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何冰強 著
內容概要
本書按照“項目驅動,職場模擬”的課程改革思路,以網站開發(fā)人員的主要職業(yè)活動為導向,以典型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按照“網站設計、網站開發(fā)、網站測試和網站發(fā)布”的基本開發(fā)流程來組織編寫教材內容?! ”緯x用B/S/S三層架構作為軟件開發(fā)模式,以JavaScript+AJAX為前臺腳本開發(fā)語言,以C#為后臺服務器開發(fā)語言,以SQLServer25為后臺數(shù)據庫開發(fā)平臺,較好地把Web應用開發(fā)環(huán)境配置、界面設計、狀態(tài)管理、圖形編程、權限管理、數(shù)據庫操作、站點測試與部署等主流網站開發(fā)技術融入到了項目任務中
書籍目錄
第1章 UG NX 7.5軟件概述(1)1.1 UG NX 7.5簡介(1)1.2 CAM模塊(1)1.3 操作界面和加工環(huán)境設置(4)1.3.1 操作界面(4)1.3.2 加工環(huán)境設置(10)1.4 UG NX 7.5加工基本流程(12)1.4.1 UG NX 7.5加工的編程流程(12)1.4.2 UG NX 7.5加工的一般流程(14)1.5 UG NX 7.5加工特點與常用術語(22)1.5.1 UG NX 7.5加工特點(22)1.5.2 UG NX 7.5加工的常用術語(23)1.6 UG NX 7.5 CAM的新增功能(24)本章小結(25)課后習題(25)第2章 UG NX 7.5 CAM基礎設置(26)2.1 UG NX 7.5的坐標系(26)2.1.1 坐標系概述(26)2.1.2 坐標系設置(26)2.1.3 安全高度設置(29)2.2 UG NX 7.5加工對象的設定(30)2.2.1 加工程序的設定(31)2.2.2 加工刀具的設定(31)2.2.3 加工幾何體的設定(35)2.2.4 加工方法的設定(37)2.2.5 加工操作的設定(39)2.3 UG NX 7.5加工對象的管理(41)2.3.1 操作與組的參數(shù)繼承(41)2.3.2 加工對象的操作工具(41)2.3.3 加工對象的變換操作(43)2.4 刀軌可視化仿真與機床仿真(46)2.4.1 刀軌可視化仿真(46)2.4.2 過切檢查(48)2.4.3 機床仿真(48)2.5 后置處理(48)2.6 創(chuàng)建加工對象實例(49)本章小結(54)課后習題(54)第3章 UG NX 7.5 CAM公用切削參數(shù)設置(56)3.1 切削進給和速度(56)3.2 切削步距(59)3.3 切削模式(61)3.4 公用切削參數(shù)設置(64)3.4.1 “策略”選項卡(64)3.4.2 “余量”選項卡(70)3.4.3 “拐角”選項卡(71)3.4.4 “連接”選項卡(74)3.4.5 “空間范圍”選項卡(77)3.4.6 “更多”選項卡(80)本章小結(82)課后習題(82)第4章 UG NX 7.5 CAM非切削參數(shù)設置(83)4.1 UG CAM的刀路軌跡(83)4.1.1 刀路軌跡的組成(83)4.1.2 刀路軌跡的顯示(83)4.1.3 刀路軌跡的操作(86)4.2 非切削運動參數(shù)設置(88)4.2.1 “進刀”選項卡(88)4.2.2 “退刀”選項卡(96)4.2.3 “起點/鉆點”選項卡(97)4.2.4 “傳遞/快速”選項卡(99)4.2.5 “避讓”選項卡(102)4.2.6 “更多”選項卡(104)4.3 邊界(106)本章小結(112)課后習題(112)第5章 平面加工(113)5.1 平面加工概述(113)5.2 平面銑幾何體(116)5.2.1 幾何體類型(116)5.2.2 創(chuàng)建幾何體(117)5.2.3 邊界幾何體(118)5.3 平面銑的主要參數(shù)設置(118)5.3.1 切削模式(118)5.3.2 切削層設置(119)5.3.3 刀軌設置(121)5.4 面銑幾何體(124)5.4.1 幾何體類型(124)5.4.2 幾何體的創(chuàng)建(126)5.5 面銑的主要參數(shù)設置(127)5.5.1 切削模式(127)5.5.2 分層切削(128)5.5.3 刀軌設置(128)5.6 平面加工應用實例(130)本章小結(148)課后習題(148)第6章 點位加工(149)6.1 點位加工概況(149)6.2 點位加工幾何體(152)6.2.1 定義加工孔的位置(152)6.2.2 定義工件表面(157)6.2.3 定義工件底面(157)6.3 點位加工循環(huán)類型(158)6.3.1 無循環(huán)類型(158)6.3.2 GOTO循環(huán)類型(158)6.3.3 CYCLE循環(huán)類型(159)6.4 循環(huán)參數(shù)組設置(161)6.4.1 循環(huán)參數(shù)組概述(162)6.4.2 循環(huán)參數(shù)組的設置(162)6.4.3 一般參數(shù)的設置(166)6.5 點位加工應用實例(166)本章小結(179)課后習題(179)第7章 固定軸輪廓銑加工(180)7.1 固定軸輪廓銑加工概況(180)7.2 驅動方法(183)7.2.1 曲線/點(183)7.2.2 螺旋式(185)7.2.3 邊界(186)7.2.4 區(qū)域銑削(189)7.2.5 曲面(190)7.2.6 流線(191)7.2.7 刀軌(193)7.2.8 徑向切削(193)7.2.9 清根(194)7.2.10 文本(196)7.2.11 用戶定義(196)7.3 投影矢量(196)7.4 切削參數(shù)設置(199)7.5 非切削運動參數(shù)設置(204)7.5.1 “進刀”選項卡(204)7.5.2 “退刀”選項卡(206)7.5.3 “傳遞/快速”選項卡(207)7.5.4 “避讓”選項卡(208)7.5.5 “更多”選項卡(208)7.6 固定軸輪廓銑加工應用實例(209)本章小結(219)課后習題(219)第8章 UG NX 7.5穴型加工(220)8.1 穴型加工概述(220)8.2 穴型加工的幾何體(222)8.2.1 幾何體的類型(222)8.2.2 幾何體的指定(223)8.3 穴型加工的分層切削(226)8.3.1 切削層的范圍類型(226)8.3.2 切削范圍的定義(227)8.3.3 切削層的設定(228)8.3.4 切削層的顯示與查詢(229)8.4 穴型加工的切削參數(shù)(230)8.5 穴型加工步驟(235)8.6 穴型加工的應用(236)本章小結(245)課后習題(245)第9章 多軸銑削(246)9.1 多軸銑削概述(246)9.2 可變軸曲面輪廓銑(248)9.3 順序銑(252)9.3.1 順序銑的刀具選擇(252)9.3.2 創(chuàng)建順序銑操作(253)9.3.3 進刀運動(255)9.3.4 點到點的運動(259)9.3.5 連續(xù)刀軌運動(260)9.3.6 退刀運動(260)9.4 創(chuàng)建多軸加工的過程(261)9.5 多軸銑綜合應用(262)本章小結(278)課后習題(278)第10章 UG CAM綜合加工實例(279)10.1 綜合實例——凹模加工(279)10.2 綜合實例—電極加工(295)10.3 綜合實例—螺旋軸加工(309)課后習題(314)參考文獻(315)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