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學

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于世林,苗鳳琴 編  頁數(shù):332  

前言

  本書第三版仍遵循高職高專院校對分析化學課程的要求,貫徹理論夠用為度的原則,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確?;纠碚?、基本概念、基本知識的前提下,精簡教材內(nèi)容,注重基本知識的更新,以適應高職高專教學改革的需要?! ”緯鴥?nèi)容包括化學分析法和儀器分析法兩大部分?! ≡诨瘜W分析法中,保留了第二版中的全部內(nèi)容,對文字敘述的不妥之處進行了更正;對酸堿水溶液平衡組分濃度計算中的相關計算方法和計算公式進行了認真的校核,完善了表達方式,修改了排版錯誤;在氧化還原反應及其平衡處理中,對活度系數(shù)和副反應效應系數(shù)的表達式進行了更正?! ≡趦x器分析法中,從以下幾處進行了增補或刪減:  1.在可見光吸收光譜中,對分光光度滴定法加強了闡述,刪除了分光光度計中與紫外吸收光度計重復的內(nèi)容?! ?.在紅外吸收光譜法中,增加了對傅里葉變換紅外吸收光譜儀的介紹?! ?.在原子吸收光譜法中,增加了對物理干擾及其消除的內(nèi)容。  4.在電化學分析法中,增加了對自動電位滴定儀和微量水測定儀的應用介紹?! ?.在氣相色譜分析法中,增加了對電子壓力控制系統(tǒng)、麥克雷諾茲常數(shù)評價固定液極性、毛細管柱的不同類型及電子捕獲檢測器機理的介紹?! ?.在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法中,增加了對雙柱塞往復式串聯(lián)泵、流動相黏度、離子交換色譜的固定相、抑制器的工作原理、流動相及超高效液相色譜的介紹。  7.在萃取分離方法中,增加了對液固萃取和快速溶劑萃取的介紹。  為了開拓學生學習的視野,本版增加了現(xiàn)代分析方法與分析儀器的發(fā)展趨向一章,使學生了解分析化學發(fā)展的前沿領域和分析儀器在當代的進展,以調(diào)動學生獲取新知識的積極性?! ∮捎诰幷咚剿蓿瑫腥缬胁煌字?,懇請同行及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從實用觀點出發(fā)介紹了分析化學中的化學分析法和儀器分析法兩大部分。此次修訂,在保留第二版基本內(nèi)容基礎上,重點對儀器分析法部分內(nèi)容進行了增補或刪減,并對全書的文字表達進行了完善。    全書共分十一章,化學分析法部分包括定量分析測定誤差與分析化學質(zhì)量保證,酸堿、配位、氧化還原、沉淀四大平衡的基礎理論,滴定分析法和稱量分析法;儀器分析法部分包括光譜分析法、電化學分析法、色譜分析法。此外,還介紹了定量分析中的分離方法及一般分析步驟;為拓寬學生視野,還增加了現(xiàn)代分析方法與分析儀器的發(fā)展趨向一章。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院?;ゎ惛鲗I(yè)學生的分析化學教材,也可作為理、工、農(nóng)、醫(yī)類院校非分析化學、工業(yè)分析專業(yè)師生的參考書,同時可供在職從事分析化學檢測工作的人員自學使用。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分析化學概論 第一節(jié) 分析化學的任務和作用 第二節(jié) 分析化學方法的分類 第三節(jié) 分析測定的一般過程 第四節(jié) 分析化學與化學計量學、過程分析化學 第五節(jié) 分析化學前沿與分析化學人才的培養(yǎng)第二章 法定計量單位與分析化學計算 第一節(jié) 法定計量單位與國際單位制  一、法定計量單位  二、國際單位制  三、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 第二節(jié) 定量化學分析計算  一、滴定分析法計算  二、稱量分析法計算  三、微量分析法計算 習題第三章 定量分析測定誤差與分析化學質(zhì)量保證 第一節(jié) 定量分析測定誤差  一、定量分析誤差的定義  二、誤差的分類  三、分析結(jié)果的表征——準確度、精密度 第二節(jié) 有效數(shù)字 第三節(jié) 實驗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處理及分析結(jié)果的正確表達  一、隨機誤差的正態(tài)分布與t分布  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處理方法及分析結(jié)果的正確表達 第四節(jié) 分析質(zhì)量與分析實驗室質(zhì)量控制、質(zhì)量保證  一、分析質(zhì)量  二、分析實驗室質(zhì)量控制  三、分析實驗室質(zhì)量保證 習題第四章 化學分析中的反應及平衡處理方法——副反應系數(shù)法 第一節(jié) 酸堿反應及其平衡處理  一、酸堿質(zhì)子理論  二、酸堿反應平衡常數(shù)與酸堿強度  三、酸堿水溶液平衡組分濃度的計算  四、溶液中離子平衡圖解法的應用  五、酸堿溶液的H+濃度計算  六、酸堿緩沖溶液 第二節(jié) 配位化合物反應及其平衡處理  一、配位化合物的穩(wěn)定常數(shù)  二、各級配位化合物的分布  三、副反應系數(shù) 第三節(jié) 氧化還原反應及其平衡處理  一、水溶液中的氧化還原反應和電極電位  二、條件電極電位  三、氧化還原反應的速率與反應條件的控制 第四節(jié) 沉淀反應及其平衡處理  一、條件溶度積  二、影響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第五節(jié) 非平衡狀態(tài)反應在分析測定的應用——FIA技術 習題第五章 滴定分析法 第一節(jié) 滴定分析法的條件與誤差  一、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二、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  三、容量分析儀器  四、滴定終點的確定方法  五、滴定方式 第二節(jié) 酸堿滴定法  一、酸堿滴定反應的類型  二、滴定曲線和指示劑的選擇  三、滴定可行性的判斷  四、酸堿滴定反應的強化措施  五、酸堿滴定法誤差(閱讀材料)  六、酸堿滴定法的應用 第三節(jié) 配位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及沉淀滴定法  一、配位滴定法  二、氧化還原滴定法  三、沉淀滴定法 習題第六章 稱量分析法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揮發(fā)法在分析中的應用(閱讀材料)  一、水分測定  二、灼燒失量測定  三、灰分、揮發(fā)分測定  四、不溶物、懸浮物測定  五、萃取稱量法 第三節(jié) 沉淀分析法的原理和應用  一、沉淀的類型  二、沉淀的形成原理  三、減少沉淀沾污,獲得純凈沉淀的方法  四、沉淀分析法的應用 第四節(jié) 均勻沉淀法與沉淀法在材料制備中的應用第七章 光譜分析法 第一節(jié) 可見光吸收光譜法——分光光度法  一、物質(zhì)對光的選擇性吸收與吸收光譜法  二、可見分光光度法的特點  三、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四、分光光度測定方法  五、分光光度計  六、分光光度法的誤差與提高分析結(jié)果準確度的方法 第二節(jié) 紫外吸收光譜法  一、基本原理  二、有機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譜  三、影響紫外吸收光譜的主要因素  四、紫外分光光度計簡介  五、紫外吸收光譜法的應用 第三節(jié) 紅外吸收光譜法  一、基本原理  二、有機化合物的紅外吸收光譜  三、紅外分光光度計簡介  四、紅外吸收光譜法在有機分析中的應用 第四節(jié) 原子發(fā)射光譜法  一、基本原理  二、原子發(fā)射光譜儀  三、定性分析  四、定量分析 第五節(jié) 原子吸收光譜法  一、基本原理  二、原子吸收光譜儀  三、原子吸收光譜的測量技術  四、原子吸收光譜的分析方法 思考題和習題第八章 電化學分析法 第一節(jié) 各種測量用電極  一、參比電極  二、指示電極  三、離子選擇性電極 第二節(jié) 電位分析法及其應用  一、電位分析法測定溶液的pH  二、電位分析法測定離子活度  三、電位滴定法 第三節(jié) 庫侖分析法  一、控制電位庫侖分析  二、恒電流庫侖滴定(庫侖滴定)  三、微庫侖分析法(動態(tài)庫侖分析)簡介 第四節(jié) 溶出伏安法 第五節(jié) 雙指示電極安培滴定(永停終點法) 思考題和習題第九章 色譜分析法 第一節(jié) 色譜分析法的原理及分類  一、茨維特的經(jīng)典實驗  二、色譜分析法的分離原理及特點  三、色譜分析法的分類 第二節(jié) 氣相色譜分析法  一、方法簡介  二、氣相色譜儀  三、氣相色譜固定相  四、氣相色譜檢測器  五、氣相色譜的定性及定量方法  六、氣相色譜法基本原理  七、程序升溫操作技術  八、氣相色譜分析法測定實例(閱讀材料) 第三節(jié) 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法  一、方法簡介  二、高效液相色譜儀  三、高效液相色譜檢測器  四、高效液相色譜的固定相和流動相  五、高效液相色譜的基本理論  六、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法測定實例(閱讀材料) 思考題和習題第十章 定量分析中的分離方法及一般分析步驟 第一節(jié) 定量分析中的分離方法  一、沉淀分離法  二、萃取分離法  三、離子交換分離法  四、液相色譜分離法  五、膜分離法  六、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  七、微波溶樣或微波萃取  八、超臨界流體萃取 第二節(jié)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驟  一、試樣的采集和制備  二、試樣的溶解或分解  三、干擾組分的分離  四、欲測組分定量分析方法的選擇 思考題和習題第十一章 現(xiàn)代分析方法與分析儀器的發(fā)展趨向(閱讀材料) 第一節(jié) 分析工作者的分析技能培養(yǎng) 第二節(jié) 分析方法的發(fā)展趨向 第三節(jié) 分析儀器的發(fā)展趨向  一、分析儀器分類簡介  二、分析儀器的發(fā)展趨向附錄 表一 弱酸、弱堿在水溶液中的離解常數(shù)(25℃) 表二 金屬配合物的穩(wěn)定常數(shù) 表三 金屬離子與氨羧配合劑配合物穩(wěn)定常數(shù)的對數(shù)值 表四 一些配合物滴定劑、掩蔽劑、緩沖劑陰離子的lgαL(H)值 表五 一些金屬離子的lgαM(OH)值 表六 金屬指示劑的lgαIn(H)值及金屬指示劑變色點的pM值(即pMt值) 表七 標準電極電位(φ)及一些氧化還原電對的條件電極電位(φ′) 表八 難溶化合物的活度積(Ksp)和溶度積(Ksp)(25℃) 表九 相對原子質(zhì)量表 表十 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 表十一 國際單位制的輔助單位 表十二 國際單位制中具有專門名稱的導出單位 表十三 國家選定的非國際單位制 表十四 SI詞頭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分析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化學學科的分支,它的任務是研究各種物質(zhì)化學組成的測定方法。依據(jù)分析任務要求的不同,分析化學可分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用于確定物質(zhì)由哪些元素、離子、官能團或化合物所組成;定量分析則用于測定物質(zhì)中各個組分的含量。  20世紀50年代以前,分析化學的任務主要是成分分析。即利用化學平衡的基本理論,采用濕法化學分析方法,以分析天平、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瓷坩堝和各種玻璃器皿作為分析工具,對各種礦石、金屬冶煉材料、鋼材、合金進行了大量的分析測定工作,提出了H2S系統(tǒng)定性分析法及用于定量分析的重量分析法和容量分析法,滿足了采礦、冶金、機械工業(yè)發(fā)展對成分分析的需求,并針對物質(zhì)中含有的微量或痕量組分,發(fā)展了比色分析法,以后又發(fā)展了至今仍廣泛使用的分光光度法?! ∵M入20世紀60年代以后,隨著石油化學工業(yè)、半導體、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工業(yè)的發(fā)展,以及人類對環(huán)境保護認識的提高,為了追蹤污染源和對環(huán)境污染的治理,廣泛開展了環(huán)境監(jiān)測工作。這都使分析化學面臨新的挑戰(zhàn),當時已經(jīng)建立的許多成熟的成分分析化學方法,已不能滿足工業(yè)生產(chǎn)和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從而迅速促使儀器分析方法的不斷涌現(xiàn)。儀器分析方法是依據(jù)物理學(如光學、電學、磁學、熱學、質(zhì)譜學等)、物理化學(如色譜學)、生物化學(如鎖匙絡合物的親和原理)、數(shù)學和計算機科學(如數(shù)理統(tǒng)計、化學計量學等)的基本原理,建立的各種組分或化合物的快速、靈敏、準確的測定方法。由儀器分析方法測定的數(shù)據(jù)不僅可滿足成分分析的需要,還可提供化合物中不同原子排布及相互關聯(lián)的分子結(jié)構(gòu)信息;對半導體或超純物質(zhì)(純度大于99.9 99/6)可進行表面、微區(qū)分析,以研究納米(1nm一1-9m)尺寸粒子的導電行為;對環(huán)境污染物可進行價態(tài)和形態(tài)分析,來判斷它們的生理作用、生態(tài)效應和環(huán)境行為,特別是對人體健康產(chǎn)生的影響?! ?0世紀分析化學獲得了巨大的進展,它由成分分析擴展到結(jié)構(gòu)分析、表面和微區(qū)分析、價態(tài)和形態(tài)分析。分析化學吸取了當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就,利用物質(zhì)一切可以利用的性質(zhì),建立了對不同物質(zhì)進行表征測量的新技術、新方法、新領域?!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分析化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理論部分少一點
  •   初步學習用,還行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