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波管研制技術

出版時間:2008-7  出版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郭開周  頁數(shù):257  

內(nèi)容概要

在雷達、電子對抗和通信(含衛(wèi)星通訊及深空高數(shù)據(jù)率通信)等重要領域,行波管是一類十分關鍵、不可取代的微波/毫米波功率放大器。2000年以來,國內(nèi)外有關單位在新的層次上,又掀起了行波管的研究熱潮。    本書取名為“研制技術”,主要篇幅用于分析行波管通常遇到的重要研制技術問題。按照技術專題進行引節(jié)劃分,選材涵蓋了絕大部分實用的功率行波管,既介紹了國內(nèi)所研制生產(chǎn)的一些行波管,提出了研制中對工藝過程、材料選取、測試實驗以及提高性能等方面的經(jīng)驗體會:又介紹了一些國外先進管型的參數(shù),評述其特性并提出各種可嘗試的研制方法。并在每章最后都給出大量參考文獻,方便于讀者查閱了解過去的主要理論。是一本對從事行波管研究、工藝、制造、使用、維護、銷售等人員有很高實用價值和指導意義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郭開周,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研究員。1961年畢業(yè)于電子科技大學。負責完成多項行波管自行設計實用課題任務。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1980年國防科工委二等獎;1984年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1984年,一項較難的行波管任務,制管3只便達到要求;1993年2月鑒定60W微波固態(tài)源,專家認為填補了國內(nèi)空白、理論設計確特色、研制速度可以和國外先進公司相比;1993年11月鑒定一只行波管的可靠性,專家認為該管十余年間大量用于我國重大空間任務,無一事故,可靠性達國際先進水平。     
  1974年,被推為《中小功率行波管設計手冊》編寫小組成員。1987年9月一1988年10月:應皇家學會邀請,赴英國從事合作研究。1988年3月首篇文章刊出。1991年11月,合寫的書《Practical Microstrip Circuit Design》一出在世界六城市發(fā)行。負責并完成5項基金課題(從事光與微波交叉科學研究)。發(fā)表的40余篇文章中,7篇被美、俄 英國文摘介紹,1篇被中國文摘介紹。
  1985年開始,連任3屆國家級科技進步獎和發(fā)明獎有關行業(yè)評委,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書籍目錄

第1章  概論  1.1  行波管的發(fā)展概況和主要管種  1.2  行波管的工作機理和結構簡介  1.3  行波管電子注和互作用方面的理論及計算機輔助設計概況  1.4  行波管研制工作的主要方面  參考文獻第2章  周期永磁聚焦行波管的電子注流通率  2.1  引言  2.2  電子槍、周期永磁聚焦系統(tǒng)和收集極結構  2.3  電子光學的基本公式  2.4  實際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2.5  陰極的微觀結構和管內(nèi)的實際情況  2.6  柵控行波管在PPM中的電子注動態(tài)流通率問題  2.7  有關提高PPM聚焦行波管動態(tài)流通率的一些有實際意義的課題  參考文獻第3章  螺旋線型行波管慢波線的散熱結構  3.1  引言  3.2  具體結構  參考文獻笫4章  行波管的可靠性和長壽命  4.1  引言  4.2  行波管的“早期事故”及有關防護措施  4.3  克服柵控脈沖行波管滿負荷工作時高等級機械掃頻振動條件下的打火問題  4.4  大功率柵控管子的柵發(fā)射問題  4.5  陰極近旁材料的真空蒸發(fā)問題和熱子問題  4.6  包裝問題  4.7  其余一些有關可靠性的問題  4.8  行波管的壽命問題  4.9  一套嚴格的環(huán)模檢驗規(guī)范  4.10  行波管與電源的界面問題  參考文獻第5章  行波管的超寬頻帶問題  5.1  引言  5.2  一些實驗報道  5.3  一些新的研究  參考文獻第6章  行波管的幅相一致問題  6.1  引言  6.2  慢波線的尺寸公差和工藝狀況的影響  6.3  介質(zhì)桿的影響  6.4  電子注質(zhì)量的影響  6.5  工作電壓與相位的關系  6.6  新的研制動態(tài)  參考文獻第7章  提高行波管互作用效率的技術方法  7.1  引言  7.2  提高互作用效率的方法  參考文獻第8章  采用降壓收集極技術提高總效率  8.1  引言  8.2  有關收集極降壓的幾個問題  8.3  收集極降壓的結構設想  8.4  有關收集極深度降壓遇到的困難  8.5  一些降壓收集極的實際結構和參數(shù)  參考文獻第9章  行波管的非線性、失真及噪聲  9.1  引言  9.2  行波管的非線性和失真  9.3  行波管的噪聲  9.4  雙漸變螺旋線在提高互作用效率的同時改善相位特性  9.5  一只S波段、寬線性、中功率脈沖行波管  9.6  文獻中的一些研制工作報道  9.7  有關外線路和儀器  參考文獻第10章  提高螺旋線行波管微波輸出功率的途徑和限制  10.1  提高螺旋線行波管微波輸出功率的限制  10.2  21世紀初實用螺旋線行波管的最高工作電壓達到18.8kV  10.3  螺旋線行波管電壓超過20kV的試驗  參考文獻第11章  環(huán)桿、環(huán)圈結構行波管的一些技術問題  11.1  引言  11.2  環(huán)桿結構行波管的一些技術問題  11.3  環(huán)圈結構行波管的一些技術問題  參考文獻第12章  耦合腔行波管的一些技術問題  12.1  引言  12.2  休斯結構耦合腔行波管的冷測參量  12.3  有關休斯結構行波管研制的一些早期資料  12.4  20世紀70-90年代耦合腔行波管的一些試驗  12.5  耦合腔行波管技術方面的進展  12.6  三葉草慢波結構行波管  參考文獻第13章  毫米波行波管  13.1  引言  13.2  螺旋線毫米波行波管  13.3  休斯結構毫米波耦合腔行波管  13.4  改進型慢波結構毫米波行波管  參考文獻附錄A  常規(guī)千瓦級螺旋線脈沖行波管附錄B  常規(guī)連續(xù)波百瓦級至千瓦級螺旋線行波管附錄C  慢波線“切斷”和一只高增益行波管附錄D  超寬頻帶行波管附錄E  環(huán)桿行波管附錄F  21世紀初有關高效率行波管和空間行波管研制情況的文獻報道附錄G  小型化行波管附錄H  耦合腔行波管附錄O  復合管殼工藝討論附錄J  符號一覽表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1章 概論  1.1 行波管的發(fā)展概況和主要管種  1.行波管的發(fā)展概況和目前的市場需求  1943年11月1日,R.Kompfner演示了世界上第一只行波管。1946年11月,他的發(fā)明首次進行了公開報道。Kompfner發(fā)明的行波管是螺旋線行波管。1955年,Chodorow and Chu對“交繞螺旋線”做的工作,發(fā)展為1956年。Birdsall and Everhart對“交繞螺旋線”的變種——“環(huán)桿慢波線”的全面分析,由此出現(xiàn)了環(huán)桿行波管。為發(fā)展大功率微波/毫米波放大器,出現(xiàn)了耦合腔行波管,有Chodorow and Craig的“三葉草”結構u.4l和Hughes公司的結構等。  在較長的一段時期中,行波管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并得到了巨大的發(fā)展。但后來行波管的發(fā)展一度陷入低谷?! ?0世紀70年代開始的較長一段時間內(nèi),半導體微波/毫米波器件和有關集成電路的興起,以及幾乎同一時期用于通信領域的各類激光器和集成光學系統(tǒng)的迅猛發(fā)展,給屬于電真空器件的行波管的研制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低頻率、小功率行波管,特別是低噪聲行波管已讓位于微波半導體器件;曾大量采用行波管的微波中繼通信,基本上被光纖通信取代……  一段時間里,若干行波管的研制、生產(chǎn)單位倒閉,從業(yè)人員轉行?! 〉?,一些有遠見的行波管研制單位的工作沒有中斷,堅持了下來。他們揚長避短,研制出的各類高性能行波管,在競爭中經(jīng)歷了實際考驗。  與各類器件相比,行波管的優(yōu)勢或綜合的優(yōu)勢,在于寬頻帶、單管高增益、優(yōu)良的非線性性能、較低的噪聲、足夠高的功率、采用收集極降壓技術可以獲得很高的總效率、窄頻帶內(nèi)可以達到很高的電子效率、柵控脈沖功率行波管峰值功率可以比平均功率(連續(xù)波功率)高幾倍到兩個數(shù)量級或更高、空間行波管(如通信衛(wèi)星轉發(fā)器行波管)可以達到10~15年以上的超長壽命、惡劣環(huán)境中(特別是惡劣溫度環(huán)境中)的可靠性比半導體器件好、結構較簡單、體積較?。ê娫矗┖蛢r格合適等?! ‖F(xiàn)已證明,在一些重要領域里,行波管是一類十分關鍵、不可取代的微波/毫米波放大器?! ≡谝恍┫冗M的微波雷達系統(tǒng)中(含軍事和空間探測系統(tǒng)、導航衛(wèi)星等),行波管在性能方面顯現(xiàn)出較為明顯的優(yōu)勢,將保證在未來有許多應用場合。而在高性能的毫米波雷達領域(如毫米波合成孔徑雷達發(fā)射機、毫米波導彈尋的等),未來的許多年內(nèi),行波管仍然是首要的選擇。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行波管研制技術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國內(nèi)搞行波管的單位和人并不多,而這方面的書又是少的可憐,這少的可憐的基本還都是很早以前就出版了的,現(xiàn)在除了在個別單位可以找到膠印版的外,想看都看不到了。國外到是有最新的這方面的書,可惜國內(nèi)根本沒有引進,而且就算引進了也會因為太貴賣不出去。這本書講的還是很全面,對行波管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必要的介紹,但就是講的比較淺,可能作者主要是想給這方面的工程人員作參考的,所以在理論上講的不是很深入,就其內(nèi)容也就應該是個4星,但物以稀為貴嘛,所以就評了5星,呵呵。
  •   內(nèi)容比較新,尤其是介紹了幾個當前主流的軟件工具。很適合剛剛參加工作的專業(yè)認識認真閱讀。
  •   速度,書的質(zhì)量以及服務都很到位謝謝
  •   這書很專業(yè),但需要一定的基礎知識
  •   科學院的人寫書,大多不如高校的書有理論,但是視野還可以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