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0 出版社: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大科技》雜志社 組織編寫 頁數(shù):20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以波瀾起伏的生命進化歷史為主線,依次介紹了生命如何在地球上誕生、地球早期生命的興衰、恐龍的盛衰、現(xiàn)代哺乳動物的出現(xiàn)、人類的誕生和擴散,以及生物界和人類未來的進化前景;本書還以生命進化歷史為背景,對進化論學說逐步展開討論,揭示了生物進化的科學奧秘。 本書可作為青少年及廣大讀者學習有關(guān)生命進化的參考書,通過閱讀本書可以學到有趣的生物進化知識,了解生命發(fā)展的秘密。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物種起源——石破天驚的進化思想 傳奇的環(huán)球航海旅行 群島上的鳥喙 生物進化的奧秘 達爾文之前的生物進化思想 拖延,直到華萊士出現(xiàn) 《物種起源》掀起頭腦風暴 知識鏈接 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加拉帕戈斯群島 環(huán)球航行中的沖突 讓·拉馬克:生不逢時的悲劇性科學家 達爾文為什么拖延發(fā)表進化論學說 進化的十大奇跡第二章 千古化石——凝固在石頭中的生命 恐怖巨人是真是假 生物怎樣變成化石 我發(fā)現(xiàn)的化石值多少錢 化石的用途 揭示進化的秘密 知識鏈接 最初生命的印跡 化石之戰(zhàn) 石油時代 化石收藏家——瑪麗·安寧第三章 揚帆起錨——吹響進化的號角 神話時代 有機濃湯中的左右手之謎 難道我們都是外星人 深海熱泉:生命桃花源 女媧的黏土生命 細胞祖師 傳播生命——凡爾納噴射 假如地球上沒有生命 生命與地球協(xié)同進化 知識鏈接 圣經(jīng)中的創(chuàng)世紀傳說 獲取生命建造材料 海底熱泉中的生命 病毒裝配生命 形成生命需要幾個基因第四章 九死一生——地球早期生物的興衰 藍藻——細菌王朝 伊迪卡拉動物王國 頁巖上的軟體印痕 五億年前的云南澄江動物 進化就是變速跑 知識鏈接 建立一個地球新朝代 為什么會有寒武大爆發(fā) 五億年前的兩位動物明星第五章 殺死恐龍——地球霸主的驚天慘案 誰是恐龍 恐龍自立門戶 恐龍家族巡禮 滅頂之災(zāi) 誰向恐龍扣響扳機 1.6億年前的撞擊 成也隕石,敗也隕石 假如恐龍沒有絕滅 幸者生存 恐龍的后裔 知識鏈接 堅硬的雞蛋 恐龍胃口有多大 恐龍的親戚 恐龍也得過癌癥 恐龍吃草之謎第六章 我型我秀——哺乳動物的崛起 踏著恐龍的尸骨崛起 大如水牛的老鼠 柯普規(guī)則 倒下的都是最龐大者 進化成功的標準是什么 知識鏈接 哺乳動物竟食恐龍 人鼠原來是“兄弟” 大象水中游 牛馬難分第七章 走出非洲——邁向世界的人類 人??!認識你自己 人,兩足行走的猿 奔跑讓人類進化 人類祖先的奮斗史 裂谷西邊的故事 智人干掉了直立人 走出非洲,走向世界 我們只是一條樹枝 知識鏈接 人類祖先可能是魚 弓箭激發(fā)了第一次人口膨脹 為什么可以通過線粒體了解生物進化 文化起源的“老祖母假說” 人類并無種族之分第八章 人類2.0版——急速進化造就魔鬼 定制一個健康寶寶 生個孩子不需要父母操心 一只“惡魔”般的小羊 克隆人沖擊家庭和倫理 有了克隆人,人權(quán)該從何時計算 克隆人叫板自然進化 克隆人也許并不可怕 知識鏈接 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 鮮美的克隆牛肉 和愛因斯坦擁有相同基因 人種消失:我們都將同質(zhì)化第九章 何去何從——人類進化前途未卜 長壽社會的麻煩 超人的出現(xiàn) “未來人”什么樣 逐步淘汰人體零件 改造人體,從眼睛開始 從人機混血兒到電子靈魂人 放棄身體,只留下意識 知識鏈接 世界末日后的幸存者 本領(lǐng)神奇的“虛擬人”第十章 王者歸來——人類之后的地球主人 世界將由兩個物種統(tǒng)治 魚類可能成為地球新統(tǒng)治者 老鼠:未來的地球霸主 老鼠的詐術(shù) 人鼠大戰(zhàn) 人類之后的動物進化 未來地球,誰將主宰 未來的太陽系動物 知識鏈接 人類變成外星種族
章節(jié)摘錄
第二章 千古化石——凝固在石頭中的生命 生物怎樣變成化石 化石其實就是生物的遺骸或遺物,那些生物生活在遠古時代,生活在與目前迥然不同的條件下。當生物死去,體內(nèi)的有機物質(zhì)被礦物質(zhì)取代以后,這個死去的有機體便成為化石:它完全石化了。隨意拿起一塊菊石化石或象牙化石,你就會穿越歷史的隧道,面對數(shù)千萬甚至數(shù)億年前驚心動魄的生命史詩?! ∮梢恢换钌目铸堊兂杀鋱杂驳幕?,是相當不容易的。我們知道,普通巖石的形成,無非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巖漿從地下噴涌而出,在地表附近冷卻,形成巖漿巖;另一種是水中攜帶的物質(zhì)緩慢地沉積,在水底形成沉積巖;至于變質(zhì)巖,是前兩種巖石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改變了性質(zhì)形成的??铸埵怯袡C物所組成的,不可能直接變成石頭。假如某只恐龍打算“永垂不朽”,變成化石,它首先得找個好地方掩埋自己?! ≡诔蔀榛埃幸恍┦录仨氁l(fā)生。植物或者動物——甚至動物的足印、排泄物或蛋等——必須在其被分解或者毀壞之前,就被沉積物所掩埋。而一具完整的恐龍骨架要能被后來者發(fā)現(xiàn),也要被沉積物埋藏好。這種快速的埋藏最可能發(fā)生的地點是在水中,例如河流、湖泊以及海洋中,泥沙不斷地沉淀到底部,將所有靜靜地躺在下面的生物埋藏。因此,人們找到的海洋中的植物與動物化石記錄遠比陸上的要多,而且也更完整?! ?/pre>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大科技》雜志社推出本套叢書,目的是給讀者開啟一扇了解新世界和新理論的窗口,激發(fā)廣大讀者的科學想像力,介紹一些最新的科學理論和假說,希望能對促進中國產(chǎn)生世界級的科學家有所助力。——《大科技》雜志社 社長、總編輯 王亦軍 在中國的科普界中,本土出產(chǎn)的雜志、書籍少之又少,而精品更是鳳毛麟角。本套叢書包羅了宇宙學、地球科學和生物學中的大量前沿理論,把高深的理論用通俗、有趣的語言講述出來,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中獲得豐富的科學營養(yǎng),可謂科普領(lǐng)域的一道精品大餐?!董h(huán)球科學》(即《科學美國人》中文版)雜志社 執(zhí)行副主編 郭濤 中國的科學普及事業(yè)同世界發(fā)達國家相比,還處于追趕者的地位。幸好,現(xiàn)在的中國有一批立志于科學普及事業(yè)的人,在為科學之昌明做著扎實而細致的工作。作為一名科學作家,我與本套叢書的幾位主筆算是同一戰(zhàn)壕的同志,對他們的學識和文筆尤為欽佩,也相信這套叢書是一套內(nèi)容佳、價值高的科普力作。——科學作家、南方周末科學記者 黃永明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