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何樹華,張淑瓊,何德勇 主編 頁數(shù):237
前言
《有機化學》是高等學?;瘜W、應用化學、化工、一藥學和材料化學等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專業(yè)主干課。但由于教學學時、開課年級等的限制,很難在知識的系統(tǒng)性、覆蓋面和深度上達到平衡,使學生對許多有機化學基本原理不能深刻地理解、掌握與運用。為解決這一難題,我們組織編寫了《中級有機化學》,期望通過本教材的使用,使學生對基礎有機化學中比較薄弱的部分能得到提高,能更系統(tǒng)、更深刻地理解、掌握和運用有機化學知識?! 吨屑売袡C化學》是建立在基礎課《有機化學》之上的課程,是對基礎有機化學的深化和提高,它著重論述有機化合物的命名、結構、典型反應及結構與理化性質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變化規(guī)律。全書共分十章:第一章 各類有機化合物的命名;第二章 立體化學;第三章 取代基效應;第四章 有機反應活性中間體;第五章 取代反應;第六章 加成反應;第七章 消除反應;第八章 氧化還原反應;第九章 分子重排反應;第十章 有機合成設計簡介。 本教材在編寫時參考了國內外許多文獻和專著,在此向有關作者表示誠摯的謝意,并將重要的參考文獻及專著列于書后?! ”緯木帉懞统霭娴玫搅恕伴L江師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專業(yè)教材建設專項”和“涪陵師范學院中青年學術骨干學術著作出版專項”的資助,同時也得到了長江師范學院領導及相關職能部門、化學化工學院領導及有機化學教研室同事們的支持與鼓勵,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限于編者的水平和時間,書中的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以利于再版時進行補充完善。
內容概要
本書是建立在基礎《有機化學》之上的教材,是對基礎有機化學的深化和提高。全書共十章,包括各類有機化合物的命名、立體化學、取代基效應、有機反應活性中間體、取代反應、加成反應、消去反應、氧化還原反應、分子重排反應和有機合成設計簡介等內容。每章在詳細介紹有關基本知識和內容的同時,精選了大量例題和習題,使讀者能夠更系統(tǒng)、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有機化學原理。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瘜W、應用化學、藥學、化工、生物、材料等專業(yè)高年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為高校有關專業(yè)學生系統(tǒng)復習有機化學、備考碩士研究生學習使用。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有機化合物的命名 第一節(jié) 有機化合物命名方法概述 一、化學介詞 二、命名方法分類 三、常見有機化合物的縮寫 第二節(jié) 系統(tǒng)命名法 一、系統(tǒng)命名法的基本原則 二、次序規(guī)則 三、系統(tǒng)命名法的基本步驟 第三節(jié) 幾類重要有機化合物的系統(tǒng)命名 一、烯炔 二、芳香族化合物 三、橋環(huán)化合物 四、螺環(huán)化合物 五、雜環(huán)化合物 第四節(jié) 立體異構體的命名 一、順反異構體的命名 二、旋光異構體的命名和構型的R/S標記 三、橋環(huán)化合物內/外型的標記 習題 第二章 立體化學 第一節(jié) 順反異構 一、順反異構產(chǎn)生的條件 二、順反異構的標記方法(詳見第一章 ) 三、含有CN和NN的化合物 第二節(jié) 對映異構 一、手性與對稱因素 二、構型表示方法——費歇爾(Fischer)投影式 三、對映異構體的構型標記 四、含有手性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五、環(huán)狀化合物的順反異構與對映異構 六、不含手性原子的手性分子 七、外消旋體的拆分 第三節(jié) 構象與構象分析 一、空間張力(steric strain) 二、鏈狀化合物的構象 三、環(huán)己烷衍生物的構象 四、構象效應 第四節(jié) 動態(tài)立體化學 一、立體選擇性反應 二、立體專一性反應 第五節(jié) 不對稱合成 一、以手性分子為原料的不對稱合成 二、在非手性分子中引入手性中心的不對稱合成 三、以手性分子為試劑的不對稱合成 四、手性催化劑參與的不對稱合成 習題 第三章 取代基效應 第四章 有機反應活性中間體 第五章 取代反應 第六章 加成反應 第七章 消除反應 第八章 氧化還原反應 第九章 分子重排反應 第十章 有機合成設計簡介 參考文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