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劉未鵬 頁數(shù):272
Tag標簽:無
前言
提到心理學,很多人腦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心理問題”、“心理咨詢”、“弗洛伊德”、“抑郁癥”、“讀心術(shù)”這些字眼,總覺得關(guān)心心理學的都是一些心理陰暗或有問題的家伙,這是對現(xiàn)代心理學典型的誤解(參見《How to。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中譯名《與“眾”不同的心理學》)。實際上心理學早就從弗洛伊德那一套走出來,已經(jīng)在結(jié)合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手段(如FMRI)和研究方法(如受控隨機實驗。),跨學科研究人腦思維的特點以及和現(xiàn)實生活的關(guān)系。其中經(jīng)濟學和心理學的聯(lián)姻形成的交叉領(lǐng)域最是碩果累累,催生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研究者和著作,如Richard Thaler的《Nudge》(中譯名《助推一我們?nèi)绾巫龀鲎罴堰x擇》),研究如何針對人們思維的固有弊端來創(chuàng)造性地制定一些經(jīng)濟策略,從而為大眾的健康、經(jīng)濟和幸福謀福利:如著名的“明天存儲更多”(Save More Tomorrow)的計劃就成功地促使大量沒有存儲習慣的美國人開始存儲更多;如Barry Schwartz的《Paradox of Choice-Why More is Less》(中譯名《無從選擇一為何多即是少》)用大量生動有趣的研究案例說明了很多時候選擇少反而讓人感覺舒服得多。再如研究創(chuàng)意點子之所以流行之本質(zhì)原因的《Made to Stick》(中譯名《讓創(chuàng)意更有黏性》),其中剖析出的原因,學過一些社會心理學(《TheSocial Animal》,中譯名《社會性動物》)和大腦記憶原理(《Sear’chingForMemory》,中譯名《找尋逝去的自我》)的人應(yīng)該一眼就看出其中的端倪,書中更是開篇就赤裸裸地引用心理學實驗。就連這些年在暢銷書市場大紅大紫的Malcolm Gladwell的幾本流行全球、傲居榜首的著作(《The TippingPoint》,中譯名《引爆點》、《Blink》,中譯名《決斷2秒間》、《Outliers》,中譯名《異類一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其實也是在用大量活生生的案例佐證一些早就不新鮮的心理學原理。心理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另一方面就是日常判斷與決策(生活中需要進行判斷與決策的地方遠遠多于我們的想象)(《Psychology of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中譯名《決策與判斷》)。波普爾曾經(jīng)說過:人生不過是解決問題(All Lire is Problem-Solving)。而判斷與決策又是其中最常見的一類問題解決。盡管生活中似乎面臨重大決策的時候并不多,但另一方面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進行最重大的決策:決定自己的時間和金錢到底投入到什么地方去。比如:你能想象有人寧可天天花時間剪報紙上的優(yōu)惠券,卻對于房價的1%的優(yōu)惠無動于衷嗎?(《別做正常的傻瓜》、《Predictably Irrational》,中譯名《怪誕行為學》)再比如:你知道為什么當手頭股票的股價不可抑止地滑向深淵時我們卻一邊揪著頭發(fā),一邊愣是不肯撤出嗎(是的,我們適應(yīng)遠古時代的心理機制根本不適應(yīng)金融市場)?為什么我們會在小攤和超市前為幾塊錢的交易躊躇半天,卻在生活中的重大決策面前渾渾噩噩人云亦云呢?糟糕的判斷與決策令我們的生活變得糟糕,然而這還不是最關(guān)鍵的,最關(guān)鍵的是我們很難學會質(zhì)疑自己的判斷,而總是能“找到”其他為自己辯護的理由(《Mistakes wer-e Made,but not by Me》),中譯名《錯不在我》)。現(xiàn)在是一個信息泛濫的時代,這導致我們經(jīng)常面臨另一個問題:如何在信息海洋中有效篩選有價值的信息,以及避免錯誤的信息左右我們的大腦(criticalthinking)關(guān)于以上提到的幾點我在豆瓣上有一個豆列(“學會思考”),希望有一天我能夠積累出足夠多的認識,對這個主題展開一些詳細介紹。人類的大腦和思維是目前已知最為復雜的系統(tǒng),對這個系統(tǒng)的研究是一件極其迷人的事情,即便對于像我們這樣的蕓蕓眾生來說,縱使不去做研究,學習一些這方面的科普知識,對于學會正確地思考也有極大的益處。大腦是我們最重要的工具,要正確利用這個工具,唯一的途徑就是去了解它,尤其是了解它的弱點。與很多人的直覺相反,我們的思維有著各種各樣的弱點和陷阱(cognitive bias),我們解決日常問題的思維方式也并不總是最優(yōu)的(Bounded rationality),我們感覺正確的事情有很多是錯的,我們習以為常、天經(jīng)地義的行為也未必就是合乎效益最大化原則的。這里摘抄一段我在豆列匕的導言:我們的思維有很多很多的弱點,我一向認為,正確的思維方式,是一切高效學習的基礎(chǔ)。比如參見下面兩個例子,錯誤的思維方式得到的結(jié)論,有很大的可能性是謬誤。人總喜歡沿襲以往習得的經(jīng)驗,并通過類比來進行外推。我第一次在一個地鐵終點站坐地鐵的時候,看著從遠方開來的地鐵,我心生疑惑一這車每節(jié)車廂都這么長,待會怎么調(diào)頭呢(我心里說沒看到鐵軌終點有一個大大的供調(diào)頭的u形彎?。慨斳囬_的時候我終于意識到原來車是兩頭都能開的。人喜歡從關(guān)聯(lián)當中尋找因果。有一次我和老婆去銀行取款,到了ATM室的自動門口,我開玩笑地拿著手頭的飯卡去刷了一下,然后門居然開了。我頓時來了勁,立即得出一個結(jié)論:這個刷卡裝置不安全,至少不是能夠?qū)iT識別銀聯(lián)卡的。我甚至飛快地泛化出了一個更具一般性的理論來解釋這個現(xiàn)象,即可能所有帶有磁性的卡都可以用來開門。老婆看我得意洋洋,就潑過來一盆冷水:不一定是你的卡刷開的啊,你不刷卡試試看。我不信,說怎么可能呢,心想我刷卡,門就開了,還有比這更明顯的因果關(guān)系嗎?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我走出門,這次沒刷卡,門也開了-原來是感應(yīng)門-原先這個ATM室的確是刷卡門,但后來改成了感應(yīng)門,刷卡的那個裝置只不過沒拆掉,殘留在那里而已??偟膩碚f:人類的思維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捷徑,每一條捷徑都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降低了大腦的認知復雜性(籠統(tǒng)地看一個問題要比細致的分析簡單得多),有助于迅速做出絕大部分時候都正確的判斷;但另一方面,它也常常導致人們把大部分情況下成立的法則當成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梢哉f,有多少條捷徑,就有多少條謬誤。人類的情緒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的思考。比如,如果你憎惡一個人,你往往就會反對他的所有立場,反之亦成立。人類大腦經(jīng)過長時間的進化,先天就具備一些特定的“思維定勢”,以使得人類能夠在面對進化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適應(yīng)性問題時能夠不假思索地做出迅速的反應(yīng)。然而,在現(xiàn)代社會。很多這類思維定勢已經(jīng)不適應(yīng)了(《Mean Genes》,中譯名《本能》、《Influence》,中譯名《影響力》、《Sway》,中譯名《搖擺》、《EvolutionaryPsychology》,中譯名《進化心理學》)。人類不可避免地受著各種各樣的偏見的影響,這些偏見有些是有一定適應(yīng)價值的“思維定勢”(如事后聰明式偏見),而有些則是大腦的認知機制的“缺陷”。以上,構(gòu)成了人類思維中的種種謬誤。而學會思考,就是學會認識到這些謬誤。對于人類思維的種種謬誤之處,在西方有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叫做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中譯名《學會提問》),早在古希臘時代,亞里士多德就已經(jīng)對人類語言中的各種各樣的謬誤有了一定的認識(譬如, “我們無法討論不存在的東西,所以所有的事物都是真實的”),并對辯論之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謬誤進行了歸類。豆列“學會思考”中的書,有一些是介紹人類思維工作的機制的,認識這些機制是正確思考的大前提;有許多是關(guān)于人類推理(Reasoni'ng)過程中存在著形形色色的謬誤(《Nonsense》,《crirues Against Logic》),唯有認識到這些謬誤,才能避免它們,唯有避免了思維的謬誤,才能進行正確的思考。
內(nèi)容概要
《暗時間》以心理學、認知科學和神經(jīng)科學為主要角度,對學習心理學的意義、日常生活中人們?nèi)绾芜M行思考,不同的思維方式會帶來怎樣的價值,何種學習方法才是有效的,以及在數(shù)學和計算機科學學習過程中如何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都做了詳細的闡述,強調(diào)人們需要主動訓練自身的反思能力并掌握有效的思考方法。
作者簡介
劉未鵬:南京大學計算機系碩士畢業(yè),現(xiàn)就職于微軟亞洲研究院創(chuàng)新工程中心,愛好: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認知科學。劉未鵬博客名
Mind Hacks 的含義有4: Mind Hacks 是一本書;Mind Hacks 是一系列思維工具;Mind Hacks
有一個漫長的前生—一個有著近6年歷史的技術(shù)博客;在CSDN上有超過120萬的訪問量。
書籍目錄
序言 為什么人人都該學點心理學
第一篇 暗時間
3 暗時間
能夠充分利用暗時間的人將無形中多出一大塊生命,你也許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人似乎玩得不比你少,看得不比你多,但不知怎么的就是比你走得更遠。
7 設(shè)計你自己的進度條
我們在嘗試新的事物的時候,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不同的人會在碰壁不同的次數(shù)之后退出。過早退出往往是因為對于投資時間最終無法收到回報的恐懼。
13 如何有效地記憶與學習
你所擁有的知識并不取決于你記得多少,而在于當遇到需要用到學過的知識的時候,相關(guān)的知識是否會自動從你腦海中“蹦”出來。
23 學習密度與專注力
真正的效率源自于內(nèi)心對一個東西強烈的熱忱,也就是俗稱的追求,這時從表層意識到深層意識都關(guān)注在這件事情上面,腦細胞高度活躍,才能創(chuàng)造最大的效益。
26 一直以來伴隨我的一些學習習慣
你比別人往后多看一年,你就比別人領(lǐng)先一年的時間來準備,這個差別是巨大的。
41 我在南大的七年
其實我本科真的浪費了很多時間,而另一方面,這也說明,要掌握一門專業(yè)知識,其實每天一點時間,專注、積累和持之以恒也就夠了。
第二篇 思維改變生活
53 逃出你的肖申克
親身經(jīng)歷才能明白?
如果我們的情緒系統(tǒng)已經(jīng)給出了傾向或感到滿意了,那么很少有人會繼續(xù)深入地思考事情的另一面,而開始轉(zhuǎn)向著手行動。這種匆忙的態(tài)度往往是失敗的起源。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視覺錯覺到偏見
問題1:現(xiàn)在有兩個孩子,張森和李梅,其中一個孩子有四個卡車玩具,你認為是誰?
問題 2:莉莉和丁丁誰將來更可能成為護士?遇見20 萬年前的自己
我們對于未來的懲罰和收益都估計不足,傾向于就眼下的損益進行決策。這導致我們天性在決策方面目光短淺,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我們會在大學階段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進行學習之外的娛樂,這些娛樂都有一個典型的特點,就是能夠立即獲得愉悅,并且不會導致立即的損失。
理智與情感
說要休息一下才玩游戲,其實真正原因也許是受到游戲中那些在現(xiàn)實中找不到的成就感的驅(qū)使。說政府不會讓房價下跌所以買房,也許真正原因是周圍的人買了房而女朋友也在嚷嚷。
100 書寫是為了更好地思考
一行文字被你寫下來之后,你就不用再將其費力地保持在大腦的臨時記憶中,因為這行黑底白字會不斷主動地通過視覺刺激來提醒你它的存在,于是你就可以將空出來的思維精力用于反思你自己的觀點。
103 為什么你從現(xiàn)在開始就應(yīng)該寫博客
一開始你是因為要寫博客而去使勁地思考和總結(jié),指望給出令人眼睛一亮的東西,到了后來,就變成了因為你習慣了思考和總結(jié),因為你意識到書寫是更好的思考,你就必須使你的想法成為文字。
113 我不想與我不能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正是人類自由意志和主觀能動性的充分體現(xiàn)。如果你“兵來腿軟,水來上船”,然后給自己找一大堆唧唧歪歪的理由。除了表明你沒能耐之外不能表明其他的任何東西。”
118 遇到問題為什么應(yīng)該自己動手
生活就像一條漫長的跑道,在你遇到障礙的時候,如果你總是選擇繞過,那么你最終將越來越發(fā)現(xiàn)只能繞過障礙,而無力搬開。如果你大多數(shù)時候選擇搬開障礙,雖然表面上來看,跟那些繞過障礙的人相比,你的速度慢了很多,但隨著你越來越熟練于解決障礙,最終你的速度將遠遠超過總是“抄近路”的。
122 什么才是你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競爭力
這個行業(yè)里擁擠著上百萬聰明人,彼此之間真正的不同在哪里?不在于你學的是什么技術(shù),學得多深,IQ
多少,而在于你身上有別人沒有的獨特的個性、背景、知識和經(jīng)驗的組合。
第三篇 跟波利亞學解題
127 跟波利亞學解題
人類的大腦是一個復雜而精妙的器官,然而某種程度上,人類的大腦也是一個愚蠢的器官。如果你總結(jié)過你解過的一些有意義的好題目,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有一個共同點:沒有用到你不知道的知識,然而那個最關(guān)鍵的、攸關(guān)成敗的知識點你就是想不到。
152 錘子和釘子
任何工具都有其適用范疇和前提。然而,我們在學習工具的時候由于投入很多的時間,往往在情緒上面對工具產(chǎn)生了太強的感情,我們既投入了時間,當然內(nèi)心希望能夠用上這些工具,所以就容易忘掉其適用前提,欣欣然地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黃金大錘亮出來,以顯示自己的厲害。
158 魚是最后一個看到水的
一個程序員越是熟悉一門語言,越是容易為這門語言所累。因為這門語言的特性對他來說就是魚的水、木工的錘子。一遇到問題首先腦子里就會閃出若干語言特性、既有方案。當然,從統(tǒng)計意義上來說這并不是什么壞事,也許大多數(shù)時候是有助于問題的迅速解決的。但那
20%的時候這種思路帶來的害處也許就帶來了 80% 的頭大。
163 知其所以然
我們要的不是相對論,而是誕生相對論的那個大腦。我們要的不是金蛋,而是下金蛋的那只雞。
171 為什么有必要知其所以然
為什么這種解法是對的?
為什么那種解法是錯的?
為什么這種解法不是最優(yōu)的?
證明為什么沒有更優(yōu)的解法。
179 康托爾、哥德爾、圖靈 — 永恒的金色對角線
這一切的一切,看似不很相關(guān)卻又有點相關(guān),認真思考其關(guān)系,卻又有點一頭霧水的背后,其實隱隱藏著一條線,這條線把它們從本質(zhì)上串到了一起,而順著時光的河流逆流而上,我們將會看到,這條線的盡頭,不是別人,正是只手撥開被不嚴密性問題困擾的
19 世紀數(shù)學界陰沉天空的天才數(shù)學家康托爾。
210 數(shù)學之美番外篇:快排為什么那樣快
我們先來玩一個猜數(shù)字游戲:我心里默念一個 1~64
之間的數(shù),你來猜(你只能問答案是“是”或“否”的問題)。為了保證不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以盡量少的次數(shù)猜中,你應(yīng)該采取什么策略呢?
219 數(shù)學之美番外篇:平凡而又神奇的貝葉斯方法
一所學校里面有 60% 的男生,40%
的女生。男生總是穿長褲,女生則一半穿長褲一半穿裙子。假設(shè)你走在校園中,迎面走來一個穿長褲的學生(很不幸的是你高度近視,你只看得見他(她)穿的是否長褲,而無法確定他(她)的性別),你能夠推斷出他(她)是男生的概率是多大嗎?
245 索 引
251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如果你有一臺計算機,你裝了一個系統(tǒng)之后就整天把它擱置在那里,你覺得這臺計算機被實際使用了嗎?沒有。因為CPU整天運行的就是空閑進程。運行空閑進程也是一天,運行大數(shù)據(jù)量計算的程序也是一天,對于CPU來說同樣的一天,價值卻是完全不一樣的。大腦也是如此。善于利用思維時間的人,可以無形中比別人多出很多時間,從而實際意義上能比別人多活很多年。我們經(jīng)常聽說“心理年齡”這個詞,思考得多的人,往往心理年齡更大。有人用10年才能領(lǐng)悟一個道理,因為他們是被動領(lǐng)悟一只有當現(xiàn)實重重撞到臉上的時候才感到疼,疼完了之后還是不記得時時提醒自己,結(jié)果很快時過境遷拋之腦后,等到第二次遇到同一個坑的時候早忘了曾經(jīng)跌過跟頭了,像這樣的學習效率,除非天天摔坑,否則遺忘的效率總是大過吃虧長的記性。善于利用思維時間的人則能夠在重要的事情上時時主動提醒自己,將臨時的記憶變成硬編碼的行為習慣。每個人的手表都走得一樣快,但每個人的生命卻不是。衡量一個人生活了多少年,應(yīng)該用思維時間來計算。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如果一個人從生下來開始就呆在一個為他特殊建造的保護室里,沒有社會交往,沒有知識獲取途徑,度過了18年,你會不會認為他成年了?認為時間對每個人是均等的是一個錯覺,認為別人有一天,我也有一天,其實根本不是這樣。如果你正在學習一門專業(yè),你使用自己所投入的天數(shù)來衡量,很容易會產(chǎn)生一種錯覺,認為投入了不少時間,然而其實,“投入時間”這個說法本身就是荒唐的,實際投人的是時間和效率的乘積。你可以“投入”很多時間在一件事情上面,卻發(fā)現(xiàn)毫無進展,因為你沒有整天把你要做的事情,要學習的東西常駐在你的大腦中,時刻給予它最高的優(yōu)先級。你走路的時候吃飯的時候做夢的時候,心心念念想的就是這件事情,你的CPLJ總是分配給它,這個時候你的思維時間就被利用到了極致,你投入的時間就真正等于了實際流逝的時間,因為你的CPU是滿載的。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就像一個個沙漏,每個人的沙漏里裝的沙子總量是相當?shù)?(大家都活得差不多長),不同的是,有的人的沙漏頸部較細,有些人的沙漏頸部較粗。那些頸部較細的沙漏能夠抓住每一粒時間之沙,雖然沙子總量一樣,但相對卻擁有更長的生命。如果你有做總結(jié)的習慣,在度過一段時間之后總結(jié)自己在某某領(lǐng)域投入了多少時間,建議千萬不要粗略地去計算有多少天下班后拿起書來翻看過,因為這樣你也許會發(fā)現(xiàn)書倒是常翻,但領(lǐng)悟卻不見得多深,表面上花的時間不少,收益卻不見得那么大。因為看書并記住書中的東西只是記憶,并沒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個事物,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這部分推理的過程就是你的思維時間,也是人一生中占據(jù)一個顯著比例的“暗時間”,你走路、買菜、洗臉洗手、坐公車、逛街、出游、吃飯、睡覺,所有這些時間都可以成為“暗時間”,你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時間進行思考,反芻和消化平時看和讀的東西,讓你的認識能夠脫離照本宣科的層面。這段時間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日積月累將會產(chǎn)生龐大的效應(yīng)。能夠充分利用暗時間的人將無形中多出一大塊生命,你也許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人似乎玩得不比你少,看得不比你多,但不知怎么的就是比你走得更遠。比如我就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一些國外的牛人們?yōu)槭裁床粌H學習牛逼,連“業(yè)余”玩兒的東東也都搞得特牛逼,一點都不業(yè)余(上次在《卜towWeDecide》。上看到斯坦福的一個牛人,理論物理學博士,同時是世界撲克大賽的前六名保持者,迄今累計獎金拿了六百多萬刀),你會奇怪,這些家伙到底哪來的時間,居然可以在不止一個領(lǐng)域做到卓越?程序員們都知道,任務(wù)切換需要耗費許多額外的花銷,通俗地講,首先需要保存當前上下文,以便下次能夠順利切換回來,然后要加載目標任務(wù)的上下文。如果一個系統(tǒng)不停地在多個任務(wù)之間來回倒騰,就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在上下文切換上,無形中浪費了很多時間。相比之下,如果只做一件任務(wù),就不會有此損失。這就是為什么專注的人比不專注的人在時間利用效率上高得多的原因。任務(wù)切換的暗時間看似非常不明顯,甚至很多人認為“多任務(wù)”是件很好的事情(有時候的確是),但日積月累起來就會發(fā)現(xiàn),消耗在切換上的時間越來越多。另外,大腦在開始一件任務(wù)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定的時間來“熱身”,這個時間因人而異,并且可以通過練習來改變。舉個例子,你看了一會書之后,忽然感到一陣無聊,忍不住打開瀏覽器,10分鐘后你想起來還要繼續(xù)看書,但要回復到當時理想的狀態(tài),卻需要一段時間來努力去集中精力,把記憶中相關(guān)的知識全都激活起來,從而才能進入“狀態(tài)”,因為你上了10分鐘網(wǎng)之后這些記憶已經(jīng)被抑制了。如果這個“熱身”狀態(tài)需要一刻鐘,那么看似10分鐘的上網(wǎng)閑逛其實就花費了25分鐘。如果閱讀的例子還不夠生動,對于程序員來說其實有更好的例子:你寫程序?qū)懙谜齢igh,忽然被叫去開了一通會,寫到一半的代碼擱在那兒。等你開完會回來你需要多久才能重新進入狀態(tài)?又或者,你正在調(diào)試程序,你已經(jīng)花了20分鐘的時間把與這個bug可能相關(guān)的代碼前前后后都理解了一遍,心中構(gòu)建了一個大致的地圖,就在這時,呃,你又被叫去開了個會,開完會回來,可想而知,得花上一些時間來回想一下剛剛弄清的東西了。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感謝未鵬。解決了我長久的一個疑問,為什么人要經(jīng)歷才會懂得。很艱難,真的很艱難;即使你有阿基里斯的勇猛也無濟于事,一個人和自己的影子的戰(zhàn)斗是最艱難的,那種痛苦只有經(jīng)歷過的人才會明白。其實不是面子問題,而是確實很痛苦,猶如要把長好的皮肉撕開,把子彈挖出來那種感覺,掩蓋和麻醉其實是一種很好的保護方法,你非要把它撕開,相當于重新經(jīng)歷一次,雖然刺激源已經(jīng)不在了,但是你還是以為它在。猶如身處阿鼻地獄?! W(wǎng)友gordon受閱讀面以及有限的精力所限。以前一直沒有接觸到你所展現(xiàn)給我的世界。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你的一篇文章,深有感觸,順藤模瓜,開始看其他文章,于是,我得到了一個新世界?! W(wǎng)友Kevin關(guān)于“腦科學”的探討。作者是切入得比較深入的,我一直在試圖通過一些渠道來更好地拓展我們?nèi)绾胃咝实貞?yīng)用大腦。譬如,專注地讀書過頭了,容易造成大腦缺氧而頭疼。那么,進行吐納(深呼吸運動),可以有效緩解大腦缺氧的問題。作者的博文每篇必讀,為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腦科學”視野,正在日常學習、工作中借鑒其中的一些做法。“有意識”地培養(yǎng)我們用腦的方法。那樣我們在處理很多問題的時候能夠更加理性和高效,也更能擺平很多人、很多事?! W(wǎng)友Rocky liu爭論很有意思,都想讓自己去說服別人,這也是人類造理論,提觀念的原因。從做研究的角度來看,ffff的觀點及論證更嚴謹,站得更高,在說一個問題時,我的觀點是實驗是很重要的,但是實驗不是100%正確的。且都有其限制條件的。這些條件包括適用的范圍、技術(shù)與科學的發(fā)震、采用的方法、工具、以及處理數(shù)據(jù)的方式等;面臨的問題及問題的因由(歷史)是很重要的,每種理論都不是真理,只是一種解釋,這個大家應(yīng)該都認可吧???劉未鵬對腦科學、人類的認知確實比較愛好,且掌握的資料比較全面,缺點是這些實驗只是紙上得來,但不影響科普。人類認知背后的方程式太復雜了,變數(shù)太多了。組合的可能性太多了。 ——網(wǎng)發(fā)Sxl-etr
編輯推薦
《暗時間》(作者劉未鵬)以心理學、認知科學和神經(jīng)科學為主要角度,對學習心理學的意義、日常生活中人們?nèi)绾芜M行思考,不同的思維方式會帶來怎樣的價值,何種學習方法才是有效的,以及在數(shù)學和計算機科學學習過程中如何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都做了詳細的闡述,強調(diào)人們需要主動訓練自身的反思能力并掌握有效的思考方法。每個人的思維都有一些盲點,盲點之所以為盲點就是自己很難覺察得到,雖然我用了很長的時間來訓練思維的客觀和清晰,但總是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思維仍然還是時不時不自覺地陷入某個盲區(qū),當我對人類思維的特點了解得越多,我就越是從心底里謙卑地認識到與人討論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每個人的盲點不一樣,你的盲點可以在別人那里得到補充,別人的盲點也可以被你糾正。寫下來,與別人交流,最重要的價值就在于此。很多人不書寫的原因是因為覺得沒有什么可寫的,其實這是一個怪圈,你越是不開始書寫,總是拿有限的思維緩存去默想一個問題,就越是沒有內(nèi)容可以寫,如果你逼著自己將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寫下來,看著自己寫的內(nèi)容,試著進一步拓展它們,就有可能在理性的道路上走得很遠,很遠?!獎⑽殆i(“書寫是為了更好地思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