糖中還原糖的測定  實驗3.15  餅干中NaHCO3、Na2CO3含量的測定  實驗3.16  食用醋中乙酸含量和植物油酸值測定  實驗3.17  水中化學需氧量(COD)的測定  實驗3.18  明礬中鋁含量的測定  實驗3.19  直接碘量法測定抗壞血酸的含量第4章  物質(zhì)性質(zhì)實驗  實驗4.1  電離平衡與沉淀平衡  實驗4.2  氧化還原反應  實驗4.3  氧和硫的性質(zhì)  實驗4.4  氮和磷的性質(zhì)  實驗4.5  鹵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  實驗4.6  堿金屬和堿土金屬的性質(zhì)  實驗4.7  ds區(qū)元素(銅、銀、鋅、鎘、汞)的性質(zhì)  實驗4.8  鐵、鈷、鎳的性質(zhì)  實驗4.9  鈦、釩、鉻、錳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實驗  實驗4.10  碳、硅、硼  實驗4.11  鋁、錫、鉛  實驗4.12  砷、銻、鉍  實驗4.13  配合物的生成與性質(zhì)  實驗4.14  常見無機陽離子的分離與鑒別  實驗4.15  常見無機陰離子的分離與鑒別  實驗4.16  電解和電鍍  實驗4.17  有機化合物元素定性分析  實驗4.18  烷烴、烯烴、炔烴的制備和性質(zhì)  實驗4.19  芳香烴的性質(zhì)  實驗4.20  醇、酚和醚的性質(zhì)  實驗4.21  醛和酮的性質(zhì)  實驗4.22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質(zhì)  實驗4.23  含氮化合物的性質(zhì)  實驗4.24  蛋白質(zhì)的性質(zhì)  實驗4.25  糖的性質(zhì)——旋光儀和顯微鏡的使用第5章  制備與純化實驗  實驗5.1  物質(zhì)的分離和提純——KNO3的制備  實驗5.2  由粗食鹽制備試劑級氯化鈉  實驗5.3  由鈦鐵礦制取二氧化鈦  實驗5.4  四碘化錫的制備  實驗5.5  硫代硫酸鈉的制備  實驗5.6  鋅鋇白的制備  實驗5.7  由孔雀石制備五水硫酸銅并測定其結(jié)晶水  實驗5.8  硫酸亞鐵銨的制備  實驗5.9  堿式碳酸銅[Cu2(OH)2CO3]的制備  實驗5.10  三草酸合鐵(Ⅲ)酸鉀的合成和組成測定  實驗5.11  由鉻鐵礦制取重鉻酸鉀  實驗5.12  硫酸鋁鉀(明礬)的制備及單晶培養(yǎng)  實驗5.13  由軟錳礦制備高錳酸鉀(固體堿熔氧化法)  實驗5.14  廢干電池的綜合利用  實驗5.15  從鹽泥中提取七水合硫酸鎂及其含量測定  實驗5.16  過氧化鈣的制備及含量分析  實驗5.17  甲酸銅的制備  實驗5.18  碘鹽的制備及檢測  實驗5.19  偶氮苯光化異構(gòu)化反應和薄板層析  實驗5.20  正丁醚和β-萘乙醚的制備  實驗5.21  正溴丁烷的制備和折射率的測定  實驗5.22  肉桂酸的合成  實驗5.23  鄰氯苯甲酸的制備  實驗5.24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備  實驗5.25  苯乙酮的制備——傅-克反應實驗  實驗5.26  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制備  實驗5.27  鄰硝基苯酚和對硝基苯酚的制備  實驗5.28  叔戊醇的合成——格氏反應  實驗5.29  雙酚A的制備  實驗5.30  十二烷基硫酸銨的制備  實驗5.31  二苯脲的制備  實驗5.32  水楊醛氨基酸Shiff堿的制備  實驗5.33  對羥基苯甲腈的制備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常有沸點較低的液體先蒸出,這部分餾液稱為“前餾分”或“餾頭”。前餾分蒸完,溫度趨于穩(wěn)定后,蒸出的就是較純的物質(zhì),這時應更換另一個潔凈的接收瓶接收,記下這部分液體開始餾出時和最后一滴時溫度計的讀數(shù),即是該餾分的沸程(沸點范圍)。一般液體中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高沸點雜質(zhì),在所需要的餾分蒸出后,若再繼續(xù)升高加熱溫度,溫度計的讀數(shù)會顯著升高;若維持原來的加熱溫度,就不會再有餾液蒸出,溫度會突然下降。這時就應停止蒸餾。即使雜質(zhì)含量極少,也不能蒸干,以免燒瓶破裂及發(fā)生其他意外事故。(5)拆除儀器蒸餾完畢,應先降低電壓至零,撤去電源,當燒瓶中不沸騰時關(guān)閉水閥,停止通水,拆下儀器。拆除儀器的順序和裝配的順序相反,先取下接收器,然后拆下接液管、冷凝管、溫度計、蒸餾頭和燒瓶等。液體的沸程可代表它的純度。純粹的液體沸程一般不超過1~2℃,寸于合成實驗的產(chǎn)品,因大部分是從混合物中采用蒸餾法提純,由于蒸留方法的分離能力有限,故在普通有機合成實驗中收集的沸程較寬。

編輯推薦

《新編大學化學實驗(2):基本操作》:大學化學實驗新體系系列教材。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新編大學化學實驗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很基礎(chǔ),也很專業(yè),還沒看完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