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林琨智、 孫東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09-07出版) 作者:林琨智,孫東 編
前言
《金工實踐教程》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基礎課。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發(fā)展和深入,對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在認真總結多年來的教學改革經(jīng)驗的基礎上,根據(jù)教育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金工課程教學指導小組制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工程材料及機械制造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精神,考慮到多數(shù)院校現(xiàn)有的實習基地條件,以及結合我國工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和當前高校教改的實際情況,編寫了本教材。非機械類專業(yè)由于數(shù)量多、差異大,因而該教材在內容上既有一定的覆蓋面,能滿足金工實習課的基本要求,又盡可能突出重點,做到主次分明,既介紹工程材料和機械制造的基本知識,又適當兼顧本學科的基本理論和最新發(fā)展方向,使學生了解機械制造的一般過程,熟悉典型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及其所用加工設備的工作原理,了解現(xiàn)代制造技術在機械制造中的應用,在主要工種上具有獨立完成簡單零件加工制造的動手能力,對簡單零件具有初步選擇加工方法和進行工藝分析的能力,不僅注重學生獲取知識和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體現(xiàn)對學生工程素質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書中采用法定計量單位;名詞術語和工藝數(shù)據(jù)盡量采用最新標準。本書由吉林化工學院林琨智、孫東主編,各章編寫分工如下:第1章、第9章由劉金義編寫;第2章由徐學編寫;第3章、第4章由祝明威編寫;第5章、第6章由孫東編寫;第7章、第8章、第10章由接勐編寫;第11章、第12章由林琨智編寫。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吉林化工學院邵澤波教授、陳慶教授、邢萬坤教授和北華大學耿德旭教授、張志義教授的熱情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內容概要
《金工實踐教程》是根據(jù)教育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金工課程教學指導小組2008年8月制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工程材料及機械制造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非機械類)編寫的,內容包括金屬材料及鋼的熱處理、鑄造、鍛壓、焊接、切削加工基礎知識、車工、銑工、刨工、磨削、鉗工、數(shù)控加工技術和特種加工等,各章后均有復習思考題。 《金工實踐教程》可作為高等工科學校本科非機械類專業(yè)的金工實習教材,也可作為廣播電視大學、職工大學、高職及??茖W校進行金工實習或金屬工藝學教學的參考書。
書籍目錄
1 金屬材料及鋼的熱處理1.1 概述1.2 金屬材料的性能1.3 鋼與鑄鐵1.4 鋼的熱處理及熱處理方法簡介1.5 鋼鐵材料的火花鑒別復習思考題2 鑄造2.1 概述2.2 型砂2.3 手工造型和制芯2.4 機器造型2.5 合型2.6 金屬的熔煉和澆注系統(tǒng)2.7 常見的鑄造缺陷2.8 鑄造工藝及模樣結構特點2.9 特種鑄造2.10 鑄造技術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2.11 安全技術復習思考題3 鍛壓3.1 概述3.2 坯料的加熱和鍛件的冷卻3.3 自由鍛3.4 胎模鍛3.5 沖壓3.6 鍛壓技術的發(fā)展趨勢3.7 安全技術復習思考題4 焊接4.1 概述4.2 焊條電弧焊4.3 氣焊與氣割4.4 氣體保護電弧焊4.5 其他焊接方法4.6 焊接質量4.7 典型焊接結構件制造工藝簡介4.8 焊接和切割技術的新發(fā)展4.9 安全技術復習思考題5 切削加工基礎知識5.1 概述5.2 零件的技術要求5.3 刀具材料和量具5.4 切削加工技術的新發(fā)展5.5 安全技術復習思考題6 車工6.1 概述6.2 車床6.3 車刀6.4 車床附件和工件安裝6.5 車削的基本知識6.6 典型零件車削工藝簡介6.7 其他類型車床復習思考題7 銑工7.1 概述7.2 銑床7.3 銑削運動和銑削用量7.4 銑刀及其安裝7.5 銑床的附件及工件的安裝7.6 銑削工作7.7 插齒和滾齒加工復習思考題8 刨工8.1 概述8.2 牛頭刨床8.3 刨削運動和刨削用量8.4 刨刀及其安裝8.5 工件的安裝8.6 刨削工作8.7 刨削類機床復習思考題9 磨削9.1 概述9.2 磨床9.3 砂輪9.4 磨削工藝復習思考題10 鉗工10.1 概述10.2 劃線10.3 鏨削10.4 鋸削10.5 銼削10.6 鉆孔、擴孔、鉸孔和锪孔10.7 攻螺紋與套螺紋10.8 刮削10.9 裝配10.10 安全技術復習思考題11 數(shù)控加工技術11.1 概述11.2 數(shù)控車床11.3 數(shù)控銑床11.4 加工中心簡介復習思考題12 特種加工12.1 概述12.2 電火花成形與穿孔加工12.3 線切割加工12.4 超聲波加工12.5 激光加工復習思考題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1金屬材料及鋼的熱處理1.1概述在已發(fā)現(xiàn)的86種金屬元素中,人們習慣地把鐵、鉻、錳及其合金稱為黑色金屬。其余金屬稱為有色金屬。由于金屬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物理性能、化學性能及工藝性能,可采用比較簡便和經(jīng)濟的工藝方法制成零件,因此金屬材料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材料。材料的用途取決于其性能,而性能又是由內部組織結構所決定的。不同成分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內部組織,其性能也不同。同一種材料在加工中受到各種熱過程或機械過程的作用,內部組織也會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有時使材料取得所需要的性能,發(fā)掘出材料的潛能,有時會造成不利于后續(xù)加工或最終使用的性能,需要加以改善和糾正。材料加工除成形目的外,還有滿足使用性能的要求。熱處理就是一種穿插于加工過程中專門調整材料性能的工藝。它是在固態(tài)下對金屬材料進行不同的加熱、保溫和冷卻,使其內部組織發(fā)生不同變化后獲得所需的力學性能和工藝性能。在機械制造業(yè)中,鋼鐵是主要結構材料。鋼鐵也稱Fe-Fe3C合金材料。含碳量小于2.11%的Fe-Fe3C合金劃定為鋼,含碳量大于2.11%的Fe-Fe3C合金劃定為鑄鐵。鋼鐵以外的金屬材料稱為有色金屬及其合金。采用一定的方法可觀察到金屬材料內部組織的構成形態(tài)、尺寸大小及分布。碳鋼的成分、組織、性能間的關系如圖1-1所示。
編輯推薦
《金工實踐教程》為高等學校教材之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