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致遠 頁數(shù):248 字數(shù):220000
內(nèi)容概要
人生是一種修行,修的不僅是苦難,更是心態(tài)。
圣嚴法師用充滿智慧的語言教給世人人生的修行的課程。在人的一生中,人的終點都一樣,其間的過程卻不同。讓我們來聆聽大師的箴言,修煉自己的心態(tài)。
作者簡介
致遠,非佛門中人,卻能深度領悟圣嚴法師對于生活問題的見解,并認真實踐。從一個忙忙碌碌的人,變成一個有節(jié)奏感的人;從一個心事重重的人,變成一個從從容容的人;從一個困惑于人際交往的人,變成一個威而不怒、親而難犯的人……
他領受圣嚴法師的智慧走向成功,并將自己研究的心得貢獻給你。
書籍目錄
第一堂 幸福人間篇
你是“需要”還是“想要”
人生的“四要”幸福法則
人生“四?!背0樽笥?br />真正的富人懂得知足
滿足與貧乏不在于你擁有多少
內(nèi)視才能超越自我
我不輕視自己,也不自大
一切從行動開始
第二堂 生活細節(jié)篇
人生的“四感”哲學
順境,逆境,皆是恩人
心存感激,身為奉獻
用感恩心看世界
小小的好,組成大大的好
功德在于小小的細節(jié)
每一株刺上都開著美麗的鮮花
第三堂 待人接物篇
慈悲者無敵,智慧者無憂
心大,自然緣廣
互相包容是互敬的開始
無底無塵,自能無憂
退一步海闊天空
放松做人,微笑處世
財富如流水,布施如挖井
尊重與付出乃是人生之大幸
第四堂 享受工作篇
“忙”沒關系,不“煩”就好
忙得快樂,累得歡喜
工作的“因緣際會”
給競爭者予方便
“虧”要懂得怎樣吃
他人即地獄
將奉獻的心做工作的動力
第五堂 家庭生活篇
孩子是幫助你成長的小菩薩
兒孫的福分兒孫求
夫妻不是“論理”的關系
“孝”首重在順從
說話要會慢半拍
與其擔心,不如用心
第六堂 心境調(diào)篇
無限的希望,就是最大的財富
活得快樂、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
不要尋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
因果亦是循環(huán)
生活從無絕境
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標更辛苦人
第七堂 人生智慧篇
踏實現(xiàn)在,才能擁有過去和未來
艱難給予你精進奮發(fā)的心
人生應有智慧而予慈悲
“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
今日退一步就是日后進一步的本錢
智慧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態(tài)度
忙人時間最多,勤勞健康最好
人生要做到“四安”
第八堂 人生領悟篇
盡心爭取,坦然面對
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得之吾幸,失之吾命
英雄不以貧富來論
第九堂 靜心領悟篇
隨遇而安,隨緣奉獻
心隨境轉(zhuǎn)是凡夫,境隨心轉(zhuǎn)是圣賢
心不平安才是真正的苦
理直氣壯?不,理直氣平
量力而為,切莫等待
人生的境界在于領悟
章節(jié)摘錄
第一堂 幸福人間篇你是“需要”還是“想要”人往往是,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太多。——圣嚴法師苦悶的年輕人問禪師:“為什么我總是生活得不快樂呢?看見別人得到什么會快樂,我也就會嘗試著去得到??墒菛|西得到了,卻始終得不到別人的那份快樂。生活反而因為追求這些東西變得更痛苦了。這是為什么呢?”禪師說:“想要并非需要,得到也并非盡是喜悅。強求不需要的東西,只會使人變得痛苦而已。去找你需要的東西,并且得到,你自然會變得快樂了。”年輕人問禪師:“那什么樣的東西是需要的,什么樣的東西是想要的呢?”禪師說:“比如你覺得冷,需要一頂帽子,你買了這頂帽子,覺得溫暖,那么這頂帽子就是你需要的。如果是你看見別人有一頂帽子,于是也想去買一頂,最后買了一頂又一頂。那么這些帽子就是你想要的。”想要是一種痛苦的事情,需要則是一種快樂的事情。一個人要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需要些什么?簡單的衣著,普通的食物。一個人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需要些什么?衣食住行,幾個親密的朋友,自己關心的親人,愿意為之奮斗并且想要達成的理想和目標??墒呛芏嗳税炎约旱纳钭兊脧碗s化,讓自己活的很累很累,其實原因不過是把自己想要的當做自己需要的。在年少的時候,大家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會為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并且為之奮斗。有多少人最終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呢?有多少人達到了自己設定的目標呢?很多時候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沒有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并不是我們沒有能力,并不是上天沒有給我們機會,只是在路上,我們的“需要”被我們的“想要”耽誤了。我們究竟是需要還是不需要?是真的需要還是單純的想要?身邊的朋友就有強烈的對比,相信你也能從中得到一些答案。朋友A,在某二線城市還算可以的公司做高層管理,收入不錯。妻子開了一家酒樓,收入不菲。家里還有一個上初中的兒子。按說以他們家的經(jīng)濟實力,當?shù)氐南M水平,他們家不說買個別墅,起碼換個大點的房子沒有任何壓力。但全家三口一直居住在結(jié)婚時買的不足100平方米的房子里。我曾問過他,為什么要一直住在這樣的房子里,又不是沒條件換更好的。A說,他經(jīng)常在外面出差,就算不出差白天也很少待在家里。老婆經(jīng)常要在店里照顧生意,也是大忙人。孩子白天又要上學,晚上回來吃飯過不了多久就睡覺了,要那么大的房子干什么?朋友B,同樣是在某二線城市。在某效益不錯的國企做部門管理。妻子由于單位人員過剩,提前內(nèi)退,現(xiàn)在做全職主婦。家中還有一個上高中的女兒。前些年把家中所有的積蓄用光,在當?shù)匦陆ê玫囊粋€別墅區(qū)買了房子。喬遷當日我受邀前去,雖然房子空蕩蕩的,連家具都沒有購齊,全家人還是很開心,面對著新房子喜不自勝。我當時似乎也沾染了不少喜氣,開心了不少。覺得能讓全家人都開心的東西,這就是所謂的需要吧。又過了一陣子,聽到他們家賣房的消息,覺得好奇,就主動詢問他賣房的原因。原來要求賣房的是他的妻子。搬進新房之后慢慢地置辦了一些家具,東西多了,整理房間的任務也變得繁重了。女兒要忙著高考,丈夫要忙著工作,所有的家務只能由朋友的妻子來做。上下兩層,近十個房間,每天從早到晚所有的時間幾乎都用在整理房間上了?,F(xiàn)在家中的經(jīng)濟情況又不允許請保姆打掃,朋友愛干凈又要求每天打掃。妻子不堪重負,一怒之下逼他賣房。從上面的故事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朋友A的選擇是明白自己的需要,朋友B只是因為一時的想要而已,沒曾想想要變成了一種痛苦。人的欲望無窮無盡,總是無法完全滿足。到了這山,還望著那山高。無窮無盡的欲望只會拖垮自己,讓自己偏離最開始的目標。老林是一個成功的商人,開名車,住豪宅,妻賢子孝,別人都說老林很幸福。其實老林自己明白,自己并不幸福,他明白自己人生中缺少什么。從上學的時候,老林就有一個想法,想要自己去旅行,去很多很多地方。坐著慢慢的綠皮火車,享受著旅途當中所有的愉快、不愉快。老林大學畢業(yè)以后,便設計了一條從北到南,從西到東,最快捷,最節(jié)約,最能看遍一切值得看的東西的路線。剩下的事情就是籌錢了。老林開始努力的工作,從一家商店的店員做起。慢慢地老林攢了越來越多的錢,想著自己離目標越來越近了,老林很開心。終于有一天,老林攢夠了錢,想要出發(fā)的時候,老林猶豫了。眼前有個賺錢的好機會老林不想放棄,老林告訴自己,賺了這筆錢就能去更多的地方了。完成這筆生意之后,老林戀愛了,老林想,等感情穩(wěn)定了,一起出發(fā)吧,一個人的旅途太孤單。等往后,老林結(jié)婚了,為了老婆、孩子、房子、車子,老林幾乎忘記了自己的計劃。現(xiàn)在老林功成名就,什么都有了,什么都不需要再考慮了,但是老林已經(jīng)老了,綠皮火車也早已不見了。老林也試著去一些地方旅游,自己去,跟團去,坐飛機去,坐火車去。都找不到當年的那種感覺,也無法滿足當年的那份憧憬。當我問老林是否后悔的時候,老林告訴我說,他并不后悔自己為了妻子孩子努力工作,因為那些是他需要的。他只是后悔為什么攢夠第一筆錢的時候沒有馬上出發(fā),自己明明不需要更多的錢了,只是想要而已,結(jié)果卻造成了終生的遺憾。老林年輕的時候沒有確切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直到老了以后才明白。不過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雖然有遺憾,但還不算全盤皆輸。當老林需要的時候,他沒有去做,他當時并沒有得到需要的快樂。但是當需要變成了一種想要的時候,老林也沒有去做,也沒有痛苦。需要是一種快樂,一種幸福。一味的想要,尤其是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想要,則只會為你的生活帶來痛苦。人的痛苦往往來源于想要的太多,而其實本來需要的并不多。當你認清什么是你的需要,而什么只是你的想要。追逐需要的,在一定范圍內(nèi)去實現(xiàn)想要的,你將遠離痛苦,幸福常伴。人生的“四要”幸福法則隨著物質(zhì)文明的蓬勃發(fā)展,很多人不清楚究竟什么是正確的價值觀。什么是你真正需要的,什么只是你想要的。哪些是你該要的,哪些是你能要的。盲目地追求那份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只能將人引向歧途,離幸福的生活越來越遠。只有清晰了哪些是需要,哪些是想要,哪些不該要,哪些不能要,堅持這“四要”的原則,才能讓生活幸福美滿。需要是什么? 需要是人生存生活所必備的物品。往大了說有空氣、水、陽光、衣、食、住、行等。具體來說呢,在當今社會有很多東西也是生活中所離不開的,比如手機、醫(yī)藥。這些是人生活必需的,離開這些東西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不便,甚至根本無法生活。所以這些東西不算是欲望,能得到就必須要得到,得不到也要努力去得到。至于想要呢,想要是人心里的欲望,如果一個人主觀上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覺得空虛、無奈,找不到生命的意義。其實這些都是出自自己的主觀,在旁人來看真的沒什么大不了的。得到了那些想要,無非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給自己撐足了場面而已。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攀比已蔚然成風。很多人把需要跟想要的關系混淆了。根本不清楚什么東西是自己需要的,什么東西是自己想要的,甚至不惜犧牲自己需要的東西去換取想要。小黃是市重點高中的學生。她成績一般,但是家境不錯,花了不少轉(zhuǎn)校費,進入了這所中學。本來小譚從來不在意自己的穿著與平時使用物品的價值。但自從進入這所學校以后,發(fā)現(xiàn)身邊的女同學要么就是埋頭苦學的類型,要么就是富家小姐整天打扮的類型。成績平平的她自認跟埋頭苦學的同學聊不來,只能跟那些富家小姐交朋友。漸漸小譚發(fā)現(xiàn)自己本來以為還算不錯的家境跟人家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身邊的朋友穿的衣服動輒幾千,拿的包更是有上萬的價碼。小黃覺得自己在朋友圈中抬不起頭來。于是小黃開始省吃儉用,每個月拿到手的生活費馬上變成了漂亮的衣服,剩下的日子都靠每餐一個饅頭度過。在學期接近尾聲的時候,終于有一天,小黃暈倒在課堂上。經(jīng)醫(yī)生檢查,小黃因為長期的營養(yǎng)不良,導致貧血,為蠕動變慢,消化系統(tǒng)遭到嚴重的破壞,如果再晚些發(fā)現(xiàn)甚至有生命危險。食物是人生存所必需的東西,而漂亮的衣服,昂貴的名牌包,只不過是想要而已。當心中的欲望壓過了理智,把想要當做需要,就會處于一個很危險的境地。這樣的事情并不少見,賣腎買IPHONE的,賣身買IPNONE的,通通都是欲望在作怪。 希望大家面對物質(zhì)方面的享受時多一分理智,少一分欲望,才不會做出讓自己后悔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有條件去擁有某種渴望已久的東西,不過這樣東西究竟能不能要,究竟該不該要呢?“能”這個字多數(shù)時候指的是個人的能力。能要,就是說以個人的能力足夠去勝任,去駕馭將要得到的這個東西。東西不是越多越好,地位不是越高越好。有時候得到超出能力范疇的東西反而是一種災難。英國喜劇《IT狂人》很好看。女主角作為一個對電腦一竅不通的人,居然當上了一家大公司IT部門的主管,她跟部門的兩個天才下屬之間發(fā)生了數(shù)不盡的笑話。其中有一集,女主角為了逞強,接下了一個與意大利合作伙伴溝通的任務。可是女主角根本不會說意大利語,結(jié)果胡亂地翻譯了一通,造成雙方合作失敗。在捧腹大笑之余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如果事情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會怎么樣??峙逻@種事情發(fā)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會有什么好結(jié)果吧。輕則很快被掃地出門,顏面盡失,重則造成公司大量的損失,被起訴到法庭。人一生中想要的東西很多,名、利、權(quán)、位,感情等,若是能夠得到著實令人羨慕。但是想要得到之前必須仔細地想想自己究竟是怎么得到的。是否是自己的能力真的達到了這樣的水平,自己是否付出了足夠的努力。水到渠成自然是能要,但若是一再的強求就算是得到,那早晚會失去更多。下面我們來說說該要與不該要。對于現(xiàn)在年輕人的價值觀來說,該要與不該要這個問題已經(jīng)被淡化到一個邊緣。時下流行的觀點“只要我喜歡,有什么不可以”。人的欲望是無窮的,若是喜歡就去做,喜歡就想要,這是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的極度不負責。不該得的名,是虛名,不該得的財,是不義之財。但是還是很多人抱著不求流芳百世,但求遺臭萬年的心態(tài)來炒作自己。不義之財最終只能帶來牢獄之災,浪得虛名最后也只是黃粱一夢,成為人們茶余飯后談論的笑話而已。如果是自己努力得來的,名至實歸,當之無愧,自然是該要的。這是對自己努力的認可,也是對以后的鼓勵。對該要的東西絕對不能手軟,這不關乎自己的欲望。該要的東西不要是對自己努力的辜負。若是一味的努力而得不到自己該要的東西,自然會失去前進的動力。其實在我們的生活里面,需要的東西并不多,想要的東西卻很多。一味的追求想要的東西,只會讓人生變成一種痛苦。貪得無厭只能讓自己變成欲望的奴隸,離幸福越來越遠。……
編輯推薦
仰望別人的人生不如學習人生修行的方法。此書綜合了圣嚴法師有關靜心的九堂人生哲學課,筆觸直接指向自省內(nèi)心的人生修行,讓我們對世俗社會萬千的人和事,如人際交往、事業(yè)成敗、愛情婚姻、財富生活等諸方面都有著勘破紛擾表象,洞悉其中本質(zhì)的深刻理解。《清凈自在心:圣嚴法師給世人的九堂靜心課》特色:世間人煩惱太多,在于追逐名利物欲??吹@些,自然煩惱少,活得逍遙自在。人生短短幾十年,何必成天活在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疲累中?每個人都不完美,善于肯定自己的人、有自信的人能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從而取長補短,綻放自己獨特的光輝。境隨心轉(zhuǎn),無法改變實際的環(huán)境,但通過改變心態(tài)心情,則看到的是不一樣的外界。與同類書相比,本書更加注重把圣嚴法師的話和人生修行結(jié)合起來,用生動的例子告訴我們,幸福不是獲得多,而是計較得少,幸福其實就在我們心中。只要我們秉持厚道做人,寬和待人,真正做到舍得、放下、寬心、包容萬有,達到無求無私無欲的境界,幸福感就會找上門來。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