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理查德·唐金 頁數(shù):340 譯者:謝仲偉
Tag標簽:無
前言
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講,這本書都堪稱巨著。它應該出現(xiàn)在所有管理和組織領域的領袖和學者的書架上,而且,這是一本值得精讀的書。書內講述的故事極具啟發(fā)性,書中提出的問題很深刻,而它所得出的結論,則推翻了許多我們認為很神圣的假設。 理查德·唐金(Richard Donkin),一名杰出的記者、出色的人類社會觀察者,將運用其獨特的天賦,帶領讀者在廣闊的歷史范疇里進行一段獨特的旅程。關于這一點,我想先做一下強調:因為我確信,當代社會組織的秘密之一,便是管理者的“反歷史性”。工作的本質一直都在變化。曾經(jīng),這種變化是循序漸進的;而如今,這種變化的速度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驚人的態(tài)勢。2500年前,赫拉克利特發(fā)現(xiàn)“唯有變化才是永恒”時,還沒有辦法驗證這種說法的正確性。如果一個管理者不能理解變化對我們人類產(chǎn)生的影響,那么他們塑造變化,利用變化的能力是可以直接忽略的。對于管理理論而言,歷史的確是最重要的實驗室,而作者為我們打開了這個實驗室的門,引領我們感受一場非凡的變化之旅。 唐金指出,當我們人類從繁重的手工勞動桎梏中解放出來而進人工業(yè)時代之際,我們已經(jīng)變成了“工作的奴隸”。擺脫手工勞作的這種“解放”,很諷刺地讓人和工作的關系陷入另外一種新的、或許也是更麻煩的束縛。“我們的生命因為工作而窒息”,他這樣寫道,“是怎么變成這樣的呢?”在接下來的幾百頁文字里,他開始很巧妙地給我們解答這個問題。 他發(fā)現(xiàn),我們對于工作概念的理解,相對于現(xiàn)實情況,已經(jīng)滯后了幾十年。事實上,我們對工作概念過時的理解,還基于過去的農業(yè)社會和工業(yè)社會。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歷史悠久的神學理念和神學文化所推崇的工作方式增強了這種理解。但實際上,我們幾乎所有人都已不再采用那種工作方式了。 作者從科學、社會學、神學等方面對工作的發(fā)展進程進行了一次百科全書式的探究。所有關于工作的細節(jié)都在這里被發(fā)掘出來:我們遠古的祖先所采用的最初的工作方式;現(xiàn)代工作模式的發(fā)展;工業(yè)革命所帶來的“祝福”與“詛咒”;農奴制度、奴隸制度、兒童剝削,當然,還有嶄新的、令人目眩的計算機時代,其最顯著的特征便是我所謂的“信息爆炸焦慮”。 在這個追尋歷史的過程中,作者最關注的焦點就是:他想將每一個讀者分離開,分別與之角力。在分析了工作的來源并預見了工作的未來之后,他勸誡我們尋找一種新的路徑來思考工作的本質,并思考我們該如何衡量和回報工作。他問道:我們可以像古希臘理想中的那樣,在一種理想的模式中開發(fā)我們全部的潛能嗎?我們可以使男人和女人避免成為社會變更和科技發(fā)展的受害者嗎?我們可以幫助那些在單調的工作中耗盡生命,甚至遺忘了工作更高層次價值的人們嗎? 除了這些心靈層面的問題,我發(fā)現(xiàn)自己近些年一直在勸告管理者和學者,有許多關于工作的特別問題急需得到解答。這些問題包括:未來最理想的組織形式是小型的、搖擺不定的個體族群,還是大型的聯(lián)盟狀態(tài)?對于最終被眾多組織認同的、所謂“高參與性”和“自我管理”的價值,會有其局限性嗎?我們作為社會成員的共性與個體天賦的差異性之間有何關聯(lián)?一度被人珍視的雇傭者和受雇者之間的社會契約結局如何?我們擁有,或者我們需要一種組織變更的理論支持嗎?還有,我們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尋找一種平衡?我相信,關于上述問題,唐金的這本書給我們提供了相當重要的思考。 最重要的是,這本書所引領的時空穿行,讓我們感知了我們自己生活的重要性。尼科斯·卡贊扎基(Nikos Kazantzakis)在《一生的總結》(Repoty Htrvo)里提到過一句古老的諺語:“我詛咒你生活在一個重要的時代?!钡拇_,我們被這個時代所詛咒,壓力重重。但是因為這種詛咒,我們又是光鮮的、精神振奮的。
內容概要
本書跨越從狩獵采集時代到網(wǎng)絡信息時代,用工作作為主線貫穿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是一本學術性與可讀性俱佳的作品。作者帶著我們徜徉于浩瀚的歷史,近距離觀察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分析表面背后所深藏的意義。作者用豐富的史料、嚴謹?shù)倪壿嫼惋L趣幽默的文筆為我們解剖歷史,描述當下,暢想未來。本書雖然以工作為主題,但卻處處閃耀著人性的光芒。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理查德·唐金(Richard Donkin) 譯者:謝仲偉
理查德·唐金(Richard
Donkin),曾任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他的文章是所有人力資源行業(yè)從業(yè)人員的必讀之作。他還擔任過英國招聘雇傭協(xié)會未來工作組顧問,倫敦卡斯商學院管理學訪問學者。
他是一位管理和雇傭領域的作家、評論家,一位在就業(yè)和工作研究領域重要的思想者。
書籍目錄
前言
致謝
引言
第一章 磨石上的手印
第二章 被禁錮的生生活
第三章 工作的創(chuàng)造
第四章 工作——新的信仰
第五章 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堆磚塊
第六章 我也能保守秘密
第七章 沉默的監(jiān)督者
第八章 科學研究的專業(yè)化
第九章 工會的憤怒
第十章 費城實戰(zhàn)手冊
第十一章 摩登時代
第十二章 西方電氣公司發(fā)現(xiàn)了動機
第十三章 非自然選擇
第十四章 工作使人自由
第十五章 沙拉松的遭遇
第十六章 公司國的管理
第十七章 永不滿足
第十八章 穿著考究的慈善家
第十九章 管理的終結
第二十章 解凍被凍結資產(chǎn)
第二十一章 通往巴拿馬之路
第二十二章 人生只有一次
第二十三章 搜索引擎時代
后記:新世紀,新倫理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事實上,也許還有其他不協(xié)調的地方。比如,尼安德特人會跟現(xiàn)代人有同樣的思維方式嗎?現(xiàn)代人是在房間里被養(yǎng)大的,他們思維里跟狩獵采集生活最相近的概念,大概只能是養(yǎng)家糊口吧?當我們回望早期人類的生活,我們會發(fā)現(xiàn)工作本身有其歷史延續(xù)性。跟語言、習俗和風尚一樣,工作也會隨著時間的流轉發(fā)生改變。但這段歷史對我們今天的工作會有何裨益呢?重要的是:我們組織工作的方式不應該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比如,我們一定需要老板、領導、總監(jiān)嗎?組織工作的方式是否可以隨著我們的需求、欲望或合作的精神自然發(fā)生呢?在早期社會的工作形態(tài)那里,我們可以學到什么呢?很多現(xiàn)代的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漸趨相信,文明的歷史不是一直沿著向上的曲線進步的。如果這里的進步被定義為從未開化到開化的進程,那么這個詞應該謹慎使用。越來越多的證據(jù)顯示,有些早期的人類社會群體已經(jīng)學會了和諧共處。已故的學者金布塔斯(MarijaCimbutas)曾提出,歷史上存在過母系社會的泛歐洲文明,這種觀點在考古學界引發(fā)了不小的爭議。她相信,在公元前6500年到3500年間,這種文明持續(xù)了三千年之久。根據(jù)許多石器時代的遺址里出土的女性肖像和某些墓穴里酷似女體的遺骸,她推斷,很多歐洲石器時代的族群將女性視為生命的本源。她還利用這些發(fā)現(xiàn)來駁斥那種“以戰(zhàn)士為主導的政教階級組織統(tǒng)轄復雜的勞動分工”的文明觀(這里需要說明,金布塔斯女士的支持者多為女權運動人士)。金布塔斯女士指出:社會歷史表明,在兩性平權合作的態(tài)勢下,社會更容易出現(xiàn)繁榮期。土耳其加泰土丘(CatalHuyuk)的考古發(fā)現(xiàn)表明:八千年前的石器時代的一個小鎮(zhèn)上,當時人們所在的社會組織的復雜程度,足以維持一個大約為七千人的社會群體。加泰土丘的建筑是木結構和磚石結構的結合。小鎮(zhèn)靠近火山,有足夠的黑曜石制作切割工具和鏡子。此外,那里的人們還會制作陶器和織布。在一幅壁畫中就出過幾何形狀的紡織品。
后記
這本書的構思花了大約六年的時間。期間我不斷思考永恒中的變化,思考整個社會正在經(jīng)歷的一場變革,一場即使你坐在自家客廳里都能感知的變革。這場變革是靜悄悄的,至少到目前為止都是這樣。 回顧過去幫助我更看清了一件事:改變是悄悄發(fā)生的。技術革命的說法是后見之明。革命的本意是用來描述一種突發(fā)的、激烈的政治變革。用革命一詞來形容我們生活的變化和工作的變化,顯然是不合適的。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我們無法將這兩者割裂。工作可以很有趣,但很多人已經(jīng)失去了這種樂趣。環(huán)顧四周,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對工作表達了不滿。很多人都持有這樣的疑慮,他們發(fā)現(xiàn)如果為了生活而工作,工作最終會破壞生活。還有很多人根本不去思考這樣的問題。他們認為工作是理所當然的,慢慢被工作耗盡生命。他們活著就是為了工作。這些人多多少少都囿于新教工作倫理或歷史桎梏。 我必須坦承我也是其中之一。逃避工作或者工作做得不夠好的時候,總會讓我的負罪感死灰復燃。多希望承認了自己的負罪感便可得到赦免,多希望能夠不去糾結于自己的懶散,多希望可以像杰羅姆·K.杰羅姆(Jerome K. Jerome)那樣迷戀無所事事的生活。杰羅姆在《三人同舟》(Three Man in a Boat)里寫道:“我喜歡工作,它讓我著迷。我可以坐在那里,凝視它好幾個小時。我喜歡它陪在我身邊,想到有一天要和它分開,我就心碎不已?!? 但在一個執(zhí)迷于工作的社會中,恐怕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想法。經(jīng)過所謂的重組之后,也就是嚴苛的人事大清算之后,碩果僅存的杰羅姆們也已被掃地出門。 企業(yè)重組的思想或許間接影響到了這本書的寫作方式。我第一次聽到“過渡就業(yè)”這個詞是在1994年,當時我根本不明白它指的是什么。作為一個從未經(jīng)歷過失業(yè)、裁員、解雇的人,我從不知道還有一種專門的行業(yè)來幫助人們離開舊工作,尋找新工作?!斑^渡就業(yè)”最初以管理層為幫助對象,因為傳統(tǒng)的觀念總是習慣將管理層和員工分別對待。人們認為裁掉基層員工是很正常的,他們的工作本來就沒什么保障。但管理層不一樣,他們有一份沒有落實在書面的心理契約:只要維持對企業(yè)的忠誠,就能享有穩(wěn)定的職業(yè)生涯,一步步往上爬,直到退休。企業(yè)重組打破了這個美夢,但企業(yè)高層很難直接讓同一個辦公室的管理者走人。過渡就業(yè)就是帶著鮮花道別的方式,盡量緩解雙方的痛苦。過渡就業(yè)讓人們意識到,當你奪走一位經(jīng)理的工作,就等于奪走了他身份的一部分。 企業(yè)只需投入很少的錢,就可以讓離職的經(jīng)理參與過渡就業(yè)計劃,填補找到下一份工作之前的空白。為了讓這段被遺忘的日子不至于太難過,過渡就業(yè)公司還會提供辦公室以及秘書服務。甚至有的還會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為了撰寫專欄的需要,我參與了一些類似的課程。 不管這些課程采用何種方式,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幫你找到真正的人生目標。一位心理學家采用了所謂的“引導聯(lián)想法”,也就是讓參與者閉上眼睛想象某種物體或某段經(jīng)驗,然后變成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像是一種象征,代表你內心深處的欲望。 有些人覺得這些課程純粹是浪費時間,因為他們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對另外一些人而言,這些課程則是一種啟發(fā)。比如一名會計發(fā)現(xiàn)自己一直想成為一名魔術師,一名業(yè)務經(jīng)理知道自己很想經(jīng)營一家自己的小店。有時候,課程會指向一種模糊的興趣,比如賞鳥之類的。下一步便是探討與這些興趣相關的職業(yè)的可能性了。 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從原來成功的職業(yè)中解脫出來,去尋找別人眼中的白日夢,你如何才能邁出第一步呢?既然提到了鳥的話題,我不由得想起了約瑟夫·德爾·奧約(Josep del Hoyo)。不過奧約并沒有失業(yè),他很快樂地在西班牙的某個村莊擔任家庭醫(yī)生。人們去他的診所時,經(jīng)常會找不到他,診所的門上掛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在林子里。馬上回來?!闭嬲寠W約感興趣的是野生動物,他的生活逐漸變成以賞鳥為主。這或許應該只是一種嗜好,但有件事卻一直困擾著他:沒有一本書詳列人類所知的全部鳥類。于是他決定自己編寫一本。 《世界鳥類觀賞手冊》(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絕對是一部巨著。雖然并不是整本書都有奧約個人完成,因為這個工程太浩大了,但卻是在他的督促下完成的。他是編者,這是他的項目。預計到2011年結束的時候,全書會包含十六卷的內容。如果之前還有人在懷疑這個項目,那么當他看到第一卷的時候就會改變觀點了。忽然之問,鳥類學界人人都想?yún)⑴c進來。奧約邀請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繪鳥專家制作銅版,然后他出錢買下來,等這個項目大功告成的一天,他將擁有涵蓋了人類所知近萬種鳥類的藝術繪本。甚至十九世紀的銀行家南森·羅茨舍爾德都望塵莫及。羅茨舍爾德曾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鳥類藏品,但后來為了支付前妻的贍養(yǎng)費而賣掉了大半。 “我很感謝鳥類給了我環(huán)游世界的機會,”奧約說,“而且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他的人生哲學可謂是受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智利詩人聶魯達(Pablo Neruda)的一句詩的啟發(fā),“我透過鳥類認識世界”。
編輯推薦
《工作的歷史》我們常常抱怨我們工作得太難、太累、太壓抑,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工作的實質我們的社會不可能回到伊甸園時代,但工作可以成為一種享受,為了國己,我們也要為之而努力。這本書寫的是有史以來貫穿于人類社會中的活動,寫的是工作,是工作組織和工作觀念但最重要的是,這本書寫的是人。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