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壓技術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羅大金 等 著  頁數(shù):237  

前言

  根據(jù)《國務院關于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的決定》精神和中央有關部門的指示,職業(yè)技術學校要培養(yǎng)的是生產(chǎn)、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尤其是高職院校要培養(yǎng)的是應用型復合型的高技能人才,高職教育應是獨具特色的高等教育,在專業(yè)設置、課程開發(fā)等方面應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在當前高職院校的教材建設中,尤應把理論教學三段制中的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課融合起來編寫教材。本著這一精神,我們對高職教育的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yè)的教材進行了整合,把原來的20多門課程合并成6門。 ?。?)模具和機械工程制圖。包含了機械制圖、公差技術測量、計算機畫圖等課程。 ?。?)材料工程基礎。包含了工程材料及熱處理、金屬熱加工、機械與模具壽命及失效等課程。 ?。?)機械與工裝設計。包含了工程力學、機械設計、機械成型壓機、沖塑擠鑄模具機構等課程?! 。?)模具液電系統(tǒng)設計。包含了普通電工學、液氣壓傳動、成型設備液電系統(tǒng)等課程?! 。?)模具與機械制造技術。包含了金屬工藝學冷加工、模具制造技術、數(shù)控加工等課程。 ?。?)材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包含了沖壓、擠壓、塑料、壓鑄、模鍛工藝及成型零部件設計等?! ≌虾蟮恼n程,更加貼近專業(yè)實際,突出了生產(chǎn)建設崗位的需要,符合培養(yǎng)生產(chǎn)一線應用型人才的要求?! ∵@本《沖壓技術》教程就是為適應這種課程改革的需要而編寫的。它針對目前沖壓技術發(fā)展的現(xiàn)狀,汲取了我國20世紀50~90年代老一輩長期從事沖壓技術教學的同志的經(jīng)驗,并參考了“一花多放”階段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的若干教材的長處,進行了內(nèi)容的創(chuàng)新。本教材具有下面幾方面的特點?! ∫皇欠蠂覍Ω呗氃盒=滩木帉懙膶颍歉母锝滩姆独??! 《菍ξ覈L期從事沖壓技術教學工作的老前輩的有益經(jīng)驗進行總結(jié)傳承?! ∪琴N近我國當前沖壓技術發(fā)展的現(xiàn)狀和培養(yǎng)這類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四是突出了模具設計的最新技術資料,利用本教材可解決實際工藝分析和模具設計的有關問題?! ∥迨撬嘘P理論內(nèi)容和實際生產(chǎn)的相結(jié)合的范例,能有效地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 ”緯闪_大金、王德俊、楊曉紅主編,由程貴生、張建中副主編,黃利文主審,其中:楊曉紅,編寫1?1~1?5節(jié);王德俊,編寫3?3節(jié)和5?2節(jié);程貴生,編寫2?1~2?5節(jié)和3?5節(jié);張建中,編寫7?1節(jié);趙世功,編寫1?6節(jié)、2?6~2?7節(jié)和4?4節(jié)、5?7節(jié);張輝,編寫1?7節(jié),4?1節(jié),4?2節(jié);胡道春,編寫4?3節(jié);李小城,編寫1?8節(jié)、5?9節(jié),6?8節(jié);朱正光,編寫3?1節(jié)、5?1節(jié)、5?3節(jié)、7?2節(jié)和5?4節(jié);王蕾,編寫3?2節(jié)和7?3節(jié)、7?4節(jié);姚志英,編寫3?4節(jié)和5?8節(jié);孟亞峰,編寫3?6~3?9節(jié);陳艷艷,編寫6?1~6?7節(jié)和5?5節(jié);于紅星,編寫5?6節(jié)和5?10~5?12節(jié)。羅大金提供了本教材的編寫大綱和相關資料并負責統(tǒng)稿?! 男轮袊⒌?0世紀末,我國的沖壓技術得到了相當大的發(fā)展,在這一階段有一批長期從事沖壓技術教學的老前輩,如清華大學的鄭可煌教授、華中科技大學的肖景容教授、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的李碩本教授、武漢理工大學的姜奎華教授、西北工大的吳詩、西安交大的儲家佑教授、重慶大學的王孝陪教授、河南科技大學的高濟教授等。他們雖已退休,但他們?yōu)槲覈臎_壓技術的發(fā)展和教學工作所做出的重大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本書的部分內(nèi)容參考了他們的有關著作和資料,編寫中也聽取了他們的意見?,F(xiàn)借出版之機,謹向他們表示衷心的謝忱和崇高的敬意?! ”緯m合高職院校“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yè)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yè)及本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專業(yè)使用,也可以作為其他專業(yè)的教師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緯诮Y(jié)構體系和內(nèi)容上有別于其他同類教材,是教材改革的一個嘗試,由于編者水平有限,對書中的疏漏和不足之處,請廣大同行和使用者提出寶貴意見。

內(nèi)容概要

  《沖壓技術》是針對高職高專用教材應進行大力改革的要求而編寫的,《沖壓技術》共分7章。前4章介紹了沖壓技術中的沖裁、彎曲、拉延、成形四種主要工藝的基本理論及其模具。第5章收集了當前生產(chǎn)中典型沖壓件的工藝與模具。第6章介紹了沖模裝配,第7章給出了沖模設計常用的標準。  《沖壓技術》吸取了建國以來近五十年我國沖壓技術在使用中的經(jīng)驗和教訓,收錄了我國第一代沖壓課程教學工作者的資料和意見。理論內(nèi)容與具體范例緊密結(jié)合,通過實例來分析解決內(nèi)容的難點。

作者簡介

  王德俊,男,1935年9月生,遼寧丹東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yè)于東北大學(研究生)。曾任東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F(xiàn)任教于東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機械學科。全國高等學校機電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遼寧省機械設計學會理事長,《機械強度》雜志編委,《東北大學學報》編委等社會職務。主要業(yè)績:在機械結(jié)構強度,尤其疲勞強度方面有較深的研究。其中“疲勞設計基礎問題研究”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機械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大型水輪機葉片工作載荷、應力等參數(shù)采集技術研究”獲1986年機械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常規(guī)疲勞設計方法研究”獲1987年機械部科技進步三等獎;“汽車零部件道路模擬疲勞試驗技術研究”獲1991年汽車工業(yè)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疲勞壽命預測新方法——能量法”獲1995年中國航空工業(yè)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疲勞損傷累積理論與壽命估算方法”獲1996年遼寧省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共11項獎。編、著5本書,在國內(nèi)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200余篇,共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博士學科點基金10項,國家重點攻關課題4項和多項生產(chǎn)中課題。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24名、博士研究生19名。博士后1名。1996年獲沈陽市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1997年獲沈陽市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稱號。個人傳略被收入《中國高等教育專家名典》、《中華人物辭?!罚ó敶幕恚┖汀妒澜缑虽洝?。享受國務院頒發(fā)政府特殊津貼。

書籍目錄

第1章 沖裁工藝與沖模設計1.1 沖裁變形過程分析1.1.1 沖裁變形過程1.1.2 沖裁變形力曲線1.1.3 沖裁零件斷面形狀1.2 沖裁件質(zhì)量分析1.2.1 間隙對切斷面質(zhì)量的影響1.2.2 間隙對尺寸精度的影響1.2.3 刃口狀態(tài)對斷面質(zhì)量的影響1.3 凸、凹模間隙值的確定1.3.1 間隙對沖裁過程的影響1.3.2 間隙值的確定1.4 凸、凹模刃口尺寸計算1.4.1 尺寸計算原則1.4.2 尺寸計算方法1.5 沖裁力的計算1.5.1 沖裁變形力1.5.2 卸料力及推件力1.5.3 沖裁時的總壓力1.6 沖裁件的排樣1.6.1 排樣目的1.6.2 排樣方法1.6.3 排樣工藝參數(shù)1.6.4 條料寬度的計算1.6.5 條料在板料上的排樣1.6.6 材料的利用率1.7 沖裁模分類及結(jié)構分析1.7.1 沖裁模的分類1.7.2 沖裁模的結(jié)構分析1.7.3 沖裁模設計的一般程序1.7.4 沖裁模的總體設計1.8 沖裁模主要零部件設計1.8.1 工作部分零件設計1.8.2 定位零件設計1.8.3 卸料與推件零件設計1.8.4 導向零件設計1.8.5 連接零件設計習題第2章 彎曲工藝與彎曲模具設計2.1 彎曲變形過程分析2.1.1 彎曲變形過程2.1.2 彎曲的應力應變2.2 彎曲件的回彈及減少回彈的方法2.2.1 影響回彈的因素2.2.2 回彈值的確定2.2.3 減少回彈的措施2.3 最小彎曲半徑2.3.1 含義和作用2.3.2 最小彎曲半徑的確定2.3.3 影響最小彎曲半徑的因素2.4 彎曲件毛坯尺寸計算2.4.1 變形中性層位置的確定2.4.2 彎曲件毛坯尺寸的計算2.5 彎曲力的計算2.6 彎曲件的工序安排及模具設計2.6.1 常見彎曲件的工序安排2.6.2 V形件的彎曲2.6.3 U形件的彎曲2.6.4 帽罩形件的彎曲2.6.5 Z形件的彎曲2.6.6 圓筒形件的彎曲2.6.7 其他形狀的彎曲件2.7 彎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設計2.7.1 凸、凹模的圓角半徑及彎曲凹模的深度2.7.2 凸、凹模間隙2.7.3 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與公差習題第3章 拉延工藝及模具設計3.1 拉延變形過程分析3.1.1 拉延變形過程3.1.2 拉延過程中毛坯的應力與應變狀態(tài)3.1.3 拉延過程中的起皺3.1.4 拉延過程中的拉破3.2 圓筒形件的拉延3.2.1 毛坯尺寸的計算3.2.2 拉延系數(shù)和拉延次數(shù)3.2.3 以后各次拉延的特點3.2.4 以后各次拉延方法3.2.5 壓邊力、拉延力和拉延功的計算3.2.6 凸、凹模工作部分設計3.3 其他形狀筒形零件的拉延3.3.1 帶凸緣筒形件的拉延3.3.2 階梯形件的拉延3.3.3 半球形件的拉延3.3.4 拋物線形零件的拉延3.3.5 錐形件的拉延3.4 矩形件的拉延3.4.1 矩形件的拉延特點3.4.2 毛坯計算方法3.4.3 高矩形件拉延工藝過程3.4.4 模具間隙、圓角半徑的確定3.5 帶料連續(xù)拉延3.5.1 概述3.5.2 連續(xù)拉延的工藝計算3.6 大型覆蓋零件的拉延3.7 拉延工作中的潤滑、退火與酸洗3.7.1 潤滑3.7.2 退火3.7.3 中間退火3.7.4 酸洗3.8 拉深模具的分類及典型結(jié)構3.8.1 首次拉深模3.8.2 后續(xù)各工序拉深模3.9 拉延件的廢品種類、產(chǎn)生原因及預防方法習題第4章 其他成形方法及模具4.1 局部成形和翻邊4.1.1 局部成形4.1.2 翻邊4.2 縮口和脹形4.2.1 縮口4.2.2 脹形4.3 校平和整形4.3.1 校平4.3.2 整形4.4 旋壓和強力旋壓4.4.1 旋壓4.4.2 強力旋壓(亦稱旋?。┝曨}第5章 典型沖壓件工藝參數(shù)和工藝過程實例5.1 墊圈沖裁模凸凹模工作尺寸確定5.2 變壓器硅鋼片沖裁模凸凹模工作尺寸確定5.3 鐘夾板沖裁模卸料彈簧設計5.4 鋼板彈簧吊耳彎曲工藝和模具設計5.5 圓筒件拉延次數(shù)和程序確定5.6 窄凸緣拉延次數(shù)和程序確定5.7 寬凸緣拉延次數(shù)和程序的確定5.8 矩形件拉延次數(shù)和程序確定5.9 帶料連續(xù)拉延工藝計算5.10 特殊件拉延工序安排實例5.11 大型覆蓋件成形模設計5.11.1 拉深模的典型結(jié)構5.11.2 拉深模主要零件的設計5.12 汽車托架的工藝分析及模具設計5.12.1 零件的工藝分析5.12.2 工藝方案的選擇分析5.12.3 工藝方案確定5.12.4 工藝計算5.12.5 排樣與材料利用率5.12.6 壓力計算與初選壓床第6章 沖壓模具的裝配6.1 冷沖模裝配的技術要求6.1.1 模具外觀和安裝尺寸6.1.2 模具的裝配精度6.2 模架的裝配6.2.1 模架的作用與結(jié)構6.2.2 模架的裝配6.3 凸、凹模裝配6.3.1 壓入固定法6.3.2 緊固件固定法6.3.3 黏結(jié)劑固定法6.3.4 凸、凹模間隙的調(diào)整6.4 沖模裝配的順序6.5 沖裁模裝配實例6.5.1 裝配前的準備6.5.2 組件裝配6.5.3 總裝6.5.4 試模調(diào)整6.6 級進模裝配實例6.6.1 裝配凸、凹模6.6.2 裝下模6.6.3 裝上模6.6.4 試模調(diào)整6.7 復合模裝配實例6.7.1 組件裝配6.7.2 總裝配6.7.3 試模調(diào)整6.8 環(huán)氧樹脂等粘接技術在模具裝配中的應用6.8.1 環(huán)氧樹脂在模具裝配中的應用6.8.2 無機黏結(jié)劑在模具裝配中的應用6.8.3 低熔點合金在模具裝配中的應用第7章 沖壓模具設計常用標準7.1 常用模架7.1.1 常用滑動對角導柱模架7.1.2 常用滑動后側(cè)導柱模架7.1.3 中間導柱方形模架7.1.4 中間導柱圓形模架7.2 導柱、導套7.2.1 A型導套7.2.2 B型導柱7.2.3 A型導柱7.2.4 B型導套7.3 模柄7.3.1 凸模模柄形式及尺寸7.3.2 壓入式模柄7.4 圓柱螺旋壓縮彈簧和橡膠7.4.1 壓縮彈簧表7.4.2 橡膠選用與計算參考文獻

編輯推薦

  《沖壓技術》是供高職高專模具及相關專業(yè)人員使用,也可供本科和從事本技術的人員使用。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沖壓技術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