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早知道

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丁曉山  頁數(shù):232  字數(shù):226000  

前言

關于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前賢時彥已多有談及,如心理學家布魯諾用數(shù)字說明了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布魯諾經過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把17歲時所達到的智力水平定為100的話,那么在出生后前4年,即已達到50;到8歲時,即已達到80;另外的20,在8~17歲這個階段完成。故而一個人成長的最關鍵時期,就是6歲以前的學前期。    研究證實,0~6歲是孩子感官發(fā)育的關鍵期,是孩子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期(包括口語和書面語),也是學習社會規(guī)范的適應期。打個比方,學前階段是教育的最佳期,這就尤如春天是播種的最佳時期一樣,誤了時令,事后再施肥、再澆水,也于事無補,很難有好的收成了。    我個人關于學前教育的看法,可用兩句話來概括。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看,學前父母投入一分,上學后父母會幸福十分。因為學前已將一些基本的素質和方法深深植入孩子心里,上學后學習、生活均會正常,父母自然倍感幸福。從應試教育的角度看,學前多學一分,上學后就收獲十分。大家知道,古人是有所謂“童子功”之說的,如果從小多學一點(當然也不能拔苗助長),上學后肯定會有回報,因為從小學的東西是最扎實、最難忘的。    如今的年輕父母,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沒有哥姐的經驗可以借鑒,而隔輩人的經驗又有待“與時俱進”。所以尤其需要聽聽過來人是怎么說的,也非常需要早一點知道學前教育的真相。    此外,早知道帶給我們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準備。西方哲人說過,機會垂青有所準備的人。其實有許多機會我們沒有抓住,并不是說我們不行,而是因為我們動手太晚,缺少準備,或者干脆就沒有準備,這肯定會失敗。如果說高考是一場戰(zhàn)爭,那么我們一定不能打無準備之仗。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預防。有許多疾病,我們可能在得病后治不好,但卻可以預防;有不少山巒,我們一時翻不過,但可以回避。學前6年有哪些問題會反復出現(xiàn),我們可以依據(jù)前人的提醒而早做預案;學前6年有哪些困難很難逾越,我們可以吸取前人的教訓及時躲避。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奮斗。早一點知道前進的道路上有哪些艱難險阻,不是為了逃避,不是為了退縮,而是為了更早地奮斗!只有早一點奮斗,才會多一分成功的把握。    綜上所述,只有早知道,才能及時地把握先機,也才會立于不敗之地。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學前6年,我們究竟要早知道些什么事情。    本書的編排: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嬰兒教育(0~3歲)早知道,下篇為幼兒教育(3~6歲)早知道,每篇下列若干文章,每篇文章下分“預告”、“忠告”、“敬告”三個部分?!邦A告”為過來人的傾述和體會;“忠告”為過來人的勸戒和經驗;  “敬告”是將前面所述的要點精要,用最簡捷的語言再次給予強調和闡述。本書最后為附錄,收錄有學前教育大事年表等內容。    丁曉山    2012年12月于首都師范大學

內容概要

  在當今孩子教育過程中,學前教育、小升初、中考、高考是家長最為糾結同時也是必須要重視的事件,只有早知道,才能早準備;只有早準備,才能早努力;只有早努力,才能早成功。本套圖書就是讓家長在孩子經歷重要人生關口時,早一點讓他們做準備,早一點把握先機,知道前進道路上有哪些艱難險阻,不是為逃避、不是為退縮,而是為了更早一些奮斗,多一份人生的把握。全套圖書資料來源于作者多年學習法研究中積累的與全國各地讀者交流的孩子成長經驗訪談,在提煉總結后加入作者自己的研究心得,是結合實際經驗與示范教育的良好讀物。

作者簡介

丁曉山,學習方法研究專家,任職于首都師范大學。1994年起,他致力于學習方法的研究,搜集和提煉了大量適合中國學生使用的學習方法,并將這些方法通過著作的形式在眾多學生和家長中廣為傳播,效果非常顯著。10余年來,他已經出版了介紹學習方法的書籍20余種,包括《中國孩子學習法》、《中國學生學習法》、《中國家長助學法》、《換一種學法》等。其中《中國孩子學習法》榮獲全國優(yōu)秀暢銷書獎。

書籍目錄

出版說明
寫在前面
上篇 嬰兒教育(0~3歲)早知道
真有“胎教”這回事嗎?
別不相信,還真有“胎教”這回事,母親在孕期的情緒、喜怒,真地會影響到孩子一生。 從吃奶時就開始早教
孩子從一出生,就是具備學習能力的。早教應該從吃奶時就開始。 從摔倒不扶說起
孩子摔倒了,讓孩子自己爬起來的事例,大家都比較熟悉了。那么,在這之前,我們還應怎樣鍛煉孩子的身體協(xié)調性呢?
從小自己睡,長大更獨立
從小自己睡小床,再大點自己單獨睡,長在后性格更獨立。 “涂鴉期”開始涂涂畫畫
孩子從一歲多到三四歲大多喜歡涂涂畫畫,兒童心理學家稱這段時間為“涂鴉期”。 玩數(shù)學,克服抽象這道關
數(shù)字是抽象的,不妨在生活中邊玩邊教,讓孩子懂得抽象的數(shù)字。 看“書”之前先看圖片
孩子看的“書”其實大多是畫,但畢竟也是書。在看書前,還應有一個看圖片的階段。 親子閱讀第一步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親子閱讀這件事,也是一樣。 為孩子選書的“十大原則”
孩子是一張白紙,選好書,就等于是在孩子小腦袋瓜里留下了最初的終生難忘的正面信息。 我們這樣教孩子讀書(一)
哪個孩子不讀童話?沒讀過童話的童年,是有缺陷的。 我們這樣教孩子讀書(二)
孩子看的書以繪畫為主,文字為輔,怎么挖掘書的繪畫養(yǎng)分呢?
識字,怎么有效怎么來
在上學前多識一個字,在上學后就自己給自己減一分負。 益智玩具真益智嗎?
玩具,是學齡前兒童必不可少的智力開發(fā)工具。那么,什么樣的玩具,才真“益智”呢?
寫一點“育嬰日記”
在養(yǎng)育嬰兒時,自己寫點“育嬰日記”,既是教育、養(yǎng)育孩子的工作筆記,又是日后的幸福記憶。 別讓孩子成為家長的“面子工程”
孩子會背幾首唐詩,說幾句英文,眾人稱贊:“這孩子真聰明?!奔议L在一旁樂開了花。 讓孩子獨立做事也是成長
讓孩子自己去買次東西,自己去洗澡,自己去幼兒園,也就是一種早教和成長。 當孩子的伯樂
自己孩子的天分,還是自己的父母最有可能首先發(fā)現(xiàn)。 腦科學告訴我們的N條科學道理
近年來腦科學發(fā)展很快,腦科學可以告訴我們人類大腦的不少奧秘。
下篇 幼兒教育(3~6歲)早知道
為什么一定要上一個好幼兒園
家長們或許早就聽說,上幼兒園難,但一實際操作,仍不禁驚呼:上個好點的幼兒園,怎么這么難?
歲是早教的一個關鍵期
古人云:“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這話有科學依據(jù)嗎?
早教機構的類別和特色
孩子上個早教班,費用快趕上大學了。而早教機構在各級教育機構中是最五花八門的。 孩子幾歲學古詩詞好
唐詩宋詞,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哪個中國孩子不會幾首古詩詞?問題是,幾歲學才好?
能說會道,歲歲是關鍵
專家認為,歲和歲,是學習口語的兩個關鍵期。 歲學游泳,正逢其時
學習游泳,好處多多,但究竟何時開始學游泳好呢?
學鋼琴,僅僅是好玩是不夠的
如果指望孩子把鋼琴學到一定專業(yè)水準,那么,肯定是需要嚴格甚至嚴厲,僅僅是興趣是不夠的。
做“雙語寶寶”,好嗎?
從小就進行雙語學習,好不好,從說不一。 當“奧數(shù)寶寶”,行不?
上小學前就學習奧林匹克數(shù)學,是不是也太超前了,行嗎?
興趣班是“副食”,可以多嘗試
興趣班就好比是“副食”,不愛吃茄子,就試試豆角,沒有哪種副食是必須吃的。 基礎班是“主食”,不吃可不行
數(shù)學班、英語班,就好比是吃飯時的“主食”,不吃可不行。 上不上學前班,是一個問題
上,還是不上學前班,這還真是一個問題。 從一開始就讓孩子獨立做題
從小讓孩子獨立做題,別動不動就找父母求助。 從孩子要看“非誠勿擾”談起
要想不讓孩子沉迷于電視,首先一條,大人不能一天到晚看電視。 每天晚上的“學習時間”
從小就習慣每天晚上各人自己讀書、學習,而不是看電視,玩鬧。 “幼升小”,頭回感到養(yǎng)個孩子有點累了
家長們費盡心機,拼死拼活,還是過不了“幼升小”這道難關。頭回感到養(yǎng)個孩子有點累了
“幼升小”入園考試內幕及備考經驗
為了進所好小學,孩子們小小年齡,就得去投簡歷、參加入園考試,那叫一個累……
買個學區(qū)房還是值
為了孩子就近入學,買個學區(qū)二手房還是值。可以自己住,孩子畢業(yè)后還可以轉手賣出去……
上小學前的“六個準備”
上小學,是孩子學習生活的開始。從某種意義上講,比上中學、上大學都重要,是要好好準備。 一年級新生家長要了解的事
孩子剛入學時,家長至少得起到“傳、幫、帶”作用,光靠老師是不現(xiàn)實的。 預習+復習,就這么簡單
上小學前,就學會預習+復習這一招,即可一戰(zhàn)致勝,又能戰(zhàn)無不勝,就這么簡單。 “上了小學,家長算是有事干了”
如果說,孩子上學前,家長還多少像個大孩子,玩吧瘋吧。等到孩子上了小學,家長可就有事干了。
附錄
附錄A 學前教育大事年表
附錄B 孩子的血型與教育
附錄C 孩子的星座與教育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方式二,玩具學習法。 為孩子買一些教學玩具,如數(shù)字磁鐵小黑板。用玩具來教孩子10以內的加減法。 方式三,車牌學習法。 在1 0以內加減法比較熟練的基礎上,可以開始講解“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萬億”。在紙上直接寫給他看,孩子很快就明白了數(shù)位,比如車牌是“235”,孩子就會點著念出來:“個、十、百,是兩百三十五?!?方式四,撲克學習法。 孩子到了三四歲,很喜歡和父母一起玩撲克牌,可以借玩牌學習數(shù)學。比如各人出一張,看誰最大等等。 方式五,預報學習法。 看天氣預報,看到零下三度,孩子不解其意,可以借機給他講講負數(shù)概念。 方式六,商場學習法。 去商場坐電梯,孩子一下就明白了,樓上1~10層是正數(shù),地下B1、B2、B3是負數(shù)。另外,只要不是太復雜的錢數(shù),都鼓勵孩子去交錢結帳。 方式七,散步學習法。 口算和心算很重要:有的孩子只會在紙上算,心算就慢了,其實心算是很鍛煉注意力和思維力的好方法。 家長帶孩子散步時,可以玩數(shù)列游戲。比如“1,3,5,7,9,…”“2,4,6,8,…”一個人說一個數(shù),一直可以數(shù)到一二百。 4歲多時,算的就復雜一點了。比如連加,從一加到十等。 到了五六歲時,每天在公園溜彎時,還可根據(jù)場景來玩數(shù)學。比如, “寶寶跑100米,需要9秒;媽媽跑100米,需要8秒。寶寶和媽媽誰跑得快呢?”最開始孩子會不假思索地說: “當然是我啊,因為9比8大嘛?!?這需要思維轉一個小彎,不是直接看大小。媽媽就會用夸張的方式讓他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跟他解釋道: “比如,我們從這走到前面那棵樹,一只小蝸??赡苄枰獛讉€小時或者好幾天,小蝸?;ǖ臅r間多??梢恢淮罄匣⒁苍S只需要幾秒種,大老虎花的時間少。你說說,它們誰跑得快呢?”如此例舉幾個,孩子就會明白,時間越少速度越快。 同距離、不同時間玩過后,媽媽又會跟他玩不同距離、不同時間。比如:“媽媽從門口跑到200米,需要8秒;浩浩從門口跑到100米,需要5秒。媽媽和寶寶誰跑得快呢?”最開始,孩子會不假思索地說:“我啊,因為我用的時間短啊?!眿寢尵鸵忉屢幌?,時間這次確實短了,但兩個人走的路不同了,要先算走同樣的路需要的時間。比如:“寶寶跑100米需要5秒,再跑一個100米,也就是200米,需要多少秒呢?”“那就需要5秒加5秒,等于10秒。寶寶花的時間長,所以浩浩跑得慢?!?這個玩過以后,媽媽又想到了時間上的進位,比如H60秒等于一分鐘。寶宅跑50米,需要3分20秒;媽媽跑50米,需要4分50秒。那么媽媽和寶寶一共要花多少時間呢?”這個70秒就需要折合成1分10秒,這也需要思維稍微轉換一下。

后記

《小學六年早知道》、《初中三年早知道》、《高中三年早知道》出版后,頗受讀者歡迎,很快告罄加印。不少讀者來函、來電,問詢是否有《學前教育早知道》,正是讀者的需要和厚愛才促使我編寫了這本《學前教育早知道》。    本書組稿涉及面廣,承蒙許多朋友包括從未見過面的朋友幫忙。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有(排名不分先后):謝達、賀小亮、周義英、周維瓊、黃艷、謝迅、王逸明、丁然、滕軍、王滿芝、張軍立、劉響、李波、熊威、熊英等。恕不一一列舉,在此一并致謝!感謝每一位為本書付出勞動的朋友!感謝本書的每一位作者!感謝出版社的領導和編輯!當然,更要感謝本書的每一位讀者!    丁曉山    2012年12月于首都師范大學

媒體關注與評論

我希望盡可能多的家長、老師都來讀一讀《中國學生成長經驗訪談》這套系列叢書,這也是一個讓大家能夠好好普及“育人”、“育才”知識的個非常好的途徑,不要等出了問題再回過頭去“看病求醫(yī)”。這套叢書就是看得見的預防針。及時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從而把握住孩子們的明天。    ——摘自知心姐姐-教育家盧勤為“中國學生成長經驗訪談叢書”作的序    我國目前的基礎教育是“親情教育”+“素質教育”+“應試教育”的一種十分殘酷的淘汰教育形態(tài),對于學生來說,沒有好的方法是不可能在這種競爭中勝出的,所以“早知道”是十分有益的事情。    ——摘自《中國圖書商報》對本書作者的專訪    學前父母投入一分,人學后父母就幸福十分:學前孩子多學一分,上學后他就會收獲十分。    ——本書作者

編輯推薦

  《中國學生成長經驗訪談·特別卷:學前教育早知道》包括上、下兩篇,分別收錄嬰兒教育(0~3歲)和幼兒教育(3~6歲)方面過來人對后來人的預告、忠告和敬告。另有附錄列出了“學前教育大事年表”等內容。 《中國學生成長經驗訪談·特別卷:學前教育早知道》適合準媽媽、準爸爸、新生兒父母和學齡前家長使用,也可供幼兒園及早教機構的教師、學前教育研究者和一切關心孩子健康成長的讀者參考閱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學前教育早知道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北京集中了全國的優(yōu)質資源,但它本身的教育資源又集中在東城、西城的、海淀等屈指可數(shù)的幾所學校,身在其中家長們,內心煎熬啊。
  •   對于幼兒的教育,這本書很有借鑒的
  •   的確是經驗的累積,還有細致的總結,挺好的。
  •   我家寶寶已經4周了,只能看看后半部分,內容一般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