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雜記

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劉師源  頁數(shù):200  字?jǐn)?shù):220000  

前言

如果說喝茶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那么與茶相關(guān)的商業(yè)氛圍可謂非常深厚。經(jīng)過幾百年的延續(xù)和發(fā)展,“喝茶好”的口碑現(xiàn)象越來越明顯,從電視、廣播到網(wǎng)絡(luò),到處都能見到茶,就連吃宵夜時點(diǎn)份啤酒烤串,老板都要問一聲“要不要茶水”。    早年聽人說過,喝茶好,于是喝了不少。之后發(fā)現(xiàn),也就這么回事,體重該多少還是多少,感冒發(fā)燒一樣沒錯過,偶爾還聽說一起喝茶的朋友輕微“三高”。后來因工作繁忙,體質(zhì)變差了很多,喝茶逐漸成了業(yè)余愛好,而研究茶卻成了必修課,每月樂此不疲,喝了不少好茶,也聽了不少茶葉背后的故事。從龍井的43號到十年陳普,多數(shù)也只是聽聽而已。直到有一天,談到“醬油稀了就是醋”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喝的都是“醬油”,濃是濃了,一點(diǎn)茶味都沒有。于是添購兩件茶器,鉆研了幾個月,終于有些起色,開始慢慢體會茶的各個層次和口感。同時,對東印度公司時期的茶葉外銷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只是苦于語言不通,對非英語資料只能“望洋興嘆”。    再往后,和茶友交流時得知了另一種泡法,類似潮州泡,只是時間更短,置茶量也和平日不同,使得茶技又有了進(jìn)步。除了陳普,綠茶、紅茶、烏龍茶的泡茶手法也因此改變,茶湯基本從“醬油”變成了“醋”,也使我對茶的認(rèn)識,更上了一層樓。再往后幾年,從單純的喝茶轉(zhuǎn)向茶行業(yè),愈發(fā)感覺茶深似海,不懂而擅入者,萬難全身而退。隨著普洱茶和烏龍茶的價格波動,喝茶的、不喝茶的都進(jìn)了茶人圈,不懂行的遲到早退,懂行的盆滿缽滿,在凱恩斯市場理論疊加之后,頗有些中考高考的架勢,著實(shí)難倒了不少人。    因此,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不僅參考了當(dāng)前市場的茶品波動,還參照了各類茶品的習(xí)茶難易,按照茶葉發(fā)展過程,以綠茶、紅茶為基礎(chǔ),重點(diǎn)介紹了目前比較流行的烏龍茶和黑茶,對其分類、品種、泡法分別進(jìn)行了介紹。同時,在本書末尾加入了最近幾年較大型的茶企介紹,使各地區(qū)讀者能夠就近買到正品茶。如果您剛開始喝茶,建議先讀第九章和第一章,然后順次閱讀,這樣能夠形成直觀印象,對如何泡茶、如何選茶有較清晰的認(rèn)識。    最后要說的是,作者才疏學(xué)淺,掛一漏萬、紫粉不辨在所難免,如蒙讀者不吝賜教,實(shí)是作者三生之幸,懇請讀者諸君多加指正。    辛卯年八月初二于北京香山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分三篇,分別從尋根溯源(探茶史、鑒名茶、解茶性)、品鑒滋味(購茶、泡茶)、共享愉悅(花草茶、藥膳茶、茶食茶點(diǎn))等方面,配合專業(yè)攝影師的精美照片,和簡明通俗的文字,讓讀者從閱讀中感受到茶葉的美感,在視覺享受的同時可以輕松獲取飲茶知識的精髓,為讀者品茶奠定良好的理論和感官認(rèn)知。

書籍目錄

第一篇 品茗識香
第1章 天工清遠(yuǎn)
1.1 茶史
1.2 六大類茶
1.3 選水儲茶
1.4 茶道先賢
1.5 新人飲茶常見十問
第2章 綠茶
2.1 龍井
2.1.1 西湖龍井
2.1.2 大佛龍井
2.2 六安瓜片
2.3 黃山毛峰
2.4 洞庭碧螺春
2.5 太平猴魁
2.6 信陽毛尖
2.7 滇綠
2.8 茉莉花茶
2.9 都勻毛尖
2.10 竹葉青
2.11 金獎惠明
第3章 紅茶
3.1 祁門紅茶
3.2 滇紅
3.3 武夷紅茶
3.3.1 正山小種
3.3.2 金駿眉
3.4 閩紅工夫
3.4.1 政和工夫
3.4.2 坦洋工夫
3.4.3 白琳工夫
第4章 黑茶
4.1 古六大茶山
4.1.1 革登山
4.1.2 倚邦山
4.1.3 蠻磚山
4.1.4 莽枝山
4.1.5 易武山
4.1.6 攸樂山
4.2 新六大茶山
4.2.1 南糯山
4.2.2 南嶠山
4.2.3 勐宋山
4.2.4 景邁山
4.2.5 布朗山
4.2.6 巴達(dá)山
4.3 云南普洱茶
4.3.1 緊壓茶
4.3.2 生茶和熟茶
4.4 湖南黑茶
4.4.1 十兩茶,百兩茶和千兩茶
4.4.2 黑磚茶
4.4.3 花磚茶
4.4.4 茯磚茶
4.5 廣西六堡茶
第5章 白茶
5.1 白牡丹
5.2 安吉白茶
第6章 青茶
6.1 四大產(chǎn)區(qū)
6.2 閩北烏龍茶
6.2.1 大紅袍
6.2.2 水仙
6.2.3 肉桂
6.2.4 白雞冠
6.2.5 鐵羅漢
6.2.6 半天妖
6.2.7 水金龜
6.3 閩南烏龍茶
6.3.1 鐵觀音
6.3.2 黃金桂
6.3.3 毛蟹
6.3.4 本山
6.3.5 佛手
6.3.6 奇蘭
6.3.7 丹桂
6.3.8 大葉烏龍
6.4 其他產(chǎn)區(qū)烏龍茶
6.4.1 鳳凰單叢
6.4.2 臺灣烏龍茶
第7章 黃茶
7.1 霍山黃芽
7.2 君山銀針
第二篇 大壺小鮮
第8章 北飲雅器
8.1 壺飲
8.2 蓋碗飲
8.3 飄逸杯
8.4 煮茶
第9章南飲佳茗
9.1 西湖龍井
9.2 六安瓜片
9.3 黃山毛峰
9.4 洞庭碧螺春
9.5 太平猴魁
9.6 正山金駿眉
9.7 祁門紅茶
9.8 普洱熟茶
9.9 普洱生茶
9.10 鐵觀音
9.11 鳳凰單樅
9.12 武夷巖茶
第10章 輕身養(yǎng)顏
10.1 美容養(yǎng)顏花草茶
10.1.1 荷葉茶
10.1.2 玫瑰花茶
10.1.3 菊花茶
10.1.4 薰衣草茶
10.1.5 檸檬茶
10.1.6 金盞花茶
10.1.7 薄荷茶
10.1.8 洛神花茶
10.2 藥食同源養(yǎng)生茶
10.2.1 水果茶
10.2.2 枸杞茶
10.2.3 姜茶
10.2.4 參茶
10.2.5 山楂茶
10.2.6 牛蒡茶
10.2.7 大麥茶
10.2.8 紅棗茶
10.2.9 玄米茶
第11章 茶里茶外
11.1 茶的有益成分
11.1.1 茶多酚和兒茶素
11.1.2 茶堿和咖啡因
11.1.3 類黃酮類物質(zhì)
11.1.4 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
11.1.5 氟化物
11.2 各地傳統(tǒng)習(xí)俗和飲茶習(xí)慣
11.2.1 川藏煮茶
11.2.2 北方酥油茶
11.2.3 白族三道茶
11.2.4 西北三炮臺
11.2.5 老北京蓋碗茶
11.2.6 西南土罐茶
11.2.7 英式下午茶
11.3 常用沖調(diào)茶品
11.3.1 珍珠奶茶
11.3.2 陳皮普洱茶
11.3.3 菊花普洱茶
11.3.4 檸檬紅茶
11.3.5 伯爵紅茶
11.3.6 水果紅茶
11.3.7 龍井八寶茶
11.3.8 香檳烏龍茶
11.4 老字號茶店和常見茶葉品牌簡介
11.4.1 老字號簡介
11.4.2 常見茶葉品牌
參考資料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煮茶是流傳在我國西部、北部、西南部的高原和偏遠(yuǎn)地區(qū)的一種傳統(tǒng)的飲茶方式,多為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所用,上世紀(jì)初的川藏地區(qū),多用黑磚茶、花磚茶、茯磚茶、青磚茶、米磚茶等產(chǎn)品,飲時不加奶,稱為清茶。    按照川藏地區(qū)的習(xí)慣,煮茶應(yīng)煮至澀而不苦,而且由于當(dāng)?shù)仫嬍扯帑}多油,喝茶也必須加入少量食鹽調(diào)味,以增進(jìn)口感和補(bǔ)充體力?,F(xiàn)在當(dāng)?shù)厮貌杵罚酁榧t茶和黑茶,經(jīng)過簡單熬煮即可裝入銀壺、鋁壺、錫壺或不銹鋼茶壺中,供一家?guī)卓谌艘黄鸷炔枇奶??;蛟谥蟛柽^程中加入花椒、姜片等,煮制調(diào)味茶,緩解高原地區(qū)氣候不規(guī)則變化引起的身體不適,對輕微的感冒癥狀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川藏地區(qū)煮制的茶品,一般都是一次煮好,全家飲用。隨著現(xiàn)代化城鎮(zhèn)進(jìn)程的加快,部分定居后的牧民不用再過游牧生活,也不需要做大量的體力勞動,因此飲食也變得相對清淡,開始傾向于飲用少加鹽或不加鹽的茶。    11.2.2 北方酥油茶    酥油,和奶油等奶源性產(chǎn)品一樣,是從當(dāng)?shù)禺a(chǎn)的鮮奶中提取的,好的羊奶酥油,外觀呈乳白色。從牛奶中提取的,則以金黃油潤為好。    相較于奶茶,酥油茶是蒙古族、藏族等民族飲用的一種較為講究的茶,藏語叫“恰蘇瑪”,意為攪動的茶,是當(dāng)?shù)厝粘I钪斜夭豢缮俚囊环N飲料,除了用于平日生活和接待貴客,各類禮節(jié)活動中也經(jīng)常見到。相較于清茶,酥油茶的口感更加潤滑香甜,如再配以核桃仁、花生、芝麻等作料,則更力口香醇。    簡單的酥油茶制法,是將茶水熬好后,碗中放一小片酥油,然后用滾茶沖泡,待酥油融化后飲用,稍講究一點(diǎn),則會用到專用的酥油茶桶,將茶水濾去茶渣后與酥油一同放入,并用木柄上下攪打,幾百次之后,酥油逐漸和茶、鹽相互融合,然后再加熱飲用。    傳至現(xiàn)代,除了少數(shù)地區(qū)仍在使用這種方法,一部分人開始使用小型食品加工機(jī),通過高功率攪拌,做出口感更加香滑的酥油茶。    11.2.3 白族三道茶    去過云南的人都會聽說白族的三道茶,而較為正宗的三道茶,則需要深入云南大理,去白族聚居的鄉(xiāng)鎮(zhèn),才能體會到。在白族的重大節(jié)日、婚嫁喜慶或有貴賓來訪等特殊的日子里,族里的長輩都會親自泡茶給客人。三道茶品各不相同:    (1)第一道茶味道稍顯苦澀,是用土罐將茶Ⅱ十烤熟后經(jīng)沸水沖泡而成,寓意世事多磨,需吃得苦中苦。通常只有半杯左右,也稱苦茶。    (2)第二道茶,口感香甜,是主人第二次用土罐重新置茶沖泡,并加入少許紅糖,寓意苦盡甘來,茶湯也較第一道稍多。    (3)第三道茶,則加入了適量蜂蜜、米花、核桃仁、花椒等作料,將沸茶沖入后,各種香氣四溢,趁熱喝下,只覺五味俱全,難以言表。    三道茶過后,苦盡甘來,其中耐人尋味之處,也只有親自體會,才能明白。    11.2.4 西北三炮臺    三炮臺是我國西北地區(qū)的特產(chǎn),盛行于甘肅地區(qū)。所謂三炮臺,就是用蓋碗泡制的八寶茶,一般都以大棗、桂圓、包杏、枸杞、冰糖和當(dāng)?shù)禺a(chǎn)的綠茶為主,輔以葡萄干、白菊花、山楂等,偶爾也有薄荷、甘草、金銀花、蓮子心、陳皮等加入,香氣清新濃郁,口感清爽,富于變化。    三炮臺的沖泡:    (1)一般洗茶后第一次沖茶,就能感受到各種用料的香氣和滋味。    (2)第二次沖茶,由于滾水高沖,將冰糖的清甜融入茶湯,從而產(chǎn)生香甜清爽的感覺。    (3)第三次再沖,則會感覺到大棗、桂圓、包杏和枸杞的濃香酸甜,除了口感較佳,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小貼士    現(xiàn)在甘肅的三炮臺,多為將各種材料放入大號蓋碗內(nèi)沸水悶泡,幾塊錢一大碗,免費(fèi)添水,在當(dāng)?shù)厣钍軞g迎。    11.2.5 老北京蓋碗茶    北京的蓋碗茶,盛行于明清時期,多見于私宅茶館,所用蓋碗稍大,以便于解渴。所用茶品,多為高香型的茉莉花茶,沖泡后香氣四溢,滿室飄香。由于其歷史較為悠久,因此沖泡時也頗為講究,從投茶、注水、到品飲,各有不同手法,有一泡清淡,二道味釅,三道喝過不續(xù)泡的說法。    喝北京蓋碗茶,要求香氣足,口味釅,因此投茶量稍多。注水時選用長嘴銅壺,先點(diǎn)水潤茶,稍后再注水至七成左右,待茶葉稍舒展后,才能呈給客人。品茶時先聞其香,觀其色,再輕啜三口,感受茶品的香、鮮、爽,之后才能飲用,每次飲至三分之一時添水,一般只飲三次,然后換茶再泡。    小貼士    茶館里喝蓋碗茶,通常會和瓜子、花生等干果一同購買,在享受香茶的同時,和朋友聽曲藝聊天,也是老北人的一大樂事。    11.2.6 西南土罐茶    西南地區(qū)的土罐茶飲法,流傳于當(dāng)?shù)夭祭首?、白族、傣族等各個少數(shù)民族,幾乎在云南各地都能見到,雖然各個地區(qū)的做法稍有不同,但都是由土罐烤茶發(fā)展而來。此法是將茶葉放入當(dāng)?shù)責(zé)频奶胀敛韫?,置于火堆旁烤茶,邊烤邊搖晃,待茶葉逐漸脫水,茶汁漸收,香氣四溢時,注入沸水,然后稍涼即可飲用。    其茶湯的濃度,一般都會根據(jù)烤茶人的口感決定,烤制時間不同,茶湯的口感也會不同,口感較重,可以多放茶或多烤一會兒,口感較清淡,則少放茶或少烤一會兒。除了烤茶,由于近年云南地區(qū)咖啡豆種植面積的增加,此法也開始用于烘焙咖啡豆,口感極佳。    11.2.7 英式下午茶    相較于中式茶,英式下午茶的發(fā)展歷史相對較短,但卻伴隨著十七和十八世紀(jì)英國殖民統(tǒng)治和歐洲宮廷之間的互訪,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常見的下午茶,通常由簡單的紅茶和小三明治組成,在下午休息時加餐。    正統(tǒng)的英式下午茶則較為復(fù)雜,除了餐具和茶具非常講究外,茶品也只選擇紅茶或調(diào)味茶,食物盛放在一套由三層瓷盤組成的器皿中,由下至上分別盛放三明治、英式松餅和甜品等三類食品,順序也是從下至上。

編輯推薦

《品茶雜記》首先講述茶的歷史發(fā)展、現(xiàn)代茶葉的分類、儲存和習(xí)茶初期的常見問題;然后對中國茶進(jìn)行分類敘述,包括各類茶的主產(chǎn)地、制作工藝、感官品質(zhì)特征等內(nèi)容,并對每種茶的干茶、湯色等內(nèi)容分別配圖,使讀者能夠更細(xì)致、客觀地了解每一種茶;最后對如何泡茶、如何泡好茶、哪些茶適合初學(xué)者做了詳細(xì)介紹。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品茶雜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1條)

 
 

  •   昨晚上拿到書,圖片很精美,特別是各種茶的沖泡步驟講解和圖示很清楚,這對我?guī)椭艽蟆?br /> 其他內(nèi)容還沒有細(xì)看。
    下單的時候,沒有看到說有送一個竹制茶席。
    這算是一個意外的驚喜吧,
    當(dāng)當(dāng)咋個不特別說明呢。
  •   書里包了一個小包裝,我以為是書簽?zāi)?,但是太厚了,打開看原來是好大的一張竹席,哦,不對,人家書上說,這個叫竹制茶席,當(dāng)當(dāng)為什么沒有曬單的規(guī)定呢,這意外讓人覺得買的好值。
  •   和以前買的茶書很相似,送的茶席不錯,
  •   雖然不是很詳細(xì),但是對茶進(jìn)行粗狂的了解還是可以的。
  •   對茶的愛好者而言是本不錯的好書
  •   茶的種類很多,介紹的也比較詳細(xì),彩頁的
  •   圖文并茂,太適合我這樣的剛學(xué)喝茶的人了。

    作者干脆列出自己買茶的廠家就更方便我了。
  •   綠茶,紅茶,黑茶,白茶,青茶,黃茶,樣樣說到,我喜歡。
    溫杯,注水,投茶,敬茶,步步詳細(xì)。我喜歡。
  •   每種茶的外觀,湯色,都有這么多道道,我要好好學(xué)習(xí)下。
  •   嘻嘻,學(xué)品茶從本書開始。
    我想啊,要家里都配齊作者照片里的茶碗茶具,恐怕要敗家哦,
    先學(xué)學(xué)喝茶吧。
  •   非常全面的品茶知識介紹,適合入門者,適合作案頭工具書。
  •   原來只知道綠茶,看了書才知道綠茶也分這么多。
  •   買回來研究下,學(xué)點(diǎn)新東西
  •   對北方人普及茶文化很有好處。
  •   今天剛到,看著心情就是舒服!
  •   書里贈的竹席很好 內(nèi)容也很實(shí)用
  •   送貨快,幫同事買的,她喜歡。
  •   用來送禮,相當(dāng)不錯哦。
  •   還有附送的禮品,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覺很超值。
  •   從此咱裝也要裝個有格調(diào)的文化人。呵呵。
  •   朋友說他父親非常喜歡??磥硎撬投Y佳品。
  •   從選茶、品茶、茶藝等方面做的全方位介紹,淺顯易懂。是學(xué)習(xí)茶知識不錯的讀本!
  •   書的質(zhì)量不錯,內(nèi)容比較平實(shí),配了圖,適合初學(xué)者。贈了竹制茶席,真心沒用??!
  •   都是茶的介紹,泡茶的比較少。
  •   特別是每一種茶的沖泡方法,實(shí)在是太詳細(xì)了,佩服。
    取名“第二篇 大壺小鮮”,有點(diǎn)意思。
  •   沒李白那么有錢,天天有酒喝。
    但也比杜甫日子好過,一本好書一杯茶,這日子從此很愜意。
  •   收到書了,沒有贈送的精美竹席。
  •   通過這本書,這下我算是入門了。
  •   書很好,內(nèi)容較全面.
  •   正版圖書,質(zhì)量就是不一樣啊。
  •   茶席不錯,彩圖很精致
  •   簡簡單單的內(nèi)容,和想想中不一樣。書的質(zhì)量還不錯
  •   內(nèi)容淺顯易懂,非常適合剛接觸茶道的人群,或者做個大致的了解。
  •   好看,實(shí)用,還有贈品。有誠意的一本書。
  •   還沒買書,但在看目錄時,看到六大茶類的白茶一欄,里面竟然有安吉白茶。這就讓我無法理解了,綠茶類的安吉白茶憑什么放在白茶類里,這種錯誤實(shí)在讓我無法接受。
  •   不錯,很好,很強(qiáng)大~!
  •   很好的書籍--很好。
  •   品茶雜記
  •   內(nèi)容切實(shí),介紹全面!
  •   很給力的茶書
  •   老爸很是滿意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fèi)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