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0 出版社: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彭兵,肖風亮,李翔宇 編著 頁數(shù):227 字數(shù):286000
前言
現(xiàn)代工業(yè)領域中,密封技術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液壓和氣壓系統(tǒng)性能得以保證的關鍵。密封失效,不僅大幅度增加了后續(xù)維修成本,還可導致致命的災難,如美國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發(fā)射爆炸等。密封技術對于機電產(chǎn)品防止“三漏”(油、水、氣),保證設備安全運行,提高性能和效率,節(jié)約能源,保護環(huán)境具有重大意義。在強調經(jīng)濟和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21世紀,密封技術的重要性尤為凸顯,因此世界各國均高度重視密封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最近二十年來,密封技術在許多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隨著流體潤滑理論、彈性力學、有限元方法和計算機模擬技術的發(fā)展,密封機理也在不斷獲得新的突破,理論的進展有力地推動密封產(chǎn)品的開發(fā),新型密封裝置逐步取代傳統(tǒng)密封結構。在材料學方面更多新型結構材料和高分子合金材料將取代傳統(tǒng)材料,滿足日趨苛刻的工況條件。為了適應形式的要求,反映最新的密封技術進展,我們編寫了本書。本書是一本橡膠密封制品設計及加工方面的專著。其特點在于:側重介紹常規(guī)的橡膠密封制品;既有理論介紹,又著重實際的設計和加工技術;側重介紹最新的技術進展,對于常規(guī)的橡膠加工方法從略處理;給出了大量的產(chǎn)品結構、模具設計實例及配方實例。本書共分8章,首先介紹了橡膠密封技術的發(fā)展史及未來的發(fā)展方向;詳細闡述了橡膠O形圈、Y形圈、防塵圈、墊片、夾布組合V形圈、旋轉軸唇形密封圈、組合密封及水封的密封原理、產(chǎn)品及模具結構、橡膠材料的配合、加工技術;并列舉了大量的配方實例及制品的加工制造實例。在本書編寫過程中,高級工程師胡澤華做了大量的組織工作,并對產(chǎn)品結構部分進行了審校;密封研究所內(nèi)多位從事密封制品研發(fā)設計及材料設計的教授級高工提出了許多中肯的修改意見。編者在此謹致衷心的感謝。本書各章節(jié)主要編寫人員為:方麗娟(2.1~2.4及8.4.6)、向宇(2.5~2.7)、曾軍林(3.1~3.3及4.1~4.3)、邱召佩(5.1~5.6及8.4.2)、李翔宇(6.1~6.2、7.1~7.3、8.1~8.4.1)、駱瑞靜(8.4.3~8.4.5),其余部分由彭兵、肖風亮編寫。全書由彭兵和肖風亮共同完成修改和定稿。由于橡膠密封制品的復雜性,加上編者理論能力及實踐經(jīng)驗的不足,本書中難免會存在不妥之處,敬請專家、讀者批評指正。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以常用橡膠密封制品為主線,介紹了O形圈、防塵圈、Y形圈、組合密封及水封、墊片、夾布組合V形圈、旋轉軸唇形密封圈的密封原理,產(chǎn)品結構,模具結構,配方與性能,加工方法等。書中列舉了大量的配方實例及制品的加工制造實例,注重技術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本書可供從事橡膠密封制品研發(fā)、設計、生產(chǎn)的工程技術人員使用;也可供橡膠科研人員及高校有關專業(yè)師生參考。
書籍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密封技術發(fā)展史 1.2 密封制品分類 1.3 密封制品發(fā)展方向 1.3.1 密封技術面臨的問題 1.3.2 橡膠密封材料發(fā)展動向 1.3.3 產(chǎn)品結構的發(fā)展 1.3.4 制造裝備及檢測儀器的發(fā)展 1.4 常用橡膠材料性能 1.4.1 氯丁橡膠 1.4.2 丁腈橡膠 1.4.3 氫化丁腈橡膠 1.4.4 硅橡膠 1.4.5 乙丙橡膠 1.4.6 乙烯?丙烯酸酯橡膠(AEM) 1.4.7 氟橡膠 第2章 O形圈 2.1?。闲稳Ω攀? 2.1.1 O形圈類型 2.1.2 O形圈特點 2.1.3 O形圈密封原理 2.1.4 O形圈選用時的考慮因素 2.1.5 O形圈擋圈、溝槽設計 2.2 O形圈模具設計 2.2.1 180°分型單腔模具設計 2.2.2 180°分型多腔模模具設計 2.2.3 180°分型面O形圈模具設計 2.3 X形圈 2.3.1 X形圈概述和特點 2.3.2 X形圈模具設計 2.4 O形圈配方及性能 2.4.1 O形圈膠料配方設計 2.4.2 實用O形圈膠料配方舉例 2.5 O形圈生產(chǎn)工藝 2.5.1 混煉膠加工 2.5.2 半成品制備 2.5.3 硫化 2.5.4 修邊 2.6 O形橡膠密封圈的質量控制 2.6.1 混煉膠質量的檢驗 2.6.2 O形密封圈成品的檢驗 2.7 全氟(FFKM)O形圈 2.7.1 全氟O形圈的溝槽設計 2.7.2 全氟O形圈的安裝 2.7.3 其他要素 第3章 Y形圈 3.1 Y形圈概述 3.1.1 Y形圈的特點 3.1.2 Y形圈的密封原理 3.1.3 Y形圈的分類 3.1.4 Y形圈的性能及影響因素 3.1.5 Y形圈安裝注意事項 3.2 Y形圈結構設計及主要參數(shù) 3.2.1 孔用Y形圈 3.2.2 軸用Y形圈 3.2.3 等高Y形圈 3.3 Y形圈模具設計 3.4 Y形圈配方及性能 3.4.1 混煉型聚氨酯Y形圈 3.4.2 NBR橡膠Y形圈 3.4.3 氟橡膠Y形圈 3.5 高硬度橡塑共混Y形圈制造 3.5.1 NBR/POM高硬度Y形圈 3.5.2 NBR/PVC高硬度Y形圈 3.6 啤酒灌裝線用氟橡膠Y形圈 3.6.1 工況 3.6.2 模具設計方案 3.6.3 材料設計方案 3.6.4 產(chǎn)品制造工藝 第4章 防塵密封圈 第5章 水封及組合密封 第6章 墊片密封 第7章 夾布組合V形圈 第8章 旋轉軸唇形密封圈 附錄 橡膠與介質相容性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1章 緒論1.1 密封技術發(fā)展史密封技術現(xiàn)已成為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其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愈來愈明顯。早在15世紀,Leona rd do Vinci就用有彈性的材料為當時的提水機制作了“密封件”。這種“密封件”一直沿用到1700年前的阿基米德時代,那時的提水機內(nèi)又加入了一種皮制密封襯墊?,F(xiàn)在這種皮制密封件已經(jīng)很少見了,它僅應用在某些特殊的場合。工業(yè)上用彈性材料制作密封件始于19世紀初。1856年一種用彈性材料做成的圓圈用于蒸汽機上。類似的密封技術被載入1886年的法國專利,還用到了流體泵上。對此類圓圈做進一步的研究開發(fā)和應用是由丹麥的發(fā)明家和機械制造家NieIs A.Ch ristensen完成的。他1926~1933年在美國的MidIand Steel,GoodYea r及ACME公司工作期間,設計了液壓缸和與之相配套的密封系統(tǒng),該技術于1930年公開發(fā)布。1933年申請的關于液壓缸的圓圈狀密封件獲得了1938年頒發(fā)的大獎。然而在實際應用中這種圓形圈(即○形圈)很快就顯示了其在動密封中的局限性。由此引發(fā)了有截面形狀,且被裝入溝槽中以防止其移動的密封件的研制和發(fā)展。一個很好的例子是1940年DougIas公司的“三角形密封件”。這種形狀的密封件在當時的航空工業(yè)上獲得了廣泛的應用。而且至今它還對那些要求在低溫下具有高度安全性和高壽命的密封件的設計有著相當大的影響。
編輯推薦
《橡膠密封制品》是橡膠密封制品行業(yè)唯一的一本實用技術圖書。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