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腫瘤基因治療實驗研究方略

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7-122  作者:楊吉成 編  頁數:311  

內容概要

本書詳細論述了腫瘤的基因治療的原理和方法。從惡性腫瘤發(fā)生的分子機制及細胞凋亡的基因調控入手,述及基因治療的原理、策略和研究進展;然后著重介紹了作者實驗室的研究成果;論述了若干腫瘤發(fā)生相關基因及其編碼蛋白對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影響,為今后臨床腫瘤的基因治療提出了方向?! ”緯m合醫(yī)學院校與腫瘤相關的各學科的研究人員借鑒,尤其適合免疫及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專業(yè)師生閱讀。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惡性腫瘤發(fā)生的分子機制 第一節(jié) 分子腫瘤學概述  一、惡性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  二、惡性腫瘤發(fā)生的機制 第二節(jié) 癌基因致癌的分子機制  一、病毒癌基因  二、細胞癌基因與病毒癌基因的關系  三、原癌基因激活機制與腫瘤發(fā)生  四、原癌基因表達產物及其分類 第三節(jié) 抑癌基因及其抑癌基因的致癌機制  一、抑癌基因  二、抑癌基因的作用及各種抑癌基因的致癌機制  三、抑癌基因改變的分子基礎 第四節(jié) 腫瘤惡性表型的其他相關基因 第五節(jié) 研究惡性腫瘤分子機制的醫(yī)學意義第二章 細胞凋亡及基因調控 第一節(jié) 細胞凋亡的特征 第二節(jié) 影響細胞凋亡的因素  一、誘導細胞凋亡的因素或因子  二、細胞生長因子去除后的細胞凋亡  三、細胞凋亡的抑制 第三節(jié) 細胞凋亡相關基因及其調控的分子機制  一、ced基因家族  二、bcl-2基因家族  三、ICE家族  四、其他基因與蛋白 第四節(jié) 細胞凋亡實驗常用的檢測方法  一、檢測藥物對腫瘤細胞的抑制效應的MTT法  二、熒光法  三、DNA瓊脂糖凝膠電泳法  四、透射電鏡形態(tài)學觀察法  五、流式細胞儀檢測法  六、其他方法 第五節(jié) bcl-2凋亡基因表達的檢測技術  一、原理  二、方法 第六節(jié) 細胞凋亡的醫(yī)學意義  一、凋亡在發(fā)生學中的作用  二、凋亡與疾病第三章 基因治療的原理和策略 第一節(jié) 基因治療的概念及遵循原則 第二節(jié) 基因治療的程序  一、目的基因的準備  二、受體細胞(靶細胞)的選擇和培養(yǎng)  三、載體的選擇  四、目的基因導入靶細胞的基因轉移方法 第三節(jié) 基因治療的策略  一、缺陷基因的基因置換療法  二、基因修飾療法  三、基因失活療法 第四節(jié) 基因治療的臨床應用  一、遺傳病的基因治療  二、腫瘤的基因治療  三、抗病毒的基因治療 第五節(jié) 基因治療的問題與前景  一、基因治療的問題  二、基因治療的前景第四章 腫瘤基因治療的研究進展 第一節(jié) 選擇腫瘤基因治療策略的原則及研究進展  一、特異性基因治療策略  二、非特異性殺傷腫瘤細胞策略  三、選擇基因治療策略的“三性”原則  四、結論與展望 第二節(jié) 腫瘤基因治療靶基因選擇的研究進展  一、抑制癌基因的活性  二、恢復抑癌基因活性  三、抑制血管生成  四、免疫基因治療  五、自殺基因療法  六、腫瘤多藥耐藥基因治療  七、目前腫瘤基因治療研究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展望 第三節(jié) 生物類基因治療載體的特性和選擇的研究進展  一、病毒載體  二、細菌載體  三、人工染色體載體 第四節(jié) 基因治療中非病毒載體的種類和基因導入方法  一、介導DNA轉移的物理方法  二、陽性脂質體介導法  三、陽離子多聚物介導法  四、復合載體導入法  五、抗體介導的基因轉移  六、新型納米材料  七、細胞轉導肽介導的靶向基因傳遞系統(tǒng) 第五節(jié) siRNA和RNAi  一、RNAi的發(fā)現過程  二、RNAi機制  三、dsRNA的構建  四、RNAi的應用 第六節(jié) 腫瘤基因治療新思路  一、腫瘤基因治療的反思  二、裂癌溶瘤病毒的應用 參考文獻第五章 人IL-24基因克隆、重組表達及抗腫瘤效應-第六章 rhIL-24基因與腺病毒載體構建及抗腫瘤的基因治療第七章 腫瘤生長抑制因子基因(ING4)的基因克隆和腫瘤基因治療第八章 PTEN抑癌基因克隆、重組表達和基因治療第九章 E1A基因克隆和裂解型腺病毒載體構建及對腫瘤的基因治療第十章 IL-17F基因克隆、重組表達和基因治療第十一章 人VEGF發(fā)夾狀核酶基因對腫瘤基因的治療第十二章 人抑瘤素M基因(hOSM)表達和抑瘤效應第十三章 干擾素λ1(IFN-λ1)和干擾素ε(IFN-ε)的抗腫瘤效應第十四章 人白血病抑制因子基因(hLIF)表達的抗腫瘤效應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惡性腫瘤發(fā)生的分子機制第一節(jié) 分子腫瘤學概述一、惡性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惡性腫瘤細胞易于在體外培養(yǎng)建系,為研究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提供了便利條件,其生物學特性與正常細胞有明顯差異。腫瘤細胞主要有如下生物學特性。1.無限制增長特性惡性腫瘤細胞因失去接觸抑制,有無限制的增殖能力,其增殖能力遠遠超過正常細胞,在很短時間內細胞數目就能成倍地增加,不僅增殖速度快、分裂指數高、倍增時間短,而且可呈多層重疊生長,細胞密度大,甚至在無血清或低血清的培養(yǎng)基中仍能生長。2.細胞分化幼稚癌變是細胞增殖與分化的異常,癌基因表達失調,調控細胞分化的基因表達受抑,致使某些惡性腫瘤細胞的細胞分化受阻,使細胞分化表型比正常細胞幼稚,處于更原始的分化階段。如白血病細胞往往為幼稚的原始早期細胞,可發(fā)生單克隆增生,從而導致白血病。3.細胞壽命長腫瘤細胞體外培養(yǎng)的壽命比正常細胞長,正常細胞都有一定的壽命限制,壽命終結時會自行死亡而在體內被清除。體外培養(yǎng)的人正常細胞系通常只有(65±15)代,而腫瘤細胞卻發(fā)生永生化,不能自行衰老消亡,呈現無限增殖,因體內腫瘤細胞的無限增殖,而使瘤體增大。體外培養(yǎng)的腫瘤細胞無壽命限制,可無限制傳代、培養(yǎng)而不凋亡(apoptosis),因此惡性腫瘤細胞易于在體外長期培養(yǎng),建立無限增殖細胞系。目前在所建立的細胞系中以腫瘤細胞系最多。4.細胞的浸潤性腫瘤細胞的浸潤性又稱遷徙轉移性,這是腫瘤細胞的擴增性增殖行為,體內的腫瘤細胞可以從原發(fā)灶腫塊中脫落而遷徙到遠處,再固定在遠處,增殖形成新的腫塊。正常細胞與組織黏附牢固不會脫落而遷徙到遠處,只有衰老死亡的細胞脫落后被清除。體外培養(yǎng)的腫瘤細胞仍保持有這種黏性,當與正常組織共同培養(yǎng)時,能浸潤遷徙到正常組織中,甚至能穿透人工隔膜。

編輯推薦

《現代腫瘤基因治療實驗研究方略》適合醫(yī)學院校與腫瘤相關的各學科的研究人員借鑒,尤其適合免疫及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專業(yè)師生閱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現代腫瘤基因治療實驗研究方略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內容很前沿,很有啟發(fā)性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