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揚州大學 等合編 頁數(shù):147
前言
本書為《大學化學實驗新體系系列教材》叢書的第四分冊,是在原揚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大學化學實驗——綜合和探索性實驗》講義 的基礎上,聯(lián)合其他兄弟院校經(jīng)過修改、增加和充實編寫而成的。本書可用作綜合性大學化學、化工、環(huán)境科學、生物化學、醫(yī)學等專業(yè)的基礎實驗教材,亦可供其他大專院校從事化學實驗工作的有關人員參考。 教育部化學與化工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制訂的化學本科專業(yè)基本教學內容中明確指出,化學本科專業(yè)基礎課教學應著力培養(yǎng)具有寬廣知識基礎和基本技能,能夠適應未來發(fā)展需要的專業(yè)人才。教學的基本內容應著眼于為學生今后發(fā)展奠定基礎,努力達到本科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基礎的,前沿的),更要傳授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科學品質,使學生具備潛在的發(fā)展能力和基礎(繼續(xù)學習的能力,表述和應用知識的能力,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知識的能力)。 本冊教材正是基于此要求,在基礎實驗訓練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綜合實驗和探究性實驗的能力。 實驗內容以“物質的制備——分離分析——性質與結構表征”為主線,將先期大學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訓練、物質合成實驗、儀器分析實驗等多項實驗內容融合在新的綜合化學實驗體系中,在實驗中大量使用大型現(xiàn)代分析儀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實驗效果,盡量避免舊教學體系中相似實驗的重復安排,提高實驗教學效率。
內容概要
《大學化學實驗新體系系列教材》共包括四個分冊:基礎知識與儀器、基本操作、儀器與參數(shù)測量、綜合與探究。本書是第四分冊。 本書在化學一級學科的基礎上安排實驗內容,共包括62個實驗,每個實驗都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二級學科,其中綜合性實驗48個、探究性實驗14個,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緯鴥热輳V泛而新穎,可作為化學、化工、材料、環(huán)境、生物、制藥等專業(yè)的本科生實驗教材,也可供從事化學實驗和科研的相關人員參考。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綜合性實驗 實驗1.1 4A分子篩的合成及吸水性能測定 實驗1.2 naTios納米粉的溶膠-凝膠法制備及其表征 實驗1.3 聚苯胺-葡萄糖生物傳感器的制備與表征 實驗1.4 微乳液中反式1,2-二苯乙烯的光異構化反應 實驗1.5 聚砜鏈段的可控聚合及黏度分子量的測定 實驗1.6 2,6-吡啶二甲醛的合成與結構表征 實驗1.7 酸性橙Ⅱ的合成及其染色實驗 實驗1.8 多步反應制備2-硝基-1,3-苯二酚及其比移值的測定 實驗1.9 多步反應制備環(huán)戊酮及其折射率的測定 實驗1.10 Sonogashira偶聯(lián)反應 實驗1.11 二氯二茂鈦的制備 實驗1.12 環(huán)己烯的制備 實驗1.13 己二酸的制備 實驗1.14 摻雜聚吡咯納米纖維的合成 實驗1.15 水楊酸摻雜合成管狀聚苯胺 實驗l.16 乙酰水楊酸的合成和紅外光譜的測定 實驗1.17 外消旋r苯乙胺的合成和拆分 實驗1.18 水楊酸甲酯(冬青油)的合成和紅外光譜測定 實驗1.19 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 實驗1.20 苯并咪唑類卡賓的合成及其在苯偶酰合成中的催化應用 實驗1.2l Biginelli反應——多組分一鍋煮反應 實驗1.22 1,3,5-三苯甲酰肼硫脲類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對陰離子的萃取研究 實驗1.23 2-(α-羥基)乙基苯并咪唑的合成及其配位能力的研究 實驗1.24 聚苯胺的化學合成與表征 實驗1.25 相轉移催化法合成7,7-二氯雙環(huán)[4.1.0]庚烷 實驗1.26 濁點萃取分離分析環(huán)境樣中苯酚 實驗1.27 β-環(huán)糊精交聯(lián)樹脂合成及分離分析微量銅 實驗1.28 手性氨基酚Betti堿的合成和拆分 實驗1.29 1,2,3,4-四氫咔唑的合成 實驗1.30 Jones試劑氧化膽固醇反應 實驗1.3l 聯(lián)苯甲酸的合成 實驗1.32 7-二乙氨基-2-乙酰基香豆素的微波合成及其光譜性能研究 實驗1.33 肉桂酸乙酯的微波輻射合成與分析 實驗1.34 乙?;F的合成、分離與表征 實驗1.35 二茂鐵基甲酰丙酮的合成 實驗1.36 烯胺酮的合成及其配位反應 實驗1.37 (三羰基)·(1,3,5-三甲基苯)合鉬的合成 實驗1.38 金屬酞菁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能測定 實驗1.39 5-亞芐基巴比妥酸的合成及結構表征 實驗1.40 納米二氧化鈦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質研究 實驗1.4l DL萘普生的制備與拆分 實驗1.42 三(8-羥基喹啉)合鐵的制備和性質 實驗1.43 1,1'-聯(lián)-2-萘酚(BINOL)的合成及拆分 實驗1.44 聯(lián)烯的合成及1H NMR譜圖表征 實驗1.45 農(nóng)藥苯磺隆的制備 實驗1.46 增塑劑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的合成 實驗1.47 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2,4-二氯苯氧乙酸的合成和含量分析 實驗1.48 Diels-Alder反應合成雙環(huán)化合物第二部分 探究性實驗 實驗2.1 菠蘿香料環(huán)己氧乙酸烯丙酯的合成 實驗2.2 抗關節(jié)炎新藥中間體3,5-二芳基吡唑啉的合成 實驗2.3 高氯酸鹽催化下的4(3H)-喹唑啉類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實驗2.4 不同形貌納米聚苯胺的合成 實驗2.5 鐵磁性導電聚苯胺納米復合物的制備和表征 實驗2.6 主客體分子復合物的合成與表征 實驗2.7 超微圓盤電極的制備及電化學表征 實驗2.8 Cm-s-Cm季銨鹽型Gemini表面活性劑的合成與性質研究 實驗2.9 表面活性劑與卵清蛋白的相互作用 實驗2.10 TiO2納米晶的合成與光催化性質 實驗2.11 SnS2納米片的合成與光催化性質 實驗2.12 二氧化硅光子晶體的制備 實驗2.13 含二茂鐵基肼基二硫代甲酸酯希夫堿及過渡金屬配合物的合成與表征 實驗2.14 殼聚糖的制備與表征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由于有機納米材料具有獨特的表面效應、量子效應及局域場效應等大結構特性,表現(xiàn)出一系列與普通多晶體和非晶體物質不同的光、電、力、磁等性能,因此有機納米材料的制備、結構以及應用前景的開發(fā),將成為21世紀材料科學研究的新熱點。然而納米材料的制備方法與手段直接影響納米材料的結構、性能及應用,所以發(fā)展高效納米材料制備技術十分重要。溶膠一凝膠(solgel)法是制備納米粉的有效方法之一。該方法的簡單原理是:鈦酸四丁酯吸收空氣或體系中的水分而逐漸水解,水解產(chǎn)物發(fā)生失水縮聚形成三維網(wǎng)絡狀凝膠,而Ba2十或Ba(OAc)2的多聚體均勻分布于網(wǎng)絡中。高溫熱處理時,溶劑揮發(fā)或灼燒一Ti一O_一Ti一多聚體與Ba(OAc)2分解產(chǎn)生的BaCO3(X射線衍射分析表明,在形成BaTiO3前有BaCO3生成),生成BaTIO3。納米粉的表征方法可以用X射線衍射(XRD)、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和比表面積測定、紅外透射光譜等方法,本實驗僅采用XRD技術。
編輯推薦
《新編大學化學實驗(4):綜合與探究》為大學化學實驗新體系系列教材之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