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分析與檢測技術

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化學工業(yè)  作者:謝增鴻 編  頁數(shù):233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的編寫是在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食品安全關鍵技術應用的綜合示范(2001BA804A26)、“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畜禽及其制品安全生產(chǎn)的質量控制技術研究(2006BAK02A21)、福建省科技廳重點項目——食品中重要激素殘留的整體柱電色譜-電化學檢測技術研究(2007Y0022)等項目的資助下完成。該書詳細收集、分類和梳理了國內(nèi)外有關食品安全問題和關鍵監(jiān)測技術的研究,從農(nóng)藥污染監(jiān)控、獸藥污染監(jiān)控、毒素殘留分析、食品添加劑分析等多方面入手,系統(tǒng)闡述了當前食品安全存在的危害因素和相關領域監(jiān)測技術的發(fā)展及趨勢,力求與實際食品安全分析應用相結合,為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部門、檢驗部門、食品生產(chǎn)加工企業(yè)以及其他食品安全從業(yè)者提供相關的理論基礎和技術參考,也希望能夠為相關部門食品安全質量控制提供有益的技術借鑒。    本書可應用于輕工、農(nóng)業(yè)、醫(yī)學、環(huán)境保護、化工等行業(yè),適合教學、科研、技術管理及生產(chǎn)等領域的工作人員使用;對需要了解食品中不安全物質的特性及檢測和防護技術的廣大讀者,也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食品安全定義  第二節(jié)  食品安全危害的種類    一、生物性危害    二、化學性危害    三、物理性危害    四、轉基因食品的危害  第三節(jié)  現(xiàn)狀分析與面臨的挑戰(zhàn)    一、國際食品安全形勢    二、國內(nèi)食品安全的主要問題    三、研究進展與挑戰(zhàn)  第四節(jié)  關鍵技術研究與綜合示范  參考文獻第二章  農(nóng)藥污染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農(nóng)藥殘留的有關概念    二、農(nóng)藥的分類    三、各類農(nóng)藥簡介  第二節(jié)  食品中農(nóng)藥殘留的來源與途徑    一、農(nóng)藥的富集和殘留    二、食品中農(nóng)藥殘留來源與途徑  第三節(jié)  食品中農(nóng)藥殘留毒性與限量    一、農(nóng)藥殘留的毒性與危害    二、農(nóng)藥殘留限量標準  第四節(jié)  控制食品中農(nóng)藥殘留的措施  參考文獻第三章  獸藥污染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國內(nèi)外動物性食品安全問題的現(xiàn)狀    二、獸藥殘留的相關概念及獸藥殘留的種類  第二節(jié)  食品中獸藥殘留的原因、來源與途徑    一、產(chǎn)生獸藥殘留的主要原因    二、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殘留的主要來源和途徑  第三節(jié)  食品中獸藥殘留毒性與限量    一、獸藥殘留的危害    二、獸藥殘留的毒性與限量  第四節(jié)  控制食品中獸藥殘留的措施    一、獸藥殘留的控制    二、避免獸藥殘留的措施  參考文獻第四章  毒素殘留管理  第一節(jié)  細菌毒素    一、食品中細菌污染的途徑    二、細菌污染對食品的危害    三、食品中常見的污染細菌  第二節(jié)  真菌毒素    一、真菌毒素的種類    二、真菌毒素生長環(huán)境及其食物中毒特點    三、防止真菌毒素污染的措施    四、食品中典型的真菌毒素  第三節(jié)  河豚毒素    一、來源與分布    二、結構與性質    三、毒性    四、生物活性    五、中毒癥狀    六、致病機理    七、救治    八、防治措施  第四節(jié)  藻類毒素    一、麻痹性貝類毒素    二、腹瀉性貝類毒素    三、神經(jīng)性貝類毒素    四、記憶喪失性貝類毒素    五、西加魚毒  參考文獻第五章  食品添加劑的用途與毒性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食品添加劑的定義    二、食品添加劑的分類  第二節(jié)  我國的食品添加劑存在的問題和發(fā)展方向    一、存在的問題    二、發(fā)展方向    三、控制措施  參考文獻第六章  農(nóng)藥殘留檢測與樣品前處理技術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理化分析法    二、生物分析法  第二節(jié)  常用的農(nóng)藥殘留分析樣品前處理技術    一、提取方法    二、凈化方法    三、濃縮方法    四、新發(fā)展的樣品前處理技術  第三節(jié)  目前中國農(nóng)藥殘留分析常用的檢測技術    一、色譜技術    二、電化學方法  第四節(jié)  農(nóng)藥殘留量檢測新技術    一、超臨界流體色譜    二、毛細管電泳聯(lián)用技術    三、其他色譜分析新技術    四、免疫分析技術    五、直接光譜分析技術    六、傳感器技術    七、酶抑制技術  參考文獻第七章  獸藥殘留檢測技術  第一節(jié)  樣品前處理與常用檢測方法    一、樣品前處理技術    二、衍生化技術    三、獸藥殘留分析方法    四、實用方法舉例  第二節(jié)  獸藥殘留檢測新技術    一、CharmⅡ檢測    二、分子印跡技術  參考文獻第八章  生物毒素的分析技術  第一節(jié)  細菌內(nèi)毒素的分析    一、家兔檢測法    二、氣相色譜和質譜聯(lián)用檢測方法    三、《中國藥典》(年版)細菌內(nèi)毒素檢查法  第二節(jié)  真菌毒素的分析    一、提取    二、分離純化    三、測定  第三節(jié)  河豚毒素的分析    一、生物測定法    二、免疫化學測定法    三、理化分析法  第四節(jié)  貝類毒素的分析    一、生物檢測法    二、免疫分析法    三、受體結合檢測法    四、細胞毒性/細胞培養(yǎng)檢測法    五、化學分析法    六、貝類毒素測定的標準方法  參考文獻 第九章  食品添加劑的檢測  第一節(jié)  食品添加劑的檢測方法進展    一、防腐劑和甜味劑的檢測    二、著色劑(色素)的檢測    三、抗氧化劑的檢測    四、香料的檢測    五、增味劑的檢測    六、其他食品添加劑的檢測  第二節(jié)  測定方法示例    一、液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檢測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鈉    二、離子對反相HPLC法同時測定糖精鈉和種防腐劑    三、氣相色譜法測定食品中山梨酸和苯甲酸的含量    四、淋洗液發(fā)生器離子色譜抑制電導法測定種甜味劑    五、食品中種合成色素HPLC測定方法    六、季銨濾柱-HPLC法同時測定食品中種合成色素    七、油脂中種抗氧化劑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分離和測定    八、毛細管氣相色譜法測定食品中多種抗氧化劑殘留    九、′-肌苷酸二鈉和′-鳥苷酸二鈉的離子色譜法測定    十、單柱離子色譜法同時分析食品中酸度調節(jié)劑和無機陰離子    十一、HPLC法同時測定食品中酒石酸、蘋果酸、乳酸、乙酸、檸檬酸、延胡索酸、琥珀酸    十二、高效毛細管電泳法短時內(nèi)同時測咖啡因、山梨酸、苯甲酸、糖精的含量    十三、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種常見食品添加劑    十四、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醬油或飲料中的種防腐劑和種甜味劑    十五、膠束電動毛細管色譜法同時測定食品飲料中的種添加劑    十六、毛細管電泳法分離測定食品中的山梨酸、苯甲酸、糖精  參考文獻第十章  毛細管電色譜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  第一節(jié)  CEC聯(lián)用技術    一、pCEC-AD聯(lián)用技術    二、pCEC-CL聯(lián)用技術    三、pCEC-ECL聯(lián)用技術  第二節(jié)  pCEC在食品安全中的應用    一、pCEC分析獸藥殘留    二、pCEC分析農(nóng)藥殘留    三、pCEC分析食用色素殘留  參考文獻

編輯推薦

  《食品安全分析與檢測技術》共分十章,介紹了農(nóng)藥污染、獸藥污染、毒素殘留管理、食品添加劑的用途與毒性、農(nóng)藥殘留檢測與樣品前處理技術、獸藥殘留檢測技術、生物毒素的分析技術、食品添加劑的分析以及毛細管電色譜技術在食品安全中的應用等內(nèi)容,同時對影響食品安全性的各種因素及食品污染物的限量標準和檢測方法等進行了介紹,力求與實際食品安全分析應用相結合,為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部門、檢驗部門、食品生產(chǎn)加工企業(yè)以及其他食品安全從業(yè)者提供相關的理論基礎和技術參考,也希望能夠為相關部門食品安全質量控制提供有益的技術借鑒。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食品安全分析與檢測技術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很不錯的書,但就是書頁有些破損了
  •   現(xiàn)在的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我們這些研究食品中有害物質殘留檢測的也卯足了勁進行研究。這本書介紹了農(nóng)獸藥殘留、食品添加劑、毒素的相關特性,其次是食品安全中常用的檢測方法。語言通俗易懂,內(nèi)容全面、分類清晰。是找尋研究思路與研究目的與意義-即研究初期適合的一本專業(yè)書,有綜述的效果。挑選我需要的部分瀏覽,物質介紹的各要素均具備,具體的深入了解需要差更多的資料文獻,這是一塊打開研究大門的敲門磚。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